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皇帝宫女和药渣:中国历史上在位仅仅29天皇帝

皇帝宫女和药渣:中国历史上在位仅仅29天皇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496 更新时间:2023/12/19 15:06:50

1933年5月7日,鲁迅在《申报·自由谈》上发表杂文《新药》。这篇文章里,鲁迅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某朝某帝的时候,宫女们多数生了病,总是医不好。最后来了一个名医,开出神方道:壮汉若干名。皇帝没有法,只得照他办。若干天之后,自去察看时,宫女们果然个个神采焕发了,却另有许多瘦得不像人样的男人,拜服在地上。皇帝吃了一惊,问这是什么呢?宫女们嗫嚅的答道:是药渣。”

实话实说,当年读到这篇杂文时,对于“药渣”这种形象的比喻,还似懂非懂,不知道笑点到底在哪里。多年以后,蓦然回首,才感受到鲁迅这个比喻之妥帖,堪称“神比喻”。

明光宗朱常洛坐像

在明朝,就有这样一个“药渣”。可怜的他,只做了29天皇帝,就因为纵情声色,被后宫美女熬成了“药渣子”,以39岁的年龄离开了这个世界。这位皇帝就是明光宗朱常洛。

中国古代有不少短命天子。

最短命的当属完颜承麟。这位金国的末代皇帝,在位时间不足一个时辰,就因为宋蒙大军的破城,死于乱军之中。

其次是西汉废帝刘贺,做了27天皇帝,就因为荒淫无度、不保社稷而被废,但是他至少活着……

第三便是这位明光宗朱常洛,明朝第十四位皇帝,他做了皇帝后,沉于酒色,纵欲淫乐,29天就被“熬”成了“药渣”。

要说明朝的皇帝各个都有传奇的色彩,首先乞丐出身的朱元璋成了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第二个皇帝朱允炆却是至今下落不明,明成祖朱棣更是活剐3000名无辜宫女,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吊死在歪脖子树。更为奇葩的“一月天子”朱常洛。

明光宗朱常洛(1582年8月28日~1620年9月26日)是明朝16帝中,最特殊的一位。他在位时间很短,只有一个月,以至于很多人都会忽略掉明朝还有过这么一位皇帝。但当人们讨论野史杂闻的时候,他的存在感又极高,因为明末三大疑案的其中两件,主人公都是朱常洛。总而言之,他是一个饱受摧残的太子爷,也是明朝最后一位明君,最后的救星。可他只当了29天皇帝就去世了,后世将他称为“一月天子”,就是当了一个月皇帝的意思。农历小月一个月是29天,大月是30天,按大月算,还不满一个月。

在整个明朝,除了南明的那些相对不伦不类的帝王之外,在位时间最短的君王,莫过于明仁宗和明光宗明仁宗在位大约十个月左右,而明光宗朱常洛即明朝泰昌皇帝,在位前后不过一个月,在历史上,泰昌帝有一个比较有趣的称号:一月天子。这位一月天子的人生,让人不得不感到悲叹。朱常洛虽然贵为皇帝,但就其一生来看,是个悲剧。当了19年皇长子、19年皇太子,熬了38年,到头来只当了29天皇帝。

宫女的孩子艰难地活着

明神宗朱翊钧(1563年9月4日1620年8月18日),号禹斋,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朱载坖第三子,生母孝定太后李氏。隆庆二年(1568)三月十一日被立为皇太子。隆庆六年(1572年),明穆宗驾崩,十岁的朱翊钧即位,年号万历,在位四十八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是明朝知名度很高的皇帝,当然他的知名度不在于好评如潮,而在于以偷懒出名,一口气怠政了差不多三十年之久。

明光宗朱常洛

明光宗朱常洛(1582―1620年),明朝第十四位皇帝,年号泰昌,庙号光宗。明神宗朱翊钧长子,母亲孝靖皇后王氏。

朱常洛是明神宗朱翊钧的长子,但是因为生母身份不被重视。朱常洛悲惨童年的根源,就在于他的出生本来就是一个意外。万历九年,因为一场“只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的邂逅,万历皇帝在太后的慈宁宫中私幸了宫女王氏。不久,太监告诉万历,王氏有孕了。虽然渣男本色的万历并不想承认,但是皇帝的一举一动都会被太监记载在册,赖不掉。再加上李太后望孙心切,万历也只能认下了这个意外而来的长子。

明神宗朱翊钧的皇后孝端显皇后王氏、刘昭妃、杨宜妃于万历六年(1578年)受册封,但一直没有生育。

明神宗朱翊钧9岁登基,从小就生活在母亲李贵妃(孝定李太后,一开始是裕王妃、后来是隆庆皇帝的贵妃)的严肃管教下,从5岁开始,每天早晨5点就要被母亲李贵妃叫醒读书。李太后时刻关注着儿子朱翊钧的一举一动,因为不出意外,朱翊钧将来就是大明朝的皇帝。所以,朱翊钧从小就养成对母亲李太后的恐惧症,既爱又怕。当上皇帝后的幼年万历皇帝,仍然在李太后的全面管控之下。

少年天子在一天一天成长,当时外廷有内阁首辅张居正打理,内廷有太监冯保和李太后把持,朱翊钧除了读书学习,政务上并不用操心,看文件只管打勾划圈就可以了。未成年的朱翊钧每天都和母亲在一起,大婚后才和母亲分开居住,成年后的朱翊钧每天都要去母亲那里请安。万历九年(1581年)冬天的一天,万历皇帝照例来慈安宫给母亲李太后请安,但是母亲不在家,万历皇帝也不白跑一趟,顺手就把长期在李太后身边服务的16岁的王姓宫女给临幸了。事后按照惯例,必定有所赏赐,文书房的内侍要记录发生关系的年月时间和所赐给的东西作为将来验证的依据。但朱翊钧为了隐讳此事,既没赠送东西(一说当时赏赐给王氏的实物为证),也没对周围人说。王氏因此怀了身孕,几个月后肚子渐渐大了起来,但不敢明言。后被李太后看破,李太后看到后把她叫到密室追问,王氏跪在榻前哭诉了被皇帝“临幸”的经过。一天,朱翊钧去陪伴李太后就宴,太后谈及此事,太后召问朱翊钧,朱翊钧最初想赖账,假装不知道,拒绝承认。

