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数历代王朝的那些高宗们,他们才配得上“高”?

历数历代王朝的那些高宗们,他们才配得上“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831 更新时间:2023/12/21 8:59:08

《饥饿的盛世》里乾隆皇帝的庙号是“高宗”,估计乾隆的儿子嘉庆不太满意乾隆晚年的所作所为,所以给他上了“高宗”这个庙号,而且翻阅前代历史,貌似“高宗”这个庙号,不怎么完满,至少如果一个皇帝庙号是“高宗”,那么他的应该是毁誉参半的吧?虽然度娘百科上说的明白:“高宗是一个赞誉较高的庙号“。

历史上庙号起源于商朝,总所周知商朝是十分重视鬼神祭祀的,而中国自古有祖先崇拜,对于祖先的尊崇,在商代就形成了上庙号这个制度。而刚开始实行庙号制度时并不是所有的中国君主都有资格拥有庙号的,只有那些为国家和朝代做出巨大贡献的君主才有资格拥有庙号,就像汉代,总共26位皇帝,只有西汉四位皇帝、东汉三位皇帝拥有庙号。

由于后来的“五胡乱华”,庙号逐渐被用烂,到了唐代,几乎没有皇帝没有庙号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后来在历史课本上看到的称呼唐代以前的皇帝用谥号,而唐代及以后因为谥号太长,不便称呼,就用庙号来称呼诸位皇帝了。

在中国历史上有八位高宗皇帝,凡是拥有高宗庙号的大概是“守成之主”吧。八位高宗分别是商高宗襄王武丁、北魏高宗文成帝拓跋濬、南齐高宗明帝萧鸾、南梁高宗昭明帝萧铳、陈高宗宣帝陈顼、唐高宗李治、宋高宗赵构、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唐高宗、宋高宗、清高宗谥号太长就不打了)。除去追封的昭明帝萧铳,那么其他七人是否符合高宗这个庙号呢?

高宗作为庙号,可以指下列君主(按时间顺序):

商高宗武丁,前1250年-前1192年在位

汉高宗刘奭,即汉元帝,前49年-前33年在位(东汉时废除庙号)

北魏高宗拓跋濬,452年-465年在位

南朝齐高宗萧鸾,494年-498年在位

南朝梁高宗萧纲,549年-552年在位,侯景上,梁元帝上庙号太宗

南朝梁高宗萧统,豫章王萧栋、中宗萧詧追尊

南朝陈高宗陈顼,569年-582年在位

唐高宗李治,649年-683年在位

宋高宗赵构,1127年-1162年在位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35年-1796年在位

商朝32王仅有6王有庙号。商王武丁时期,勤于政事,任用刑徒出身的傅说甘盘、祖己等贤能之人辅政,励精图治,使商朝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得到空前发展开创了著名的“武丁中兴”。

商朝的中兴之主,在位期间,勤于政事,任用贤人,史称“武丁盛世”。顺便提下,他有一个妻子叫妇好,是中国有史记载以来第一个女将军。

武丁死后,次子祖庚即位,但祖庚即位仅七年就去世了,随后三子祖甲即位,祖甲在位时开创了严密的祭祀体系,商朝的社会进一步发展,但到了祖甲末期,边疆危机再起,鬼方、羌方频频犯境,后面的商王又陷入了与神权的斗争之中,商朝慢慢衰弱直至灭亡。

以下这位高宗不知道应不应该算是高宗,他就是汉元帝,上庙号高宗,但是到汉献帝时又把这位皇帝的庙号给去除了,这个汉元帝在位期间美女王昭君出塞,而他父亲汉宣帝好不容易让西汉出现了中兴的局面,结果就在他手上大汉走向了衰微。

自曹魏时期开始,庙号选用严格的规矩开始被破坏,往往只要是善终了的皇帝都能有一个庙号。

第三位高宗是南北朝时期南朝中一个朝代南齐明帝萧鸾。在位期间,后代史书评价说:“高宗傍起,宗国之庆。慕名俭德,垂文法令。兢兢小心,察察吏政。沔阳失土,南风不竞“。总的评价还是积极的。

第四位高宗同样也是南朝朝代之一的陈朝陈朝高宗宣帝陈顼。他在位期间同样政治比较清明。

第五位高宗是南北朝时期北魏高宗文成帝拓跋濬(拓跋浚)。他在位期间与民休息,总的来说史书评价还不错。

可惜的是拓跋濬在位13年就去世了,死的时候才26岁,可谓英年早逝。

第六位高宗就是大名鼎鼎的唐高宗李治。他在位期间大唐疆域达到最大,不过就是留下了武则天,让唐朝历史中间断了十几年。

唐高宗李治在位期间,先后灭掉了西突厥、百济、高句丽,将大唐疆域拓展到东起朝鲜半岛,西临咸海(一说里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这个版图创唐朝之最,超越了唐太宗时期和唐玄宗时期。所以,按照“开疆拓土称祖”的准则,李治甚至有称“祖”的资格,最终称“高宗”,已经算是谦逊。

