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她是毛泽东的翻译 基辛格说她可以竞选美国总统

她是毛泽东的翻译 基辛格说她可以竞选美国总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852 更新时间:2023/12/15 14:28:31

1965年4月,从北外毕业进入外交部的唐文生,第一次在外事场合见到周总理,是在芬兰驻华大使馆里。当时,周恩来应邀参加芬兰大使举行的宴会,她与总理资深译员冀朝铸同行。一见唐闻生,周恩来即问:“你叫什么名字?”“唐闻生。”望着神采飞扬的总理,唐闻生红着脸回答。记忆过人的周恩来立即想起先前冀朝铸对她的介绍。“好好干,用两年时间赶上你的师傅!”周总理微笑颔首,指指身旁的冀朝铸对唐闻生说。

唐闻生

1966年7月,泽东南下武汉。7月16日上午,乘坐快艇的毛泽东在武昌大堤附近下水,第四次畅游长江。

7月9日,由郭沫若担任主席的亚非作家紧急会议在北京隆重闭幕。稍后,参加会议的53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以及5个国家组织的观察员联袂南下,来到武汉恭候毛主席召见。

当毛泽东在长江里畅游的时候,唐闻生受命临时担任毛泽东的同声传译,这位赶来武汉的外交部小翻译,坐立不安,紧张害怕得要命。接见即将开始,在唐闻生准备就绪,想着巨人毛泽东即将出现在眼前,一直激动不安的唐闻生终于控制不住自己,几乎晕倒。“你可不能晕,不然就没人了!”大家急切地呼喊,她微微睁开双眼。

唐闻生与毛主席

和毛主席一道来武汉的廖承志,走过来轻声告诉大家:“主席不准备讲话了。”迷迷糊糊的唐闻生这才如释重负。

然而唐闻生毕竟不是等闲之辈。1970年11月10日,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将军抵达北京,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唐闻生担任主翻,跟在周恩来身旁,煞是得心应手。

其后,唐闻生与毛主席相处中很快发现,这位足以震慑众人的领袖其实平易近人,非常幽默。一次毛泽东突然临时决定会见人在北京的斯诺。这一天,是1970年12月18日,毛泽东与斯诺海阔天空的谈话持续了整整5个小时。吃早饭的时候,毛泽东宴请斯诺,唐闻生作陪。毛泽东起身与斯诺热情碰杯。“毛主席万岁!”斯诺用中文说出这句话。“斯诺万岁!”毛泽东再次举杯,又用英语重复了一遍:“LongliveSnow!”接下来毛泽东又跟坐在自己身旁的唐闻生等碰杯,然后戏谑斯诺:“我看你这个说了半天woman解放的人就是不尊重woman,你都不跟她们碰杯。”说完,大家都笑了起来。斯诺连连向唐闻生等“赔罪”:“Sorry,Sorry!。”

唐闻生与周总理

1971年盛夏,美国国家安全事务顾问亨利·基辛格首次访华。唐闻生和冀朝铸轮流担任周恩来与基辛格会谈时的翻译。双方落座后,基辛格很随意地对唐闻生说,很高兴能见到NancyTang。唐闻生惊叹美方的情报工作出色,当年她从美国回来时刚满9岁(唐闻生1943年3月生于美国纽约)。见外交部在座官员满脸惊异,唐闻生连忙解释,这是自己在美国的名字。

7月11日中午,叶剑英与基辛格一行在钓鱼台共进午餐,宾主谈笑风生。基辛格开玩笑说:“NancyTang可以竞选美国总统,而他则不行,因为唐闻生在美国出生。”唐闻生是新中国第一位联合国副秘书长唐明照先生的大“千金”。她的母亲张希先女士曾是燕京大学未名湖畔“最漂亮的姑娘”(斯诺夫人语)。1943年3月诞生在纽约布鲁克林区一家普通的产科医院。1950年深秋,当随父母回到未曾谋面的故国的时候,唐闻生还只是一个八、九岁的小姑娘。她的童年是在曼哈顿岛上的格林威治村度过的,受到语言环境的影响,在1950年随父亲回到北京之前,这个可爱的中国娃娃已经学会了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和有着浓厚美国东部口音的英语。回到北京之后,因为开学时间错过了,唐闻生只能在独自在家呆了四个月之后才插班到北京东城区的一所私立小学上学,从三年级开始继续自己的初级教育。