按照明朝宫廷规矩,皇帝的起居有专人记录在册,叫《起居注》。太后命人拿来《起居注》,对照当时日期,朱翊钧只好勉强承认了。不过太后并没有责备他,反而安慰说:“我老了,还没有孙子,如果生个男孩,也算祖宗社稷之福”。朱翊钧说:“她毕竟是个宫女。”太后说:“宫女怕什么,母以子贵,她的身份低,不必计较,你可以加封她”。万历十年(1582年)六月十六日,王氏因此进封为恭妃。同年八月十一日,王恭妃不负重望,果然生了个男孩,取名“常洛”,这就是明神宗的庶长子朱常洛。

后世许多人认为,临幸王宫女是万历皇帝的偶然举动,我分析后认为,此事其实并非偶然。因为朱翊钧天天见李太后,应该早就对母后身边的这位宫女熟悉,并有好感,只等找机会下手。朱翊钧为什么要临幸王宫女?其实这和人的心理有关,李太后是朱翊钧害怕的人,朱翊钧临幸李太后的宫女,按照现代心理学知识来说,算是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简单地说就是爱上绑匪,爱上绑匪的丫鬟。当然,可以肯定,王宫女长得还算可以,应该还比较聪明伶俐,不然贵为天子的朱翊钧不可能会下手。

长子朱常洛出生后,朱翊钧自然是高兴的,毕竟初为人父,毕竟有儿子了,相比先祖宣德皇帝28岁才有儿子、嘉靖皇帝28岁才有儿子、正德皇帝没有儿子,19岁的万历皇帝此时应该满足了。为此,万历皇帝特地诏赦天下,以示普天同庆。

长子的出生,给朱翊钧带来了很大慰藉,有事没事陪陪儿子,这时期朱翊钧和王恭妃的感情应该是不错的。皇长子朱常洛出生的两年后,万历十二年(1584年)七月庚辰,王恭妃又生下云梦公主朱轩嫄,能为万历皇帝生下第二个孩子,说明万历皇帝当时至少不讨厌王恭妃。我相信,这一时期的王恭妃和皇长子朱常洛是快乐的。

后来,得朱翊钧帝宠爱的郑贵妃生下了次子朱常溆[xù]。朱翊钧大喜过望,可是没过多久,就不幸病逝了。

但是,这一切都从万历十四年(1586年)开始改变。因为,这一年正月初五,深受万历皇帝宠爱的德妃郑氏(后来的郑贵妃)生下了皇三子朱常洵,万历皇帝晋封德妃为皇贵妃。随后郑氏便晋封为皇贵妃,并借机乞求神宗立皇三子朱常洵为太子,自己则做皇后。两人写下合同,在道教庙宇中立誓。神宗的承诺,违背了祖制和封建礼制,势必引起重大的政治危机。万历皇帝的这个愚蠢举动招致大臣们的强烈反对,因为生下皇长子的王恭妃还没有晋升为皇贵妃。大臣们强烈要求将王恭妃一并晋升为皇贵妃,不然不合礼法,总的有个先来后到吧?

朝中大臣纷纷猜疑,担心郑氏谋立皇三子,损害国本。他们争相提及皇储问题,奏折累计成百上千,无不是指责后宫干政,言辞之间矛头指向郑皇贵妃。万历皇帝搁置不管,没有听从大臣们的建议,仍旧宠爱郑氏。影响晚明政局最大的政治事件“国本之争”由此拉开序幕。

大臣们的想法很简单,皇帝你这样做就是想废长立幼,就是想舍去皇长子朱常洛,将皇三子朱常洵立为太子。这可违反了太祖高皇帝朱元璋钦定的《皇明祖训》,万万不可。于是,大臣们前赴后继要求万历皇帝抓紧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万历皇帝并不想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他苦口婆心的告诉大臣们,皇长子朱常洛身子骨还弱,等长壮实了再立不迟。

大臣们哪里会相信万历皇帝的鬼话,他们持之以恒地要求万历皇帝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先后有300多位官员因此事或被削籍、或被发配、或被辞退、或被廷杖,其中有内阁首辅4人(申时行、王家屏、赵志皋、王锡爵),部级官员十余人,但是大臣们并不惧怕万历皇帝的淫威,而是坚持保皇长子朱常洛。直到朱常洛12周岁,万历皇帝才同意他出阁讲学,正式接受教育,但规格不是太子出阁讲学的规格,而是一般皇子读书的规格。大臣们虽然不满意,但是皇长子有教育总比没有教育好。12周岁的孩子,放到现在,该上初中了,还有什么事会不懂呢?朱常洛对自己的处境当然心知肚明。

弟弟朱常洵是天天能和父皇在一起的,而朱常洛自己呢?母亲王恭妃不受父皇待见,自己也很少能见到父皇,更别说太子的位置了。但是日子总要过,先战战兢兢过吧,保住身体保住命,总会有机会。眼看着皇长子朱常洛已经16周岁了,按照祖制,该结婚了,但是万历皇帝不批准。事情还是这样拖下去,君臣很少见面。