第七位高宗是宋高宗赵构。宋高宗赵构的情况更无需多言,他纵然有千错万错,毕竟延续了大宋江山149年国祚。按理说,他应该与刘秀、忽必烈、顺治一样称“世祖”,最终称“高宗”,也算是自降身价。因为他和秦桧勾结一起,以莫须有的罪名杀了大英雄岳飞,名声是不咋滴,但是同时在位期间也缔造了所谓的“绍兴中兴“,但是和刘秀一样,他们都重建了江山。

第八位就是清朝的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他一手把他祖父和父亲所缔造的事业发扬光大,但是又是在他的手上,整个清朝又走向了下坡路,留给他儿子嘉庆皇帝的是一个农民起义不断、奢靡成风的国家。

纵观历史,太祖、高祖、世祖、太宗、仁宗等都是后世熟知的好庙号,相形之下,“高宗”似乎弱了点,唐高宗李治以及宋高宗赵构都是毁誉参半。既然如此,自称“十全老人”的乾隆皇帝死后为什么还是用了“高宗”庙号呢?

按照历朝历代的惯例,无论是谥号还是庙号,一般都是由继任皇帝加给前任皇帝的。但乾隆的情况比较特殊,他的“高宗”庙号,很大程度上是出自本人意愿。根据《清仁宗实录》记载,他晚年确实在嘉庆皇帝和军机大臣面前表达过对自己死后庙号的想法。

庙号分为两大类,开疆拓土称“祖”,守业有成称“宗”。由于清朝已经有了努尔哈赤、顺治和康熙三个“祖”,而乾隆皇帝又没有“开疆拓土之功”,确实不具备称“祖”的基本条件,所以只能称“宗”。

庙号选字有褒贬之分,太祖、高祖开国立业,世祖、太宗发扬光大,世宗、高宗守成令主(守成令主的意思就是:守着祖宗打下的江山,继承前辈的传统并发扬光大)。无论称“祖”还是称“宗”,“高”与“太”和“世”一样,都是第一流的好庙号。所以最好的庙号无外乎“太祖”、“高祖”、“世祖”、“太宗”、“高宗”、“世宗”,历史上的典型例子分别是:明太祖朱元璋、唐高祖李渊、元世祖忽必烈、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汉世宗刘彻(即汉武帝)。

但是同一朝代,庙号肯定是不能重复的,所以,我们先来看看清朝前五位皇帝的庙号。第一任皇帝努尔哈赤,庙号“太祖”;第二任皇帝皇太极,庙号“太宗”;第三任皇帝顺治,庙号“世祖”;第四位皇帝康熙,庙号“圣祖”;第五位皇帝雍正,庙号“世宗”。

看到这里瞬间明朗了,六个最常用的好庙号,清朝前五个皇帝用掉了四个,只剩下了“高祖”和“高宗”,而前文分析过,乾隆是不能称“祖”的,所以只能选“高宗”了。谥法有云:德覆万物曰高;功德盛大曰高;覆帱同天曰高。由此可见,无论是“高祖”还是“高宗”,确实都是很高的赞语。

但是,历史上的高宗其实是很少的,除了乾隆帝,比较著名的也就只有唐高宗李治和宋高宗赵构了。

所以,在乾隆皇帝看来,“高宗”确实已经是他可选的庙号里最好的一个了。另外,“高”这个字,也非常符合乾隆皇帝的个人情况,他皇帝活了89岁,是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帝,“高”含有“高寿”之意。嘉庆四年正月初三(公元1799年2月7日),乾隆皇帝卒于养心殿,享年89岁。当日,嘉庆帝表明:若论功绩,我皇考本应称“祖”,但我皇考生前已经有了“称宗为是”的谕旨,不便违抗。按谥法,肇纪立极曰高。我皇考圣神文武,式廓鸿基,故称“高宗”。就这样,乾隆皇帝死后庙号定为“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这既是嘉庆的决定,也符合乾隆本人意愿。

唐高宗李治与清高宗弘历是很相似的,两人统治期间,版图都达到了极盛,成为东亚的第一霸权。而他两在位后期,一个权力逐渐被架空,导致后面差点换代;一个跟不上世界潮流,国内矛盾激化,促成近代中国屈辱历史。

这两位皇帝也都符合高宗的定义。但宋高宗赵构不一样,在宋高宗时期,不仅没能达到极盛,反而比以往的宋朝弱了一个档次,对金朝也是妥协称臣,并杀死主战派将领,可以说是最耻辱的皇帝,与“儿皇帝”石敬瑭、“江南国主”李煜有的一拼。

除开这七位君王之外,国外的王氏高丽、越南李朝、大韩帝国也都有一个高宗,不过都徒有虚名,一个对蒙古人称臣,一个荒淫残暴,一个是日本人的傀儡。

历史就像一面镜子,不仅记录着人类社会的成功与失败、兴盛与衰退,而且蕴含着无数盛衰存亡的道理、得失成败的奥秘、可以吸收借鉴的智慧,让人生少走弯路。因此,我们可以多读史书,通过读史书,你会感觉自己就似多活了几千年。

标签: 高宗庙号

更多文章

  • 日本任期最短的首相在任54天 很长寿活了103岁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日本任期最短的首相,日本首相,东久迩稔彦,东久迩宫稔彦王

