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何贵为明宪宗会终生喜欢大他17岁的万贵妃?

为何贵为明宪宗会终生喜欢大他17岁的万贵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323 更新时间:2023/12/10 1:40:53

明宪宗朱见深(1447~1487)是明朝的第8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镇长子。朱见深的童年很悲催,在纷乱的政局裹挟下前行,曾被两立为皇太子。

第一次是父亲朱祁镇被瓦刺也先俘虏后(大家脑补一下土木堡之变),兵部尚书于谦和孙太后拥立监国的朱祁钰为帝,朱祁钰是朱祁镇同父异母弟。于谦和皇太后的目的,就是粉碎也先把朱祁镇当砝码骗开城门。与此同时,孙太后把年仅三岁的孙子朱见深立为皇太子。显而易见,孙太后想给儿子朱祁镇一个圆满的交代,将来的皇位依然是朱见深的。于谦和新皇朱祁钰同仇敌忾击败了瓦刺军队,最后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当朱祁钰皇位稳定后,他想将来让自己儿子继承皇位,于是在朱见深大约9岁时被废为沂王,朱祁钰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皇太子。然而一年后,朱见济福薄命短死了,朱祁钰就这么一个儿子,但他仍想以后再生个儿子继承皇位,并没有复立朱见深为太子的意思。后来朱见济虽然夭折,但东宫人选是朝廷斗争的焦点,只要他叔叔在位一天,他就随时有生命危险。就在尴尬之时,朱见深的老爸朱祁镇被石亨、曹吉祥等人拥立复辟,被软禁七年的明英宗死灰复燃,咸鱼翻身当了皇帝(大家脑补一下夺门之变)。老爸再次当了皇帝,朱见深第二次被立为太子,这一年朱见深刚满10岁。

大家看到了吧?从朱见深出生后,他的人生如坐过山车一样令人胆战心惊。由于幼年精神压力过大,所以朱见深长大后虽然“白胖美髯”,但“玉音微吃”(严重口吃)。与此同时,朱见深也严重依赖上比他大十多岁、身材丰腴多肉、“貌雄声巨,类男子”的保姆万氏,经常喜欢搂着她睡觉,以求获得安全感(宪宗之母周太后问他“彼有何美,而承恩多?”宪宗说“彼抚摩,吾安之,不在貌也”)。

后来天帝与其乳母客氏也有类似的关系。朱由校还是襁褓幼儿时,有一次由客氏抱着,用手抠殿门上面钉的黄铜梭叶缝隙中的泥土玩。其父朱常洛(明光宗)来,客氏急忙将朱由校抱起,一时慌乱,梭叶将其指甲刮伤。朱由校大哭,朱常洛抚慰说:“不妨不妨,带破些寿长”,并劝慰客氏良久。朱由校年岁稍长,客氏就对其做了性启蒙,“上甫出幼,客先邀上淫宠矣”。天启即位成婚后,客氏不能与其同住,先住在乾西二所(清乾隆年间改为重华宫),后移住咸安宫,“每日清晨入乾清暖阁侍帝,甲夜后回咸安宫”。终天启帝一生,对客氏的宠爱始终未衰。客氏体肥畏热,每年夏天都要在咸安宫中搭建松棚(大凉棚),天启帝“复赐冰不绝”。

另外关于明宪宗的“玉音微吃”,他由于这个毛病,常苦于召对臣僚。成化七年,因天现彗星,宪宗召见阁臣。对话刚开始,即口吃得说不出话来,万安忙呼“万岁”(大臣叩辞之语)。旁边的商辂、彭时二人也只好叩头退殿。万安后来因此获宠,成为成化“纸糊三阁老”当中的首席阁揆。《明史》称“帝自是不复召见大臣矣”。此外《菽园杂记》记载,宪宗在臣下奏对时说不出“是”字。鸿胪少卿施纯密奏建议改为“照例”二字,宪宗试之,“玉音琅然”,大喜,擢升其为侍郎,后来任礼部尚书、加太子太保。