1962年仲夏,正当豆蔻年华的唐闻生告别美丽的师大女附中校园,轻松地拿到了北京外国语学院(现为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的录取通知书。在进入这个新中国第三代外交官的“摇篮”后,唐闻生的英语潜力得到超常的发挥。唐闻生不费吹灰之力地用3年时间就读完了5年全部课程―――在一、三年级各跳了一级,让众多师生刮目相看。当时,很多人都注意到了唐闻生。1965年4月,浑身洋溢着少女青春风采的唐闻生来到外交部街33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唐闻生被分配在教育司翻译处英文组。

早在60年代中期,日理万机、殚精竭虑的周恩来总理未雨绸缪,跟随着自己10余年的第一任英语译员冀朝铸多次到北京外国语学院物色高级翻译人才。在周恩来的敦促下,此事进行得非常顺当,冀朝铸在地处京郊的“北外”校园一眼就看中了活泼可爱的英语系高材生唐闻生。1965年暮春时分,唐闻生迈着轻捷的步伐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不出数年,唐闻生便脱颖而出,成为冀朝铸之后中国外交界最优秀的英语译员。唐闻生一口漂亮流利的美国东部口音的英语使她轻松自如地从跟随周恩来总理17年之久的冀朝铸手中接过了“接力棒”。唐闻生的译技以及她天真可爱的活泼性格给来访的外国贵宾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1966年7月,年逾古稀、雄心不已的毛泽东离开山雨欲来的北京,南下武汉三镇。7月9日,由浪漫大诗人郭沫若先生担任主席的亚非作家紧急会议在北京隆重闭幕。稍后,参加会议的53个国家、地区的代表,以及5个国家组织的观察员联袂南下,一路观光游览,来到中南重镇武汉,恭候毛泽东的召见。外交部有关部门为毛泽东的接见配备了3名翻译:法语翻译齐宗华、阿拉伯语翻译郑达庸和英语翻译唐闻生。平心而论,依资历而言,这样的大场面根本轮不到新出炉的唐闻生。这显然是冀朝铸这样名震海内外的“大腕”译员方能胜任的“活儿”。只是冀朝铸当时下乡参加“四清”,其他要角、主力一时也分身乏术,这才想到让天真可爱、一脸稚气的“小丫头”唐闻生扛大旗。

乍一听这个消息,唐闻生简直如闻“晴天霹雳”。“不行!不行!”她的头像拨浪鼓,一个劲儿地摇个没完。好说歹说,唐闻生依然紧张害怕得要命。“主席的湖南话听不懂?没关系,廖承志、刘宁一都在场,可以提词……”唐闻生终于勉勉强强被说服了。

齐宗华、郑达庸、唐闻生一行星夜直奔云横黄鹤的中南重镇武汉。当毛泽东在长江万顷碧波里潇洒自如地游一回之际,正是唐闻生坐立不安之时。毛泽东畅游长江的次日清晨,接见即将开始,齐宗华、郑达庸和唐闻生在下榻处匆匆用完早膳,就在准备就绪,整装待发的当口,唐闻生愈益焦虑躁动起来。顷刻之间,巨人毛泽东就将出现在唐闻生眼前,就像“一轮红日冉冉升起”(“文革”期间大小传媒习惯用词),唐闻生仿佛已能感受到灼热……就在这个节骨眼儿上,意想不到的事终于发生了!一直在忐忑不安中捱过分分秒秒的唐闻生终于控制不住自己,吓得几乎要晕了过去。“你不能晕,不然就没人了!……”左右声急切地呼喊。唐闻生微微睁开双眼,在齐宗华等人相拥搀扶下,跌跌撞撞来到接见大厅。又是一个意外的消息,胖墩墩的廖承志走过来轻声告诉大家:“主席不准备讲话了……迷迷糊糊的唐闻生这时才如释重负,长长地“嘘”了一口气……

1970年,无论是对中美关系还是唐闻生个人道路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在10月1日的天安门城楼,毛泽东于万众欢呼声中会见美国友好人士埃德加·斯诺先生。

1970年12月18日清晨,毛泽东在中南海住处与美国友好人士埃德加?斯诺先生进行了长达5个小时的畅谈。这是两个月来毛泽东与斯诺的第二次会见。当时的外交部礼宾司“负责人”海容担任记录,唐闻生是英语译员,这是“王、唐格局”的雏形。这是一次老朋友式的聚会,宾主谈笑风生,兴致颇高。

