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五代十国都城的选择和变迁

五代十国都城的选择和变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221 更新时间:2023/12/30 0:57:21

五代十国时期是历史上一个非常混乱的阶段,时间之短,国家之多,让人眼花缭乱,难以记住。

五代相对清晰,就是中原一带前后相继的五个朝代,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五代的开始时间是公元907年四月,结束时间是公元960年正月,前后共五十三年,上承唐朝,下接宋朝。

五代各朝的都城也相对清楚,不是开封就是洛阳。后梁一开始以开封为都,后迁都洛阳,最后又以开封为都。后唐以洛阳为都。后晋先都洛阳,后迁开封。后汉、后周均以开封为都。

十国的都城就比较复杂了。十国是中原以外的十个国家,即南吴、南唐、前蜀、后蜀、吴越、闽国、南楚、荆南、南汉与北汉。五代开始时,这些国家还没有正式建立。五代结束前,四个国家(南吴、前蜀、闽国、南楚)已经灭亡,另六个国家(南唐、后蜀、吴越、荆南、南汉、北汉)还与宋朝并存一段时间。

要想大致知道这十个国家在哪里,不妨了解其都城,毕竟都城是这些国家主要活动中心。

南吴(公元919年四月公元937年十月)的都城在江都府,也就是今天的江苏省扬州市。公元919年四月,吴王杨隆演改元“武义”,升扬州为江都府。称帝或改元,标志着一个国家的正式建立。

南唐(公元937年十月公元975年十一月)的都城在江宁府,也就是今天的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府之前称昇州、金陵府,公元937年正月开始,称江宁府。公元937年十月,南吴最后一位皇帝杨溥禅位给徐知诰,徐知诰在江宁府登基,改元“升元”,定国号为唐,史称南唐。徐知诰更名李昪,传子李璟,到孙李煜后,国亡。

前蜀(公元907年九月公元925年十一月)都城在成都府,也就是今天的四川省成都市。公元907年九月,即五代开始的五个月后,前蜀的开创者王建在成都称帝、改元,前蜀正式建立。

后蜀(公元934年闰正月公元965年正月)都城在成都府,也就是今天的四川省成都市。公元934年闰正月,孟知祥称帝、改元,建立后蜀。

吴越(公元908年公元978年)都城在杭州,也就是今天的浙江省杭州市。吴越国君王一直没有称帝,但开创者钱镠曾在境内悄悄改元,首次改元便是在公元908年。

闽国(公元933年正月公元945年八月)都城长乐府,也就是今天的福建省福州市。公元933年正月,王延钧称帝、改元,升福州为长乐府,作为都城,闽国正式建立。

南楚(公元927年八月公元951年十月)都城长沙府,也就是今天的湖南省长沙市。927年八月,后唐明宗李嗣源封马殷为楚国王,马殷设置左右丞相等百官,升潭州为长沙府,标志南楚正式建立。严格意义上讲,南楚各位君王都没有称帝,也没有改元,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家。

荆南(公元924年三月公元963年二月)都城江陵府,也就是今天的湖北省江陵县。荆南各位君王向中原国家称臣,使用中原国家年号,中途也曾向他国短暂称臣。荆南没有称帝没有改元,建国的时间无法确定。有人认为,924年三月,后唐庄宗李存勖封高季昌为南平王,算是荆南建国开始。严格意义上讲,荆南更不能算是一个国家,只是一个藩镇而已。

南汉(公元917年八月971年二月)都城兴王府,也就是今天的广东省广州市。公元917年八月,刘岩称帝、改元,升广州为兴王府,南汉正式建立。

北汉(公元951年正月公元979年五月)都城太原府,也就是今天的山西省太原市。公元951年正月,沙陀族人刘崇称帝、改元,北汉正式建立。

总的来看,五代各朝都城为两处,一个是开封,一个是洛阳。十国都城为九处(前蜀、后蜀都城均为成都),即江都府(江苏扬州)、江宁府(江苏南京)、成都府(四川成都)、杭州(浙江杭州)、长乐府(福建福州)、长沙府(湖南长沙)、江陵府(湖北江陵)、兴王府(广东广州)、太原府(山西太原)。

