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一战中国14万劳工 2万埋骨他乡也有人收获爱情

一战中国14万劳工 2万埋骨他乡也有人收获爱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022 更新时间:2023/12/7 15:34:28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作为协约国成员国的中国也是胜利国之一,但当时的北洋政府并未派遣军队前往欧洲作战,那就有人会问,中国为一战做了哪些贡献?为也算是战胜国呢?这就不得不提中国劳工的贡献了。

一战爆发后,北洋政府提出派遣一批华工到欧洲去,以此来弥补协约国劳动力上的不足。起初这一建议遭到了英国拒绝,原因是英国人认为如果让中国劳工进入欧洲,那么战后就不得不考虑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随着欧洲战场战况日益惨烈,英、法两国上百万青壮年战死沙场,两国都出现了劳动力日益不足的状况,只能同意了中国欧洲派遣劳工的建议。

一、英、法两国对中国劳工的选择

一战期间,前往欧洲的中国劳工多为山东人,一方面是原因山东人身高力壮,另一方面是山东气候与欧洲更为相近。所以英、法两国在选择中国劳工时,更愿意选择山东人。

山东劳工

当然了,英国人法国人要选择中国劳工,我们也得愿意被选才行啊。中国人安土重迁,并不太愿意背井离乡,英、法两国为了吸引中国劳工,给他们开出了非优厚的务工条件:第一,包吃包住;第二,保证年收入能达到2000法郎(大约相当于400银元);第三,一旦有人前往欧洲务工,他在中国的家庭每月也能领到10块银元。

晚清民国连年战乱天灾,老百姓常常食不果腹,如此优厚的待遇自然吸引了大批中国劳工。从1916年8月起,一批批年龄在18~40岁的身强力壮的中国劳工被陆续送往欧洲。

二、劳工工作的艰苦与危险

据统计,共计有14万中国劳工前往欧洲,其中到英国的大约10万人,到法国的大约4万人。按照当时合约要求,中国人只负责一些后勤工作,不用上战场参加对德战斗。

负责后勤工作的中国劳工

但在英、法两国人的眼中,这些来自遥远国度的中国劳工不过是工具人罢了,他们负责修铁路,或者到工厂去上班。等到中国正式对德宣战后,中国劳工几乎都被送到了战场上。英国人直接把华人劳工安排到战争最前线,让他们挖战壕,修工事,甚至是清扫地雷。根据中国劳工幸存者的回忆,有时候他们挖的战壕距离德国人仅有50米,经常是他们将战壕挖好之后,英国士兵再进入战壕与德国人作战。

战场上的中国劳工

准确来讲,中国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也参与了对德作战,只是作战者并不是中国军队,而是身在欧洲的中国劳工。1917年,在法国皮卡的一次战斗中,由于德军突然突破了英法联军防线,正在前线挖战壕的几百名中国劳工来不及撤退,只能靠手中铁锹、锄头与德国人硬拼。等到英法联军赶过来支援时,大部分中国劳工都已阵亡。

三、聪明的中国劳工

中国人以勤劳聪明著称,这一点在远赴欧洲的中国劳工身上也得到了充分体现。中国劳工大多是出身农村的青壮年盲,刚到欧洲时,分配给他们的都是一些工厂里出苦力的脏活累活。但不久后,他们当中有些人便学会了如何操作复杂的机器,并能够熟练生产。法国人很快发现了这一点,在他们见识到中国人的学习效率和工作效率之后,法国海军后来甚至还专门提出声明,如果政府再招聘劳工的话,他们只要中国劳工。

在工厂工作的中国劳工

四、中国劳工遭受的歧视和压迫

英、法两国在中国招收劳工的时候,开出的条件很优厚,但等到中国劳工到了欧洲后,他们并不愿意兑现承诺,百般苛扣应该支付给中国劳工的工资,很多中国劳工最后到手的工资只有合同上的一半。

但这并不是最让中国劳工痛苦的,最令他们痛苦的是在异国他乡遭受的各类非人歧视。当时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国人被视作劣等种族,在西方人眼中毫无尊严。英国人将中国劳工集合在一起,不允许他们自由活动,甚至连中国劳工误上了英国人专属的厕所,也要被抓起来毒打。后来连英国人自己也承认,这些中国劳工到达英国之后,承担了原本不属于他们的风险和义务。但是呢?他们连几枚小小的军功章也没有得到。

中国劳工

相比而言,法国人对中国劳工的态度要稍好一些,他们允许中国劳工自由外出,也允许他们出入商店和酒吧。但在一战结束之后,法国人还是拒绝给在法国阵亡的中国劳工树碑纪念。

不过,环境虽然残酷,但依然无法阻隔爱情的发生。一战快接近尾声之时,许多法国姑娘和中国劳工都私定了终身。原来她们在和中国劳工接触的过程中发现这些中国男人勤俭善良,有责任感,再加上战争导致法国青壮年男性奇缺,而中国劳工大都处于青壮年时期,双方结成夫妻也就顺理成章了。据相关资料记载,大约有3000名中国劳工留在了法国,并娶当地姑娘为妻。

在法国结婚的中国劳工

但这只是少数,大多数中国劳工还是回到了中国。一战正式结束后的几年内,14万前往欧洲的中国劳工,除了有两万多人长眠欧洲之外,其他大部分都回到了国内。

劳工回国

北洋政府虽然宣布加入协约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但并未直接派出军队,真正做出贡献的是14万中国劳工,他们在欧洲战场上的卓越表现,足以代表中国。但令人愤怒的是,一战胜利之后,英、法等国并不愿恢复中国的国际地位,还要将原本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可日本只是象征性地在中国山东和德国人打了一仗,此外对一战没有任何贡献。北洋政府时期中国之所以在世界上遭受如此不公正待遇,归根到底就是弱国无外交。一战烽烟早已离我们远去,中国劳工为世界和平做出的贡献却不容忘记,他们也不应该被忘记。

