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远东第一大城市上海的没落 在七八十年代沉寂

远东第一大城市上海的没落 在七八十年代沉寂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555 更新时间:2023/12/10 14:57:55

上海意外成为通商口岸,才造成了近代的发展,回想历史被殖民除了当局的屈辱,也是一种被迫进步,步入文明。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把上海定为中外通商的五口之一,对中国人来说,是个意外。

因为,对于中国人来说,上海当时的地位,不仅不如北方的天津、中部的汉口,也不及东边的宁波。康熙年间,清廷最初定下四口通商时,于东方,选中的也是宁波,而不是上海。

但是,经过一场在长江三角洲的战争,英国人看上了这个不起眼的小县城。事实证明,英国人这次选对了地方。

在1844年,英国商行进入上海之后,不到10年,上海的进出口贸易额已经超过了广州。到了1850年代末,原来的进出口贸易大埠广州,已经完全没法跟上海比了。

英国人以商人特有的触觉,发现了一块宝地。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市场最发达的地域,这个地方的人经商,有着上千年的传统和惊人的天赋。

加上上海港是牵制整个长江流域的腹地,扼住了大半个中国的贸易网络的咽喉,在此地开埠贸易,无论清政府怎样限制、打压,都遏制不住地会往前走。

正常的对外贸易转移到了上海,鸦片贸易中心也转了过来。以至于到了1860年代,兴起了一座不止在中国,在整个远东也算得上第一号的崭新的大都市,一座华洋杂处的开放商埠。

开埠之后,上海的地方官跟广州一样,不乐意洋人进城。而到了上海的洋人,也不乐意进城。一个小小的县城,进城与否的政治意义,又没有广州那么大。所以,当英国人提出要在城外黄浦江边的荒滩上租一块地,在那里居住的要求时,上海地方官很快就答应了。

1845年11月,上海道台(上海由于濒临海域,属于战略要地,所以清朝在此设置兵备道,统一协调管理周边数府,但开埠之后,上海道又被赋予了地方性的对外交涉之权),跟英国人签了一个租地章程《上海土地章程》。

于是,中国开天辟地有了租界。最开始的租界,地盘的管理权还是中国政府的,里面也没有什么华人,在里面干活的中国人,干完活就得出来。所以,也谈不上司法管理权。进出口都由中国士兵把守,租界内也没有多少洋兵。

尽管上海得天独厚,尽管洋人到了这里,如鱼得水。但是,上海的跨越式发展,还是要归功于太平天国。

免于战火的绿洲

1853年,太平军打下安庆、芜湖和南京之时,上海就已经开始涌入难民了。同年,小刀会占领上海。由于租界里的洋人洋兵的协助,江苏地方才得以驱逐小刀会。

但此事让租界获得了管辖租地的特权,从此开始形成国中之国。由于上海富户在小刀会占领的几个月里,躲进了租界,后来,江浙的富人也陆续涌进租界。从此,租界开始华洋杂处。租界的繁荣,开始超过了华界。

真正刺激租界以及上海发展的,是1860年太平军再次打破江南江北大营,进军江浙两省。在这场空前的兵燹之中,江浙一带的难民,大量涌进了上海。特别是,在太平军屡次进攻上海受挫之后,上海就成了一块可以免于战火的绿洲。

上海之所以能免于战火,当然不是太平军对它格外开恩。而是由于已经开始繁荣的上海,有了一些洋兵。当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战火烧到中国北方之后,上海已经成了英法联军的后方基地。

显然,英法两国,无论对太平天国持何种态度,肯定不希望战火烧到这里。在1860年的中国,西方国家虽然还没有改变对太平天国的中立态度,但是,对于上海租界里的洋人来说,他们的屁股,已经开始倾向于坐到清政府一边。

尽管英法两国与清朝中央政府的战争还没有止息,但上海地方官却跟在沪的洋人洋兵一拍即合,形成协防上海的新格局。

法正规军的参与,使得上海的防卫给太平军增加了前所未有的难题。不消说,当年英法军队的武器和战斗力当然高过太平军,甚至高过拥有洋枪洋炮的忠王李秀成的部队。

但是,当年的太平军,尤其忠王的部队,实在是跟洋人关系太好,他们根本就没想过跟洋人闹翻。在他们眼里,西方来的洋人,是跟他们信仰同一宗教的洋兄弟,无论如何都是同盟者。