五代十国都城,五代十国各割据政权都城的选择,反映了当时中国各地区政治、经济中心的承续和变迁。以中原而言,长安、洛阳在周秦汉晋以至隋唐迭为首都,但自中晚唐以来降及五代,全国经济重心逐渐由黄河下游转移到了江南,军事上由于主要边患不再是西北的匈奴、突厥,而变为东北的契丹,河朔的地位日显重要。统治黄河流域的政权在选择都城时,必须考虑到便于与这两个地区的联系。所以五代择都,已摈弃长安。五代共五十四年,洛阳为后梁、后唐、后晋三代首都共十九年,开封为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四代首都共三十四年。初期徘徊于洛阳、开封之间三十年,后晋天福三年以后二十余年终于因开封北控燕赵,南通江淮,水陆都会,资用富饶,地理位置优于洛阳,而被定为首都,并为继起而完成统一的北宋所沿袭。

唐末朱温以黄巢部将降唐,唐授以宣武军节度使,镇汴州(今河南开封)。此后二十余年,朱温以汴州为根据地,兼并了黄河流域的大部分地区。开平元年(907)四月,就在汴州篡唐即帝位,国号梁,史称后梁,改汴州为东都开封府,原东都河南府(洛阳)为西都,原西京京兆府(长安)称西京,改府名为大安。汴州是隋唐以来漕运枢纽,至此成为中原地区政权的首都。开平三年正月迁都洛阳;乾化三年(913)均王友贞以东都留守开封尹即帝位,又以开封为首都,直至龙德三年(923)十月城破国亡。

同光元年(923)四月,晋王李存勗即帝位于魏州(今河北大名东北旧城),国号唐,史称后唐,以魏州为东京兴唐府,以太原府(今山西太原西南晋源镇)为西京,以镇州(今河北正定)为北都真定府。魏州濒临永济渠,为河北平原南部的政治经济中心,安史之乱后为河北三镇之一魏博节度使治所;镇州是河北平原中部的政治经济中心,为河北三镇之一成德节度使治所;太原在唐代为北都,是李克用据有河东以来的根据地。同年十月灭后梁,复唐制:以太原府为北京,以长安为西京京兆府;罢北都真定府,复为镇州;罢东京开封府,复为汴州。十二月迁都洛京(洛阳)。同光三年改东京(兴唐府)为邺都,以洛京为东都。天成四年(929)又罢邺都。时以东都洛阳为首都,西京长安、北京太原为陪都。

天福元年(936)十一月石敬瑭于太原称帝,国号晋,史称后晋。闰十一月入洛,灭后唐,仍都洛阳。天福二年迁都汴州,三年升汴州为东京开封府,改东都洛阳为西京,罢原西京为晋昌军,复建邺都于广晋府(上年以兴唐府改),北京太原府依旧,时以东京开封府为首都,西京、北京、邺都均为陪都。

开运四年(947)正月辽入开封灭后晋,废东京,降开封府为汴州。同年二月刘知远于太原即帝位。六月入汴,国号汉,史称后汉,复以汴州为东京开封府,建为首都。以洛阳为西京,北京、邺都因袭不改。

广顺元年(951)邺都留守郭威灭后汉称帝,国号周,史称后周,仍以东京开封府为首都。显德元年(954)罢邺都。建隆元年(960)赵匡胤代周称帝,建立宋朝。乾祐四年(951)原后汉河东节度使刘崇在太原称帝,建立北汉。北汉是十国中唯一在黄河流域建立的政权,广运六年(979)为北宋所灭。

因唐淮南节度使旧治都扬州。武义元年(919)改称江都府。次年升昇州(今江苏南京)为金陵府,天祚二年(936)以金陵府为西都。

次年改府名为江宁,此年冬徐知诰受吴禅即帝位于江宁,国号唐,史称南唐,以江都府为东都。显德五年(958)江北地入后周,后周复以江都府为扬州。次年南唐主李璟以“金陵去周境才隔一水,洪州险固居上游”,谋迁都洪州(今江西南昌市),改洪州为南昌府,建为南都。建隆二年(961)迁都南昌,太子煜留江宁监国。同年璟死,煜袭位于江宁。开宝八年(975)亡于宋。