史上第一乳母:35岁时嫁18岁皇帝,却被皇帝宠爱一生

观中国历史几千年,封建社会都是帝王制,皇帝不管是地位还是待遇都是全天下最高级别,包括老婆。而每个朝代的皇帝都有许多老婆,光是嫔妃就有几十位,而皇帝选妃肯定都是美女中的美女。不管多大的皇帝,就算是五六十岁的乾隆最后一次选秀也都是清一色的十四五岁的小姑娘。不光是皇帝,天底下的男人又有哪个不喜欢年轻女子,而喜欢半老徐娘的。

明朝偏偏有这么一位皇帝与旁人不同,他爱上了自己的奶妈,他成年的时候奶妈已经是半老徐娘,她却被皇帝宠爱一生。

这位明代皇帝就是朱见深,他是明朝的第八任皇帝,从小由一名叫做万贞儿的宫女侍奉他的生活,当时的朱见深才2岁,而她19岁。她从四岁起就被送到宫里使唤,由于乖巧懂事特别受皇后的喜欢,后来才有这个机会照顾太子朱见深。因为当时太子年幼,每时每刻都要陪在身边,就连睡觉都要这个奶妈抱着睡,这一照顾就是14年,久而久之朱见深就对她产生了依赖,并爱上了她。

18岁的明宪宗朱见深,为何独宠35岁的万贞儿?

原来童年太缺爱了童年的陪伴很重要

所谓老牛吃嫩草,一般指的都是岁数大的男人,找了岁数小的老婆。可明朝的万贞儿却完全不同,她牛就牛在找了一个比她小17岁的小鲜肉做丈夫,最关键的是,这个小鲜肉还是明朝的皇帝。

明宪宗朱见深对万贞儿的感情,简直可以用惊天地泣鬼神来形容。他后宫佳丽并不少,宠幸的也不少,可三千宠爱都抵不上万贞儿妩媚一笑。

01、土木堡之变后朱祁镇被抓,3岁的朱见深也无法登基。

朱见深有个不靠谱的老爸,他老爸就是大名鼎鼎的明英宗朱祁镇。这大兄弟没什么打仗的本事,却在太监王振的怂恿下,御驾亲征跟瓦剌人对决。

可是周太后,也就是朱祁镇他妈表示强烈反对,手下大臣们也都不支持。在这种情况下,朱祁镇就立了朱见深作为皇太子。意思很明白,我去打仗,赢了我回来继续做皇帝,输了就让我儿子做皇帝好了。

于时八月,上皇北狩且一年矣。也先见中国无衅,滋欲乞和,使者频至,请归上皇。大臣王直等议遣使奉迎,帝不悦曰:“朕本不欲登大位,当时见推,实出卿等。”谦从容曰:“天位已定,宁复有他,顾理当速奉迎耳。万一彼果怀诈,我有辞矣。”帝顾而改容曰:“从汝,从汝。”先后遣李实、杨善往。”---《明史》

结果这一战的确输了,不仅输了朱祁镇还被瓦剌人给掳走了。这种破天荒的大事,在大明朝真的是头一遭。

最关键的是,当时瓦剌人还杀到了京城。在这万般危急的时刻,于谦和孙太后决定,改立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做皇帝,那他们为什么不立朱见深呢?

瓦剌人拿朱祁镇作为要挟,一定会让大明朝割地赔款,甚至会导致大明朝有亡国的危险,所以明朝的皇帝绝对不能再是朱祁镇了。朱见深作为朱祁镇的儿子,如果他当了皇帝,自然还是要想办法赎回自己的父亲。这么一来,岂不是再次落入瓦剌人的圈套了吗?朱见深当时实在是岁数太小,只有不过3岁大。3岁的孩子,哪里可能有能力执政呢?主少国疑的情况下,明朝更容易灭亡。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朱见深是不可能成为皇帝的,而只能让他那个已经成年的叔叔朱祁钰称帝。以此化解大明王朝的这段危机。

