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如果没有满清入关 汉地十八省都不复存在?

如果没有满清入关 汉地十八省都不复存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357 更新时间:2023/12/13 8:51:37

有种说法:很多都说明朝中后期只有汉地十八省,而清朝建立以后开疆拓土,正式将内外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和东北纳入中国疆域,尽管清朝后期中国丧失了大片土地,但是还是做了很多贡献,毕竟比明朝末年还是增加了近一倍的土地。得出来的结论就是:清朝的存亡,关系着汉地十八省的存亡。

行省制度起源于波斯,蒙古西征后被元朝借鉴,也就是元朝的“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后来这一制度又被明、清两代所沿用,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明朝统治者深感不便,便将“行省”改为了“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布政使司”。清朝沿袭明制,保留了“承宣布政使司”,但直接通称为“行省”。

什么是”汉地十八省“?清朝正式建立之后,接手了明朝统治下的十八行省,这十八行省在明朝时期的雏形是“两京十三个布政使司”,只是清政府将湖南和湖北从湖广承宣司分离了出来,后来又将南直隶分为了安徽和江苏,陕西行省分离出了甘肃(包括宁夏),这就是十八行省的来由,即:直隶(河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湖北、湖南、江西、江苏、安徽、浙江、广东(包括海南)、广西、云南、贵州、福建(包括台湾)、甘肃阅颂(包括宁夏)。

汉地的十八省,脱胎于明朝的直辖区域,按明朝的行政区划,俗称为“两京十三省”。其中,两京为凤近京师(北直隶)与南京(南直隶),十三省(正式称谓为布政使司)为:山东(辽东都司,在行政上隶属於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湖广、江西、浙江、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福建。

汉地十八省大致是清代时汉族的主要居住区,包括:

江苏(包括上海)、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包括重庆)、福建(包括台湾)、广东(包括海南、香港、九龙、新界)、广西、云南、贵州、直隶(包括北京、天津两市,河北中、南部地区和河南、山东的小部地区)、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包括宁夏痕戴扯)。

晚明不断丢疆失土,汉人活动范围被压缩在内地十八省内,清廷征服中原后带来的中国边疆领土扩张,再次将东北地区、新疆、青海、蒙古等边地与内地置于中央政府的统治之下。

由于清朝前期实行民族隔离制度,建立清长城对各民族分而治之,严格地限制边地人口流动,内地与边疆地区难以产生大规模经济文化互动,导致边疆地区的开发长期停滞不前,领土不断被列强蚕食。清政府最终不得不废除禁关令实行“移民实边”政策,还进行了行政体制改革,东北地区和新疆建省。而在民国时期,行省制已在全国普遍推广。

2014年3月底,德国总理默克尔送给中国的礼物:“这是1735年德国绘制的第一幅精确的中国(汉地十八省)地图。”

这张地图是德国地理学家约翰·马蒂亚斯·哈斯绘制,全名叫做《中华帝国或中国正确的地图及地理描述》。在地图上还写着地图的来源,“此图,乃康熙帝下令由耶稣会传教士赴各省所作分省图汇编而成。随杜赫德的杰作首次公之于世,法国皇家地理学家唐维尔缩减为此版本,现按恰当的投影法重绘。”这下明白了,原来该图的底图是康熙帝下令绘制的,德国人又利用新的投影法重新绘制。那么康熙帝下令绘制的地图是什么地图呢?答案是《皇舆全览图》。1683年,清朝已经统一了台湾,康熙帝认为“疆域错纷、幅员辽阔,方舆地理又今昔互异。”于是下令编撰《大清一统志》。可是,受限于地理知识的匮乏和地图测绘技术的落后,当时无法获得精确的地图,康熙感慨道“或一省有大图而无小图;或一省有里数程途而无疆界;或一省有疆界而无里数程途……”。

清朝施行因俗而治的地方行政制度,本意在于对不同的民族分而治之,以维护满人的绝对统治。然而事实上,一些地区本为汉族所有,却列为其它民族居住区。例如辽东自战国以来就是汉族的传统居住的地区,但清入关后驱除了那里的汉人,并把其列为龙脉禁地,限制汉人进入。类似的禁地还有新疆、蒙古、西藏。于是,清末时欧洲人创造了一个ChinaProper的概念,有人将其翻译为“中国本部”。