吴越都杭州,号西府,称越州(今浙江绍兴)为东府。

都福州,龙元年(933)升为长乐府。永隆二年(940)后,闽主王氏兄弟争国,天德元年(943)据有建州(今福建建瓯)的王延政另建殷国,三年正月,攻下福州,复国号曰闽,仍都建州,以福州为南都。同年南唐攻下建州,闽亡。

前蜀、后蜀均都成都。南平(荆南)都江陵(今属湖北)府。

都潭州(今湖南长沙),天成二年(927)升为长沙府。保大九年(951)南唐灭楚,次年,朗州(今湖南常德)将领刘言、王逵、周行逢等起兵逐唐兵复有楚地,直至乾德元年(963)湖南首府都在朗州。

南汉都广州,乾亨元年(917)升为兴王府。

就南方而言,有的地方政权的都城是继承原来该地区的传统政治中心。如前蜀后蜀的成都府,南平的江陵府,南汉的兴王府等。经割据政权数十年的经营,城市繁荣往往有所发展。有的则由于该地区形势的变化,政治中心也随之变迁。如吴越之地唐时分隶浙东、浙西二道,浙东治越州,浙西贞元(785~805)以后治润州(今江苏镇江),唐末钱镠先据浙西(不全),继并浙东,故选择地位适中的杭州为浙西治所,以控制两浙,入五代遂为国都,经吴越数十年治理,至北宋雄称为东南第一州,为南宋定都于此奠定了基础。杨吴都城扬州,隋唐时为长江下游第一都会。五代时南北分裂,划淮为界,扬州失去南北水运枢纽的地位,又因临近敌境,不利固守。故掌握杨吴实权的徐温先于天祐五年(908)遣养子知诰经营“龙蟠虎踞”的六朝故都昇州,十四年亲自移驻其地,使之成为杨吴境内实际政治中心。温死,知诰嗣位,仍镇金陵(后改名江宁)。昇元元年(937)徐知诰(即李昪代吴,建立南唐,即以此为都。楚都长沙府历来为湖南地区的政治中心。唐末又于朗州置节度使,五代初为楚所并,但在楚境内一直成为另一政治中心。南唐灭楚后至宋平湖南十余年间,湖南的首府遂移在朗州。都福州是福建地区的传统政治中心,也是唐安史之乱后福建观察使或节度使的治所。闽亡前夕一度出现福(州)、建(州)即闽、殷二政权的对立和统一,后仍以闽为国号而都建州之局,这只是一种极短期内的变态。南唐灭闽后,闽地三分,南唐得建、汀,吴越得福州,而泉、漳为当地人留从效、陈洪进所有,称清源军、平海军,至太平兴国三年(978)始纳土归宋。

更多文章

  • 如果没有满清入关 汉地十八省都不复存在?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汉地十八省,满清入关,满清,清朝

    有种说法:很多都说明朝中后期只有汉地十八省,而清朝建立以后开疆拓土,正式将内外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和东北纳入中国疆域,尽管清朝后期中国丧失了大片土地,但是还是做了很多贡献,毕竟比明朝末年还是增加了近一倍的土地。得出来的结论就是:清朝的存亡,关系着汉地十八省的存亡。行省制度起源于波斯,蒙古西征后被元

  • 若司马衷是白痴皇帝?其实比他白痴的皇帝多了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司马衷,白痴皇帝,皇帝

    关于这位晋惠帝司马衷,除了败掉他父亲的大一统家业外,就是被人称道的“白痴”。《资治通鉴》和其他史书一样,毫不掩饰地指明司马衷的愚笨痴呆,其中有两个例子。有一次,司马衷听到蛤蟆叫,就问随从:“这叫声,是为公事叫呢,还是为私事叫呢?”当时天下灾荒,有的百姓

  • 明朝有多少藩王——大明王朝历代册封藩王一览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朝有多少藩王,明朝藩王,明朝,藩王