02、朱见深在万贞儿的保护下,度过了凄凉的童年。

朱祁钰是个不错的皇帝,他上台以后,任用于谦等忠臣,不仅赶走了瓦剌人,而且使得大明王朝出现了复兴的状态。于谦抗击瓦剌为大明续命200年8年后被抄家问斩

恭肃贵妃万氏,诸城人。四岁选入掖廷,为孙太后宫女。及长,侍宪宗于东宫。宪宗年十六即位,妃已三十有五,机警,善迎帝意,遂谗废皇后吴氏,六宫希得进御。帝每游幸,妃戎服前驱。成化二年正月生皇第一子,帝大喜,遣中使祀诸山川,遂封贵妃。皇子未期薨,妃亦自是不复娠矣。---《明史》

可有个难题难住了朱祁钰,那就是皇位继承人的问题。当时在于谦等人的要求下,朱祁镇被瓦剌人抓走一年后,就被放回来了。

但是朱祁钰是不可能把皇位再还给自己哥哥了,所以朱祁镇成了太上皇,基本被幽禁在皇宫之中。而可笑的是,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依旧还是皇太子。朱祁钰自己是有儿子的,当时已经生了一个儿子叫朱见济,他当然希望立自己的儿子做皇太子,可朱见深这侄儿当时是皇太子。为了让自己儿子当上太子,朱祁钰可谓是煞费苦心,他甚至不惜开始拉拢贿赂当朝的一些大臣,让他们提出这个建议。最终在景泰三年,朱见深成功被废掉了,当时朱见深不过才6岁大而已。经历了这一切,他从人生巅峰摔到了人生的谷底,很难想象朱见深会有怎样的体会。父母也不能在他身边陪着他,而他身边只有一个万贞儿陪伴着他。所以从这个时候开始,朱见深对万贞儿的依赖就已经很明显了。

废太子在宫中的待遇,自然也是一落千丈,他那个叔叔景泰皇帝朱祁钰,虽然没有害死他,可也总会将他视为眼中钉。

尤其是在隔了一年皇太子朱见济夭折以后,朱祁钰对朱见深的恨意,自然也不会少。朱见深最需要人保护的时候,父母不在身边,只有万贞儿呵护着朱见深。

03、朱见深18岁登基,立刻封35岁的万贞儿为贵妃。

伴随着朱见深的成长,他对万贞儿从类似母亲的依赖,逐渐有了一种别样的感情。所以当朱祁镇去世后,恰逢他18岁登基,他不顾所有人的反对,想要把万贞儿立为自己的皇后。当然这只是第一步,因为朱见深希望万贞儿能够一辈子陪在自己身边。

可整件事,谁是最反对的呢?当然是朱见深的母亲周太后,周太后差点没气吐血,因为万贞儿比周太后还要大1岁,她怎么能成为自己的儿媳妇儿呢?

试想一下,那个大周太后1岁的万贞儿,每天需要向周太后请安,并且要亲切地喊一声母后,这感觉简直爽歪歪啊。

帝自悼恭太子薨后,久无嗣,中外皆以为忧。成化十一年,帝召张敏栉发,照镜叹曰:“老将至而无子。”敏伏地曰:“死罪,万岁已有子也。”帝愕然,问安在。对曰:“奴言即死,万岁当为皇子主。”于是太监怀恩顿首曰:“敏言是。皇子潜养西内,今已六岁矣,匿不敢闻。”帝大喜,即日幸西内,遣使往迎皇子。---《明史》

所以无奈之下,朱见深只好改立吴氏为皇后,而万贞儿只能屈尊被封一个贵妃。万贵妃的大名大家是如雷贯耳的,她虽然没有成为皇后,却得到了朱见深的万千宠爱。

万贵妃这个大皇帝17岁的女人居然独得专宠,吴皇后这个年轻的小姑娘自然是不服气,所以吴皇后一怒之下,居然对万贵妃动用了杖刑。心爱的老婆被人打了,朱见深当然非常生气,不管太后和大臣们的反对,坚决将吴皇后给废了。

