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韩滉《五牛图》

唐朝韩滉《五牛图》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061 更新时间:2023/12/4 23:44:06

《五牛图》

五牛神气磊落,稀世名笔也。

《五牛图》,唐,朝韩滉,黄麻纸本设色,纵20.8厘米,横139.8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韩滉(723-787),唐代画家,字太冲,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少师休之子,以荫补骑曹参军。唐至德年任吏部员外郎,性强直,明吏事,以户部侍郎判度支数年,德宗时为镇海军节度使,遣将破走李希烈,调发粮帛以济朝廷。贞元初加检校左仆射及江淮转运使,封晋国公。性节俭,衣裘茵袵,十年一易,居处仅避风雨,不为家人资产,幼有美名,天资聪明,善《易》与《春秋》,好鼓琴。能书善画,长于隶书;章草学梁侍中,草书得张旭笔法,亦工篆草。擅画农村风俗景物,写牛、羊、驴等走兽神态生动,尤以画牛"曲尽其妙"。南宋陆游赞其画:"每见村童牧牛于风林烟草之间,便觉身在图画,起辞官归里之望。

按明朝时的著录,《五牛图》卷在北宋时曾收入内府,宋徽宗还曾题词签字,但这些痕迹都因后人的挖割而不复存在了,只有"睿思东阁"、"绍兴"这些南宋宫廷的印记表明它南渡的身世。元灭宋后,大书画家赵孟頫得到了这幅名画,如获巨宝,留下了"神气磊落、希世明笔"的题跋。到了明代,《五牛图》卷又陆续到了大收藏家和鉴赏家项元汴与宋荦的手中。清代乾隆皇帝广召天下珍宝,《五牛图》卷被征召入宫,乾隆皇帝非常喜爱,并多次命大臣在卷后题跋。清朝末年,名画被转到中南海瀛台保存,但却在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被掠走。不久,外国掠夺者又将这件国宝卖与香港汇丰买办吴蘅孙。吴氏收藏一段时间后,由于经营不善,濒临破产,于1958年欲将此件珍宝拍卖,《五牛图》面临流失海外之险。这个消息正好被当时活动在香港的"文物秘密收购小组"得知,并及时报告了周恩来总理,根据周总理指示,经过多方斡旋,最后成功地以60000元港币购回了这件珍宝。至此,这件稀世之珍,辗转流传1300多年,最后又安全地回到了祖国怀抱,被珍藏在故宫博物院的绘画库里。

韩滉《五牛图》到底有多“牛”?

韩非子处储说左上》里有一个小故事,齐王问:“什么最难画啊?”画家回答:“狗和马。”“那什么最容易画呢?”“鬼魅。”因为狗和马人们处处可见,要画得让每个人都觉得像很难;而鬼魅却是谁也没见过的,画成什么样都没有关系。到了唐朝,画家们的写实功夫有了前所未有的长进,这从前面几张人物画、山水画,还有韩干的马都不难得到最直接的感受。5只千余年前勤勤恳恳的黄牛也借着画家韩滉的画笔留存到今天,让人再次不得不感叹于唐代画家们的手下技艺。

和《照夜自图》一样,《五牛图》也是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最早的纸上绘画之一,在此之前,虽然在新疆吐鲁番的晋墓中也有出土的纸本《地主庄园图》,但画作的民间气息过于浓厚,纯粹是着意于画面传达的内容,并不关心画面本身的美感与特质。所以,可以说,我们今天能看到的最早的纸本卷轴画出现在唐朝。

《五牛图》的5头牛没有被表现在一个统一具有情节的环境中,除了一丛草木外别无他景。用极富表现力的线条,与种类不多却十分和谐的颜色,韩滉表现的5头牛各富动姿,或俯首似欲啮草;或昂首前行;或正冲画外,似哞哞唤人;或侧回首却步,以舌舔唇;或头系红络,似行似止。各个角度的处理都准确而自然,像第三头牛的正面透视,是表现起来最困难的一个角度,可是画家同样用轻松的画笔举重若轻地将之呈现于画面,其画下的写生功底实在令人佩服。