    明朝建立以后,太祖朱元璋,在吸取历代分封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建立了明代藩封制度,后被历代皇帝奉为万世不变的祖训,一直延续至明末。明朝历代皇帝共册封藩王六十八位,追封二十位。到崇祯十七年明朝灭亡,明朝总共有三十三个藩王。而这些藩王每年俸禄也是很多,致使大明王朝被活生生拖垮。朱元璋是乞丐出身,从小就忍受饥饿

  • 秦桧谥号改了四次,南宋抗金为何像变色龙?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秦桧谥号,秦桧,谥号,忠献,缪丑,缪狠

    秦桧死后,南宋多次改其谥号?谥号是皇帝或者士大夫死后对其一生功过品行的概括。谥法是有定制的,其中规定了那些字词评价那类人。象评价帝王的"武″"文""炀"等,武是评价开疆扩土,善于征战的,文是评价国家治理有显著成绩的。举例说,汉武帝,隋文帝,汉文帝。秦桧的谥号多次修改,反映了当朝者对其评价

  • 大明是怎么建成的 明朝两京十三省格局的形成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明朝两京十三省,明朝,两京十三省,大明,明朝疆域

    1368年正月初四,乞丐和尚出身的朱元璋正式称帝,建国号大明,年号洪武,都城设在应天府也就是现在的南京。此时的明朝疆域远没有当初那么大,而且众多的明朝著名将帅当时并未参加开国大典因为他们在南征北讨。此时湖广行省平章杨璟正在攻打湖南永州,征南将军汤和刚打下福建福州,参政傅友德在打山东莱州、登州,而征虏

  • 香港版的中国历史朝代地图和大陆版有何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香港版的中国历史地图,香港版中国地图,中国历史朝代地图,香港版的历史地图

    在中国的历史地图方面,大陆的教材使用的是谭其骧版本的历史教材,而港澳台使用教材和大陆使用的教材又不一样,因此在历史地图方面也存在差异。给大家带来香港版的历史地图,这个版本的历史地图是以谭其骧版本的历史地图为基础,修改其中最不合理的部分(如元朝)而形成的一套地区。台湾出版的中国各个历史朝代地图绘制精美

  • 一代明君唐太宗晚年的荒淫生活 略显昏君迹象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始终是皇帝中的楷模,重用贤才,广施仁政,尤为著名的是善于纳谏这种“从谏如流”的品质,现代高官都不容易具备,何况“家天下”的封建帝王。”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已成为千秋功业的代名词。李世民,在

  • 朱元璋的“祖宗之法”和明朝的灭亡有没有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朱元璋,祖宗之法,明朝灭亡,明朝

    朱元璋的“祖宗之法”和明朝的灭亡有没有关系?要说朱元璋给明朝定下的祖宗之法(《皇明祖训》、《诸司职掌》、《大诰》、《大明令》、《大明集礼》、《洪武礼志》、《礼仪定志》、《孝慈录》、《教民榜文》、《大明律》等等),其实可以归纳为如下几条:第一,打击人口流动,通过户籍制度限制老百

  • 帝陵里的中国:从秦始皇陵到巩义宋陵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五大皇陵,帝陵,秦始皇陵,巩义宋陵

    中国帝王陵墓有哪些?哪个皇帝陵墓最大?中国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墓,有秦始皇陵、茂陵、乾陵……其中,黄帝陵园最早建于秦代,是中国最有名的帝王陵墓。无意中的发现1974年的春天,陕西临潼西杨村,一支打井队正在打井。突然,打出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村民们望着地上横七竖八的陶俑,面面相

  • 三国11位皇帝,在位时间最长的是扶不起的阿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三国,三国皇帝,阿斗,刘禅,刘备

    三国时期,在位时间最长和最短的皇帝,都被刘备父子给包圆了!很难想象吧,刘备纵横一生,才能出众,竟然会是三国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而刘禅被誉为一代蠢材,被当作反面教材,却是三国在位时间最长的人,这里面的种种奥妙,不得不让人惊叹!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三国的这11位皇帝,看看这些哥们究竟都是怎么回事,为啥皇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