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飞虎队”队员眼中的彩色中国:战火纷飞下的淳朴美好

“飞虎队”队员眼中的彩色中国:战火纷飞下的淳朴美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472 更新时间:2023/12/22 22:53:01

1944年9月1日,20岁的新兵艾伦·拉森(H.AllenLarsen)随着部队沿“驼峰航线”飞越喜马拉雅山脉,抵达昆明空军基地,开始了他在“飞虎队”的航空测绘工作。

“飞虎队”全称为“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这支由美国飞行员组成的空军部队于1941年成立,1942年解散后编入美国陆军航空队,组成了驻华航空特遣队。真正的飞虎队只在中国存在不到一年,但中国军民依然习惯将美国驻华空军特遣队第十四航空队称为飞虎队。在中国空军消耗殆尽之时,“飞虎队”与日军争夺制空权,开辟驼峰航线,立下了赫赫战功。

70年后,已是耄耋之年的拉森来到北京,他将以二战老兵的身份观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

拉森与P-40战斗机合影。约翰·弗罗曼图

当军机降落在昆明后,拉森和战友约翰·弗罗曼(JohnVroman)第一时间来到飞机跑道上,与鼻翼上绘有鲨鱼图案的P-40战斗机合影。用拉森自己的话说,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thrillingmoment)”。

拉森在部队中担任航空测绘员,乘机飞抵上海,在20000英尺高空进行拍摄,以侦查日军的军事设施。而在业时间里,他与战友威廉·迪柏(WilliamL.Dibble)用镜头记录抗战后期中国战场大后方的万千景象。

威廉·迪柏坐在机场工地的碾子上,正望着起降的飞机。艾伦·拉森图

少时的拉森相信,只要在地上挖一个足够深的洞,就可以从美国直接通到“世界另一端”的中国。珍珠港事件的爆发,激起了他参军与日战斗的渴望。在波士顿大学读了一年之后,他加入了美国陆军航空队,并接受了航空照相测量专业的训练。10个月之后,他被派遣至昆明,之后跟随陈纳德(ClaireLeeChennault)将军领导的第十四航空队迁往成都、重庆、杭州和上海等地。

“虎穴”(TigerDen)是给住在昆明空军基地三号宿舍的中队成员观看训练影片和电影的地方。艾伦·拉森图

酷爱摄影的拉森在工作之余,一有空就用他的两部柯达相机拍照,他父母从美国寄来彩色胶片。他对中国老百姓有着难忘而美好的印象,记录了大量抗战后期中国的风土人情。

在昆明工作时,包括拉森在内的地图组成员和附近的农民逐渐熟悉起来,村民对这些美国大兵非友善。拉森回忆道,有户人家的小女孩一直帮助他们,他们想为女孩仿制一套小号的军装以示谢意,并征得了女孩家人的同意:“我们把服装做好后送给了小女孩,并在一个好天气里为她拍了一拿着棒棒糖的照片。”

手拿棒棒糖的云南女孩,身上的迷你军装是美国大兵送的“谢礼”。艾伦·拉森图

拉森在信中说到了这件事,他母亲回信说已经寄了一个玩具娃娃,准备送给这个女孩。然而,在玩具娃娃寄到之前,拉森所在部队总部已经迁到了重庆的白市驿,“等我收到这个玩具娃娃,我该把它送给谁呢?”

在收到洋娃娃之后,战时状况复杂,拉森很难再把洋娃娃送给“棒棒糖女孩”。后来,拉森和战友听说空军总部附属医院的一个护士有个可爱的女儿,就联系到那个护士,然后把洋娃娃送给了她的女儿豆豆。

艾伦与收到洋娃娃的小女孩合影,这位幸运的女孩有个可爱的名字“豆豆”。

正是这张照片,引出一段跨越七十载的“重逢”。2010年4月,拉森在中国拍摄的影集《飞虎队队员眼中的中国:1944-1945》出版,他在接受重庆媒体采访时提出,希望能找到照片中的中国女孩豆豆。几年后,拉森意外地收到了豆豆的来信,此时的豆豆已年过七旬,真名叫做智,因其二哥在影集中看到照片后认出儿时的妹妹。2014年10月,王智与拉森在美国奥斯汀重逢,庆祝拉森90岁的生日。

2014年王智和拉森在美国重聚。

跨越70年的重逢:飞虎队员和中国小女孩的故事

1944年来到中国的拉森和迪柏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带着一份对东方大陆的好奇,在这片他们为之而战的土地上用生动的彩色影像记录下了数百幅抗战后期和胜利后普通百姓的日常光景。

通过拉森和迪柏的照片可以看到,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语言不通的美国士兵和中国百姓在田间地头成为朋友,中国军民帮助美军修筑跑道、运送物资,也可以看到黑白照片所无法体现的中国大地壮美河山。

经历了8年艰苦卓绝的抗战后,彩色照片里的中国人在面对镜头时大多露出友善的笑容,透露着对生活前景相对乐观的态度,也可一窥当时中国的社会形态,成为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在离基地不远的杭州火车站,美军士兵在站台上饶有兴趣地与一位卖干果的妇女讲价,打算在乘火车去往上海前买一些零食。艾伦·拉森图

