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皇太极如何抢皇位 多尔衮母亲被假传遗诏殉葬

皇太极如何抢皇位 多尔衮母亲被假传遗诏殉葬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915 更新时间:2023/12/9 13:35:25

大妃阿巴亥,乌喇那拉氏,是乌拉部满泰贝勒的女儿,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四任大妃,清太宗皇太极继母。孝慈高皇后去世后被立为大妃,为努尔哈赤生下三子,即第十二子英亲王阿济格、第十四子睿亲王多尔衮、第十五子豫亲王多铎。作为努尔哈赤的大妃,是后宫的第一人,而且还生育了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这三位在清初极具影响力的儿子,应该说是位高权重,可是却在努尔哈赤去世几个时辰后,却为努尔哈赤殉葬了,简直是不可思议。作为清太祖努尔哈赤晚年最宠爱的妃子,阿巴亥是大清一代唯一殉葬的后妃,而且还不是自愿殉葬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年纪轻轻的阿巴亥为何要为努尔哈赤殉葬呢?

阿巴亥所在的部落和努尔哈赤曾经是敌人,经常的各种开战,后来,为了保护至今的国土不被女真族所灭,布占泰就自己年仅12岁的侄女阿巴亥嫁给了努尔哈赤。阿巴亥不但年轻貌美,还非常的善解人意,深得晚年的努尔哈赤欢心。

就在阿巴亥以为美满的生活还会继续的时候,努尔哈赤与袁崇焕一战后卧病不起,因毒疮发作而死。临死前下旨要阿巴亥为其殉葬。因阿巴亥三子尚幼不愿殉葬,奈何四大贝勒苦苦相逼,只能自缢身亡。

身为大福晋的阿巴亥如果不死的话,就是一个潜在的政治威胁。如若不让她殉葬,等到她的三个儿子长大成人之后,倘若出现母子联合的局面,那么对即位的新君将是一个巨大的政治威胁。权衡再三,也只有先下手为强,借此良机先行除掉大妃。

据说阿巴亥和努尔哈赤的儿子代善有私情,然而这件事情确实被努尔哈赤看在眼中的。在加上阿巴亥过于的年轻,又有权力,会不会扰乱朝纲呢?这会不会是努尔哈赤下令殉葬的原因。

阿巴亥是个善妒的人,从不懂得掩饰自己的情感,由此会得罪不少的人。努尔哈赤在世之时,还有人撑腰。等到努尔哈赤死后,阿巴亥就会成待宰的羔羊,于是在四大贝勒众口一词要求殉葬,由此来换取新皇帝善待三个儿子的结果。

阿巴亥殉葬这件事,充分证明了一件事。在皇权时代,一个女子不管多聪明,最后肯定斗不过男人。最后可怜了多尔衮的三兄弟,眼睁睁的看着母亲被哥哥们逼死却无能为力。

阿巴亥画像

殉葬,这一野蛮的的丧葬形式,多见于奴隶社会。然而,在文明社会的发展历程中,知道17世纪的满洲贵族中,活人殉葬却极为流行。不仅如此,平民百姓也有夫妻殉葬的事例。这一制度的流行,是当朝统治阶级提倡的结果。每当殉葬的事例发生,报告给朝廷,朝廷就会发布旌表表彰,也是大大助长了殉葬风气的流行。

多尔衮之母大妃阿巴亥的殉葬,就是在这样一种形势下进行的,当时她年仅37岁。同时殉葬的还有两个庶妃阿吉根和代因礼。但是,大妃阿巴亥的身份地位是不符合殉葬条件的。

阿巴亥的地位很高,自从大福晋富察氏被休离后,努尔哈赤就把后宫之权交给了阿巴亥,她就成了主宰大汗后宫的六宫之主。按例,为主殉葬的女子,都是一些身份地位很低的女人,而阿巴亥身为六宫之主,身份高贵,殉葬不符合礼制和以往惯例。