自从张居正去世后,万历皇帝的母亲李太后一心向佛,几乎不问政事,但皇长孙朱常洛的事情闹到这个地步,李太后实在看不下去了,她亲自出面问儿子万历皇帝:为什么还不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万历皇帝回答:朱常洛是宫女的儿子。李太后气急败坏:当年我也是宫女,你也是宫女的儿子。话说到这个份上,万历皇帝觉得再斗下去已经没有意义,废长立幼真的做不到。于是,万历皇帝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立19周岁的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其他儿子为亲王,三子朱常洵被封为福王。

当上皇太子的朱常洛并没有改变被冷落的命运,危险依然无处不在,三弟福王朱常洵还一直留在北京,没有去封地洛阳就藩,三弟的生母郑贵妃还是一如既往受到父皇万历皇帝的宠爱。好在父皇终于为自己娶了太子妃,有了自己的老婆、自己的女人,朱常洛也算有个安慰。不受父皇喜爱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当下,自己要好好过日子,小心谨慎,不出篓子,将来继承大统后再施展才华吧!

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也就是朱常洛当上太子两年后,母亲不得父皇喜爱,那么这个儿子就更不用说了。皇帝倒是想换太子,可是太后不同意,皇后也不同意,大臣们更不同意。于是谣言蜂起。就因为有谣言说万历皇帝想要换太子,矛头指向郑皇贵妃,结果皇帝株连逮捕者甚众。到了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又有进言,说郑皇贵妃以及福王将要谋害皇太子,结果皇帝仅仅是让福王就藩,但被郑贵妃暗中阻止了。然而谣言并没有停止,都说朱常洛这个太子之位,是皇帝不得已而册立的,迟早还是会册立福王朱常洵。这也怪不得谣传,因为朱常洛虽然被封为太子,生母王氏仍旧没有加封,还是个恭妃。

万历三十九年(1611),朱常洛的生母王恭妃去世逝,内阁大学士叶向高建议万历皇帝予以厚葬,但万历皇帝一开始不同意。在叶向高等人再三坚持下,万历皇帝才勉强同意追封王恭妃为皇贵妃。

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又有人说郑贵妃要谋害皇太子朱常洛,又搞的沸沸扬扬。好在因为此事,直接导致了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福王朱常洵离开北京赴洛阳就蕃。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五月初四,有男子张差持木棍闯进太子府慈庆宫意图谋害太子朱常洛(梃击案),传言万历皇帝要将福王朱常洵召回来做太子,又是闹得人心惶惶。事发过后,张差供认系郑贵妃手下宦官庞保、刘成。郑贵妃为免心腹受罪,向皇帝哭诉。但是太子差点遇害,朝中大臣们议论纷纷,皇帝无奈,说这件事最好是你向太子争取谅解。郑氏跪拜太子,太子慌忙回拜。最后,神宗与太子不愿深究,以疯癫奸徒为罪名,杀张差于市,由于人证消失,庞、刘二犯有恃无恐,矢口否认涉案。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六月一日,明神宗密令太监将庞保、刘成处死,全案遂无从查起。史称“梃击案”。(《明史》中未曾证实这一案件,但郑贵妃企图夺嫡之事确有此情。)但梃击案过后,太子检讨缪昌期认为“梃击”后台是魏忠贤为首的阉党,于是义愤地说:奸徒狙击太子宫,能以“疯癫”二字开脱乱臣贼子之罪,以“元功奇货”抹煞忠臣义士吗?后缪昌期被阉党陷害致死。

朱常洛从懂事开始到如今,没有过过一天踏踏实实的日子,处处被歧视,时时提心吊胆,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好在苦日子总会到头的,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和文官斗了一辈子、被文官纠缠了一辈子的万历皇帝终于解脱了,带着无奈、带着遗憾去和祖宗团聚了。

泰昌元年(1620年)八月初一日,朱常洛在登基大典上,“玉履安和”,“冲粹无病容”,就是行走、仪态正常,没有疾病的症象。改明年为泰昌元年。朱常洛可以当家做主了,本以为好日子就此开始,可是,举行登基大典后的第10天,朱常洛就一病不起。

新君即位,一派欣欣向荣,可是没想到泰昌帝突然就病倒了。也许是觉得自己病太重了,皇帝召英国公张惟贤、内阁首辅方从哲等十三人进宫,让皇长子出来见他们,颇有托孤的意思。当天,鸿胪寺官李可灼进献仙丹“红丸”,皇帝服用之后,九月初一驾崩。在位仅仅一个月,享年三十九。这就是红丸案。庙号光宗,谥号崇天契道英睿恭纯宪文景武渊仁懿孝贞皇帝。葬在明十三陵的庆陵。明熹宗即位后,把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八月之后的几个月改年号为泰昌元年,以纪念短命的父皇。

后来,东林党一直揪住“红丸”不放,认为是"红丸”毒死了明光宗朱常洛,到现在还有很多学者这样认为。其实,朱常洛是病死的,这一段历史,朱常洛的儿子朱由校当上皇帝后说的很清楚,《明熹宗实录》有记载。朱由校的意思是说,当时父皇朱常洛的确病的很重了,从发病卧床到去世,20天的时间,朱由校都在现场,父皇朱常洛之所以要吃手下敬献的红丸,是死马当作活马医的心态,不吃肯定死,吃了可能发生奇迹,这就是当时的实际情况。

“国本相争”

说起朱常洛确实是一个比较命苦的皇帝,他的命运跟他父亲万历皇帝不相上下,一样是因为一时兴起,临时宠幸宫女而降生的生命。所以说万历皇帝打从心底里并不喜欢朱常洛,或是他是觉得自己偶然一次艳遇而得来的龙种有些来路不明吧,让他脸上无光。不过好在有李太后一直求孙心切,他和他的母亲最终还是如愿的得到了认可。但是朱常洛还是输在了起跑线上,自己的亲生父亲不待见自己,而且头顶上还有正宫逼压着。因此他的生活一直过的十分谨慎,对他来说最大的爱好便是闭门不出,在里面苦读。朱常洛虽然是长子,但毕竟不是正宫所生,要想继承大统,坐上皇位是很困难的。