从此在后宫,再也没有人能够阻碍万贵妃独宠后宫,这也是天底下最大的奇闻。万贵妃在37岁的时候给朱见深生了大胖小子,朱见深喜极而泣,立刻封万贵妃为皇贵妃,并承诺将这孩子封为皇太子。

总结:万贵妃也是个可怕的悲情人物。

生了个孩子本是高兴的事情,可惜仅仅过了一年时间,万贵妃的儿子就夭折了。为此夫妻俩伤心了好一阵子。因为万贵妃实在是岁数大了,此后再也没有机会怀孕。

帝置之膝,抚视久之,悲喜泣下曰:“我子也,类我。”使怀恩赴内阁具道其故。群臣皆大喜。明日,入贺,颁诏天下。移妃居永寿宫,数召见。万贵妃日夜怨泣曰:“群小绐我。”其年六月,妃暴薨。或曰贵妃致之死,或曰自缢也。谥恭恪庄僖淑妃。敏惧,亦吞金死。敏,同安人。---《明史》

可她坚信自己还能生育,所以她不允许后宫之中,有任何女子生孩子。每次朱见深宠幸了谁,万贵妃都调查的一清二楚。一旦得知这些女人怀孕了,万贵妃立刻会让人去把她搞流产,以至于朱见深一直没有儿子,因为万贵妃此后也没有生过孩子。

其实这么多怀孕的女人当中,有一个宫女纪氏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是逃过一劫的。她为朱见深生了个儿子朱佑樘,一直藏在后宫抚养着。结果这件事被朱见深知道以后,朱见深非常高兴,便要立朱佑樘为太子。而万贵妃气急败坏地立刻毒死了纪氏。她还想害死朱佑樘,可纪氏死后,朱佑樘便一直在太后那边抚养,万贵妃不好下手。为了报复朱佑樘,万贵妃从此再也不插手后宫生育的事情,打这儿开始朱见深的儿子一个接着一个,朱佑樘的竞争对手也越来越多,可万贵妃发现,她一点也不快乐。万贵妃郁郁寡欢,终于孤独而死,死的时候不过58岁。朱见深为此伤心痛哭,让说贞儿死了,那他也命不久矣了。果不其然仅仅过了几个月,41岁的朱见深就去世了。看来朱见深对万贞儿的感情,的确是可歌可泣。

周皇后都斗不过她

朱见深18岁的时候登基称帝,当时令天下人震惊的一件事就是想立自己的奶妈为皇后,这件事情在朝堂之中引起了很大的轰动,遭到了太后和大臣的一致反对。一没高贵的血统二没背景,这不合立皇后的祖制,不行。争执不下,最后选择了一个折中的办法,万贞儿被封为贵妃,而太后将吴氏立为皇后。吴氏的父亲是羽林前卫指挥使,其舅曾在曹吉祥叛乱中救过朱祁镇的性命而被封为怀宁侯,其哥也是羽林军的高级指挥使……

后宫的嫔妃对万贞儿无不痛恨,他们都是妙龄少女,却比不过一个半老徐娘的老妈子,而当时万贞儿已经是35岁。皇后在新婚之夜都被皇帝冷落,这让吴氏十分不爽。婚后,朱见深对皇后不冷不热,却对万贞儿宠幸有加,这让吴皇后愤怒不已,他想不通一个老宫女哪来的如此魅力?让丈夫沉迷不能自拔。有时候男女之情还真说不清,吴皇后要貌有貌又是二八佳人,一掐一股水,而万贞儿徐娘半老成了豆腐渣,这样的结果让年轻的吴皇后不甘心。

吴皇后一天也不能忍了,就在蜜月中开始了反击,她凭借皇后的身份,找理由痛打了万贞儿一顿,解了胸口这口恶气。按照宫中规矩,皇后打宫女天经地义,打死都应该。然则这个宫女与众不同,她是朱见深的心肝宝贝,打万贞儿犹如打他的脸。当得知万贞儿被皇后打了,朱见深怒气冲冲兴师问罪,当着万贞儿的面杖责吴氏,最后朱见深不依不饶要废后。