辛亥革命成功之后,曾有人主张未来的中华民国领土为内地十八省,铁血十八星旗即为例证。

铁血十八星旗(1912.5-1928.12)

1912年(民国元年)1月10日,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通过专门决议以十八星旗为陆军旗。5月,中华民国的临时参议院在北京提出“国旗统一案”,仍然以五色旗为中国国旗,而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海军旗。

但是否继续以十八星旗为陆军旗则受到多数东三省籍的议员反对,因为十八星旗并不包括东三省,更不能代表全中国。于是议员们提出意见修改十八星旗,先是有提议在旗中央加上一颗较大的黄星,以表示中国的统一。后又认为中央黄星大有侧重中央之意,忽视地方之意,中央黄星又改成与其他黄星一般大小。成为十九星旗。十九星旗的提案被议会表决通过,取代十八星旗成为陆军旗。1912年6月11日,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公布此次国旗议案结果,成为中华民国第一个具有法律意义的国旗方案。

1928年12月17日北伐成功后,中华民国中央政府全面废除铁血旗。

满清统治下的中国区域,东北三省是满人生活的区域,而这汉地十八行省,都是汉人的生活区域。清军入关之前,李自成攻破了北京城,崇祯帝煤山自缢宣布了大明王朝的灭亡。但当时盘踞在中原的三个政权依旧林立,他们分别是大顺政权,大西政权和南明政权。

紧接着,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很快便在吴三桂和满清的夹击之下快速覆灭,至此,满清登上统一中国的历史舞台。如果没有清军入关,没有后来的大清王朝,那么中国长期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之下,很有可能就会被那些外来势力给逐渐蚕食掉。可是清朝进入关中了,它把其他政权都给打趴下了,只留了它自己一个。那个时候的清朝浑身都透露着强大、不好惹的气息,这些都会让那些不怀好意的国家胆怯。

上面的逻辑实在是智障!

清朝确实开疆拓土很厉害,但是由于清朝的腐朽也让中国陷入了近代以来最黑暗的时期,不光丢失了土地,还差点彻底亡国,而且清朝末年实际上对外蒙古、新疆、西藏也无法进行有效管辖,而是清朝之后的北洋政府强硬态度一举震慑了分裂势力,所以说清朝贡献大也并不完全对。

再说,如果明朝没有亡,当时的明朝已经在和西方世界接触,不仅引进和仿制了大量的武器,还翻译了很多西方文献,而我们知道清朝之所以落后挨打就是因为200年的闭关锁国,所以英国大使敬献的先进武器全被束之高阁。而明朝是一个比较开放的社会,凡是比我先进的都为我所用,试想如果明朝不亡,继续和西方交流引进西方武器,再用这些武器去攻打北方的蒙古和后金,岂不是所向披靡,到那时不要说汉地十八省,明朝就会是世界列强。

明朝不亡,要知道当时的明朝是有很多附属国的,那么到了近代明朝接受了西方思想,有了强烈的疆域意识,很有可能会主动融入争霸世界的行动中,从而建立一个比清朝疆域还要庞大的国家。所以明朝不亡,现在中国也不可能只剩汉地十八省。各位看官你们怎么看?

汉地十八省的变化

明清时期十八省的变化

汉地十八省最初的包括:直隶(包括北京、天津两市,河北长城南部地区和河南、山东的小部地区)、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包括宁夏),江苏(包括上海)、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包括重庆)、福建(包括台湾)、广东(包括海南、香港,澳门)、广西、云南、贵州。

随着清廷国势日衰,汉地18省人民生活陷入困顿,越来越多的汉人基于生计,被逼向十八省外的地区移民。例如“闯关东”、“下西口”等。结果使得清朝前期限制汉族居住的地区如东北、内蒙古等地区的汉族人口比例快速成长,甚至超过了当地其他民族的成长。他们带去了汉族的文化,带动了其它民族的共同繁荣。十八省所代表的汉族文化,因而传播到整个大中华地区。