从这幅画中我们可以第一次欣赏到与在绢上作画不同的风格与手法:画家对这种质地较绢本要粗很多的麻纸的性能非常了解,而且采用了与在绢上作画不同的处理方式。因为麻纸质地比较粗,所以墨并不像在绢上作画那样非常均匀地被吸收,于是画家不再仅仅将线条作为物象轮廓的辅助线,可以看到《五牛图》中的线条不是用蘸墨饱满的画笔勾出,而是用带墨较少的涩笔画来,所以呈现出粗而疏松的效果,用这种线条表现牛颈下至腹部的重重叠叠的皮毛,居然十分到位地将牛颈皮褶皱、粗厚的皮毛、松软的感觉表达了出来。画中的线条十分灵活,并不是一根线从头到尾完全一样的墨色,或者粗,或者细,如牛背部的轮廓线、腹部的轮廓线,还有腿部的一些线条都随着肌肉与骨骼位置的关系起伏变化,一根本来很清晰的线条可能会渐渐淡化;或者一根线条中间粗,两头细以表现腹部的下垂感;即使是像牛角这类细节,画家也处理得各有不同,而不悖真实。这样细微的变化与处理多不胜举,线条在画中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表达方式,它不再是完全为了颜色的敷染而勾,而是与颜色成为表现物象同等重要的形式;同时线条本身疏密的对比,以及相互的组合也富有强烈的形式美感,后入画论有评此画的线条是“粗笔辣手”,甚是形象。

这样一种墨线与纸结合产生的无穷丰富的效果,在后来的中国绘画,特别是文人味浓厚的绘画作品中,最终成为一种主导因素。在历史上诸种对《五牛图》的记载中,存在着绢、纸两本,今天在日本大原美术馆有一卷绢本的《五牛图》,构图与我们所见的这卷一致,只是尺寸上稍有不同,两者之间的关系当然还有待学者们的进一步研究,只是从中我们仍然可以体会到不同材质对于画作风格的影响。

在尽情享受画中涩而不塞,笔不畅而意畅的线条的同时,还可以发现画中一个有意思的细节,5头牛都在看着你呢,它们的目光直接与你的相接,似乎不同角度的动姿加上目光,就给它们每一个都带上了不一样的表情。第一头是温顺的,第二头是骜的,第三头是忠良的,第四头是顽皮的,第五头是微带抱怨的,你觉得呢?也许在你们眼里是不一样的表情,但它们一定是带着某种情感的,不是吗?手卷形式的画作总是带着某种阅读功能,就像如书一般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而像《游春图》、《簪花仕女图》这类画作虽然现在也是手卷形式,但它们最初并不是作为手卷被创作的。中国文学自古以来就有“比兴”的传统,所谓“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便是用天性温顺的雎鸠,比淑女之娴静,这种传统在文学中比在绘画中要早成熟相当长一段时间,绘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依附于文学文本内容而进行表达的,而《五牛图》中的它们没有任何文学的依据,却也可以引起观画者的翩翩联想了。

画家韩滉,今陕西西安人,父亲是唐朝名相韩休,他自己在唐德宗时期也位居高官,历史上说他是个强悍自负、明于吏道、注重巩固权势的人。《全唐诗》里还保留了他的3首诗,读来总有种放天下于心中的负重感。南朝齐梁间人陶弘景曾画二牛,一散放水草间,一带金络头,他以这种方式向皇帝萧衍表示自己隐居的决心,有人说《五牛图》暗喻的就是这个典故;也有人说图中的五牛象征的是韩氏五兄弟……原始资料的原缺,使得我们无法正确地还原它最初的本意,但联系着画家的社会身份与胸怀,我们不会理解错他在这些牛身上寄托最基础的情感:对于温良、对于憨诚的赞美……

