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纸上谈兵的主人公是谁?纸上谈兵的典故由来

纸上谈兵的主人公是谁?纸上谈兵的典故由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3999 更新时间:2023/12/14 22:23:55

1、“纸上谈兵”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主人公是赵括。

2、释义:

纸上谈兵: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3、纸上谈兵主人公:赵括赵括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将军,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自幼熟读兵书,对于战法理论知识连父亲赵奢都颇有不如,但赵奢认为儿子只会纸上谈兵,根本不会在实战中取胜。后来秦赵长平之战,赵括果然惨败,自己战死,四十万赵军被秦军活埋。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纸上谈兵典故

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曾以少胜多,大败入侵的秦军,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因此很骄做,自以为天下无敌。

赵括曾经跟他的父亲赵奢议论过用兵打仗的事,赵奢不能驳倒(他)。但是(赵奢)不承认他有军事才能,很替他担忧,认为他不过是纸上谈兵,并且说:“将来赵国不用他为将罢、如果用他为将,他一定会使赵军遭受失败。”

果然,公元前259年,秦军又来犯,赵军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县附近)坚持抗敌,那时赵奢已经去世。廉颇负责指挥全军,他年纪虽高,打仗仍然很有办法,使得秦军无法取胜。秦国知道拖下去于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的话。

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赵括自认为很会打仗,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到长平后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从此以后赵国就一蹶不振。赵括坐而论道并无真知灼见,而赵王还对他委以重任,成果引起沉痛失利。看来,教条主义的损害是不可小看的。

纸上谈兵典故详解

长平秦赵两军相持而不战,已近半年。由于秦军远离本土,粮尽草绝,眼看就不击自溃。无奈,秦将王齿只得派人回朝向秦王以实禀报军情,秦王问丞相范瞧怎么办,范瞧说:“廉颇老将,用兵持重。若此人不去,上党,我们怎么也夺不回来。”

秦王:“去廉颇,丞相你有良策吗?”范睢:“我有‘反间之计……”

不久,秦王派出间谍潜入邯郸,散布出这样一种谣言:赵将唯马服君最良。其子赵括勇过其父。若使为将,诚不可挡。廉颇老而怯,屡战俱败,为秦兵所逼,不日将降秦矣!这谣言,搅得赵国上下,君君臣臣,不得安宁了。

原来,赵孝成王早就怀疑廉颇懦怯,早就想换一个人到长平去把廉颇顶替回来,可苦于朝中已无良将。所以,当“谣言”传到他耳中之后便立刻召赵括上朝。他问赵括道:“寡人听说,你的勇敢超过你的父亲。想让你到长平去迎击秦军,你有取胜的把握吗?”

赵括神气地回答道:“秦王若派武安君白起为将,要取胜,尚需要我筹划一番。可眼下是王齿为将,打败他不在话下!”

“你为何这样说呢?”赵孝成王又问。

赵括说:“武安君白起率领秦兵,在伊阙,打败了韩国和魏国的军队,斩魏国兵将24万;接着,他再攻魏,占了魏国大小60座城池;随后,他又南下攻打楚国,并占领了楚国的京都鄢郢;再后,他又攻打魏国,斩魏国兵士13万;攻打韩国,占韩国5座城……可以说,他战必胜,攻必取,威名很大。因此,我若与他对垒,可能胜负难分,所以,要取胜,尚费筹划。而那王齿,因廉颇懦怯,才敢于深入。他如遇到我,则如秋叶遇到强风,他不是我的对手。哈哈哈哈!”

赵括的这一片话,说得流畅,激昂,话里充满了自信。

赵孝成王高兴了。他当即便赵括为上将军拨他20万劲军,命他往长平取代廉颇,攻打秦军去了。

赵括率军来了长平。验过符节,廉颇将帅印交给赵括,带亲兵百余人,回邯郸而去。

廉颇一走,赵括便照着他从兵书上学到的兵法干了起来。《孙子兵法》中说:“兵贵速,不贵久”。意思是说,用兵作战最贵速胜,不宜持久。他不看实际情况,便照着去作。他先是把廉颇上将军所筑的星状营垒并成一个大营,随之,他又颁布了这样一条军令:秦兵若来,要奋勇当先,猛打紧追,不胜不回。回者,斩!赵括布兵刚刚就绪,秦将王齿便带着3000人马前来叫战。赵括出万人迎战。敌寡我众,战一回合,秦军大败,望风而逃。旗开得胜,不禁使赵括手舞足蹈起来。欣喜之余,他又使人到秦营去下战书。王齿不来迎战,反退军十数里。“秦军是怕我了。”赵括更为得意。他命军吏,宰牛杀羊,犒劳军士,并传令:“来日大战,军要先擒王齿,显一显我们赵军的威风!”

