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历史的小朋友,是不是都有过这种被支配的恐惧。一会儿是汉武帝,一会儿是唐太宗,一会儿又是康熙,怎么看都觉得这几种称谓没啥前后逻辑关系啊?难道是皇帝想叫啥就叫啥?还有王法吗?还有法律吗?
其实中国封建社会对称谓非常讲究,是一套完整的礼法,总结就是谥号、庙号、年号,汉武帝中的“武”就是谥号,唐太宗中的“太宗”就是庙号,康熙自然就是年号。本期给大家讲讲谥号。
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始于西周。“谥者,行之迹也;号者,表之功也;车服者,位之章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
谥号有帝王之谥,由礼官议上;有臣属之谥,由朝廷赐与,不可更改。还有称私谥,是门徒弟子或是乡里、亲朋为其师友上的谥号。帝王将相之谥在西周时即已出现。秦时曾一度废除,汉代恢复,直至清末。私谥可能始于东汉,或谓春秋时期已有。民国以后,称谥在一段时间内仍存在。谥法有固定用字,如慈惠爱民曰文,克定祸乱曰武,主义行德曰元等,这是美谥;杀戮无辜曰厉,去礼远众曰炀,好祭鬼怪曰灵等,这是恶谥;还有表示同情的哀、愍、怀等。一般人的谥号多用两字,如岳飞谥曰武穆,海瑞谥曰忠介。
上古谥号多用一个字的,如周平王(平)、秦穆公(穆);也有用两个字的,如魏安王(安)、赵惠文王(惠文)等。后世帝王谥号多用一字,如汉武帝(武,威强睿德曰武)、隋炀帝(炀,好内远礼曰炀);其余人(指非帝王者)大多用两字,如文忠公(文忠,欧阳修)、忠烈公(忠烈,史可法)等。
中国古代,皇帝的称呼往往和年号、谥号和庙号联系在一起,比如汉高祖就是庙号,隋炀帝就是谥号,乾隆皇帝就是年号。一般最早的皇帝谥号用得多,后来庙号多,明清则往往年号更深入人心
汉武帝刘彻,谥号孝武帝,“武”意思是“威强睿德”。生于公元前一五六年,卒于公元前八七年。公元前一五○年立为太子,公元前一四○年辛丑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病故于出巡途中,享年六十九岁,葬于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茂陵。生六子:戾太子据、齐王闳、燕王旦、广陵王胥、昌邑哀王髆,少子汉昭帝弗陵。
谥号不是乱给的,该给一个人什么谥号是有相关标准的。主要参考标准来源于《逸周书·谥法解》,这部书把给什么样的人安什么谥号有规定。拿楼主举的例子来说,汉景帝谥号是景,从书中可查到:
由义而济曰景。用义而成。
耆意大虑曰景。耆,强也。
布义行刚曰景。以刚行义。
而谥号武,在书中是这么写的:
刚彊直理曰武。刚无欲,强不屈。怀忠恕,正曲直。
威彊敌德曰武。与有德者敌。
克定祸乱曰武。以兵征,故能定。
刑民克服曰武。法以正民,能使服。
夸志多穷曰武。大志行兵,多所穷极。
我们从汉景帝和汉武帝的生平来看,汉景帝继承了汉文帝“轻徭薄赋”的政策,与民休养生息,除了平定吴楚七国之乱基本没有动过武,主要精力放在选择接班人上,最终选定了刘彻,并为其顺利登基扫平障碍。其主要功绩用“景”字比较恰当。
而汉武帝一生最大的功绩是反击匈奴,在位54年里与匈奴作战先后长达44年,文治武功里武功最多,加上汉武帝性格比较强势,谥为“武”字最合适。
综上所述,谥号是有规律的,有些人用一个字难以概括也可以用很多字。还有很多相关谥号用字都可以从《逸周书·谥法解》中找到。从一个人的谥号中我们就可以大致知道这个人一生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功绩,是好人、普通人还是恶人等等。
从中可以发现如下特点:
1、谥号是逝者才能享有的,于是电视剧《康熙王朝》中孝庄太后自称“孝庄”是贻笑大方了,“庄”就是谥号。但是也有特殊情况,比如明正德年间内阁首辅李东阳,行将朽木,但迟迟不闭眼,直到使臣说给他拟的谥号是“文正”,封建文臣第一谥号,才心满意足地离去。所以善意提醒,如果有机缘穿越回去,千万别大大咧咧地站在刘彻的朝堂上高呼汉武帝,给朕拖出去砍了。刘彻是中国历史第一位使用年号的皇帝。
2、普通人是没有谥号的,道理很明显,没啥成就别人也不好给你评论啊,况且普通人连个名字都不周全;
3、谥号是一个人一生的写照,读历史时如何快速判断这个人的功过是非,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谥号。举例,武圣关羽,三国演义中神一般的存在,但是历史上的关羽是否有温酒斩华雄的勇猛,千里走单骑的义气呢?关羽,谥号壮缪,何解?武而不遂曰壮,即关羽是有领军的能力,但实际上这个能力并不强。名与实爽曰缪,即关羽名不副实。相比较,诸葛亮谥号“忠武”,即文武双全,所以古代文臣的偶像诸葛丞相并不是靠三国演义吹出来的,而成圣的关羽似乎就有点戴高帽了。
4、谥号分为美谥、恶谥、平谥,历史上既有岳飞岳武穆这样的忠良,也会有秦侩秦缪丑这样的混蛋了,所以谥号就要区别对待了。我们常常称岳飞为岳武穆,《射雕英雄传》里也有《武穆遗书》,其实“武穆”这个谥号并不是岳飞的最终谥号,当初宋孝宗继位为岳飞平反,但是并不彻底,所以赐谥号为“武穆”,折冲御侮曰武,布德执义曰穆,即岳飞抵抗外族侵略,为人品性高尚。但是这并不能与岳飞的历史地位契合,所以到宋宁宗时,岳飞追谥为“忠武”,知识点,岳飞的谥号与大名鼎鼎的诸葛丞相是一样的,足以体现岳飞的伟大。
5、谥号是可以追赠和剥夺的,追赠谥号如上文所说的岳飞,冤屈昭雪后,朝廷赐予第一等谥号;谥号剥夺最著名的例子是张居正,明万历年间,张居正改革,使明朝中兴,死后谥号为“文忠”,但因为生前太强势,攫取了万历皇帝太多权力,又得罪了很多豪族,于是死后被抄家清算,剥夺谥号。直到天启年间,不断有大臣上书肯定张居正功绩,天启二年,谥号得以恢复。
6、最开始的谥号都是一个字,后来慢慢增加,最后到清朝,已经增加到令人发指的二十几个字,如康熙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小朋友们慢慢念吧,这也是汉朝等朝代以谥号称谓皇帝,到清朝就没办法的直接原因。
7、著名人物的谥号:
文天祥:忠烈(真实写照)
范仲淹:文正(范文正公,文臣典范)
苏轼:文忠(地位并不像诗词中那样不如意)
李白:没有谥号(可惜啊,没有居庙堂之高)
吴三桂:开天达道同仁极运通文神武高皇帝(惊讶吧!他建立了吴周政权,虽然很短暂)
辛弃疾:忠敏(一代文豪,却是个武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