所以,进军上海的太平军,在遇到洋人干涉之际,几次犹豫不决,丧失了以优势兵力拿下上海的时机,等到英法增兵之后,又没有拿下上海这个可能了。

与此同时,整个江浙地区都被战火波及。上海成为兵燹绿洲的这个事实,传遍了大江南北,不仅江浙人来了,连苏北,甚至山东的难民也来了。有钱人来了,带来了金钱和人才,没钱人来了,带来了廉价的劳动力。

最高峰的时候,上海人口激增到300万。随后由于瘟疫和饥荒,减少了将近一半,但在那个时代,在世界范围内,一个百万以上人口的城市,也已经是超大规模的了。

上海在迅速地膨胀,租界也在膨胀。高楼、马路,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建了起来。继英国人之后,美国人来了,法国人来了,租界一个接一个地出现在上海的地面上。

西方人把西方城市的蓝图,带到了上海,但这个蓝图落到地上,靠的却是中国人的金钱和中国人的智慧和劳力。一个新上海崛起了,但不幸的是,这个新上海的主宰,却是西方人。

有研究者指出,当年参与上海保卫战的英法军人,其实是自行其是,并没有得到本国的授权。但是,这些英籍和法籍的“上海人”这样擅自行动,一点都不奇怪。当年殖民地的殖民者,都是这样干的。交通不便,通讯不发达,必须有这样的专断权才能生存。

这些特别的“上海人”,也相当于殖民者。后来,即使本国政府的指令到了,要他们保持中立,不刻意介入中国的内政,他们也不会闲着,只是变了种形式,依旧站在清政府一边帮忙。

美国牛仔华尔,个子不高,浑身肌肉疙瘩,闯荡世界,做雇佣军成瘾,被上海富商杨坊(后来买官进入官场)雇来组织洋枪队。这洋枪队里的大部分人都是跟华尔一样的西洋游民,但百十人的洋枪队,居然真有作用。

于是,洋枪队在上海地方政府的参与下得以扩大,成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西方人,做军官,第二层次是菲律宾人,第三层次是华人。统统使用最新式的洋枪洋炮,用西方的编制组织,用西式战法训练。

这个华尔,有着牛仔的雇佣道德,对雇主颇为忠心。杨坊还将女儿嫁给了他,朝廷也给了这个美国牛仔副将的官衔。如果这个牛仔能安然回国的话,就可以自称是中国将军了。

尽管华尔宣称放弃美国国籍,加入中国国籍,但在那个时候,还没有中国国籍这个说法,所以,美国人一直都认为他是美国人。

洋枪队成为在华的“上海人”干涉中国内部动荡的一个杠杆。在华尔战死、英国职业军人戈登接手早已被称为“常胜军”的洋枪队的时候,这支队伍已经成为作为清政府主力军之一的淮军的灵魂。

在戈登手里,与淮军绑在一起的常胜军,是一支更加西式的军队,虽然士兵都是华人,但大批正规的英国军人进入,成为军官和教练。他们教会了常胜军里的华勇使用洋枪洋炮,平时的训练口令都用英语。

当时,太平军尤其是李秀成的部队也使用洋枪洋炮,但是他们却不肯改变自己的军队编制,使之更加适应手中的枪炮。更不知道如何排列方阵,第次放排枪。至于计算大炮的夹角,让射击更有准确性就更不懂了。但是,这一切,常胜军都会。

等到常胜军首领戈登因苏州杀降问题跟李鸿章闹翻,常胜军解散并入淮军之时,太平天国离覆灭已经不远了。常胜军解散之后,淮军常胜军化了,变成了中国最现代化的军队。淮军的崛起,大幅度地推进了中国军事的现代化进程。

最现代化的城市

1921-1924年上海无轨电车来了

1922-1927年交通部上海南洋大学校门

20世纪30年代初的上海金陵东路

上海舞厅内的外国人乐队

1936年的上海,广告牌无孔不入,赛马球赛占据了好位置。当时上海男性不少都戴着礼帽。

1937年5月6日,上海第9届小学生运动会

淞沪抗战时的照片,在上海一可口可乐屈臣氏汽水广告牌下巷战的日本海军陆战队

在这个过程中,洋人其实没有花一分钱。最初英法军人参战的经费,是上海商人提供的,而后来常胜军的经费以及这支军队和淮军的装备,也来自中国人自己,有富商的捐助,更多的则来自中国海关的税收。

需要提一笔的是,中国海关的改革,也是从上海开始的,正是由于上海江海关参用洋人管理的改革,才导致了以江海关为基础的总税务司的建立,而江海关的英籍总监李泰国,遂得以出任第一任总税务司。