北宋的《宣和画谱》中说:“昔人以谓牛马目前近习,状最难似,滉落笔绝人。”此话挪用到今天,也不为过。

《五牛图》纸为麻料制作,画卷为长卷形式,画中的五头牛从左至右一字排开,各自独立,各具状貌,姿态互异。一俯首吃草,一翘首前仰,一回首舐舌,一缓步前行,一在荆棵蹭痒。牛的姿势各异,中间一头作正面,大声呜叫,为画面中唯一正面站立的牛,表现的难度较大,画家十分准确地掌握了透视关系,表现出牛的立体感。其他四头牛皆作自左至右的行走动势,尤其是那头缓步前行的牛,回头轻舐,好像正回首聆听牧人的召唤,姿态特别优美。

整幅画面除了最后右侧有一小树外,别无其他衬景,因此每头牛可独立成章。画家通过他们各自不同的面貌、姿态,表现了它们不同的性情:活泼的、沉静的、喧闹的、胆怯乖僻的。全卷结构准确,透视关系合理,-勾线用笔粗简得体而又富有变化,敷色轻淡而沉着。尤其对牛的眼睛、鼻子、蹄趾、毛须等部位的着意渲染,真实地表现出牛持重稳健的性情和强劲有力的筋骨,皮毛的质感尤觉逼真。

《五牛图》最成功处在于为牛传“情”,从它们不同的姿势、各自的眼神,我们似乎感受到它们的憨诚、哀怨、沉着、放达、执拗的性格,刻画出了牛的富有人情味的性情和形象。

《五牛图》的作者是唐代著名的宰相韩滉。那时,韩干以画马著称,韩滉以画牛著称,后人称为“牛马二韩”。这幅《五牛图》,是韩滉最为传神的一幅。5头健硕的老黄牛,《五牛图》在这位当朝宰相笔下被“人格化”了,传达出注重实际、任劳任怨的精神信息。

据民间传说:有一次,韩滉与友人谈论绘画之事,友人问道:“近来论画者谈及驴、牛和马,皆认为是常见之畜,最难状貌图形,不知吾兄有何高见?”韩滉稍加思索后回答说:“此话有一定道理,因牛马都是人们熟悉的家畜,平日所常见,画家稍有不慎,或者偶有误笔,人们就能发现,所以一般画家都不涉及此类题材”。说到这里,他停顿一下继续说:“不过,我以为自古迄今,农事为天下之本,而耕牛则为农家之宝。只要画家能够细心观察,还是可以画出特色的。”友人听了非常佩服他的独到见解。

在一个天气晴和的日子里,韩滉带领随从来到郊外田间小道上,迎着和暖的春风,心旷神怡。看到几头耕牛在低头食草,二三牧童在嬉耍,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笛,逍遥自得。远处又见一头耕牛翘首而奔,另有几头耕牛纵趾鸣叫。有的回头舐舌,有的俯首寻草。在开阔的田野里,有几位农夫正在田间用牛耕地翻土。韩滉看得出神,连忙命随从取出画夹,他全神贯注地速写出一幅幅耕牛图景。经过一个多月的反复修改,终于绘出状貌各异的五头牛。一头牛在低头慢慢地食草;一头牛翘首向前奔驰,仿佛是撒野的猛兽;一头牛在回顾舐舌,露出一副旁若无人的样子;另一头牛则纵趾而鸣,好像在呼唤着离去的伙伴;还有一头牛在缓步跂行,似乎走向田头,又仿佛耕地归来,令人回味无穷。整个画面,用笔粗放中带有凝重,显示出农村古朴的风俗。韩滉对这幅画的创作非常满意,取名为《五牛图》。