民国时期十八省的变化

十八省在1912部分省份的辖区有了变化。

直隶(1928年改名为河北省)丧失了内长城以外的土地(宣化地区于1928年并入察哈尔省、承德以北建立热河特别区,于1928年建省)。

甘肃的甘边宁夏护军使辖区与甘边宁海镇守使辖区于1928年分别建省。前者并入银川地区成立宁夏省。后者并入西宁地区成立青海省。

四川西部藏族地区划出川边特别区,于1928年改名为西康省,于1937年又划入西昌地区。

广东划出海南岛成立海南特别行政区。

另外另有成立数个直辖市。

1949年后汉地十八省的变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各省区的边界有大幅调整。在少数民族及汉族地区设立了五个自治区,另设有自治区以下级别的民族自治行政单位。

张家口地区(即宣化地区)与承德地区(不包含北方蒙古族地区)划回河北省

濮阳地区由河北省划入河南省,武安、涉县则相反

河北、山东边界有小幅调整范县由山东省划入河南省,又分出台前县,东明县则换予山东。

微山湖南岸由山东省划入江苏省。

江苏省利用砀山县与萧县向安徽省交换盱眙县,泗洪县,天长市部分乡镇。

婺源县由安徽省划入江西省。

广西省(现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利用怀集县向广东省交换雷州半岛(不含)以西地区。

海南行政区于1988年升格为海南省。

西康省撤销,金沙江以东划入四川省,并与青海边界有小幅调整。

攀枝花市成立时将附近云南省地区划入四川省。

云南省金沙江以北地区划入四川省,但从四川省获得中甸县北部(稻城县亚丁三神山:仙乃日、央迈勇、夏诺多吉以南)

陕西省北部部分地区连同山西省北部黄河以西地区划入内蒙古自治区。

玛曲县由青海省划入甘肃省。

甘肃省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边界有小幅调整。

宁夏省更名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并将贺兰山以西划入内蒙古自治区,但自甘肃省划入固原地区。

甘肃青海边界由旧有习惯线改为以党河、南山为界。

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辖区逐渐扩大;1997年,重庆恢复中央直辖市,并合并涪陵地区、万县地区、黔江地区。

其余直辖市撤销。

辽宁为何被排除在“汉地十八省”?

辽宁与山东相邻,同属华北平原,辽宁却被排除在“汉地十八省”。

战国时期辽宁就已经是汉人的统治区域,三国时期,司马家族通过权变一举打压了公孙家族,为了断绝公孙家族起兵反叛的后顾之忧,司马懿将生活在辽宁土地上的百姓进行屠杀。[6]随着司马家族的没落,辽宁一度被边境小国占据,直到唐高宗才收复回来。

明朝时期政治上将辽宁划给了山东布政使司管辖。明朝时辽宁山东是一家,政治上属山东管辖,是辽东的大后方。1644年,明朝就此覆灭,清军入关,为了区分满族人与汉族人,为了凸显满族人的优越性,清朝统治者将明朝时的两京十三省做了扩大解释,至此划定了“汉地十八省”的范围,汉族人的活动范围也被限制于此。辽宁不仅没有被划入“汉地十八省”还被单独保护了起来,并且驱逐了当地的汉人。因为当时清朝统治者认为辽宁是“龙兴之地”,皇太极还将满清首都盛京设立在此处,并且修筑封禁界限用以保护“皇地”。时人杨宾曾在《柳边记略》中介绍:“今辽东皆插柳为边,高者三四尺,低者一二尺,若中土之竹篱,而掘壕于其外,人呼为柳条边,又曰条子边。”

更多文章

  • 若司马衷是白痴皇帝?其实比他白痴的皇帝多了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司马衷,白痴皇帝,皇帝

    关于这位晋惠帝司马衷,除了败掉他父亲的大一统家业外,就是被人称道的“白痴”。《资治通鉴》和其他史书一样,毫不掩饰地指明司马衷的愚笨痴呆,其中有两个例子。有一次,司马衷听到蛤蟆叫,就问随从:“这叫声,是为公事叫呢,还是为私事叫呢?”当时天下灾荒,有的百姓

  • 明朝有多少藩王——大明王朝历代册封藩王一览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朝有多少藩王,明朝藩王,明朝,藩王

    明朝建立以后,太祖朱元璋,在吸取历代分封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建立了明代藩封制度,后被历代皇帝奉为万世不变的祖训,一直延续至明末。明朝历代皇帝共册封藩王六十八位,追封二十位。到崇祯十七年明朝灭亡,明朝总共有三十三个藩王。而这些藩王每年俸禄也是很多,致使大明王朝被活生生拖垮。朱元璋是乞丐出身,从小就忍受饥饿