这样的改革,让原来微不足道的海关税收变成一笔越来越多的可观收入,支撑了淮军的现代化。同时成为清政府最稳定,而且增长最快的一个财源,自1860年之后,每年提供给清政府数百万两白银的军费,有力地支撑了清政府的平叛战争。

上海就这样,成了远东第一大商埠,成了洋人的冒险家的天堂,欧美的摇钱树。这座昔日小县城,变成了孤悬于中国的一块资本主义飞地,一个庞大的工商业都市。

上海,从民国时期开始就已经是很繁华的都市了,是当时亚洲唯一的世界金融中心。这是一组拍摄于1945年抗战刚刚胜利后的上海,此时的上海依旧繁华无比,国共两党的纷争还没开始~

当时上海街头的已经很多小汽车了。

图为国际饭店楼顶上的美军士兵飞虎队的科吉斯中士在国际饭店顶上眺望上海的城市面貌。国际饭店(ParkHotel)是当时的"远东第一高楼",地面以上高83.8m,保持最高纪录达近半个世纪。“飞虎队”队员眼中的彩色中国:战火纷飞下的淳朴美好。摄影:艾伦·拉森

1945年11月,日本鬼子已经投降。抗战胜利后的上海,黄浦江中停着美国海军舰队。

放眼望去,外滩到处是高楼大厦,上海不愧是远东的第一大都市,冒险家的乐园。

美军军舰上的探照灯光扫过外滩的高楼,夜色下的黄浦江,分外迷人。

二战时期,中美是同盟国,两国共同打败了日本鬼子。长江里的美军军舰,吨位还不小。

美军的汽车开到了国际大饭店门口,美军官兵正准备入住这间上海滩上的知名酒店。

美军的到来,引起了不少中国人的围观。

上海各界上街游行,欢迎盟军舰队的到来。

时任美军第七舰队司令的ThomasC.Kinkaid将军。

黄浦江上的美国军舰。

美国军舰周围有不少的小船,船上的中国小贩在向美军兜售商品。

美国空军也进驻了上海。

这飞机场上停的都是大家伙。

美国红十字会在上海开办的军人俱乐部。

上海市市长题写的胜利门奠基纪念的石碑旁,走过两位美国军人。

脚踏三轮车,迎来了两位洋客人,美国大兵对这个新鲜东西还挺感兴趣。

人称红头阿三的印度警察正在街头指挥交通,不料来了两个捣蛋的美国水兵。这两位也拿着指挥棒一通乱指挥,让阿三哭笑不得。

为庆祝抗战胜利,上海专门举办了一次黄包车拉力赛,引来不少美军。

中国车夫拉着美军军花跑得飞快,还拿了奖。二战时,中美两国是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当时的中美关系真好。

中国的现代化,从街道、马路、铁路、路灯、抽水马桶到工厂、商场,再到学堂、报纸、电影、戏剧、娱乐业、跑马场,都是从上海开始的。从那以后,上海的华界学租界,其他开放商埠则学上海。全国的时髦人等,都要到上海来开开洋荤。

1945年上海光复大会

上海的犹太人在领取救济食物

上海的某条马路上的商业广告

坐在一起贪看小画书的儿童

1947年,上海市长吴国桢在市府支持会议

由上海市长吴国桢主持的一次集体婚礼,新娘穿婚纱,新郎穿传统的中式礼服,中西合璧

1948年1月,绘有好莱坞明星LanaTurner的广告牌

20世纪40年代,抗战胜利后,上海一理发店内的情景

上海市政府颁布“禁舞令”后,1948年,28家舞厅的舞女到上海社会局抗议游行并将其捣毁

被砸烂的上海社会局

1948年5月,上海,台湾省代表队出席第七届全国运动会。

汇丰银行门口的休息者

街边的书报摊,那时的书报杂志也是多种多样

1948年1月上海,街边卖年画

1948年5月,上海一对绣花的母女边忙着,边说着知心话

1948年,上海孤儿院中的小女孩在洗牙刷

1948年浦东.美孚石油公司,堆放着大量的石油桶。(当时称StandardVacuumOilCo.)