【昆明:1944年9月1日~1945年8月6日】

修筑昆明机场跑道的军民。威廉·迪柏图

城墙上的抗日海报写着:“盟军联合到底,共制暴日死命。”威廉·迪柏图

抗战时期,建于唐朝的昆明老城城墙上粉刷了巨幅抗日海报和标语,拉森也被古城门的壮丽和城墙边人们的生活所吸引。近几十年来,昆明的城市化发展使得古城墙、城门及其周围的传统中国城市建筑逐渐消失。

昆明老城城门内的市集。艾伦·拉森图

滇池是当时昆明当地人和美军士兵的生活、工作和休闲的最佳场所。在著名的大观园内有一座保存完好的木制宝塔大观楼,成为滇池的一景。艾伦·拉森图

拉森与战友乘坐小舢板穿过滇池到另一边的山上游览,那里有许多佛寺。图为船娘和她的女儿。艾伦·拉森图

在滇池附近的公园里,餐饮店和小贩比比皆是。他们在小屋里营业,在诱人的美食旁放着黑板,上面是用粉笔写的菜单。艾伦·拉森图

昆明市内的一个花轿。艾伦·拉森图

两名男子正在来回锯一棵大原木。艾伦·拉森图

这是一幕令艾伦及其伙伴叹为观止的场景。这两个男人来回锯一棵大原木,为昆明正在建造的房子提供木板。当时,战争导致民用资源极其匮乏,更谈不上锯木机械装备了。巨木的底部用连接在一起的木棍固定,没有使用任金属紧固件。他们所表现出的技巧和力量令美国大兵惊讶。战争结束后,艾伦给他的叔公看了这幅照片,他是美国东北部一个伐木场的老伐木工,也对照片中的人表现出惊讶和敬佩。

昆明,正在戏水的儿童,旁边有一位正在洗衣服的妇女。艾伦·拉森图

【重庆:1945年8月6日~1945年10月6日】

江边码头拥挤的巷道。威廉·迪柏图

在桥上行走的中国士兵。威廉·迪柏图

在营房外的艾伦(右)和他的战友。拉森的裤袋里塞满了国民政府发行的纸币,战争结束时这些纸币已严重贬值。

【成都:1945年10月5日~1945年10月18日】

迪柏与一位中国农民在田地里检查收获的小麦。艾伦·拉森图

成都的丝绸商铺。威廉·迪柏图

派到军营做帮工的小伙子(左)与童子军(右)。威廉·迪柏图

摆摊出售农产品的当地妇女。威廉·迪柏图

【杭州:1945年10月18日~1945年12月4日】

拉森一行人租了一艘小船游览西湖,照片中的妇女是这次游览的导游。艾伦·拉森图

穿中国军装的日军战俘。威廉·迪柏图

抗日战争爆发前,国民政府曾计划发展现代空军,并在杭州设立训练飞行员和机组维护人员的设施。然而,战争爆发后中国军队被迫撤离杭州后,这些空军设施沦为日本空军的重要基地。1943年至1945年间,这处被日军占领的杭州空军基地屡遭中美混合战机和第十四航空队的攻击。

为了从曾被日军占领的基地里收集供国民政府使用的飞机,第十四航空队的小股部队进驻这个弹痕累累的基地。威廉·迪柏图

当地全手工的农作物收割和筛谷操作使这些美国大兵印象深刻,右图的男孩面带丰收喜悦。艾伦·拉森图

杭州地区的农村引起拉森和几个战友的极大兴趣,他们开始拿起相机在机场附近田野里拍摄当地百姓的生活。1945年秋天温和的天气最益于各种农作物的好收成。农民们及其家人打着手势友好地接待他们,并且乐意让他们拍照。

干农活的男孩和女孩,以及负责营房维修工作的青年。威廉·迪柏图

【上海:1945年12月4日~1945年12月15日】

1945年末,外滩宏大建筑物和繁忙的水陆贸易吸引了飞虎队的士兵们,一些大楼上飘扬着英国国旗。拉森表示,“自从离开美国后我们没见过如此高大的商业建筑”。艾伦·拉森图

飞虎队的科吉斯中士在国际饭店顶上眺望上海的城市面貌。队员们获得特许登上当时上海的摩天大楼国际饭店。艾伦·拉森图

苏州河畔打麻将的市民。艾伦·拉森图

苏州河畔剃头师傅在为客人洗头。艾伦·拉森图

我们沿着苏州河河岸行走,对周围建筑内发生的一切都感到十分好奇。当我们顺着河走下去,一幢富丽堂皇的有钟楼的大厦邮电大楼赫然映入我们的眼帘。威廉·迪柏图

投降后的日军士兵开始拆除街上的碉堡。威廉·迪柏图

士兵们的返程之旅,从上海起航横跨太平洋前往美国西雅图途中。威廉·迪柏图

七十多年过去了,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里,这些由拉森和迪柏在经意或不经意间按下快门记录的瞬间,成为了珍贵的历史资料,也成了中美两国人民战时友谊最好的见证。