朱见深向生母提出废后,周太后当然不会同意,但朱见深的庶母钱太后却同意废后。

原来钱太后和周太后争权,周太后反对的事钱太后则支持,都想显示一下威风。

这就苦了吴皇后,宦官在朱见深等人的授意下,诬陷周氏的皇后位是贿赂内务府,阴谋夺取王氏而来的。即诬陷吴氏皇后位得之不正。

周太后无奈只好同意废后。当朱见深欲立万贞儿为后时,周太后再次驳回所请,说既然周氏夺了王氏皇后位,现在“物归原主”岂不正好,于是立王氏为皇后。

周太后是强势之人,她不可能让钱太后出风头,王氏吸取前车之鉴,对万贞儿小心侍奉,而且处处忍让,一点都不敢惹这位活祖宗。

综上所述,吴氏当了一个月的皇后就被废了,除了她不明智之外,以为自己地位高就可以斗败万贞儿。另外也有宫斗的助推,各方力量的协同造成了皇后被废的局面,当然朱见深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他太爱万姑姑了。

两年过后,万贞儿生下皇子,这是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也是皇帝的皇长子。这个孩子一生下来大家就知道这就是未来的太子,但是不幸的是皇长子没能存活下来,不到2岁就夭折了,而后来由于年龄和身体的关系,万贵妃没能再有子嗣。都说母以子贵,但是万贞儿虽然没有孩子,但是皇帝对她的宠爱却没有半分减退,看来她确实是皇帝的真爱,就这样爱了她一生。

万贞儿死后,皇帝心痛万分,悲伤过度,身体也是每况愈下,不久驾崩了。而临终前遗言要跟万贵妃合葬,而并非跟正妻皇后合葬,看来他对这位奶妈的爱已经难舍难分。万贞儿作为一个半老徐娘可以嫁给皇帝,而且被宠爱一生,真的算是史上第一乳母,也是最幸运的奶妈。

明朝后宫最狠毒的女人万贵妃,差点害明朝绝后

有了这个万贵妃,即使朱见深临幸各个妃子,但都没有生下孩子,即使生下来了,也会莫名其妙的死掉。就这样朱见深没有孩子,大明王朝没有未来。一天,朱见深闲来无事,打算到自己的钱库,看一看自己的家珍有多少,于是一路就走进了仓库。这时也巧,管理仓库的纪姑娘刚好也在仓库,于是他们相遇了。朱见深对这个姑娘起初并不在意,他只关系自己仓库里的钱。于是他询问仓库里的收支情况,一问一答,简洁明了。

朱见深突然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情。后宫的女子众多,一辈子能见他几次都是难得的事。每个女子见到他都是“激动的心,颤抖的手往往口不出言。”而今天见到的小姑娘则完全没有这样的表现,好像他在她面前不是皇帝,只是一个平凡的人一样。朱见深被这种态度深深的打动了,于是他对她产生了兴趣和性趣。古代后宫佳丽三千,都是皇帝的。夜晚时分,他们在黑暗中云雨了一番。小姑娘并没有像很多后宫小说中描述的一番,被临幸后随即飞黄腾达。她依旧过着平凡的生活。虽然她是一个平凡的女子,但上天偏偏不给她平凡的命运。他发现自己怀孕了,而朱见深作为皇帝此时还没有子嗣。要是有人遇到怀了龙子,平时的情况,一定是用两个字来形容,风光;但此一时彼一时,如今的情况用两字来形容,危险。万贵妃无子,阴暗的报复心理使她开始残害每一个怀上龙种的嫔妃。