1948年外滩,字林西报社

外滩,字林西报(NorthChinaDailyNews)大楼

1948年,上海市经济警察根据举报进入商家,检查是否有非法囤积的情形

1949年,上海出售工艺品的姑娘

1949年4月24日,上海,来自北方的逃难学生

1949年5月,城隍庙荷花池中的李平书雕像

1949年5月上旬,上海外滩前的国军防哨,隆隆的炮声已经逼近自由的上海了

1949年5月,战事无奈逼近上海,一外滩银行前的沙袋和士兵正在守卫

1949年5月,手握汤姆式冲锋枪(Tommy)的国军士兵在上海郊外

1949年5月上旬,在中国旅行社抢购火车票准备逃离上海的市民

1949年5月,一部分逃难者挤在一艘将驶向宁波的美国海军货船

上海快解放了,报亭把所有美国《生活》周刊贱卖掉

1949年5月,即将登上WoosterVictory号的上海的外国侨民

1949年5月上旬南京路,上海市民读报了解当时政局形势,很多人的命运在几个月后彻底改变~

1949年5月,上海武侠书地摊

1949年5月后,力士香皂广告依旧在那里,没有来得及拿下

1949年5月,从上海虹口5号码头离沪的嬷嬷告别中国.不忍抬头

1949年5月,人们开始撤离上海,有的将行李装上即将赴香港的轮船

1949年5月,国军士兵沿着北四川路开往吴淞前线

1949年5月,战火临近下的一处花鸟市场

1949年5月,生意清淡的古玩市场,摊主们只能聊天打发时光

1949年5月,装满难民的船只一批批即将离开上海

1949年5月,一艘撤离上海驶往香港的轮船

美国侨民登上美国军舰USSPresidentWilson号撤离上海

1949年5月,撤离的外国人行李等待装船…….这就是上海一个时代的终结

1949年5月,一男人拖着所有的家当逃离上海

1949年5月上海(离上海解放还有二十多天)

1949年5月21日,如潮的解放军云集上海

1949年5月,解放军进城前,外滩人迹全无

上海1949年7月,在南京路上游行的解放军

1949年7月4日,庆解放游行

1949年刚解放的上海,社会刚安定不久,仍有很多安全隐患,这栋高楼的顶部仍然安排了机枪手保卫着领空安全,保护着这座城市。

蹬着三轮人力车的车夫,再也不是光脚满城跑着拉客了。

七八十年代上海的沉寂

有人说魔都的发展就是一把双刃剑,

我们一边享受飞速发展带来的便利、好生活,

一边就要做好承受其所带来的另一面的准备:

节奏太快、城市有些冰冷、

人情越来越淡薄、邻里之间越来越冷漠……

时光如过眼云烟,

或许唯有影像能记录曾经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岁月,

那些关于上海的泛黄的老照片,

每一次翻开是否都会让念旧的你泪眼婆娑?

珍贵的老视频,

记录了80多年前的老上海街景,

大街上随处可见的时髦姑娘,

比之现在更多了一丝闲情优雅

~

1970年代

70年代的上海外滩

看上去路宽车少,

如今万国建筑群依旧,

车水马龙中却成了上海最拥挤的地方之一。

被称为“辫子车”的无轨电车

当年坐辫子车,头条菌最大的乐趣之一

就是观察它的“辫子”是怎样搭在电线上的,

特别是在线路交叉的时候,

它又是怎样滑过去的,这困惑了我好久~

(一不小心暴露年龄……)

那时候的南京路和现在一样拥挤,

是大家逛街购物的第一选择~

排队上公交车,

和现在一样井然有序~

那时候的徐家汇略显空旷,

同现在相比简直天差地别~

已经拆除的王家沙S型人行天桥,

你是否也在这上面看过

属于这座城市的车水马龙呢?

新中国成立后,

上海为改善产业工人的困苦和而恶劣的居住环境,

建立了第一个工人新村曹扬新村

上海苏州河,

那时候苏州河边上还大部分是居民房。

上海的一个老居民区,

那时候街道上的路面还是坑坑洼洼,

现在这里已经被拆迁建成高楼大厦,

曾经住在这里的居民也都变成了千万富豪。

1979年的豫园

为纪念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诞辰100周年,

新华书店里展示了纪念爱因斯坦的图书,

吸引了很多人在橱窗前观望。

1979年上海外摊游玩的游客,

他们后面是一幅宣传海报,

上面写着“争分夺秒奔向2000!”。

70年代的自行车停放处,

那个时代拥有一辆自行车是有钱人的象征,

但是有钱还不一定能买得到,

因为那个年代都要凭票买。

70年代的四川北路,

曾经是进步文人的聚居地。

无线电修理服务组,

如今怕是找不到了~

1978年的新世界百货商场,

老上海购物必去之地~

曾经上海市区的弄堂,

有没有让你想到自己的小时候?