参考文献

程屹:《一战中国劳工被遗忘的“沉默工蚁”》,《工会博览》2015年第10期。

《一战爆发100周年一战中的中国劳工》,《齐鲁周刊》2014年第26期。

标签: 一战中国劳工

更多文章

  • 中国的落后难道真的是清朝闭关锁国导致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清朝,闭关锁国,中国落后

    长期以来,大家把中国近代以来的衰落归结于是闭关锁国、故步自封造成的。但是通过对中国历史的研究,不难发现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中国近代衰落的原因主要并不全是因为它闭关锁国,而是因为早在英国殖民者到达中国之前,比较典型的古代中华帝国就已经灭亡了。中国真正衰落的原因是1644年清军人关,清朝取代了明朝。明朝

  • 女皇武则天退位后,武氏诸王的下场分别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女皇,武则天,武氏诸王,武承嗣

    弘道元年(683年),唐高宗死,中宗李显继位,武则天以太后身份临朝称制,掌握着唐朝实权。武则天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和自己当皇帝,便大力起用武氏亲属,因此,武三思由右卫将军累进夏官(兵部)、春官(礼部)尚书,并监修国史。据林语堂先生《武则天正传》,武则天一生共谋杀了九十三人(不包括其受到株连的亲属)。其

  • 苏轼:月薪三千不是辣鸡!不懂得生活才是!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苏轼,苏东坡,杭州

    今天的话题跟咱们的诗词大V苏轼有关苏轼二十二岁的时候跟着他爹还有他弟弟组成的最强赶考天团三苏(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到宋朝的首都东京开封参加公务员考试科举当时的考试也是实行的密封线外不准答题考生名字的位置会被糊起来改卷老师欧阳修,改到了苏轼的卷子心想卧槽这么完美的卷子绝壁是天生丽质难自弃才

  • 汉朝忍了匈奴六十年才打 唐朝仅三年就复仇突厥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汉朝,匈奴,唐朝,突厥

    汉朝和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辉煌的两个大一统皇朝,大多数人的认识里是强汉盛唐。这两个皇朝可谓是把汉人的腰杆子挺直了,直到今天我们都自称汉人、唐人,在国外一些国家更是有唐人街,为什么这两个皇朝能成为“国际巨星”,威名远播?当然是因为有出色的“代表作”了,因为

  • 谥号文化:穿越回去千万别对着刘彻高呼汉武帝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谥号

    看历史的小朋友,是不是都有过这种被支配的恐惧。一会儿是汉武帝,一会儿是唐太宗,一会儿又是康熙,怎么看都觉得这几种称谓没啥前后逻辑关系啊?难道是皇帝想叫啥就叫啥?还有王法吗?还有法律吗?其实中国封建社会对称谓非常讲究,是一套完整的礼法,总结就是谥号、庙号、年号,汉武帝中的“武”

  • 汉武帝: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治下百姓死亡上千万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汉武帝,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谁是中国最伟大帝王的文章,按照文章内的标准,我推荐的是宋仁宗,大家伙讨论都很热烈,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以及朱元璋、康熙等都有很多人推崇,因为每个人的评价标准都不相同,所以每个人心目中的伟大帝王也不同,所以在这里有必要把我的评价标准再重申一次,那就是从当下普通百姓的立场出发,看百姓是否安居乐业,小日子是否

  • 涨知识:古人官吏是如何休假的?宋朝和唐朝最长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网络音乐节,中国网络音乐节三强

    盼望着,盼望着,春节长假就要来临了。想想都让人兴奋:且不说连续七天不用上班,老板还给你发薪水;也不必说传统佳节亲朋好友其乐融融的团聚、还有谋划已久的长线旅游等等,单就是忙碌了一整年,终于可以痛痛快快地放松休息一阵子,就足以让人心生期待。在这种美好的向往过程中,有一天突然有个奇怪的问题闪现在我的脑海里

  • 唯美典雅:藏在古画中的传统家具文化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传统家具,古代家具

    中国古典家具除了其实用功能外还有其非凡的艺术价值和文化研究价值自家具诞生之日起至明清时期达到家具艺术的顶峰古典家具经历了一个极为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国最早的传世画当然是帛画,是在帛织品上画画,距今已有两千多年了,可惜帛画上面并没有画家具,你可知道家具在中国出现并不太早。在两晋以前,从商周到汉魏,中国人的

  • 1912年2月12日 清帝退位中国再也没有皇帝了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清朝,清帝退位,皇帝,溥仪,袁世凯,中华民国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南方多省响应纷纷独立,支持革命,拥护共和,革命形势发展很快。但是广袤的北方大地还处在清政府的控制之下。清政府拥有大量军队,足可以和南方的革命党一战,最终鹿死谁手,此时犹未可知。就在这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清廷犯下了一个致命的错误,摄政王载沣启用了袁世凯来主持当前的

  • 被误解最深的乾隆盛世,可耻的盛世饥饿的盛世!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乾隆盛世,乾隆皇帝,盛世,康乾盛世

    可能各位爱卿对清朝的印象就是外国人还在追捧《马可·波罗》认为中国黄金遍地,人人都穿着绫罗绸缎一切都似乎富到流油然而,实际上…其实,康熙已经知道地球是圆的是个对科学充满热情的boy靠传教士,他还和法国路易十四有过一段时间的千里传书以后不必西洋人在中国行教,禁之可也,免得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