然而,赵括哪里知道,此时此刻,他已处在了秦军的地网天罗之中?为去歼击秦军,这一天,四更造饭,五更点卯,天刚微明,赵括便挥军列队出发。刚西行五里路,便与秦军走碰。叮叮当当,两军对起阵来。赵括使先锋傅豹出马,秦将王贲挺身接战。约30个回合,王贲败走,傅豹追击。这时候,秦将王陵又来叫战,赵括命偏将王容去对阵。再战数十个回合,王陵又败走。赵括见赵军连连取胜,便亲自率大军去追杀。追出约十余里,来到一座秦营跟前。只见那营门突然大开,秦将王贲王陵闪身而进,接着便闭了营门。赵括传令猛攻秦营,但连攻数日,秦军坚守,牢不可破。赵括使人催调后军,想再来一次硬攻。然而,这时他的军令已难以奏效。只听赵将苏射飞马来报说,后军已被秦将胡伤引兵冲散,不得前来。赵括大怒:“胡伤如此无礼,我当亲手擒之!”说罢,赵括便率军回转向东。但刚走不远,大将蒙骜率军突然从侧路杀出,并大呼道:“赵括你中了我武安君白起之计了。还不赶快投降!”一听白起二字,赵括心中不禁一惊。不过,此时他尚不怯战,挺戟欲战蒙骜。

偏将王容喊道:“不劳元帅,容我建功!”喊着,王容便去与蒙骜交锋。这时,秦将王翦率军又至。秦赵两军混战起来。混战之中,赵军死伤很多。赵括料难取胜,鸣金收兵,就便择水草处安营,命军士筑成长垒,坚壁自守。同时,派人回邯郸请赵王发兵援助,并催取后队粮饷。但谁知运粮之路已被秦将司马错司马梗引兵截断?这样,白起大军横其前,胡伤等将断其后,背腹受困,赵括日夜心惊胆战起来……

如此,一连过46日。

很快赵营粮尽草绝,士卒们竞相杀马而食。无奈,赵括只得分兵四路,鸣金突围。谁知,又中了那武安君白起的奸计?原来,那白起预先选好了射手,围绕着赵营埋伏着。凡遇到由赵营出来的,不管是兵是将,都一齐射杀。这样,赵军四路突围的军士,都被乱箭逼回。

又过了一个月。

这一天,赵括实难压住心中的愤怒,精选上等悦卒5000人,俱穿重甲,乘坐骏马,再次突围。赵括握戟当先,傅豹、王容紧随其后。刚刚破围突出,秦将王翦、蒙骜便齐来截击。大战数个回合,赵括又败。不能突围,赵括率军转身欲回长营。可就在这时,不幸马失前蹄,赵括坠地,被飞来乱箭射死。将帅一死,赵军大乱。接着傅豹、王容也均战死,赵军全线溃散。

40万赵军,一夜之间全被秦军坑杀……

中国知名典故及主人公

负荆请罪:廉颇

凿壁偷光:匡衡

完璧归赵:蔺相如

闻鸡起舞:祖逖、刘琨

乐不思蜀:刘禅

更多文章

  • 中国历史上庙号为“中宗”的皇帝 谁是真正的中兴之主?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宗,庙号,中兴之主,皇帝

    中宗是帝王庙号之一,一般来说,能上庙号中宗的帝王都是中兴之主,在中国历史上,一共有九位帝王的庙号为中宗,现在来看看是哪九位帝王,这九位帝王是否真的中兴之主呢?商王太戊像一、商王太戊太戊,生卒年不详,商王太甲之孙,太庚之子,小甲、雍己之弟,商朝第九位君主,在位75年(不知真实性大不大),是商朝在位时间

  • 中国女子服饰变迁史,绝美古风!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服饰变迁史,中国女子服饰变迁史,服饰变迁史