70年代弄堂里的公用电话,

与远方亲戚朋友的每一次联系

显得格外真诚、用心~

70年代,

住在弄堂里的居民一般家中没有卫生间,

排泄物就装在这样的带盖木桶中。

70年代学生们的游戏,

虽然没有现在的手机、IPAD,

但是却多了人与人之间的亲近和欢笑~

70年代的外白渡桥,

会不会让你想起《情深深雨蒙蒙》里的场景?

星火日夜食品商店,

当时唯一一家24小时营业商店~

那时的交通信号灯还是人工控制~

少先队员参加宣传活动。

70年代末的上海里弄,

大家经常聚在一起家长里短~

黄浦江大桥自1974年7月26日开工,

1975年9月11日铁路桥通车,

1976年6月29日公路桥通车。

1980年代

有人说80年代的上海比现在美多了,

相较于现在,

那时候的上海生存压力小得多。

那么80年代的上海究竟是怎样的呢?

80年代上海的一处街景,

还没有多少的车子,都是走路的行人。

80年代初期的上海火车站

停留在上海站的绿皮火车,

和现在相比虽然龟速,

却是那个时代旅途的象征~

八十年代开始流行猫王的“大包头”,

赶时髦的年轻人都会去理发店里烫一个。

来上海的香港小姐,

在当时这就是时尚最前沿……

上海街头的一处拐角,

有很多的老街坊在这里惬意的晒太阳。

如今高楼大厦对人们来说也是一种隔阂~

80年代的苏州河,

水还比较清澈,风景也很美~

静安区少年宫,

你小时候有在这里上过课吗?

曾经闸北区的泰山电影院~

80年代的上海五角场,

头条菌不说你是不是以为这里只是一处荒地呢?

曾经的“中华第一服装街”,

引领了上海的时尚潮流~

如果头条菌告诉你

这是曾经的人民广场,你信吗?

原上海市政府大楼

如今这种米店怕是已经绝迹了~

1983年国际饭店的一桌酒席,

价值二三十元,茅台酒8块钱。

对比一下现在就知道那时的钱有多值钱了~

那时候的上海电影局电影海报,

看电影是非常时髦的一种消遣~

闵行汽车摆渡,

当时汽车是直接开到船上过江的~

同现在的广场舞一样,

那时候大家喜欢打太极,

却比现在更安静~

或许你父母的婚纱照就是这么拍的~

1987年外滩看报的人,

没有网络、电视还未普及,

这或许大家了解外界唯一有效的途径~

1990年代

90年代对于很多小伙伴们来说

应该有些印象了,

那里藏着我们的童年,

也是最快的时光之一~

1991年,开在东风饭店上海第一家肯德基~

建造一半的东方明珠,

你肯定没见过~

穿白大褂的不仅只有医生,

还有90年代的理发师~

90年代的大世界“人满为患”,

简直就是现在的迪士尼~

外滩情人墙~

90年代的豫园~

“亚洲第一弯”,

这是所有看到过它的人

对上海延安东路高架外滩下匝道的美誉。

曾经,这个“华美的弧形”

还被上海市民誉为“外滩最佳观景点”。

为了配合外滩通道综合改造工程的推进,

这座设计寿命长达100年的高架桥,

在2008年2月13日被拆除。

彩色电视机的必备天线,

还得准备个长竹子~

90年代的上海市区,

看上去已经有些拥挤了~

90年代的美女着装,

一字领半袖上衣加高腰裙裤、碎花长裙,

看上去清爽得体~

热闹的南京路天桥~

南京路鹤鸣皮鞋店~

昔日的上海不比今日的繁华,

但是每一张老照片都带着我们深深的回忆,

也见证了上海短短几十年的飞速变迁。

曾经的远东第一大都市,

如今的国际魔都,

无论发展成什么样,

都是我们热爱的上海~

如今的上海~

标签: 上海上海老照片老照片

更多文章

  • 明君和昏君结合体 唐玄宗李隆基比唐太宗差的远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明君,昏君,唐玄宗,李隆基,唐太宗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亦称唐明皇。712年至756年在位,在位44年。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母窦德妃。最早被封为楚王,武则天时代改封为临淄郡王。长安年间担任右卫郎将、尚辇奉御。神龙元年,迁卫尉少卿。唐隆元年(710年)六月庚子日申时,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