万历和宠妃郑氏想立皇三子朱常洵为太子,但大臣们不干,长子继承,是明朝的国本。之后宁折不弯的明朝文官集团和万历继续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对峙,内容就是朱常洛的太子之位。4位内阁宰辅辞职,100名官员被罢官充军,总共300多人因为要保住朱常洛而丢了官帽。直到万历二十九年,再也扛不起的万历皇帝才最终妥协,经历了“国本相争”之后,明神宗最终还是在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秋十月,面对大臣接二连三的上奏,将太子之位十分无奈的传给了朱常洛,同时,封三子朱常洵为福王,封为五子朱常浩为睿王,封为六子朱常润为惠王,封为七子朱常瀛为桂王。

而此时朱常洛已经等了20年。被立为太子,自然就开始想坐皇位了,可是要想当皇上就必须有行动啊。朱常洛虽然出身低微,但他却是饱读私书之人,自然就不会做起那种大逆不道的事情来,所以对他来说唯一的办法就是静静的等候。可是父亲虽然20年不上朝,但却不愿意将皇位传给儿子,因此明神宗成了明朝在位期间最长的皇帝,整整48年。

“梃击之案”

那时候,朱常洛在宫中很受冷落,一度还差点被害。后来,在著名的“梃击之案”发生后,朱翊钧才下定决心,立朱常洛为皇太子。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二十一日,明神宗朱翊钧驾崩。八月,皇太子朱常洛朱常洛这时才成功的登上了皇位,是为明光宗。从他成为太子到他坐上皇位,整整耗了18年。不过在这等待的十几年中,他的诗书没有白读,而将近40年的人生阅历也有了用武之地。朱常洛在登上皇位后,便展现了自己的才华,他企图挽救即将崩塌的大明江山。

朱常洛在位期间废除矿税、解除税使。稳固边疆、善用能人、填补官员空缺。

在朱常洛登基期间的所作所为来看,朱常洛至少在初登皇位时,是一个明君。

“红丸案”

或许是因为积压了38年,也或许是由于白天的繁忙要放松。朱常洛白天费尽心思的治理江山,晚上却还有经历宠幸嫔妃,而且还十分的开心。此时一直对他怀恨在心的正宫郑贵妃(明神宗的宠妃)趁此机会向朱常洛大献8个美女,以及大量的金银珠宝。可是这没日没夜的操劳,就算是深陷恐怕也上不起。“退朝内宴,以女乐承应”,“一生二旦,俱御幸焉”。最终在1620年8月28日登基大典之后的第10天,朱常洛便一病不起。

本来,继位之初,朱常洛要处理大量的政事,身心就很劳累,再加上性生活过于频繁,他原本就很虚弱的身体,基本上就处于崩溃的边缘。给朱常洛身体致命一击的,是鸿胪寺丞李可灼献上的“仙丹”。这是一种红色的小药丸。朱常洛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吃了一颗,感觉很舒服。晚上,他担心药力不够,又吃了一颗。泰昌元年(1620年)9月26日,朱常洛驾崩。说来可悲,苦苦熬了38年的时间,却仅坐了28天的皇位。

也有观点说朱常洛压抑了这么多年,万历皇帝一死,他就寻欢作乐,甚至一夜临幸10多个女人,把身体一下搞垮了,导致重病去世。这完全是胡说八道。因为万历皇帝的丧事正在办,按照祖制、当时的文化和礼仪环境,新皇帝朱常洛不可能大逆不道去大玩女人。退一万步说,就算朱常洛在服父丧期间玩女人,朱常洛也不可能大张旗鼓没完没了,38岁的朱常洛在大婚后就不缺女人了,女人对这个时候的朱常洛吸引力不大。就算朱常洛当时大张旗鼓玩女人,老司机朱常洛也知道保命要紧,毕竟,人家是大风大浪过来的人,没有这点定力,活不到今天。

那朱常洛为什么在父皇万历皇帝去世后不到两个月就驾崩了?我分析有两个原因:一是朱常洛身体本身就不好,这个事《明神宗实录》多次记载的;二是万历皇帝去世后,朱常洛的皇位尘埃落定,30多年的高度紧张,怎么熬过来的?完全是凭借朱常洛个人的信念支撑着,其实早已心力交瘁,万历皇帝去世后,朱常洛的精神支柱不存在了、压力也就不存在了,松懈下来的朱常洛整个人的精神和身体随即崩塌。我认为这是朱常洛在万历皇帝去世后很快卧床不起以至去世的主要原因。

朱常洛这泰昌帝被活活累死,此时或许那位郑贵妃正在某一个角落中,暗喜吧。

朝廷大臣和中央大臣议论天子突然病逝。有大臣认为是郑贵妃献美人,致使皇帝滥交;《仙微录》记载:“(朱常洛)即位时,贵妃入佳人侍奉皇上,不到十日,皇上病倒。”朱常洛即位十天后病倒。第二天正巧是万寿节,不得不取消了生日庆典。

泰昌元年(1620年)九月廿六日五更时分,泰昌帝朱常洛驾崩,时年仅三十八岁,在位不足一个月,成为明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

朝中大臣对皇帝突然生病驾崩,议论纷纷,有大臣认为是郑太妃进献美女,造成皇帝纵欲过度;还有的大臣认为是宦官崔文升进献的药有问题。

《罪惟录》记载:“及(朱常洛)登极,贵妃进美女侍帝。未十日,帝患病。”

