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人为什么要在身体上刺字?

古人为什么要在身体上刺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359 更新时间:2023/12/23 16:37:11

在历史题材的影视剧中,我们常常看到古人在面部、臂部、背部等身体部位上刺字。那么古人为何要在身上刺字呢?

一、刺字是古代的一种刑罚,亦称墨刑,汉代称黥刑。于罪人面上刺字,以墨涂之,故称。汉帝废黥。魏、晋、南北朝虽有逃奴、劫盗刺字之制,亦旋行旋废。隋唐皆无此法,《唐律》十二篇,不言刺字,五代后晋天福中始有刺配之法,宋元盛行,据罪状之不同分别在犯者面部、额部、项部、臂部或身上刺字,用以标明犯罪事由及发遣地点。

二、宋代军制,军士常须刺字,以作标记。《宋史·兵志七》:“今若给一色银绢,折充例物犒设起发,召募人作义勇,止于右臂上刺字,依禁军例物支衣粮料钱。”从赵匡胤开始,为了加强对军队的管理,“刺字为兵”就成了一种规范运作的制度,只要是应募入伍的士兵,都要刺字,目的是防止士兵逃跑或者犯法,便于监督和管控。

三、刺字明志。岳飞是南宋抗金名将,其中岳母刺字的故事家喻户晓。岳飞刺字始见于元人所编的《宋史本传》,书云:“初命何铸鞠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后世演义为“精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但书中未注明此四字出自岳母之手。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游彪认为,岳飞的母亲姚氏是一個农家妇女,识字的可能性不大,有可能的是,岳母请人在岳飞背上刺字,以激励儿子奋勇杀敌,报效国家。

刺字是一项专门的技艺,有严格的操作程序和技巧,绝非一般常人所能。《水浒传》第八回说,林冲被“脊杖二十,刺配远恶军州”,“唤个文笔匠,刺了面颊”。第十二同说,杨志被“断了二十脊杖,唤个文墨匠人,刺了两行金印,迭配北京大名府留守司充军”。由此可见,刺字要请专业人士操作。

标签: 刺字墨刑黥刑

更多文章

  • 西安还能改名为长安吗?长安从未改名为西安!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西安,长安,古都

    看到这个标题,大家伙第一反应应当就是:你连基本历史常识都欠缺,有十三朝古都之称的长安,早在六七百年前就更名为西安了。这还是笔者取错标题了吗?非也!西安还能改名为长安吗?答案是,不存在“改回长安”的问题,因为“西安”之名并不是“长安&rdqu

  • 两个朝廷两套班子:明朝两京制度产生与优劣性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明朝两京制度,明朝,两京制度

    古代的中国,在漫长的岁月里,一直都是相对统一的。以古代的交通工具和运输速度来说,这样的中原,实在是太大了。如何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如何更好的控制和管理地方,就成了每一个古代政权,必须思考的问题。两京制或者说多京制,最初便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出现的。都城,作为封建王朝的统治核心所在,是王朝政权统治力

  • 洪承畴降清算不算汉奸?当了汉奸被全家唾骂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洪承畴,洪承畴降清,清朝,民族英雄

    明末清初,风云激荡,作为明清交替时的关键人物,洪承畴则是令人一言难尽的人物。他曾是明朝支撑军事大局的统帅,是崇祯皇帝最为信任的人,在他的带领下,曾经有力地为明朝阻挡了来自东、西两方的军事打击。可以说,洪承畴是明朝最后的依仗和救命稻草,为了嘉奖他的杰出贡献,崇祯皇帝对他也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提拔、嘉奖,君

  • 李清照:好饮好赌好色,中国一千年来第一风流才女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李清照,才女,宋朝

    李清照的才华,李清照的家国情怀,李清照的胆魄骨气,足以让那个时代失色,风流无二。1000多年前的宋朝,程朱理学滥觞。传说有人问理学鼻祖之一的程颐老先生:“如果有孤儿寡母快饿死,冻死了,能改嫁吗?”程老先生吹胡子瞪眼:“饿死,屁大点事。失节,才是天大的事。&rdqu

  • 历数历代王朝的那些高宗们,他们才配得上“高”?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高宗,庙号

    《饥饿的盛世》里乾隆皇帝的庙号是“高宗”,估计乾隆的儿子嘉庆不太满意乾隆晚年的所作所为,所以给他上了“高宗”这个庙号,而且翻阅前代历史,貌似“高宗”这个庙号,不怎么完满,至少如果一个皇帝庙号是“高宗”,那

  • 日本任期最短的首相在任54天 很长寿活了103岁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日本任期最短的首相,日本首相,东久迩稔彦,东久迩宫稔彦王

    1945年8月,日本投降时国内尚有700万武装士兵喊着“一亿玉碎”的口号,最后是谁让这些已经疯狂的日本士兵自愿放下武器的呢?是日本首相东久迩稔彦(东久迩宫稔彦王)日本皇族,担任过陆军大将。当时的日本皇族大都是军国主义分子,是好战分子中的死硬派。所以说东久迩宫稔彦王不是第一个担

  • 武则天和李世民睡过吗?跟李治才是第一次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武则天,李世民,李治,唐朝,唐朝皇帝

    李世民是旷世明君,但是也好色据说,魏征屡次给唐太宗直谏都惹怒了唐太宗。在《旧唐书》和《新唐书》记载了长孙皇后为了魏征等一些忠义之士借古喻今的提醒李世民。当时,魏征大胆向唐太宗谏言,有时候话说的很多,这引起了唐太宗的极度不满,在背地里大骂魏征,甚至想要杀掉魏征。长孙皇后知道后,急忙来劝说太宗,她以&l

  • 一生被贬数八个州 大文豪苏轼终把逆境写成了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苏轼,苏东坡,北宋

    是什么导致苏轼一生坎坷、颠沛流离?说苏轼政治上不成功,是指他身处新旧两党政治斗争漩涡,历经乌台诗案,屡次遭贬,一生仕途坎坷。而又说他是政治家,是指他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能够提出自己的政治观点,并努力地去实现,体现了苏轼“为官达济天下”的政治愿望。一、简单介绍一下苏轼的成就

  • 民国时期,为什么官民都只认货币“袁大头”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袁大头,货币,袁世凯,银元

    2005年的《亮剑》,至今仍是一部为人称道的抗战经典。剧中的赵庄战役,楚云飞试图在40分钟内攻占李云龙驻守的阵地。他为激励士气,拿出一大笼筐沉甸甸的“袁大头”奖赏参战官兵。为什么楚云飞在关键时刻会用普通银元决定战争胜负呢?上图_《亮剑》剧中的楚云飞(张光北饰)正版行货楚云飞之

  • 宋朝,辽朝,金朝,究竟哪个代表中国的正统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宋朝,辽国,辽朝,金国,金朝,正统

    自从秦汉大一统王朝形成以后,“正统”问题便成为中国传统政治理论中的一个永恒话题。一个王朝是否是“正统”,决定了其统治中国的合法性。历朝历代的正统之争中,宋、辽、金三朝的“正统”争议,尤为引人注目。朝代顺序表中的“唐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