后宫是由万贵妃管辖的,万贵妃最不能忍受的就是婴儿的啼哭之声,她认为婴儿声是对她地位的挑战。在她自己流产后,因年龄不能生育后,他痛恨婴儿的啼哭之声。她将所有痛恨的声音都清除了,而今竟然又产生了声音。他很愤怒,派人去处理这个孩子。他给太监张敏下达了命令:“溺死那个孩子!”接受了命令的张敏来到纪姑娘的住所,推开了房门,他看到了这一幕,一个柔弱的姑娘拉开衣襟正喂着怀中的孩子。他犹豫了,但他还是将孩子带走了。他希望孩子好好活着,而纪姑娘这里不安全,他在宫中找了一个安全的地方,并且与其他宫女和太监商量,从他们那少的可怜的工钱中挤出来一些钱,买一些乳糕和蜜糖喂养给这个没奶吃的孩子(这些奴才们确实忠诚,无愧于朱明江山)。(此说法仅见于野史及满清编纂的《明史·万贵妃传》)。

从此,孩子就成了后宫中宫女和太监的一大乐趣。他们都很喜欢这个孩子,偌大的宫中,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这个孩子,除了皇帝和万贵妃。孩子一天天长大,但宫中的宫女和太监遇到了麻烦,原因很简单,这个孩子太能吃了,他们养不活。这时候另一位妃子出手了,前任的皇后吴小姐。为什么是前任,因为她原本是皇后,结果被万贵妃搞了一手,失去了皇后的位置。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她给孩子提供衣食还是够的。这样的话,这个孩子的吃饭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位吴废后也是善良,这孩子真是命不该绝。

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孩子也一天一天的长大,整整五年,紧密森严的后宫中多了一个孩子。而这个吃着百家饭长大的孩子也终于在这一天结束掉了他快乐而无忧的日子。成化十一年的一天。一名太监正在给朱见深梳头发,朱见深端详着镜中的自己,叹息到:“我还没有儿子啊。”这个正在梳头的宦官就是张敏,他内心中正天地交战,纠结于到底要不要说。最后,他还是说了一句:“陛下,您已经有儿子了。”朱见深听到了,很是震惊。他让张敏带他去见孩子。在后宫的安乐堂,朱见深见到了正在玩耍的孩子。这一天,瞒了五年的事情瞒不住了,长达五年的奇迹也结束了。从此朱见深有孩子了,大明王朝也有未来了,这就是后来的明孝宗朱祐樘。也正因为这样的童年经历,对他后来的人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另一个说法是:成化六年(1470年)七月,宫女纪氏(追尊孝穆皇后)在安乐堂生下皇三子,宪宗皇帝得知后害怕万氏伤心并未将此事公开,而是将其留在安乐堂抚养,直至成化十一年乾清门发生火灾,宪宗认为这是上天在告示他什么,始将皇三子之生公开,并向为之诸臣求名为朱佑樘,立为太子。自太子朱佑樘出生到他六岁之时,身在冷宫的吴皇后也参与了对他的抚养。

皇帝也是可以一生一世一双人的

说到皇帝,大部分人最先想到的就是,后宫佳丽三千,这仿佛是皇帝的专属福利。所以很多人都想要当皇帝,荣华富贵、万千美女。但也并非所有的皇帝都是这样的,明朝有一人就是严格遵守了一人一世一双人,一辈子只有妻子一人,他就是上面说到的明朝的明孝宗朱祐樘。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七月初三日出生,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五月初七日病逝,在位共18年,年号弘治。

作为明朝的第九任皇帝。他可以说是一个“三无”皇帝,无专权、无不良嗜好、无弊政。在位初期,励精图治、整肃朝纲、改革弊政,罢逐了朝中奸佞之臣、广开言路、重用贤士,为于谦建祠平冤,减轻赋税、停征徭役、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繁荣经济,史称“弘治中兴”。虽不是什么千古,但也算是一位难得的贤君。

