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新华日报》:民主颂 ——献给美国的独立纪念日

《新华日报》:民主颂 ——献给美国的独立纪念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813 更新时间:2023/12/14 0:46:27

《新华日报》(华北版),1938~1947年,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发行的大型机关报。

《新华日报》于1938年1月11日在武汉创刊,后因武汉沦陷,迁往重庆。1939年,因日军大轰炸迁至化龙桥虎头岩。抗战时期,CCCP南方局领导下的《新华日报》是CCP在国民党统治区唯一公开出版发行的报纸,也是CCP在国民党统治区发行时间最长、发行量最大、影响最广的报纸。

《新华日报》最初迁入重庆时,馆舍位于城内的西三街和苍坪街,由于日军轰炸,馆舍被毁,于是移至虎头岩村,与《群众》周刊合署办公。报社人员在这里写稿、编辑、排字、印刷、装订,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传播中国共产党的声音。

《新华日报》社论被国民党审查后开的天窗

当时,由于国民党新闻检查机关经无故删改和检扣《新华日报》送审的稿件,报社人员采用了一种特别的编辑方式开天窗。

每当稿件被检查机关从版面上强令抽去或删改,甚至禁止发表时,编辑部不用其他稿件去补充版面,而是在报纸上留下空白,或配上富有一定内涵的字或标题,以此揭露和抗议国民党政府压制新闻出版自由的行径,强化传播效果。

除了要面对国民党当局的打压,《新华日报》还要躲避日军轰炸。为了确保报纸按时出版,报社人员将印刷机搬抬进了自己挖建的防空洞中。

1941年1月18日,周恩来的题词和挽诗占了《新华日报》二、三版中间很大篇幅。“文字苍劲有力,文辞正气凛然,也是对皖南新四军将士寄托的无限哀悼。”

1941年刊登周恩来题词“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急?!”的《新华日报》正是在防空洞内印刷而成,将“皖南事变”的真相告知于天下。

《新华日报》总馆旧址也曾是新华社重庆分社办公地。1946年5月,由10名同志组成的新华社重庆分社迁往《新华日报》总馆。分社同志利用仅有的一部电台,每天抄收延安新华总社发来的电讯,除供《新华日报》刊用之外,还提供给重庆其他媒体。

1947年2月28日,《新华日报》被国民党查封。8年多时间里,《新华日报》坚持以事实为导,宣传团结抗战,宣传真理,揭露黑暗,敢说真话,逐步成长为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发展爱国民主运动、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参加抗战事业、宣传中国共产党路线方针政策的强有力的舆论武器,在鼓舞人民斗志、打击反动势力、团结领导人民群众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新华日报》总馆旧址与红岩嘴中共中央南方局暨八路军重庆办事处驻地、曾家岩50号周公馆一起,被合称为“红色三岩”,成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部分沦陷区的一盏明灯和开展统战工作的主阵地。MZD曾经高度评价,我们不仅有一支八路军、新四军,还有一支“新华方面军”。

1943年7月4日当日的《新华日报》共有四版,第一版全是广告。

第二版刊登了当日社论《巩固工作竞赛成绩》,内容与美国独立纪念日完全无关,基本是国内或者亚洲新闻。

第三版报道了国际国内新闻

第四版为新华副刊。刊登读者来信和投稿文章,诗歌,音乐,杂文以及第四版广告的!

