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李治的皇后武则天,很受李治宠爱。武则天有些智谋,又略通文史,在李治生病期间代为处理朝政,让李治很满意。武则天尝到了权力的滋味后,一发不可收拾,常常干预朝政,左右李治的决策。李治死后,武则天废掉了继位不久的唐中宗李显,改立唐睿宗李旦为傀儡皇帝,临朝称制,独揽政权。
李敬业起兵反武
武则天一番弄权,左右了皇帝和太子之间若干位人选的变动之后,天下终于反了,反的这一批是朝廷淘汰下去的失意的文人。这些文人眼高手低,好喝好吹牛,但事实上他们并不傻,有一些能力体现他们造反的这个最开始的这一仗打的漂亮,其实基本上兵不血刃。首先,他们在朝廷里边找到了策应的人,这个人叫做薛仲璋,他是一个监察御史,执行的任务是向朝廷申请说到扬州去考察,到扬州去办案去,这是他本职工作,所以顺道就批了,然后到了扬州之后,直接就把扬州的这个长官给抓起来,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然后让李敬业到这来,而朝廷里是不知道的,是私自来:以扬州新任长官的名义到任,那这时候监察御史薛仲璋还没走,地方上的这些官员,包括老百姓一看监察御史没走,新任官员就来了,那自然而然觉得是理所应当的。李敬业的身份没有什么人会怀疑他了。
这之后他开始继续努力开仓放囚,打仗的需要劳动力,需要能出生入死的人,他跟囚犯解释说他奉了密诏来这里讨伐逆反,如果你给我们帮忙的话,刑期、身份这些那咱们有的谈。李敬业就这样先组织几几百人,然后一指挥,就把扬州城给占了,占了以后李敬业这才喊出口号来:我们要把武则天废了,匡复皇室,武后专权,天地所不容!那么匡复皇室之后让谁当皇帝呢?大家想到了原来被废的太子李贤,这个人有能力、有声望,我们就以他为我们的目标,就喊我们要辅助太子李贤,重新让他登基皇位。
这话喊出去,就发现错了,因为这时候李贤已经死了,我们之前说这李贤的身份的时候,曾经提过这样一种猜想,说李贤不是武则天的亲生,一方面是有他小的时候和武则天相处的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这个状态,另一方面就是李贤是让武则天给逼死的。所以有分析说李贤很可能是武则天的姐姐生的。事实上武则天也确实就在临朝称制之后的第五天派人逼李哲自杀了,目的其实就是怕未来有人打着李贤的旗号造反谋逆。
但现在这些造反的人打着李贤的旗号喊出来,发现没人响应。那干脆就选那个被废的皇帝李哲,这一下子口号得到响应,十几天就聚集了十来万人,周围的很多县都已经投降了。李敬业很开心,找到骆宾王写了一篇《代理敬业传檄天下文》,后来叫做《讨武曌檄》。这篇文章写得有多好,有人说过这叫千古绝唱,曾国藩在若干年后组建湘军要讨伐太平军的时候,专门仿这篇檄文,写了一篇,写完之后觉得自己写的照骆宾王写得差的远去了,所以他很不满意,但是仍然发表了,这里边透着曾国藩对这篇文章的敬仰和喜爱,可见这篇文章写得有多么的霸气,但是文章写得好,不代表仗打的好。李敬业的这一次叛乱事实上遭到了武则天粉碎性的压制。
武则天在看得那个文章之后气定神闲,云淡风轻,还说:骆宾王挺有才华,这是宰相之才,这样的人才怎么没被发现?其实这是很有可能这是做出来的姿态。给百官们看的,展现出来这是一个帝王之姿:我胸中有天地,你们觉得特别大的事,我根本就不把他放在眼里。如此的淡定,大臣们看了之后,原来忠心的更加的忠心,原来摇摆不定的,甚至想要里应外合的,也顺服于她。有一句古话叫:每临大事有静气,这就是帝王气概。很多时候很多事情讲究的就是一个精气神,讲的是一个气势。这也算是武则天的处乱不惊,稳定军心、臣心的一个步骤。下面一步她就开始压制李敬业。
其一,虽然李唐王室建国以后,周边的那些地方都不太消停,小的摩擦小的冲突时常会出现,但是在国内阜新地区,这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叛乱,甚至可以说是开国以来规模最大的内战,再加上杭州的这个地位之重要,再加上武则天本人没打过仗,再加上她其实迫切的需要一场巨大的胜利来让所有人闭上嘴。这一切都逼着武则天,一定要迅速且正确的作出判断。所以这些大臣们也看在眼里,由此才特别地认为武则天有城府,要平时有点什么小事,她淡定着不会多让人羡慕,得在大事上淡定,这才让人觉得厉害。那么武则天稳住阵脚了,大臣们安心了。她七天之内调集了30万大军投入战场,而且这30万大军不是问题,重点的地方是领头的这个人。