朱祐樘历经磨难而终于登基后,穷尽毕生精力去扭转宪宗时的朝政腐败状况,驱逐李孜省、梁芳、任杰、蒯钢等在成化朝通过贪污贿赂、溜须拍马发迹的奸官佞宦。同时朱祐樘还大量起用正直贤能之士,如王恕、马文升、徐溥、刘健、谢迁、李东阳等等。朱祐樘提倡直言进谏,为人宽厚仁慈,躬行节俭,不近声色,勤于政事,重视司法。孝宗皇帝的勤政终于得到了回报,弘治朝吏治清明,任贤使能,抑制官宦,勤于务政,倡导节约,与民休息,是明代历史上少有的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的和平时期。史称“弘治中兴”。其中,孝宗朱祐樘是明朝仅有的几个“正常”皇帝之一,他也是明代中叶唯一一个励精图治的明君。

朱祐樘的政绩诚然卓越,但最让我感动的,是他的宽厚仁慈,不管对谁,他都是宽厚对待,甚至包括他的仇人。朱祐樘登基时万贵妃已死,万贵妃有个弟弟叫万喜,作恶无数。朱祐樘依照当时的法律对万喜进行抄家入狱后,接着又依法把万喜放了出来。朱祐樘他很清楚,万贵妃在他刚出生时就派人来杀他,在他6岁时又杀死了他的母亲“纪淑妃”,他被立为太子后依然不断遭到万贵妃的排挤陷害。作为一个皇帝,他这一辈子没有享过什么福,却遭了很多罪,受过无数恶毒的伤害,但最终却又选择了无私的宽恕。这就是明君的胸怀与气度。

另外,早朝的时候,有的大臣因地滑,行走失仪,孝宗从不问罪;奏本中有错字也不纠问;经筵讲官失仪,他还宽慰数词,不使其慌恐。孝宗为了方便地方官员夜还,还亲自下旨,命今后遇在京官员夜还,不论职位高低,一律令铺军执灯传送。得遇仁君如此,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但是作为一个皇帝,要想一点过错也没有,是绝对不可能的。就算是孝宗朱祐樘这个明主也曾干过不少糊涂事,例如宠信宦官李广、对待部分臣子的不法行为过于宽厚、热衷于斋醮修炼、弘治中期甚至连续数年懒理朝政等等。但是这些都决不能掩饰住朱祐樘作为一代明君应有的光辉,况且这些现象到了弘治后期都得到了根本的改变。

明孝宗朱祐樘继位后,他念及吴氏当年的恩情,把被遗弃二十多年的吴氏从冷宫放了出来,当作母亲来奉养,下令吴氏的穿着和膳食都按照太后的制度供应,但没有正式给她平反,也没有给予正式的名分。她的哥哥吴瑛从“羽林卫指挥使”升任“都指挥佥事”,入锦衣卫百户。吴氏风雨一生,晚年才算因为当年的善举得到了一点善报。

武宗正德四年(1509年),吴氏去世,年60岁上下。太监刘瑾要按普通宫女的制度把她的遗体焚烧、草草安埋。大学士王鏊认为不可。明武宗也觉得吴氏对父亲孝宗有保全抚育之恩,但是被祖父宪宗废除,不能合葬在茂陵,就同意按照大学士李东阳、王鏊的建议,用明英宗惠妃王氏的葬礼规格,安葬在北京金山,但没有谥号。

吴皇后其实肯定也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却逞一时之快,不顾后果廷杖万氏,虽然出了气,但是付出了一生命运转换的代价,最后要不是大学士王鏊据理力争,吴皇后可能真的要在熊熊烈火中化为灰烬了。她一个人孤独的躺在坟墓中的时候,是不是会为自己当年那轻率冲动的行为而后悔呢?