可见,1943年7月4日,《民主颂献给美国的独立纪念日》并非当天的《新华日报》社论,而是刊登在新华副刊上的一篇文章。

《民主颂》全文

每年这一天,世界上每个善良而诚实的人都会感到喜悦和光荣;自从世界上诞生了这个新的国家之后,民主和科学才在自由的新世界里种下了根基。一百六十七年,每天每夜,从地球最黑暗的角落也可以望到自由神手里的火炬的光芒,它使一切受难的人感到温暖,觉得这世界还有希望。

从年幼的时候起,我们就觉得美国是个特别可亲的国家。我们相信,这该不单因为她没有强占过中国的土地,她也没对中国发动过侵略性的战争;更基本地说,中国人对美国的好感,是发源于从美国国民性中发散出来的民主的风度,博大的心怀。

在中国,每个小学生都知道华盛顿的诚实,每个中学生都知道林肯的公正与怛恻,杰弗逊的博大与真诚。这些光辉的名字,在我们国土上已经是一切美德的象征。他们所代表的,也早已经不止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荣誉了。马克吐温、惠特曼、爱默生教育了我们这一代。是他们使年青的东方人知道了人的尊严,自由的宝贵;也是他们,在我们没有民主传统的精神领域里,筑起了在今天使我们可以有效地抗拒了法西斯思想的长城。这一切以心传心的精神道德上的寄与,是不能用数字和价值来计算的。

中国人感谢着“美麦”,感谢着“庚款”,感谢抗战以来的一切一切的寄赠与援助;但是,在这一切之前,之上,美国在民主政治上对落后的中国做了一个示范的先驱,教育了中国人学习华盛顿、学习林肯,学习杰弗逊,使我们懂得了建立一个民主自由的中国需要大胆、公正、诚实。我们相信,这才是使中美两大民族不论在战时,在战后,一定能够永远地亲密合作的最基本的成因。

我们离得很远。百十年来,我们之间接触着的也还不过是我们两大民族间的极少数极特殊的一部。但,我们坚信,太平洋是不会阻隔我们人民与人民间的交谊的。在患难中,我们的心向往着西方。而在不远的将来,当我们同心协力,消灭了法西斯蒂的暴力之后,为着要在战争上建立了一个现代化的中国,在科学的领域里更有待于盟邦的援助。在过去,民主润泽了我们的心;在今后,科学将会增长我们的力。让民主与科学成为结合中美两大民族的纽带,光荣将永远属于公正、诚实的民族与人民。

作者:唐徵,又名唐征久,1912年生,共产党员,曾任《华西晚报》主笔,是当时颇有名气的知识分子。1948年8月因策划岳池起义被国民党以“煽覆罪”为名逮捕。1949年11月27日,唐徵与陈然、张泽厚等300名革命烈士,同时牺牲于重庆渣滓洞监狱,时年37岁。

更多文章

  • 南宋王朝的最后岁月 崖山之后无中国?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南宋,南宋灭亡,宋朝,崖山之战

    自古以来,天下无不亡之国家、不灭之朝代。但是,如果说起在灭亡时统治阶级的表现,却是各不相同。有的沦为阶下囚、死的凄凉,有的早已是傀儡、政权更是名存实亡,也有的最终得以善终。不过,却没有任何一个朝代如南宋这般悲壮,在面临灭亡时,自皇帝以至十万军民集体自杀,无一人投降,不禁让人对这个朝代充满无限的追思和

  • 明朝蜀王们坐拥天府之国 成严世蕃富豪榜首富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明朝藩王,蜀王,明朝首富

    朱元璋是穷苦人出身,好不容易“祖宗埋正”了夺得天下。为人父母,心疼子孙后代,其心可鉴。朱元璋对子孙后代的疼爱方式是:不让后代吃苦,包养一切!《明史·诸王传·序》中说,朱元璋不管子孙“贤愚”如何,一律“其生也请名,

  • 满清入关杀了多少汉人?中国人口锐减三分之二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满清入关,满清,清朝,清初大屠杀,种族灭绝

    时至今日,很多人将清朝几任皇帝捧得无比之高,不断地歌功颂德,仿佛清朝正统似乎仍然在他们的骨子里流淌着。这种奴性的意识,和被蒙蔽的历史,造就了我们国家对于历史的漠然。然而,满清入关前后直至统一中国,杀的汉人数量可能要让你大吃一惊。其数量甚至超过了后来发生的抗日战争里死难的同胞数量。据清史记载,清军入关