  • 秦桧谥号改了四次,南宋抗金为何像变色龙?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秦桧谥号,秦桧,谥号,忠献,缪丑,缪狠

    秦桧死后,南宋多次改其谥号?谥号是皇帝或者士大夫死后对其一生功过品行的概括。谥法是有定制的,其中规定了那些字词评价那类人。象评价帝王的"武″"文""炀"等,武是评价开疆扩土,善于征战的,文是评价国家治理有显著成绩的。举例说,汉武帝,隋文帝,汉文帝。秦桧的谥号多次修改,反映了当朝者对其评价

  • 大明是怎么建成的 明朝两京十三省格局的形成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明朝两京十三省,明朝,两京十三省,大明,明朝疆域

    1368年正月初四,乞丐和尚出身的朱元璋正式称帝,建国号大明,年号洪武,都城设在应天府也就是现在的南京。此时的明朝疆域远没有当初那么大,而且众多的明朝著名将帅当时并未参加开国大典因为他们在南征北讨。此时湖广行省平章杨璟正在攻打湖南永州,征南将军汤和刚打下福建福州,参政傅友德在打山东莱州、登州,而征虏

  • 香港版的中国历史朝代地图和大陆版有何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香港版的中国历史地图,香港版中国地图,中国历史朝代地图,香港版的历史地图

    在中国的历史地图方面,大陆的教材使用的是谭其骧版本的历史教材,而港澳台使用教材和大陆使用的教材又不一样,因此在历史地图方面也存在差异。给大家带来香港版的历史地图,这个版本的历史地图是以谭其骧版本的历史地图为基础,修改其中最不合理的部分(如元朝)而形成的一套地区。台湾出版的中国各个历史朝代地图绘制精美

  • 一代明君唐太宗晚年的荒淫生活 略显昏君迹象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始终是皇帝中的楷模,重用贤才,广施仁政,尤为著名的是善于纳谏这种“从谏如流”的品质,现代高官都不容易具备,何况“家天下”的封建帝王。”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已成为千秋功业的代名词。李世民,在

  • 朱元璋的“祖宗之法”和明朝的灭亡有没有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朱元璋,祖宗之法,明朝灭亡,明朝

    朱元璋的“祖宗之法”和明朝的灭亡有没有关系?要说朱元璋给明朝定下的祖宗之法(《皇明祖训》、《诸司职掌》、《大诰》、《大明令》、《大明集礼》、《洪武礼志》、《礼仪定志》、《孝慈录》、《教民榜文》、《大明律》等等),其实可以归纳为如下几条:第一,打击人口流动,通过户籍制度限制老百

  • 帝陵里的中国:从秦始皇陵到巩义宋陵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五大皇陵,帝陵,秦始皇陵,巩义宋陵

    中国帝王陵墓有哪些?哪个皇帝陵墓最大?中国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墓,有秦始皇陵、茂陵、乾陵……其中,黄帝陵园最早建于秦代,是中国最有名的帝王陵墓。无意中的发现1974年的春天,陕西临潼西杨村,一支打井队正在打井。突然,打出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村民们望着地上横七竖八的陶俑,面面相

  • 三国11位皇帝,在位时间最长的是扶不起的阿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三国,三国皇帝,阿斗,刘禅,刘备

    三国时期,在位时间最长和最短的皇帝,都被刘备父子给包圆了!很难想象吧,刘备纵横一生,才能出众,竟然会是三国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而刘禅被誉为一代蠢材,被当作反面教材,却是三国在位时间最长的人,这里面的种种奥妙,不得不让人惊叹!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三国的这11位皇帝,看看这些哥们究竟都是怎么回事,为啥皇帝宝

  • 中国皇帝寿命大全:历朝历代皇帝平均年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皇帝寿命大全,历朝历代皇帝平均年龄,皇帝寿命

    在中国历史上有记载并受到广泛承认的王朝,皇帝共三百多人。历代中国的皇帝中,由于早殇、累于政事或沉溺淫乐,短寿的皇帝很多。活过60岁的皇帝中,一般认为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为清高宗弘历(乾隆皇帝),享寿88岁(虚岁89)。活过80岁以上的皇帝还有梁武帝萧衍(实岁84或85/虚岁86)、武则天武瞾(实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