泰昌帝朱常洛登基后,郑太妃进献一些美女侍奉皇帝,不到十天,皇帝就患病了。

八月十四日,泰昌帝朱常洛病重,召掌御药房太监崔文升进献“通利药”,其中的主要成分是大黄。

大黄是一种泻药,泰昌帝服下后,一个昼夜连泻三四十次,身体严重透支,进而逐渐衰竭。

给事中杨涟等大臣质疑崔文升说:“贼臣崔文升不知医……妄为尝试;如其知医,则医家有余者泄之,不足者补之。皇上哀毁之余,一日万几,于法正宜清补,文升反投相伐之剂。”

杨涟等大臣认为,崔文升不懂医理,妄自尝试,若说他懂得医理,患者体力有余,医家可用泻药,体力不支,应当以清补为主。

皇帝确实是体力不支,正应清补,崔文升反而用泻药,无异于下了无可挽回的毒药,其用心叵测。

朱常洛生母王氏、原皇太子妃郭氏等外戚也认定其中有阴谋,拜谒诸大臣,哭诉“宫禁凶危之状”。

这些人称:“崔文升药,故也,非误也!”崔文升进献泻药,是故意这样做的,并非失误造成的!

泰昌帝生前曾召见英国公张惟贤、内阁首辅方从哲等十三个重臣入宫,颇有临终托孤的意味,同时命人将崔文升驱逐出皇宫。

次日,泰昌帝又询问了自己陵墓庆陵的建造情况。

鸿胪寺丞李可灼自称有仙丹要进献皇帝。

太监们不敢呈送给皇帝,就去禀告内阁大臣方从哲。

方从哲向皇帝禀告:“鸿胪寺丞李可灼自云仙丹,臣等未敢轻信。”鸿胪寺丞李可灼说他有仙丹,臣等不敢轻易相信啊!

泰昌帝知道自己已然病入膏肓,于是想死马当活马医,尝试一下。

李可灼于是被召入宫中,配置了一颗红药丸。泰昌帝服下后,感到很不错,并无不良反应。

泰昌帝驾崩后,内阁大学士等大臣向新上任的皇帝明熹宗朱由校上奏折,说明方从哲、李可灼等人也是征得先帝的同意,才下药的,不应该受到惩罚。

明熹宗没有追究下去,后人认为,崔文升进献的泻药属寒性,和李可灼进献的补药正好药性相反,属热性,这一泻一补,钢铁般的体格也受不了,更何况病入膏肓的人。

移宫案

泰昌帝即位后,其子朱由校与李选侍一起迁住乾清宫。一月后,泰昌帝驾崩,李选侍控制了乾清宫,与太监李进忠(魏忠贤)密谋挟持朱由校,欲争当皇太后以把持朝政,此举引起朝臣的极力反对。

泰昌帝驾崩当日,杨涟、刘一燝等朝臣即直奔乾清宫,要求哭临泰昌帝,请见皇长子朱由校,商谈即位之事,但受到李选侍的阻拦。在大臣们的力争下,李选侍方准朱由校与大臣们见面。杨涟、刘一燝等见到朱由校即叩首山呼万岁,并保护朱由校离开乾清宫,到文华殿接受群臣的礼拜,决定在九月初六举行登极大典。

为了朱由校的安全,诸大臣暂将他安排在太子宫居住,由太监王安负责保护。李选侍挟持朱由校的目的落空,又提出凡大臣章奏,先交由她过目,然后再交朱由校,朝臣们强烈反对。朝臣们要求李选侍移出乾清宫,迁居哕鸾宫,遭李选侍拒绝。李选侍又要求先封自己为皇太后,然后令朱由校即位,亦遭大臣们的拒绝,矛盾日渐激化。

朱由校御乾清宫登极大典日期迫近。至初五日,李选侍尚未有移宫之意,并传闻还要继续延期移出乾清宫。内阁诸大臣站在乾清宫门外,迫促李选侍移出。朱由校的东宫伴读太监王安在乾清宫内力驱,李选侍万般无奈,怀抱所生八公主,仓促离开乾清宫,移居仁寿宫内的哕鸾宫。九月六日,朱由校御奉天门,即皇帝位,改次年为天元年。至此,李选侍争当皇太后、把持朝政的企图终成画饼。

李选侍虽已“移宫”,但斗争并未结束。“移宫”数日,哕鸾宫失火,经奋力抢救,才将李选侍母女救出。反对移宫的官员散发谣言:选侍投缳,其女投井,并说“皇八妹入井谁怜,未亡人雉经莫诉”,指责朱由校违背孝悌之道。朱由校在杨涟等人的支持下批驳了这些谣传,指出“朕令停选侍封号,以慰圣母在天之灵。厚养选侍及皇八妹,以遵皇考之意。尔诸臣可以仰体朕心矣”。至此,“移宫案”风波才算暂告结束。

朱常洛是明代传奇色彩最浓的一位皇帝,因为明宫三大疑案都与他有关。

明光宗朱常洛不仅是明朝传奇色彩最浓的一位皇帝,还是一位在明朝历史上最为悲剧的一位皇帝。

万历皇帝并不喜爱这位太子,他的位置曾一度岌岌可危,苦熬了三十九年之后,他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皇帝宝座,但是就在他即位的第三十天清晨,这位刚要展翅高飞的皇帝就莫名其妙地去世了。

可以说明光宗朱常洛之死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剧,也是整个大明王朝的悲剧,在此之后,明朝内部陷入了更加激烈党争之中,严重的内耗,加上内忧外患,最终明朝走向覆灭。