谁带兵打仗?全国那么大的地方,调30万大军来,觉得这个是轻松的事,但是谁带领兵去打是非常重要的。武则天本来可以选一位打得好的武将去。但是武则天没这么干,选了一个不会打仗的。那为什么武则天会选一个不会打仗的去呢?主要这个人的身份比较特殊,他叫李孝毅,现任的皇帝李旦管他叫叔爷爷。他是李唐宗室当中辈分和威望都非常高的人,这是唐高宗李治的堂叔。那武则天是要干什么?她是要镇住这个李唐皇室的大起义。李敬业怎么起兵的,你不是说你要匡复李唐吗?那我就挑一个李唐皇室里边最有威望最高辈分的人去带兵打仗。这是武则天选这位李孝毅先生上来带兵打仗的第一考虑,这是给那些大臣们看的。第二考虑是给李唐王室看的:别看有人打着你们的旗号造反,但我还是信任你的。我们是一家人,一招两秒。武则天这个权数玩得真是太高了。
现在面临的只有一个问题,这李先生不会打仗,那很简单,只要武则天安排一个人帮他打就可以了。李孝义是总指挥,安排一个人让他实际执行就可以了。这个时候武则天派了这个人就来找他谈话了,实际执行这个人就来找他说了:我不会越庖代俎,我也不会跟您说我就直接就指挥这个部队了,您还是总指挥官,但是我给您说一事儿,您看您打仗不勇往直前,你往后退这不合适,为什么不合适?我知道您是一心向的朝廷,一心向着皇帝的您不可能怕乱。但是您现在是受太后的委派来带兵打仗,假如说您打仗你不往前冲,一个劲往回缩,让外人怎么看?会不会觉得您和叛军勾结,那时候你跳到黄河都洗不清了。
只允许向前,不允许后退。30万大军从上至下一旦坚定了信心,统一了思想,那是相当恐怖的一个数字。紧接着就看怎么打,这位执行者就给他出一主意,你先打那些便宜的好打的,你把他们打败了之后,左膀右臂都没了,这一些大的部队可能也就没办法再和您抗衡了。而且李敬业的部队其实一帮乌合之众,而这30万大军是正规军。后来,这场叛乱被顺利地压制下去了。
其实这就是武则天的明星优势,如果今天让我们去说武则天去评价这个人的话,你会发现这个人好评价、也不好评价。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事实上她把这个李唐王朝给改朝换代为周了。可是在她的这个五周被拿下之后,人们对她并没有怎样,也没有什么像处理叛乱者一样杀掉。而且历史上对武则天的评价也很普通,只不过是一代女皇而已,甚至说对于她的这个介绍并没有太多这就是因为武则天她干了这么长时间的政治,无论是她和唐高宗李治一块治理天下,还是她后来自己统治的时候,她对于老百姓有很多的优惠政策,老百姓对她是不反感的。所以她才能够在这次叛乱当中获胜,如果她把老百姓压制的饭都吃不上了,那么李敬业一挥手,得有多少人追随就像当年的太平军一样的。主要当时老百姓吃得饱穿得暖,社会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大家都不愿意去冒险叛乱。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其实武则天是不输于别的君王的,她十分有才、也同样可以把天下治理的很好。
诸王反叛八个王爷密谋造反
武则天为了谋夺李唐社稷,一方面培植亲信党羽并授予要职,一方面迫害李唐宗室而清除阻碍。李唐宗室中,有很多人为此忧惧不已,不甘坐以待毙,于是图谋废掉武则天,匡复宗庙社稷。
唐太宗李世民之子越王李贞、唐高祖李渊之子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kuí)、霍王李元轨以及李贞之子琅邪王李冲、李元嘉之子黄国公李譔(zhuàn)、李灵夔之子范阳王李蔼、李元轨之子江都王李绪等人,密谋匡复社稷。
垂拱三年(687年)七月,鲁王李灵夔写了一封书信给越王李贞:“我妻子病情渐渐加重,恐怕需要及早治疗;如果拖延到今年冬天,恐怕成为顽疾,应该及早下手,你尽快回复我。”这封书信暗示李贞,要尽快对武则天下手。