(图片来源:拉森、迪柏著,《飞虎队队员眼中的中国:1944~1945》,上海化出版社)

标签: 飞虎队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影像:15张珍贵历史照片记录太平洋战场的日与夜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抗日战争,太平洋战争

    在《日本帝国衰亡史:1936-1945(全四册)》(中信出版集团,2015年9月出版)这部普利策奖获奖作品中,作者记录了日本法西斯的衰亡,全景呈现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善恶。在生动详实的文字之外,书中所配的大量插图也反映了太平洋战场的方方面面。以下15张珍贵历史照片,即选自该书插图,由三辉图书授权转载。

  • 日本投降受降仪式 麦克阿瑟将军六支钢笔签字受降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日本投降,日本投降受降仪式,麦克阿瑟

    麦克阿瑟在日本投降仪式上签字英格兰奇切斯特团博物馆中陈列的麦克阿瑟曾使用的“结束二战的钢笔”法制晚报讯(记者黎史翔)1945年9月2日,“密苏里”号上时钟跳转的18分钟永远地载入史册。十余分钟可谓短,却让持续多年的枪炮声平息,等待许久的和平最终降临。与

  • 1945.9.2:光荣的“密苏里号”受降珍贵镜头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抗战胜利,日本投降,日本投降仪式,密苏里号,密苏里号受降

    顺服的导航员中华民国军令部长徐永昌上将光荣的密苏里号海军官兵,迎接中华民国受降代表军令部长徐永昌上将宮崎周一(陸軍中将、大本営陸軍部第一部長)重光葵(外務大臣)

  • 徐永昌:中国若剩一个兵,此必予也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徐永昌,徐永昌上将

    2013年9月2日是日本签订无条件投降书68周年纪念日,68年前的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9月2日,同盟国在东京湾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举行日本投降的签字仪式,中国代表团团长为当时的国民政府军令部部长、陆军上将徐永昌。徐永昌的早年人生经历堪称传奇

  • 为什么台湾习惯称蒋中正,而大陆称蒋介石?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蒋中正,蒋介石,蒋委员长,蒋介石生平,蒋介石简历

    图:蒋中正素描图:蒋中正素描,马鸿斌于2015年9月1日至4日创作。72年前的1943年11月22日至26日,中美英三国首脑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和中国国民党总裁、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第二次世界大

  • 一代明主却育子无方 李世民14个儿子的悲惨命途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皇帝,唐朝皇帝列表

    英武的唐太宗李世民和父亲亲手缔造了一个强大的唐朝帝国,可是他亲手精心培养的继承人却令他大失所望。昔日追随他打天下的寒士们,也不具备担负起匡扶李唐的力量。随着保守派大臣占据主动,李世民,祖籍陇西成纪,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所生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据《新唐书》载:李渊有22个儿子,19位公主。但22个儿

  • 蒋介石:抗战胜利告全国同胞书(1945年9月4日)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抗战胜利告全国同胞书,蒋中正抗战胜利讲话,抗战胜利

    徐永昌:第一位踏上日本本土的中国将军在日本投降书上,作为战胜国之一中国的代表,时任国民政府军令部长徐永昌上将的名字紧跟在美国代表尼米兹将军之后。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军民浴血奋战八年,以伤亡3500万人的代价,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为二战的胜利做出了的重要贡献。二战胜利之

  • 中国大一统的开国皇帝,谁最容易得到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开国皇帝,皇帝,大一统王朝,朝代

    在中国长达五千年的历史上,大一统中的开国皇帝寥寥无几。今天我们就看看中国大一统的开国帝王谁最容易得到天下呢?首先了解统一天下的标准是什么,不能说把而今中国的版图都纳入才算,应该是从起兵到消灭所有割据政权,才能算是统一天下。严格来说坐享其成的皇帝都不算,没统一的也不算。比如秦始皇、晋武帝、隋文帝等。赵

  • “胜利旗帜插到帝国国会大厦”山寨国旗插上硫磺岛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插旗照,国旗,美国国旗,苏联国旗,国旗插上硫磺岛

    胜利旗帜插到帝国国会大厦图为苏联士兵将苏联国旗插在德国国会大厦上,1945年拍摄于德国柏林。图片中右侧的建筑为德国国会大厦,该大厦始建于1894年,因其雄伟的外观而在当时名动一时。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期间,国会大厦被苏联军队视为德国的标志性建筑,在1945年5月2日将柏林攻陷后,苏联士兵便将苏联国旗插

  •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冉闵 被误解的汉族英雄冉闵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冉闵,冉魏,汉族英雄

    冉闵在中国历史上是个极具争议的人物。被很大部分网友称为冉闵大帝,其最重要的功绩是在五胡乱华中拯救汉人,被视为汉人的救世主。不过,令人意外是,在我们在课本中却丝毫没有冉闵其人,让不少身怀热血的网友深感失望。被误解的汉族英雄冉闵:很少有一个历史人物像冉闵这样充满争议,在五胡逐鹿中原,北方汉族几近卒灭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