《五牛图》是韩滉最为传神的一幅。5头健硕的老黄牛,在这位当朝宰相笔下被“人格化”了,传达出注重实际、任劳任怨的精神信息。它问世后收藏者包括众多著名人物。

南宋末至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赵孟题字

北宋时,它曾被收入内府,宋徽宗题词签字。元灭宋后,大书画家赵孟得到了这幅名画,如获至宝,留下了“神气磊落、希世明笔”的题跋。

清代,《五牛图》被征召入宫,乾隆皇帝非常喜爱。清朝末年,《五牛图》被转到中南海瀛台保存。1900年,八国联军洗劫紫禁城,《五牛图》被劫出国外,从此杳无音讯。

《五牛图》几经辗转,被香港企业家吴蘅孙买下。20世纪50年代初,吴氏企业濒临破产,吴薪孙自知无法再完好地保存这幅名画,便忍痛决定出售《五牛图》。

1950年初的壹天,周恩来总理收到一位香港爱国人士的来信。信上说:当年这幅被八国联军劫走的《五牛图》,近日要在香港被拍卖,他本想购买下来使之重回祖国,但是画的主人要价10万港元,他个人无力购买,于是写信给总理,希望政府能够出资收回。

当天晚上,周恩来就给新华社香港分社发出紧急电报。香港分社秘书黄作财收到这封电报,马上向他的哥哥、新华社驻香港分社社长黄作梅汇报。黄作梅时任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当时,拿在黄作财手上的这封电报,只有八个字:不惜代价,抢救国宝。可10万港币不是一个小数目,尤其是在当时的香港。这时,黄作财兄弟又接到中央电报。报文上说,如果这幅画是真迹,马上可以去中国银行提款!与此同时,蒋介石也想得到这幅画,还专门成立了抢救小组,甚至连把国宝运回去的轮船都准备好了!

而恰恰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黄作梅失踪了!、“玩失踪”,巧购回镇国之宝原来,自从黄氏兄弟俩频繁出入拍卖行之后,他们就发现自己身后常有国民党特务跟踪。但时间一天天过去,黄作梅始终没有音讯,眼看拍卖时间已到,弟弟黄作财只好提着巨款来到拍卖公司。谁知,这时拍卖公司突然宣布《五牛图》撤拍!黄作财非常沮丧,但当他回到办公室之后,却发现哥哥回来了,而且就坐在办公室里,静静地欣赏着《五牛图》。

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黄作梅

原来,黄作梅发现自己被跟踪后,立即向上级反映情况,最后商讨一起玩一出“闹失踪”的把戏。俩人一明一暗,弟弟在明,和拍卖公司打交道,吸引大家的注意。而哥哥在私下里,不停地做一位香港实业家吴衡孙的工作。吴衡孙就是这次拍卖的委托方,他从国外购得《五牛图》,但由于企业破产只能拍卖宝物。《五牛图》局部更富戏剧性的是,打算拍卖的《五牛图》底价是10万港币,可黄作梅和吴衡孙联系上之后,吴衡孙愿意以6万港币卖出。

黄作梅兄弟就这样以没有预想到的低价抢回了宝物。唯恐节外生枝,当晚,奉周恩来之命,《五牛图》就被经由广州运回了北京。

名画虽然回归祖国,但经历了颠沛流离,画面上蒙满了尘垢,伤痕累累,更有大小洞蚀数百处。

1977年1月28日,《五牛图》卷被送到故宫博物院文物修复厂,由裱画专家孙承枝先生主持修复。经过淋洗脏污,画心洗、揭、刮、补、做局条、裁方、托心等步骤,接着补全了画心破洞处的颜色,再经镶接、覆褙、砑光等,以宣和式撞边装裱成卷。

《五牛图》被称为传世名画,是因为这三个原因!

说到《五牛图》大家并不陌生,这是一幅唐代的传世名画。这幅画被称为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一直被后世很多画家临摹和称赞,这幅画在整个画坛上的地位也是首屈一指,那么这幅画仅仅刻画了五头牛,为什么被称为传世名画呢?