当年,武则天的明堂修建完成。明堂,是天子宣明政教的地方,这表现了武则天称帝的野心。武则天将在明堂举行大会,让李唐宗室都来参加。韩王李元嘉因此怀疑武则天想借大会之机,将诸王一网打尽,于是提醒诸王。鲁王李灵夔于是伪造唐睿宗李旦的诏书给琅邪王李冲说:“朕被幽禁了,诸王应该将朕救出来。”
李冲又伪造李旦的诏书说:“武则天打算夺取李家社稷,将国家交给武氏。”于是招募士兵,并通知韩王、鲁王、霍王、越王、纪王等五王,让他们起兵响应,一起围攻神都洛阳。
琅邪王李冲首先起兵,但是其他诸王都没有做好准备,所以没有响应;只有李冲的父亲越王李贞,因为父子关系的缘故,起兵响应李冲。
越王李贞起兵前,派使者送信给寿州刺史、驸马都尉赵瑰,请求借道让义军通过。赵瑰很高兴,许诺率兵支援李贞。赵瑰的妻子是李渊的女儿常乐长公主,对李贞的使者说:“回报给越王,你们诸王都是男儿,必须匡救国家,舍生取义,救国是忠臣,不救则是逆臣,不可虚度年华,让后代耻笑。”
李冲在博州招募到五千多名士兵,想渡河攻打济州,先攻取武水县。李冲堆积柴草放火烧武水城南门,想乘大火突击而入。然而风向突然转为北风,李冲的军队因此士气低落。李冲的部下董玄寂又说:“琅邪王与国家交战,这是造反。”李冲听闻后,便杀了董玄寂,士兵因此恐惧,都四散逃走了。李冲带着几十名侍卫和家僮逃回博州城,被守门官斩杀。起初武则天命令左金吾将军丘神勣讨伐李冲,官兵还没到,李冲就已经死了,李冲起兵七日而败亡。
越王李贞得知儿子李冲兵败身亡,非常恐惧,想去见武则天当面谢罪。这时李贞任命的新蔡县令傅延庆招募到两千多名勇士,于是李贞改变主意,打算抵抗官军。李贞激励将士说:“我儿琅邪王已经攻破魏州、相州等,拥兵二十万,一天就可以来到这里,你们应该有信心。”
李贞又招募士兵,兵力达到七千人,大肆封官,九品官以上有五百多人。李贞又让道士设坛作法,和尚诵念经文,祈求事情成功,并让家僮、战士带着避死符文。李贞任命的官员大多是受到了胁迫,毫无斗志,只有女婿裴守德与李贞同心。
武则天派十万大军讨伐李贞,将其击败。李贞恐惧,据城坚守。事情越来越急迫,李贞无计可施,于是饮药自杀。李贞父子兵败死后,同谋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霍王李元轨等诸王以及驸马赵瑰、常乐长公主受到牵连,接连而死。
周兴是有名的酷吏.案子到他手里,处理起来就极为简单了。周兴很快就从缴获的密信中找到了诸王通谋叛乱的证据,他把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黄公李講以及后来加入叛乱的常乐公主等人抓到洛阳,勒令他们全部自杀就结案。李唐皇族无论亲王还是郡王,全都喋血国门悬首西市。
武则天听说叛乱主犯全自杀了,也不间具体情况,当然她也知道这案子在周兴手下审理,一定不是“白杀”这样简单的,不过她不管,只要把异己除掉就可以了。接下来,武则天又下令把诸王的姓改为虺”,“虺”就是毒蛇的意思,骆宾王曾在讨伐她的檄文里用毒蛇比喻她,现在就让叛乱者姓“虺”好了。
但是那些并没有参与叛乱的密谋者,武则天也没有放过,她这次决定要斩草除根,便下令把叛乱者的所有亲族党羽都杀光,这就是封建社会的灭族大罪。但是有一个人比较特殊,这便是太宗皇帝的第十子纪王李慎,他颇不负自己的这个名字,生来谨慎,虽然也对武则天很是不满,但是却没有参与密谋叛乱,武则天量其罪轻,免他一死,充军到了巴州。只可怜这个一向慎重的李慎却死在了槛车中,最后也被改姓了虺
李唐宗室这一次叛乱,不但使自己惨遭灭族,还殃及了一方无辜百姓。其中,越王李贞治理下的豫州,是叛乱发动的重要地方,李贞在这里组织军队,攻陷县城等行为,涉及的人太多,情况复杂,武则天对这里狠狠地惩治了一番。据说,仅那里的百姓被判羋的就有六七百家,籍没官府充当奴婢的有五千人。新上任的豫州刺史狄仁杰是通晓唐法的他知道这样做虽符合法度,可是真正的叛乱死党只是少数,这么多人都是被牵连进去的。看到事情发展到如此状态,狄仁杰不得不上书武则天为当地百姓求情。
参考史书:《旧唐书·列传第二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