鸠占鹊巢

可怜的朱常洛仅仅当了29天皇帝,他还没来得及给他的皇帝老子明神宗朱翊钧的棺材下葬,居然自己也就躺在棺材里了。加之国力空虚,明光宗的父亲明神宗尚未下葬,更无暇来为自己建陵。于是,建陵的时候也来不及选吉壤、卜寿陵,只得采用了景泰帝的寿陵陵址,把已经被废弃了160多年的明代宗朱祁钰的陵被重新改建,这就是庆陵。《明史·熹宗本纪》载:“九月壬寅,葬贞皇帝于庆陵。”

庆陵的地宫自天启元年(1621年)三月定穴营建,七月二十九日合龙门,历时四个月,耗白银150万两。工程质量精细,除玄宫全部用石料外,其他均为木质梁架结构,其“后、中、前殿”,有“重门相隔”。天启六年(1626年)地面建筑完工。

庆陵原为明代宗景泰帝朱祁钰为自己修建的陵墓,景泰皇帝朱祁钰是明宣宗的儿子,明英宗的弟弟。土木之变后,明英宗被俘,弟弟朱祁钰监国,后被立为皇帝,年号景泰。尊英宗为太上皇,一年之后,英宗被放回,闲居南宫。景泰八年,景泰皇帝得了一场大病。武清侯石亨等人趁机发动夺门之变,将景泰帝软禁在西内,重新立英宗为帝。不久,景泰帝忧愤而死。英宗废朱祁钰为王,同时将景泰帝在天寿山已经开始施工的陵寝废弃,把景泰帝按亲王的规格葬在了北京西山,未入十三陵。

谁知一百多年过去了,在这块陵寝的遗址上,又建立起了明光宗朱常洛的庆陵。

不好色或能是个好皇帝

万历四十八年,在父亲的冷漠和文官的众星捧月中长大的朱常洛,登基为帝,改元泰昌。而之后发生的一切,让明朝的百官感动到涕泪满裳,因为这位他们拼了命保下的明光宗,是位不折不扣的明君。被嘉靖和万历两位奇葩皇帝折腾到千疮百孔的大明江山,终于等到了救星。朱常洛虽然仅仅当了29天皇帝,可他还是做了一些利国利民的好事情。

朱常洛一上位,就开始了自己大刀阔斧的改革。首先第一件事情,就是知恩图报,召回曾经因为立储而得罪万历被罢官的一些官员。然后请回告老还乡的前内阁首辅叶向高,提拔三朝元老何宗彦,启用袁可立、王德完等大臣。而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正直能干,并且直言敢谏。明光宗让一直乌烟瘴气的明朝庙堂重现生机,满朝都是贤能英才,实属可贵。

而朱常洛做的第二件事,就是花钱,并且是大手笔。此前,国家军费常被挪用、贪污。他便借皇帝遗诏的名义,发了200万两银子,发给辽东经略熊廷弼等人,让他们犒赏边防将士。并且朱常洛非常细致,他死死地盯着这批银子,下旨严令,边关守将接收到银子后,即可下发,不得入库。这一举措,从根本上避免了以往官吏层层盘剥,而将士吃灰的现象。大明镇边军拿到赏钱,士气高涨,齐呼皇上万岁。

朱常洛做的第三件事,就是清理了一批蛀虫。他下令废除“矿监”一职,停止全国“采榷”。自万历朝任用宦官担任矿监收取矿税以来,民间民怨沸腾。《明史》记载“惟四方采榷者,帝实纵之,故贪残肆虐,民心愤怨,寻致祸乱云。”这群宦官实际上就是为万历在民间搜刮钱财,几乎已经到了拦路抢劫的地步。一些爪牙更是仗着宦官势力,烧杀抢掠,奸淫妇女。如果不是朱常洛及时清理了这批人,活不下去的百姓几乎就要造反求生了。“尽罢天下矿税”。矿税早为人们所深感厌恶,所以诏书一颁布,朝野欢腾。

朱常洛即位后,所进行的一系列的拨乱反正的措施,革除了万历以来的弊病,朝堂上下呈现出一片心的政治面貌。

补官缺、饷边防、废矿税,明光宗朱常洛在短短的一个月内,稳定了朝局,激励了镇边军,平复了民怨,一系列改革可谓刀刀见血,从根源处让明朝起死回生。明朝朝野欢腾,似乎已经看到了又一次大明盛世的影子。

对此,《明史》也以惋惜的口吻评论:“光宗潜德久彰,海内属望,而嗣服一月,天不假年,措施未展,三案构争,党祸益炽,可哀也夫!”

但是,因为刚登基而一时对女色没有节制的朱常洛,累病了。一颗太监进献的泻药,和一颗方士进献的仙丹红丸,让朱常洛遭受了药效完全相反,但药性极猛的两味药物的折磨,暴毙而亡。朱常洛的猝死让朝廷百官感到了深深的绝望,大明朝最后一位明君,就这样因为一系列的愚蠢的事件而猝死。朱常洛吃错了药,但他在位的一个月,却给明朝治好病,拨乱反正,重振朝廷纲纪,为之后的天启留下了一个完美的开局,也为明朝续命了二十年。

万历最爱的贵妃为何被骂为妖女

历代王朝的后宫中,似乎总要出现一两个生前享尽皇帝宠爱,死后却留下千古骂名的嫔妃。今天笔者也要跟大家聊一个这样的女人,她是明朝万历皇帝一生中最宠爱的人,却因心术不正而被百官唾弃,最后落得凄凉而死、遗臭万年的下场……

郑皇贵妃,生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北京大兴人,相貌姣好,聪明伶俐。她出身不算高贵,其父郑承宪是个骄奢淫逸为非作歹的奸人,终身没能得到皇帝的认可和重用。