首先,能被称为传世名画就要有其珍稀性,《五牛图》是现存最古老的纸本绘画,所以在这点上,是其它作品所不能比拟的。这幅黄麻纸本的作品纵20.8厘米,横139.8厘米,这样的尺幅在绘画作品之中算不上巨幅之作,但是画面之中以“牛”作为题材,这在古代是少有的,所以在取材上,这幅画也有着独特的视角。

众所周知,古代很多文人雅士在绘画的时候,多以梅、兰、竹、菊、山川河流、侍女等等景物作为画面的视觉中心,而韩滉《五牛图》却以常见的“牛”作为画面的主题,开创了一代新画风。

其次,《五牛图》在线条运用上也有着独到之处,在传统绘画中,线描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虽然《五牛图》是设色画,但是所有造型均靠线条表现出来。这不仅是对造型基本功的考验,也是设色画的基础。韩滉并没有系统地学习过造型、透视等等绘画元素,却可以把五头牛的神韵和造型充分表达出来,足以显示他高超的艺术技巧。

这也是《五牛图》的魅力所在,韩滉不仅把五头牛的静态之美勾勒了出来,也把动态的韵律之美刻画了出来,能把线条运用如此精湛,表现出韩滉深厚的功力。

第三个特点就是画面表现力,整幅画五头牛是横向依次排列,韩滉重点表现五头牛的造型和神韵,并没有用过多的景物衬托这五头牛。除了右边的一丛小树外,没有任何背景。这样的构图,在整个画坛上是少有的。因为这样的布局很难把控整幅画的节奏感,容易产生呆板之气。

但是韩滉却做到了同中有变,通过对“牛”细节的刻画,赋予了五头牛的生命力。从左向右第一头牛可以看出,眼神之中似乎有着不快之情,仔细观察发现这头牛佩戴了络首,也许正是这头牛不高兴的原因。

五牛图细节欣赏

到了第二头牛顾盼回首,表现出了这头牛的俏皮之感,也起到了前后呼应的作用。

五牛图细节欣赏

到了第三头牛的时候,韩滉采用了正面表现的方法,不仅运用了透视原理刻画了牛的形象,这样的表现在整幅画中起到了平衡之感,使整幅画沉稳大气,这也是韩滉匠心独运的特点之一。同时这头牛张口嘶鸣,似乎在呼应其它同伴,增添了画面的前后呼应,充满了立体的画面感。

五牛图细节欣赏

第四头憨态可掬,表现出了“牛”的踏实,勤奋的模样。

五牛图细节欣赏

第五头牛歪着头似乎在蹭痒,表达出牛的另一面。五头牛形态各异,处处不同,刚劲有力的线条刻画出了不同的形态,充分表达出五头牛不同的个性,也说明韩滉对牛有着深入的观察,不但刻画出牛的外在特征,也表现出牛的心理特征。

五牛图细节欣赏

这幅画经历了上千年的传承,很多文人雅士在这幅画题跋了很多赞美之词,《五牛图》被称为传世名画之一,也正是因为以上三个特点,这幅传世名画历经了千年的岁月仍然散发出艺术的魅力。

标签: 唐朝韩滉五牛图

更多文章

  • 我忽然明白了,刘文静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刘文静,刘文静死因,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

    我一直对刘文静的死很迷惑。刘文静是建唐时的大功臣,在武德二年公元619年,他抱怨,自己的功劳和裴寂一样,但地位低于裴寂,所以妒忌怀恨裴寂,在一次喝醉后,他拔刀砍柱,说要杀了裴寂。他的一个小妾,失宠了,怀恨刘文静,听到此话,就去诬告刘文静要谋反。所以,李渊杀了刘文静。《旧唐书》说,这是因为裴寂在李渊耳

  •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只娶了一个女人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皇帝,中国皇帝大全,妃子,嫔妃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男尊女卑,许多有权势的男人,除了娶一个正妻之外,还会有许多妾,尤其是作为九五之尊的皇帝三宫六院有“后宫佳丽三千”的说法,可谓穷奢极欲,令普通人羡慕不已,即使是伟大如汉武帝,唐太宗等千古帝王,其后宫也是美女如云,但凡事总有例外,中国历史上就有三位皇帝,一生就只