毛泽东告诉斯诺:美国总统尼克松对华沙会谈不感兴趣,要当面谈。又不要公开,神秘得很,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谈得成也行,谈不成也行;吵架也行,不吵架也行;当作旅行者来也行,当作总统来也行。总而言之,都行,美国要拉中国整苏联。整苏联,对美国不利。“你看中国和美国会不会建交?”斯诺问。“总要建交的,中国和美国难道就一百年不建交吗?我们又没有占领你们那个LongIsland(长岛)。”领袖与伟人那种曾经沧海横流尽显英雄本色的宏大气度魄力和不可名状的魅力,使唐闻生受到极大的感染,在此后的五六年中,她不止一次地有幸聆听之。在当时,毛泽东高屋建瓴、天马行空的谈话实际上已经勾勒出未来中美关系的蓝图。唐闻生和王海容深深地感受到他老人家胸中奔腾起伏着一种改变世界格局的宏伟构思……

尼克松访华举世瞩目,在雪花飘飞的首都机场,当周恩来总理陪同尼克松总统检阅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的时候,着厚呢大衣的唐闻生就在一旁为他们作翻译。从此,唐闻生名声大振。

毛主席、周总理、基辛格

1971年6月21日晚7时10分,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并宴请正在中国访问的美国报界人士。译员冀朝铸和唐闻生分别在周总理左右入座。宴会上,虽然周恩来事先声明戒了酒,宴会中他和美国客人还是一直互相敬酒,气氛热烈。唐闻生为总理的健康担心,很是不安。宴会已经进行了将近四个小时,当周恩来端起最后一杯茅台酒时,唐闻生终于站了起来,当着众宾客的面,神情严肃地说:“总理,您不能再喝了!”但是酒兴未尽的周恩来不顾唐闻生的反对,又干了杯中酒,然后转身向有点生气的唐闻生微笑致意。这“劝酒”的举动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唐闻生的单纯和可爱,难怪不少来访的外国人士在评论唐闻生时都用了同一个英文单词:“sweet.”

1973年,让唐闻生没有想到的是,在毛泽东最后一次出席并主持的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1971年才加入中共的她竟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这年,她才30岁。

迄今为止,唐文生仍是外交部现职官员进入中央委员会的唯一女性。唐闻生在外交部担任的最后职务是党组成员、美洲大洋洲司副司长。

唐闻生一口流利的美式英语虽然无可挑剔,但是由于生活环境、阅历和学养等方面的原因,她对中国古典文学和历史背景的掌握和熟悉稍有不足。如此,唐闻生给毛泽东作译员有时不免“卡壳”。

1973年10月,由尤金?奥曼迪任指挥的费城交响乐团来华访问演出。最后一场演出结束后,江青、姚文元等“左”派大员在民族文化宫一侧会客室里会见费城交响乐团主要人员,美国驻北京联络处布鲁斯等3位正副主任参加了会见。唐闻生任英语译员。逢场作戏的江青向尤金?奥曼迪大献殷勤。先是赠给他一本自己亲笔签名的有关中国乐曲的书籍,接着又递给他一小塑料袋桂花。江青声称:这些花是那天下午亲自在自己花园里采摘来的。她故作姿态地说:这些桂花是打算送费城乐团全体成员的,他们可以闻闻花香(说着江青还把花靠近鼻子嗅了嗅),也可以把花放进茶里。……唐闻生依江青的说法,译成“肉桂”。其实这是误译,提出质疑的是当时参加会见的霍尔德里奇。这位早在抗战以前就在北平呆过、并先后在康奈尔大学研究院和哈佛大学研究院攻读汉语和研究中国问题的“中国通”说:“我怀疑通常翻译正确无误的唐闻生……译错了,因为美国专家对我说,肉桂只能在热带气候下开花,并且无香味。”霍尔德里奇认为江青的“馈赠”“可能是茉莉花”。因为“它能在北京地区开花,并且有芬芳的香味。”桂花入茶鲜有所闻,茉莉花茶倒是京人喜欢之四季佳茗。霍氏果真有见地。不过,无论如何,这只是白璧微瑕,无法掩盖唐闻生那出类拔萃的译技,上述问题每位译员都在所难免。

更多文章

  • 一战中国14万劳工 2万埋骨他乡也有人收获爱情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一战,中国劳工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作为协约国成员国的中国也是胜利国之一,但当时的北洋政府并未派遣军队前往欧洲作战,那就有人会问,中国为一战做了哪些贡献?为何也算是战胜国呢?这就不得不提中国劳工的贡献了。一战爆发后,北洋政府曾提出派遣一批华工到欧洲去,以此来弥补协约国劳动力上的不足。起初这一建议遭到了英国拒绝,原因

  • 中国的落后难道真的是清朝闭关锁国导致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清朝,闭关锁国,中国落后