万历十年(1582年)二月,17岁的郑皇贵妃被选入皇宫,封为“淑嫔”,开启了长达38年集荣宠与恶名于一身的“不凡之旅”…

万历皇帝15岁大婚,可他对后宫所有女眷都没热情,基本都是不理不睬的态度。直到他19岁那年遇到了17岁的郑淑嫔,整个人都变了,对待郑淑嫔可说是千般宠万般疼。

郑淑嫔吸引万历的独特方式,是任何人都不能做到的,就是特别真性情。别的嫔妃在皇帝面前都是一副唯唯诺诺的奴才像,唯独郑淑嫔坦坦荡荡,有什么说什么,从不扭捏,甚至她敢抱着万历的脑袋嘲笑皇帝是个“老太太”。万历非但从来不恼不怒,反而对郑淑嫔更加恩宠。

郑淑嫔在10年时间内,陆续为万历生下3个皇子和3个公主,她的封号也由“嫔”升到了“皇贵妃”。尤其因她所生的三皇子朱常洵,引来了朝廷长达数十年的“太子风波”。郑皇贵妃之所以被后世谩骂,也都因此事而起。

王皇后名王喜姐,13岁被选中做皇后,14岁大婚。但是万历皇帝对这个相貌端庄举止文雅的女孩没有半点感情,郑皇贵妃入宫后,王皇后的境况就更加凄凉,身边的宫女太监不超过5个,衣食住行、甚至生病都没人照看。为此,有朝臣甚至上奏疏,直接批评万历对皇后太刻薄。

王恭妃朱常洛的生母

王恭妃是皇长子朱常洛的生母,原本是李太后的宫女,被万历临时兴起恩宠一次而孕,然后就被弃之如敝履。王恭妃与朱常洛常年住在冷宫,无人照看,万历也从不去探望。

郑皇贵妃依仗皇帝恩宠,公然对皇后不敬,对王恭妃更是百般侮辱,总是在万历面前讽刺王恭妃是个大龄老妇。更令人气愤的是,王恭妃被锁在冷宫常年见不到儿子,以至哭瞎了双眼,临终时好不容易见到朱常洛,母子二人竟不敢开口说话。原因是王恭妃悄悄对儿子说:“郑贵妃的人在外监视呢,别被他们听见。”

皇长子朱常洛从出生起就与母亲王恭妃居住在冷宫,从小不被万历皇帝待见。郑皇贵妃为了让自己的儿子朱常洵坐上太子之位,不惜以诬蔑诋毁的手段来陷害朱常洛。

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郑皇贵妃竟诬蔑年仅12岁的朱常洛与宫女厮混行为不检点。王恭妃对前来查问的人痛哭诉说:“十几年来,我与儿子同吃同睡,片刻不离,就是怕遭人陷害,今日果然应验了啊!”幸亏使者明察秋毫,如实对万历汇报,朱常洛才保住了名声。

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朱常洛被立为太子刚一年时间,郑皇贵妃因不甘心,竟指使人伪造妖书,向民间散播皇帝要换太子的谣言。万历皇帝震怒彻查,最后也是偏袒郑皇贵妃,只将妖书销毁,杀掉几个散播谣言的人,草草了事而已。

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郑皇贵妃指使人暗害太子朱常洛,万历皇帝又是偏袒保护,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五月,历史上著名的“梃击案”爆发。事实的真相是郑皇贵妃致使心腹太监拿着木棍装疯去殴打太子朱常洛!结果有是万历皇帝偏袒维护,只将行凶者和几个太监杀掉了事。

数十年间,朝臣因立太子之事和万历常年不早朝的事有诸多劝谏,结果无一不被万历狠狠训斥,甚至遭受“廷杖”之刑。为此,百官和民间都认为是郑皇贵妃从中作梗,以媚术迷惑皇帝不理朝政;再有她多次陷害太子,朝臣自是心知肚明,大家都认为她是祸国殃民的妖女,暗中对她谩骂鄙夷。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二十一日,57岁的万历皇帝去世。可能是他觉得生前亏欠郑皇贵妃太多,原本答应过她立朱常洵为太子却没做到,也没能立她为皇后,于是就在遗诏中明确表示自己死后,请朝臣百官主持典礼,正式立郑皇贵妃为皇后。

可满朝文武大臣人人对郑皇贵妃这些年来的言行深恶痛绝,怎么会立这样一个祸国妖女呢,于是就以“有悖典礼”为借口拒绝执行。那意思是:皇帝你都死了,谁能做主给你再举行个大婚仪式呢?

老皇帝万历一死,平日里被郑皇贵妃视为眼中钉的太子朱常洛登基,是为明光宗。大势已去的郑皇贵妃一改往日作派,立即变脸逢迎新皇帝亲自挑选8个美女送去服侍新君。

结果不到10天,明光宗朱常洛就大病不起。郑皇贵妃又派亲信太监崔文升给朱常洛送去泻火的“通利药”,当天晚上,朱常洛连泻三四十次,身体到了极度虚弱的衰竭状态……

九月初一清晨,刚刚登基一个月的明光宗朱常洛又因服食“红丸”而一命呜呼!

朱常洛的生母娘家和原皇太子妃娘家两家外戚都认为其中必有阴谋,遍谒朝中大臣,哭诉宫禁凶危之状:“崔文升药,故也,非误也!”意思是导致皇帝死亡的药是崔文升送的,而郑皇贵妃是致使者!

十四日,鸿胪寺丞李可灼进献两粒红丸,朱常洛自知命在旦夕,遂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命李可灼入宫献药。泰昌帝用了第一粒后后,病情稍见好转,用了第二粒后泰昌帝昏昏睡去,于九月初一五更,驾崩。

红丸,其实与嘉靖皇帝当初服用的红铅丸类似,是用妇人经水、秋石、人乳、辰砂调制而成,性热,正好与当初崔文升所进的大黄药性相反。本就虚弱的朱常洛,在最后的岁月连遭性能相反而且猛烈的两味药物的折腾,岂能不暴毙而亡!