  • 中国皇帝是如何穷奢极欲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皇帝,穷奢极欲

    古往今来,没有比中国皇帝更巨大、更崇高、更煊赫的存在了。这种动物也不过一人来高,百十来斤,但是它却比其他千百万人的总和还要有分量。它稍稍动一动手指头,半个地球都地动山摇:在中华帝国的中央,人们穷尽物力,建筑了由九千九百九十九间房子组成的宫殿供它居住。最迷人的数千名处女,被精心挑选出来,囚禁在帝王之城

  • 中国历史上10个大一统王朝皇帝世系 传几世几帝王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皇帝,皇帝,皇帝世系,王朝,中国历史朝代

    1.秦朝(前221~前207)前207年冬,刚刚当了46天秦王的子婴“系颈以组,白马素车,奉天子玺符”,降于刘邦。曾经不可一世的秦王朝,仅仅存活了15年就烟消云散啦。2.西汉(前202~8)共历10世14帝,210年,缔造了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区域强国,乃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

  • 历史的记录 21张或永远不会在史书上看到的照片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照片,历史瞬间,老照片

    这21张照片,记录了上个世纪一些悲伤的瞬间或是一些惊喜的巧合。它们或许永远不会出现在教科书里,但是历史就在这些偶然的快门中被记录了下来。(P.S.以下某些照片可能引起不适。)“这张光盘能够记录的内容比我身下所有的这些纸张都要多”,比尔·盖茨在1994年如是说。这

  • 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中国国家领导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时代周刊,时代周刊封面,时代周刊年度人物

    《时代周刊》(TIME)是美国影响最大的新闻周刊,有“世界历史库”之称。1923年3月由亨利.R.卢斯和布里顿.哈登创办,迄今已经85年。刊名最初为《事实》,后改用现名,由时代华纳公司在纽约出版。《时代周刊》的宗旨,是要使“忙人”能够充分了解世界大事。

  • 盘点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的中国人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时代周刊,时代周刊封面,时代周刊年度人物

    美国《TIME》(《时代周刊》)杂志创立于1923年3月3日,是半个世纪多以前最先出现的新闻周刊之一,是美国三大时事性周刊之一,内容广泛,对国际问题发表主张和对国际重大事件进行跟踪报道。“《时代周刊》的封面勾勒出了过去我们生活故事的轮廓,在我们为人熟知的红框里,伟大的男女们,以及20世纪

  • 追忆·青天白日遍地红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青天白日遍地红,民国

    国民党入党宣誓的誓词总理立承先启后救国救民之大志,创造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之宏规,领导国民革命,兴中华,建民国,於今全国同胞,皆能一德一心,共承遗教者,斯乃我总理大智大仁大勇之所化,亦即中国列祖列宗所遗天下为公大道大德之所感。今革命基础大立,革命主义大行,而内忧外患,与革命之进展,同时加重。凡我同志,应

  • 50年前的全聚德蒙难记 砸烂旧招牌变北京烤鸭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全聚德,北京烤鸭店,文革,红卫兵

    1966年8月,文革浪潮席卷首都北京,红卫兵小将纷纷走上街头,向一切旧思想、旧文化、旧习俗、旧习惯发动了猛烈攻击,此所谓“破四旧“。一些所谓带有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和修正主义色彩的商店字号,纷纷改了名字。用《人民日报》的话来说,“社会主义的中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中心,

  • 中国“四大文明古国”纯属自娱自乐 夏朝不曾存在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夏朝,四大文明古国,中国历史,中国5000年历史

    一直以来,中国官方对国内都宣传粱启超的说法: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们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古老国家。以此做为爱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带有民族自卑的论调还流传颇广,深入人心,其实呢,只要稍有一点世界史常识的人都知道这只是一种荒唐可笑的提法。梁启超在其写于1900年的《二十世纪太平洋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