努尔哈赤

再有,阿巴亥为努尔哈赤生育了3个儿子,这对于努尔哈赤来说是最大的功劳,因为帝王最怕的就是后继无人,所以阿巴亥对于努尔哈赤的贡献是不会被努尔哈赤殉葬的。阿巴亥这三个儿子都有战功,而且多尔衮极受努尔哈赤喜欢的,是努尔哈赤最心仪的继承人,因这一点,努尔哈赤也不会要求阿巴亥殉葬。

多尔衮画像

最后,一般来说,皇子年幼,其母亲也不会被要求殉葬的。当时阿济格21岁,多尔衮15岁,而多铎才13岁,尚未成年,所以阿巴亥不会被要求殉葬,因为还要养育幼子。

皇太极画像

但是,虽然有这么多不会被殉葬的理由,可是阿巴亥就是这样被皇太极等人逼着殉葬了。他们是假借太祖努尔哈赤的遗诏逼着大妃殉葬的,在《武皇帝实录》中说:“(妃)饶丰姿,然心怀嫉妒,每致帝不悦,虽有机变,终为帝之明所制,留之恐后为国乱,预遗言于诸王曰:‘俟吾终,必令殉之。”皇太极是否篡了多尔衮的王位

代善画像

可是,皇太极等人的理由并不充分,因为努尔哈赤是不能下这个谕旨的。努尔哈赤死前,急谕十分宠爱的大妃阿巴亥前去迎驾,说明努尔哈赤是十分信任阿巴亥的。皇太极等人逼阿巴亥殉葬的根本原因,可能是出于这两点:

一.大妃和三子的势力会危及皇太极的利益。努尔哈赤死前曾和阿巴亥密议其死后诸事,具体有何内容,外人无从得知,皇太极也是基于此,害怕阿巴亥用太祖遗诏来让多尔衮即位。阿巴亥聪明机智,而且颇有雄心,阿济格当时已经掌握一旗的兵马,实力雄厚,多尔衮也是年少成名,极具才能。如果任由阿巴亥活着,皇太极继承皇位就会很危险,即使继承以后也会皇位不稳,所以要弄死阿巴亥。

二.大妃和努尔哈赤的密议,对诸王也是一种威胁。因为努尔哈赤死后,阿巴亥对诸王都可以用努尔哈赤遗诏的方式对诸皇子或封,或贬,或赏,或罚,或杀,都只能任由大妃摆布,因此代善等人才会和皇太极联合逼死阿巴亥。

孝庄秘史》皇太极和多尔衮影视剧照

所以,努尔哈赤于八月二十一日驾崩,八月二十二日卯时皇太极在代善等人得拥护下登基成为大汗。到辰时,也就是皇太极登基不到两个小时,大妃阿巴亥就被逼自尽了。这是皇太极和代善等人突然发动政变的结果,是在阿巴亥完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进行的。

如果阿巴亥稍有准备,可能就不会被皇太极成功,说不定多尔衮就成为后金的第二个大汗了。当然历史都改变了……

标签: 努尔哈赤皇太极多尔衮殉葬

更多文章

  • 远东第一大城市上海的没落 在七八十年代沉寂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上海,上海老照片,老照片

    上海意外成为通商口岸,才造成了近代的发展,回想历史被殖民除了当局的屈辱,也是一种被迫进步,步入文明。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把上海定为中外通商的五口之一,对中国人来说,是个意外。因为,对于中国人来说,上海当时的地位,不仅不如北方的天津、中部的汉口,也不及东边的宁波。康熙年间,清廷最初定下四口通商时

  • 明君和昏君结合体 唐玄宗李隆基比唐太宗差的远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明君,昏君,唐玄宗,李隆基,唐太宗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亦称唐明皇。712年至756年在位,在位44年。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母窦德妃。最早被封为楚王,武则天时代改封为临淄郡王。长安年间担任右卫郎将、尚辇奉御。神龙元年,迁卫尉少卿。唐隆元年(710年)六月庚子日申时,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