  • 烛影斧声太祖驾崩 赵光义不愿迁都搞死了赵匡胤?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烛影斧声,赵光义,赵匡胤,北宋

    说起“烛影斧声”,人们第一反映就是赵光义弄死了赵匡胤,然后篡位称帝。这个故事最早见于北宋仁宗年间和尚文莹编著的《续湘山野录》,原文是这样的:“宦官、宫妾悉屏之,但遥见烛影下,太宗时或避席,有不可胜之状。饮讫,禁漏三鼓,殿雪已数寸,帝引柱斧?雪,顾太宗曰:&lsqu

  • 元朝还是蒙古帝国 是中国朝代还是中国的亡国史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元朝,蒙古帝国,中国朝代

    史公司马迁在著《史记》,曾提出过“不虚美,不隐恶”的观点,这也是中国史学界一直在强调和追求的准则。但是,人总是有自己的观点、认识和感情的,所谓真正的“中肯”可以说难以实现。太史公自己也难以避免对汉武帝颇多微词,以至于后来有人提出《史记》是“

  • 宋朝太后垂帘听政常有 但都没学武则天取而代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北宋,后宫干政,太后,北宋太后,宋朝太后

    其实历史上后宫的宫斗并没有甄嬛传等宫斗小说里描写的那样,随便下毒,不经过有司审讯不经过皇帝首肯就随便驱逐、处死、囚禁他人,哪个王朝的后宫管理也不会如此紊乱,小说中这样的行为描写简直是挑战封建皇权和夫权,是不可能存在的。历史上的真实宫斗,其实都是实力的碾压,比如汉安帝阎皇后毒死太子的生母李氏,安帝照样

  • “九龙夺嫡” 四阿哥改了遗诏“于” 夺了十四阿哥皇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九龙夺嫡,雍正,康熙,四阿哥,十四阿哥,嫡长子继承制

    历史上帝位之争最激烈的朝代是哪个?答案一定是清朝。那么清朝最激烈的皇位之争是哪两位皇帝之间?答案一定是康雍之间。历史上最为激烈的帝王之争九子夺嫡更是为人所津津乐道,最后传位于雍正,更是点睛之笔。九子夺嫡一词对此可谓一言以蔽之,这是一场堪称史上最经典的皇位斗争“它荟萃了中国古代政治权术的精

  • 高龄生育能手武则天 四个儿子窝囊废唯女儿能干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武则天,武媚娘,武曌,皇帝,中国皇帝,女皇,武则天的子女

    古代中国诞生过很多有权势的女人,而吕后、慈禧等人是权倾天下的皇后,但只有武则天成为了唯一的女皇。历史上对女皇武则天的描写多不胜数,其中都会涉及到她的几个子女,细谈下关于武则天后代的情况,武则天有几个孩子?武则天的儿子女儿的结局如何?武则天的子孙们:一代女王的身后悲凉武则天有四个儿子:代王李弘、章怀太

  • 纸上谈兵的主人公是谁?纸上谈兵的典故由来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纸上谈兵,纸上谈兵的主人公是谁,赵括

    1、“纸上谈兵”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主人公是赵括。2、释义:纸上谈兵: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3、纸上谈兵主人公:赵括赵括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将军,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自幼熟读兵书,对于战法理论知识连父亲赵

  • 中国历史上庙号为“中宗”的皇帝 谁是真正的中兴之主?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宗,庙号,中兴之主,皇帝

    中宗是帝王庙号之一,一般来说,能上庙号中宗的帝王都是中兴之主,在中国历史上,一共有九位帝王的庙号为中宗,现在来看看是哪九位帝王,这九位帝王是否真的中兴之主呢?商王太戊像一、商王太戊太戊,生卒年不详,商王太甲之孙,太庚之子,小甲、雍己之弟,商朝第九位君主,在位75年(不知真实性大不大),是商朝在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