    中国古代服装犹如一幅长卷,在数千年的长河中徐徐展开,呈现出繁复万千的美态。各个民族从原始社会、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辽夏金元、明清直到发展到近现代,都以其各自鲜明的特色为世界所瞩目。春秋战国深衣袍服春秋战国之交,“百家争鸣”的社会环境对服饰也有不同程度的影

  • 被盗掘最惨的皇家陵墓群——亡国遇到蛮族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南宋,南宋皇陵,绍兴南宋六陵,南宋皇帝,南宋历史

    北宋靖康二年(1127年)春,金兵围困宋都汴梁。在围城的过程中,金兵发掘宋陵,导致了瘟疫。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敌之围城也,京城外坟垄发掘略遍,出尸取椁为马槽,城内疫死者几半。”《三朝北盟会编》也有类似的记录:“京城之外坟垅悉遭掘出尸,取其棺为马槽。杀人如

  • 历史没有假设:假设十四阿哥登基还会有乾隆盛世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十四阿哥,四阿哥,九子夺嫡,雍正皇帝

    人们常说清朝有三大谜团,一为太后下嫁摄政王、二为顺治出家、三为雍正夺嫡。这三大谜团中最为扑朔迷离,也最为戏剧性的,莫过于雍正夺嫡。从雍正继位之初,人们就怀疑他得位不正,于是乎雍正夺嫡的故事后来就成为各类武侠电影电视剧、清宫剧使用最为广泛的题材之一,雍正往往是里面人人得而诛之的反派角色。图为《步步惊心

  • 皇太极如何抢皇位 多尔衮母亲被假传遗诏殉葬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努尔哈赤,皇太极,多尔衮,殉葬

    大妃阿巴亥,乌喇那拉氏,是乌拉部满泰贝勒的女儿,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四任大妃,清太宗皇太极继母。孝慈高皇后去世后被立为大妃,为努尔哈赤生下三子,即第十二子英亲王阿济格、第十四子睿亲王多尔衮、第十五子豫亲王多铎。作为努尔哈赤的大妃,是后宫的第一人,而且还生育了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这三位在清初极具影响力的儿

  • 远东第一大城市上海的没落 在七八十年代沉寂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上海,上海老照片,老照片

    上海意外成为通商口岸,才造成了近代的发展,回想历史被殖民除了当局的屈辱,也是一种被迫进步,步入文明。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把上海定为中外通商的五口之一,对中国人来说,是个意外。因为,对于中国人来说,上海当时的地位,不仅不如北方的天津、中部的汉口,也不及东边的宁波。康熙年间,清廷最初定下四口通商时

  • 明君和昏君结合体 唐玄宗李隆基比唐太宗差的远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明君,昏君,唐玄宗,李隆基,唐太宗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亦称唐明皇。712年至756年在位,在位44年。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母窦德妃。最早被封为楚王,武则天时代改封为临淄郡王。长安年间担任右卫郎将、尚辇奉御。神龙元年,迁卫尉少卿。唐隆元年(710年)六月庚子日申时,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

  • 只为了民族团结 五胡乱华不让提了对得起祖先?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五胡乱华,五胡十六国

    当“五胡乱华”被改成“少数民族南下”某省出版社要求将某作者书中的“五胡乱华”改成“少数民族南下”,要求将“五胡乱华”改成“少数民族南下”,理由是五胡乱华是&

  • 崖山之后无中国?元朝究竟是不是中国文化的一分子?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崖山之战,元朝,南宋,南宋灭亡

    是什么样的力量,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始终牵引着中华大地的各个民族凝聚融合成一个集合体?在整个历史演进的轨道中,除了一个朝代不断更迭具象而有形的实体中国以外,是否还隐藏着一个抽象而无形的文化中国?该书既是一本中华民族形成的极简史,也是中华文化自信的发展史。通过仔细研究上下五千年的中国文化发展,作

  • 那些年我们经历过的那些真实的惊心动魄的撤侨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撤侨,战狼2

    电影《战狼2》,燃情爱国题材,狂揽票房,不断刷新华语电影票房纪录,没有特色的吴京终于找到了挣钱的门道。有人说吴京的电影电视剧这么多有个特点一直没变,浮夸浮夸浮夸!杀破狼,男儿本色,中国特种兵等等都特么这个调调!简直是超级赛亚人在战斗!毫无逻辑性,毫无合理性!强行推爱国主义真是让人膈应!电影开头,冷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