  • 只为了民族团结 五胡乱华不让提了对得起祖先?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五胡乱华,五胡十六国

    当“五胡乱华”被改成“少数民族南下”某省出版社要求将某作者书中的“五胡乱华”改成“少数民族南下”,要求将“五胡乱华”改成“少数民族南下”,理由是五胡乱华是&

  • 崖山之后无中国?元朝究竟是不是中国文化的一分子?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崖山之战,元朝,南宋,南宋灭亡

    是什么样的力量,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始终牵引着中华大地的各个民族凝聚融合成一个集合体?在整个历史演进的轨道中,除了一个朝代不断更迭具象而有形的实体中国以外,是否还隐藏着一个抽象而无形的文化中国?该书既是一本中华民族形成的极简史,也是中华文化自信的发展史。通过仔细研究上下五千年的中国文化发展,作

  • 那些年我们经历过的那些真实的惊心动魄的撤侨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撤侨,战狼2

    电影《战狼2》,燃情爱国题材,狂揽票房,不断刷新华语电影票房纪录,没有特色的吴京终于找到了挣钱的门道。有人说吴京的电影电视剧这么多有个特点一直没变,浮夸浮夸浮夸!杀破狼,男儿本色,中国特种兵等等都特么这个调调!简直是超级赛亚人在战斗!毫无逻辑性,毫无合理性!强行推爱国主义真是让人膈应!电影开头,冷锋

  • 吴越钱氏家族——千年名门望族 从钱镠铁券说起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吴越国,钱鏐,钱镠,吴越钱氏家族,丹书铁券,钱镠铁券

    钱镠[liú]铁券上嵌楷书金字333个,纵29.8厘米,横52厘米,厚2.14厘米,重约132两,约为6寸照片的10倍大。这是中国目前最早的也是仅存的丹书铁券,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钱镠铁券是记载唐末五代十国吴越国历史的重要文物,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铁券,一千多年来,它曾“六

  • 突然听到日本投降,中国是怎样的场景和反应?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日本投降,抗日战争

    “每条大街小巷每个人的嘴里见面第一句话就是恭喜恭喜恭喜恭喜恭喜你呀恭喜恭喜恭喜你……”作曲家陈歌辛为庆祝抗战胜利在1945时写了这么一首歌没错这就是后来全国人民都会哼唱的超市过年神曲《恭喜恭喜》……72年前的8月经历百般磨难的国人在听到日本无条件投降时究竟是怎样一种场景和反应

  • 英国历史: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北爱尔兰历史交织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英国,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北爱尔兰

    英国全称为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由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和北爱尔兰组成,而整个英国的历史也就是由这四个区域的历史交织组成。1535年威尔士成为英格兰王国的一部分,1588年格拉沃利讷海战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使英国挫败了国外天主教势力的入侵,基本消除了天主教的威胁,巩固了宗教改革的成果。1640年

  • 中国在历史上有没有侵略过别的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中国侵略史

    对于很多人来说,对于中国古代最大的印象就是一直处于战争当中。大大小小的战争,让无数历史爱好者都眼花缭乱,想要完全吃透古代中国每一场战争,这也是十分困难的一件事。但上升到战役之后,也就有不少网友渐渐了解到中国的古历史。小到部落之间的吞并,大到诸侯国之间的战争,如今许多人也能如数家珍的一一道出来。最为人

  • 午门斩首压根都不存在 小说民间传说杜撰而已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午门斩首,午门,斩首

    在明清宫廷剧中,常常有这样的片段:某位大臣犯了错,朝堂之上,皇帝盛怒,大喝一声:“推出午门斩首!”大臣一边大喊:“皇帝饶命。”一边就被拖出宫门,甚至就传来了嚎叫声。在戏曲小说中,在电视剧中,“推出午门斩首”也是一句常见的台词,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