    1945年8月,日本投降时国内尚有700万武装士兵喊着“一亿玉碎”的口号,最后是谁让这些已经疯狂的日本士兵自愿放下武器的呢?是日本首相东久迩稔彦(东久迩宫稔彦王)日本皇族,担任过陆军大将。当时的日本皇族大都是军国主义分子,是好战分子中的死硬派。所以说东久迩宫稔彦王不是第一个担

  • 武则天和李世民睡过吗?跟李治才是第一次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武则天,李世民,李治,唐朝,唐朝皇帝

    李世民是旷世明君,但是也好色据说,魏征屡次给唐太宗直谏都惹怒了唐太宗。在《旧唐书》和《新唐书》记载了长孙皇后为了魏征等一些忠义之士借古喻今的提醒李世民。当时,魏征大胆向唐太宗谏言,有时候话说的很多,这引起了唐太宗的极度不满,在背地里大骂魏征,甚至想要杀掉魏征。长孙皇后知道后,急忙来劝说太宗,她以&l

  • 一生被贬数八个州 大文豪苏轼终把逆境写成了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苏轼,苏东坡,北宋

    是什么导致苏轼一生坎坷、颠沛流离?说苏轼政治上不成功,是指他身处新旧两党政治斗争漩涡,历经乌台诗案,屡次遭贬,一生仕途坎坷。而又说他是政治家,是指他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能够提出自己的政治观点,并努力地去实现,体现了苏轼“为官达济天下”的政治愿望。一、简单介绍一下苏轼的成就

  • 民国时期,为什么官民都只认货币“袁大头”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袁大头,货币,袁世凯,银元

    2005年的《亮剑》,至今仍是一部为人称道的抗战经典。剧中的赵庄战役,楚云飞试图在40分钟内攻占李云龙驻守的阵地。他为激励士气,拿出一大笼筐沉甸甸的“袁大头”奖赏参战官兵。为什么楚云飞在关键时刻会用普通银元决定战争胜负呢?上图_《亮剑》剧中的楚云飞(张光北饰)正版行货楚云飞之

  • 宋朝,辽朝,金朝,究竟哪个代表中国的正统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宋朝,辽国,辽朝,金国,金朝,正统

    自从秦汉大一统王朝形成以后,“正统”问题便成为中国传统政治理论中的一个永恒话题。一个王朝是否是“正统”,决定了其统治中国的合法性。历朝历代的正统之争中,宋、辽、金三朝的“正统”争议,尤为引人注目。朝代顺序表中的“唐宋

  • 西安和洛阳谁才是真正的十三朝古都?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西安,洛阳,十三朝古都

    华夏千年历史长河中,朝代众多,但是作为每个朝代都城的城市却为数不多,最出名的就数八大古都:西安、南京、北京、洛阳、开封、杭州、安阳、郑州。这些都城的选择大都有山川河流作为屏障,保障都城的防御安全。八大古都中,倘若以次数为指标进行排名,最为耀眼的古都非西安和洛阳莫属,这两个城市都号称十三朝古都(古都西

  • 明清谥号泛滥奶妈方士都可得谥,恶谥屈指可数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恶谥,谥号

    本来,在我国古代,帝王将相等死后,朝廷根据他生前事迹给予一个褒贬善恶的称号,相沿成制,这种制度称为谥法,所给予的称号名为谥号。谥号用字有其特定解释,什么样人给予何字作谥号,有严格规定。按当时的善恶标准来评议,有善德美行的,用褒奖之字;丑恶暴戾的,用贬斥之字;忧难早夭的,用怜悯之字。分别称为上谥、下谥

  • 探访汤阴岳飞庙,是精忠报国还是尽忠报国?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汤阴岳飞庙,岳庙,岳飞

    “王曰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不患天下不太平。”岳飞庙的介绍:岳飞庙,又名精忠庙,后也称“宋岳忠武王庙”,是后人为纪念南宋抗金名将、中国著名民族英雄岳飞而建的祠庙。岳飞庙大门所在的建筑名曰“精忠坊”,是为彰显岳飞忠孝精神而修建的

  • 最能代表中国精神的10句话,撑起中国人的气象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最能代表中国精神的10句话,赞美中国,中国

    中华浩浩五千年,无数圣人先贤、名士豪杰,为我们留下了诸多或慷慨豪迈或智慧深沉的豪言精语,他们以及他们发自肺腑的话,是中国和中国人的精神命脉与道统所在。尤其是下面10句,可谓最能代表中国精神,与中华民族的气象。沧桑数千年,自古至于今,这些话有些人做到了,有些人没做到。因为做到了,所以中国精神不死;如果

  • 宋朝当官居然年入千万?这是当官最好的时代!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宋朝,宋朝官员收入

    大家在看古装剧的时候,常常看到主人公手里拿着铜钱或者银两,有的还会提着一串的铜钱。不知道大家会不会和小印一样好奇,这些钱到底价值几何呢?古人又是怎样花钱的呢?今天,就和小印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宋代当官年薪1500万?!根据《宋史·食货志》中记载的银两对大米的购买力可知,宋朝时期一两银子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