  • 只为了民族团结 五胡乱华不让提了对得起祖先?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五胡乱华,五胡十六国

    当“五胡乱华”被改成“少数民族南下”某省出版社要求将某作者书中的“五胡乱华”改成“少数民族南下”,要求将“五胡乱华”改成“少数民族南下”,理由是五胡乱华是&

  • 崖山之后无中国?元朝究竟是不是中国文化的一分子?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崖山之战,元朝,南宋,南宋灭亡

    是什么样的力量,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始终牵引着中华大地的各个民族凝聚融合成一个集合体?在整个历史演进的轨道中,除了一个朝代不断更迭具象而有形的实体中国以外,是否还隐藏着一个抽象而无形的文化中国?该书既是一本中华民族形成的极简史,也是中华文化自信的发展史。通过仔细研究上下五千年的中国文化发展,作

  • 那些年我们经历过的那些真实的惊心动魄的撤侨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撤侨,战狼2

    电影《战狼2》,燃情爱国题材,狂揽票房,不断刷新华语电影票房纪录,没有特色的吴京终于找到了挣钱的门道。有人说吴京的电影电视剧这么多有个特点一直没变,浮夸浮夸浮夸!杀破狼,男儿本色,中国特种兵等等都特么这个调调!简直是超级赛亚人在战斗!毫无逻辑性,毫无合理性!强行推爱国主义真是让人膈应!电影开头,冷锋

  • 吴越钱氏家族——千年名门望族 从钱镠铁券说起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吴越国,钱鏐,钱镠,吴越钱氏家族,丹书铁券,钱镠铁券

    钱镠[liú]铁券上嵌楷书金字333个,纵29.8厘米,横52厘米,厚2.14厘米,重约132两,约为6寸照片的10倍大。这是中国目前最早的也是仅存的丹书铁券,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钱镠铁券是记载唐末五代十国吴越国历史的重要文物,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铁券,一千多年来,它曾“六

  • 突然听到日本投降,中国是怎样的场景和反应?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日本投降,抗日战争

    “每条大街小巷每个人的嘴里见面第一句话就是恭喜恭喜恭喜恭喜恭喜你呀恭喜恭喜恭喜你……”作曲家陈歌辛为庆祝抗战胜利在1945时写了这么一首歌没错这就是后来全国人民都会哼唱的超市过年神曲《恭喜恭喜》……72年前的8月经历百般磨难的国人在听到日本无条件投降时究竟是怎样一种场景和反应

  • 英国历史: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北爱尔兰历史交织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英国,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北爱尔兰

    英国全称为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由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和北爱尔兰组成,而整个英国的历史也就是由这四个区域的历史交织组成。1535年威尔士成为英格兰王国的一部分,1588年格拉沃利讷海战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使英国挫败了国外天主教势力的入侵,基本消除了天主教的威胁,巩固了宗教改革的成果。1640年

  • 中国在历史上有没有侵略过别的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中国侵略史

    对于很多人来说,对于中国古代最大的印象就是一直处于战争当中。大大小小的战争,让无数历史爱好者都眼花缭乱,想要完全吃透古代中国每一场战争,这也是十分困难的一件事。但上升到战役之后,也就有不少网友渐渐了解到中国的古历史。小到部落之间的吞并,大到诸侯国之间的战争,如今许多人也能如数家珍的一一道出来。最为人

  • 午门斩首压根都不存在 小说民间传说杜撰而已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午门斩首,午门,斩首

    在明清宫廷剧中,常常有这样的片段:某位大臣犯了错,朝堂之上,皇帝盛怒,大喝一声:“推出午门斩首!”大臣一边大喊:“皇帝饶命。”一边就被拖出宫门,甚至就传来了嚎叫声。在戏曲小说中,在电视剧中,“推出午门斩首”也是一句常见的台词,那

  • 谁说蒙古灭南宋用了几乎五十年 其实才用十二年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宋朝,南宋,蒙古,灭宋,蒙古灭南宋

    一提起蒙古灭掉南宋,一般都说几乎用了五十年时间,一般用这种说法的都是从公元1235年开始算起,到1279年崖山海战,陆秀夫背着皇帝跳海身亡。公元1234年,蒙宋联合灭金,蒙宋原来约定的还是以淮河一线为界,灭金后,蒙古军队北撤,谁想宋军竟然突然北上收复三京(洛阳,开封,商丘),史称端平入洛,蒙古军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