    长期以来,大家把中国近代以来的衰落归结于是闭关锁国、故步自封造成的。但是通过对中国历史的研究,不难发现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中国近代衰落的原因主要并不全是因为它闭关锁国,而是因为早在英国殖民者到达中国之前,比较典型的古代中华帝国就已经灭亡了。中国真正衰落的原因是1644年清军人关,清朝取代了明朝。明朝

  • 女皇武则天退位后,武氏诸王的下场分别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女皇,武则天,武氏诸王,武承嗣

    弘道元年(683年),唐高宗死,中宗李显继位,武则天以太后身份临朝称制,掌握着唐朝实权。武则天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和自己当皇帝,便大力起用武氏亲属,因此,武三思由右卫将军累进夏官(兵部)、春官(礼部)尚书,并监修国史。据林语堂先生《武则天正传》,武则天一生共谋杀了九十三人(不包括其受到株连的亲属)。其

  • 苏轼:月薪三千不是辣鸡!不懂得生活才是!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苏轼,苏东坡,杭州

    今天的话题跟咱们的诗词大V苏轼有关苏轼二十二岁的时候跟着他爹还有他弟弟组成的最强赶考天团三苏(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到宋朝的首都东京开封参加公务员考试科举当时的考试也是实行的密封线外不准答题考生名字的位置会被糊起来改卷老师欧阳修,改到了苏轼的卷子心想卧槽这么完美的卷子绝壁是天生丽质难自弃才

  • 汉朝忍了匈奴六十年才打 唐朝仅三年就复仇突厥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汉朝,匈奴,唐朝,突厥

    汉朝和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辉煌的两个大一统皇朝,大多数人的认识里是强汉盛唐。这两个皇朝可谓是把汉人的腰杆子挺直了,直到今天我们都自称汉人、唐人,在国外一些国家更是有唐人街,为什么这两个皇朝能成为“国际巨星”,威名远播?当然是因为有出色的“代表作”了,因为

  • 谥号文化:穿越回去千万别对着刘彻高呼汉武帝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谥号

    看历史的小朋友,是不是都有过这种被支配的恐惧。一会儿是汉武帝,一会儿是唐太宗,一会儿又是康熙,怎么看都觉得这几种称谓没啥前后逻辑关系啊?难道是皇帝想叫啥就叫啥?还有王法吗?还有法律吗?其实中国封建社会对称谓非常讲究,是一套完整的礼法,总结就是谥号、庙号、年号,汉武帝中的“武”

  • 汉武帝: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治下百姓死亡上千万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汉武帝,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谁是中国最伟大帝王的文章,按照文章内的标准,我推荐的是宋仁宗,大家伙讨论都很热烈,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以及朱元璋、康熙等都有很多人推崇,因为每个人的评价标准都不相同,所以每个人心目中的伟大帝王也不同,所以在这里有必要把我的评价标准再重申一次,那就是从当下普通百姓的立场出发,看百姓是否安居乐业,小日子是否

  • 涨知识:古人官吏是如何休假的?宋朝和唐朝最长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网络音乐节,中国网络音乐节三强

    盼望着,盼望着,春节长假就要来临了。想想都让人兴奋:且不说连续七天不用上班,老板还给你发薪水;也不必说传统佳节亲朋好友其乐融融的团聚、还有谋划已久的长线旅游等等,单就是忙碌了一整年,终于可以痛痛快快地放松休息一阵子,就足以让人心生期待。在这种美好的向往过程中,有一天突然有个奇怪的问题闪现在我的脑海里

  • 唯美典雅:藏在古画中的传统家具文化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传统家具,古代家具

    中国古典家具除了其实用功能外还有其非凡的艺术价值和文化研究价值自家具诞生之日起至明清时期达到家具艺术的顶峰古典家具经历了一个极为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国最早的传世画当然是帛画,是在帛织品上画画,距今已有两千多年了,可惜帛画上面并没有画家具,你可知道家具在中国出现并不太早。在两晋以前,从商周到汉魏,中国人的

  • 1912年2月12日 清帝退位中国再也没有皇帝了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清朝,清帝退位,皇帝,溥仪,袁世凯,中华民国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南方多省响应纷纷独立,支持革命,拥护共和,革命形势发展很快。但是广袤的北方大地还处在清政府的控制之下。清政府拥有大量军队,足可以和南方的革命党一战,最终鹿死谁手,此时犹未可知。就在这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清廷犯下了一个致命的错误,摄政王载沣启用了袁世凯来主持当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