由于皇帝服用红丸毙命,红丸到底是什么药,是否有毒,崔文升为什么要向皇帝进泻药,这些都已无法弄清,这件事史称红丸案,此案最后不了了之,成为了明宫又一大案。

泰昌帝就这样不明不白地走了,没当皇帝之时处处小心,当了皇帝没几天又抱憾而终;生前命运坎坷,死后陵寝也是采用当年景泰帝的废陵,命运对帝王竟也如此捉弄。朱常洛做皇帝仅一个月,史称“一月天子”。

彻底失势的郑皇贵妃在最后的10年人生中,独自一人居住在偏僻的宫院里(儿子朱常洵在外地做藩王,非皇帝诏令不许来京),再也没有人来逢迎巴结她。崇祯三年(1630年)七月,这位曾经无限风光的皇贵妃凄凄凉凉地死去了,享年65岁。留给后世的,是她心胸狭隘、搬弄是非、祸国殃民的千古骂名……

更多文章

  • 钱氏家族与第一家训《钱氏家训》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钱氏家族,钱氏家训,钱家,钱镠

    一部《钱氏家训》绵延两千年,使得钱氏家族名人辈出,特别于近代形成“井喷”,都源于《钱氏家训》,实乃世界之一大奇观。钱姓在《百家姓》中仅次于皇族赵家,排名第二,并非浪得虚名!(来历见下面第四则)读此《家训》,感受良多;“感触”之余,意犹未尽;特辑《六则》

  • 钱镠《钱氏家训》原文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钱镠,钱氏家训,家训,吴越国

    公元897年,钱镠平定董昌、统一两浙,朝廷为表彰他的功绩,特意赐给他金书铁券(史称“钱镠铁券”),上有“恕卿九死,子孙三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责”等语。这在封建时代可谓是家族最高的殊荣,但钱镠对此非常清醒,他召集家人于堂前,告诫大家不得恃宠而骄,违法

  •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竟然是南宋最后一位皇帝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南宋,赵显

    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大蒙古国。先后攻灭西辽、西夏、花剌子模、金朝等政权。蒙哥汗去世后,引发了阿里不哥与忽必烈的汗位之争,促使大蒙古国分裂。1260年忽必烈即位称帝,建元"中统"。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为"大元",次年定都大都。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

  • 史上最坑爹的十场政变 把整个王朝带上了不归路!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政变

    1、沙丘政变王朝:秦朝参与者:赵高、胡亥、李斯被铲除者:扶苏、蒙恬经过: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出巡途中在沙丘突然病亡,死前拟传位扶苏。可还没等遗诏发出去就死了。赵高有政治野心,决定扶没有啥能力的胡亥即位。又利用李斯善妒的心理,将蒙恬与李斯对比,在扶苏心里,李斯没有一个比得上他,这戳中了李

  • 中国历史:中国历朝历代各个政权首都国都一览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各朝代首都,首都,都城,国都,历史朝代

    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有将近4000年的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在朝代更替方面,可以说是世界第一,世界上其他国家、地区,根本无法和中国相比。都城,即就是就是今天所说的首都,又称为国都,首要城市或行政首府,是一个国家的政治中心和政府所在地的称谓。它通常是各类国家机关集中驻

  • 不要再叫刘邦“汉高祖”了 看看太祖和高祖的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汉高祖,太祖,高祖

    刘邦以一介亭长斩蛇起义反对暴秦,而后入关灭秦、消灭项羽、扫平众多异姓诸侯王,最终一统天下,奠定了汉朝(西汉和东汉)400年江山,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甚至被评价为“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刘邦的功劳之高,以至于司马迁将其事迹写入《史记》时称其为&ldqu

  • 为什么穿越者王莽,干不过位面之子刘秀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穿越者王莽,穿越者,王莽,刘秀

    刘秀为什么叫「位面之子」?1、两万人大败王莽四十万军队刘秀在刘玄称更始帝后,成为更始帝的部下,由于更始帝以汉为国号,反对王莽的统治,王莽就遣大司空王邑、大司徒王寻发各州郡精兵共四十二万扑向昆阳和宛城一线,力图一举扑灭新生的更始政权。而刘秀仅有九千人守昆阳,战况危机,于是刘秀率领十三个人到周边去搬救兵

  • 盛极一时的匈奴人今何在?又是哪个民族后裔?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匈奴,古代少数民族

    匈奴人是对兴起于我国北方的一支游牧民族的统称。匈奴人势力最壮大的时候就是西汉前期。西汉时期,匈奴人经常进犯西汉边境,导致西汉国不安宁,民不聊生。汉武帝时期,飞将军李广,霍去病,卫青这些人都是抵御匈奴的名将,尤其是霍去病年纪轻轻就将匈奴击的连连败退,他还因此有了“封狼居胥”的荣

  • 哪来的纯种汉族 古代少数民族也称自己是汉族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汉族,古代少数民族,少数民族

    我想现在读这篇文章的都是汉人,因为汉族在我国56个民族中的比例实在是太高了,别的民族与汉族根本没有可比性,可是你知道我们的祖先是来自于哪些古代民族的吗?中国的汉族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部落融合而成的。一般认为汉族的祖先主体民族应该是华夏族,而华夏族中又包括东夷部落,三苗部落,古羌

  • 武则天死后家族被斩草除根 唯独只有此人活下来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武则天,武惠妃

    众所周知,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她六十七岁做皇帝,八十二岁去世,寿命仅次于梁武帝萧衍、清高宗(乾隆)爱新觉罗·弘历,与吕后并称为“吕武”。武则天,今山西文水县人,荆州武则天的少女时代一代女皇帝少女梦的起点。是唐朝开国功臣武士彟的二女儿,母亲杨氏是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