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里,朝中的正直大臣不断上奏劝谏,朱祐樘开始不断反思自己以前的所作所为,深悔自己干过的那些糊涂事。于是朱祐樘重新开始大力整顿朝纲,他不顾身体日以继夜地工作,可是过大的工作强度也彻底拖垮了他的身体,才三十多岁的他已经重病缠身,气息奄奄。但他却依然一如既往地拼命干活,全不在乎越来越差的身体状况。最终他用自己的努力使得朝政日益好转,“弘治中兴”也爬到了颠峰时期,但此时,朱祐樘的身体却再也无法撑下去了。

弘治十八年(1505)五月,年仅36岁的朱祐樘病逝。

孝宗死后,“深山穷谷,闻之无不哀痛”,“哭声震野”。

纵观弘治一朝,既无权臣、宦官及后宫的专权,也极少弊政。晚明学者朱国桢曾说:“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

诚如斯言!

虽然论人品,朱祐樘比不上汉文帝、清康熙;论学识,朱祐樘也比不上梁元帝、李后主;论功绩,朱祐樘更是远远比不上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些。然而,在中国古代四百多位皇帝中,最能打动我的,却正是这个无论是人品还是学识抑或是功绩都比不上别人的帝王,他堪称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不少伟大的皇帝,例如唐太宗、清康熙等等,但他们当中没有一个能比明孝宗更伟大。明孝宗把他拥有的一切都奉献给了自己的国家,甚至包括自己的生命,事实上他并不是“病逝”的,而是活活给累死的。

除了是位名君,朱祐樘还是我国历史上唯一实行一夫一妻制的皇帝。明孝宗既是一位勤俭爱民的好皇帝,又是一个宽厚仁慈的大好人,更是一个只钟情于妻子的好男人,他的一生只有张皇后一个女人,再也没有过其他的嫔妃。长久以来,皇帝被默认为有后宫佳丽三千人,但朱祐樘却是个异类。他的妻子是张皇后,从太子妃时期就一直陪伴朱祐樘。哪怕后来朱祐樘当了皇帝,她入主后宫,偌大的深宫也只得张皇后一人,不纳宫女,不封贵妃美人,每天和皇后同吃同住,宛如一对民间的平常夫妻一般。我想他的皇后大概上辈子是拯救了银河系吧,遇到这么一个好男人。

据说张皇后活泼可爱、温柔贤惠、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对于每天忙于政事的朱祐樘来说,活泼的张皇后宛如可口的饭后甜点,在闲暇之余让人身心愉悦。且在张皇后了解了孝宗的身世后,对孝宗也更加体贴入微。所以两人婚后互敬互爱,感情非常亲密。宫里的人经常看到两人形影相随,谈笑风生,恩爱无比。可见,夫妻间更多的还是相互理解与陪伴。

这样的爱情,在那个时代,不要说是皇家,我想就连有点寻常富贵人家也难找吧。所以那个时候,女子们定然都是极其羡慕张皇后的吧。

而朱祐樘会如此深情,和他的父亲也是脱不了干系的。他的父亲明宪宗也是为情种,但他的专情却是对宠妃,而非妻子。明宪宗和万贵妃爱得轰轰烈烈,差点断子绝孙。朱祐樘出生后,为了不被善妒的万贵妃搞死,一直都是东躲西藏的,直至在六岁才被自己的父亲知道其的存在、有了好的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他见多了女子间的凶恶,深感想要后宫安宁,只娶一人方是良策。这不,就得了个最专情皇帝之称。

亲贤臣,远小人;怜百姓,逐道士。静以修身,宽以待人,俭以养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一个好皇帝和一个好人该做的事他都很近乎完美地完成了,他用尽自己毕生的精力让原本日薄西山的大明王朝炫出一轮绚目多姿的晚霞。作为一个皇帝,朱祐樘他很少体验皇帝的尊荣,却承担了皇帝的全部责任。他用他的人生告诉我们一句名言:不要问你的国家能为你做些什么,而要问你自己能为你的国家做些什么!

虽然现在一提到皇帝,国人想到的无非就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些,绝大多数人都搞不清楚朱祐樘到底是谁,这位伟大的帝王似乎已经被人们所遗忘。时间或许可以磨去历史的菱角,却永远也无法磨灭史书中的记忆,历史永远都不会忘记,在中国古代,曾经有过这么一个伟大的帝王……朱元璋这个乞丐子孙里,也还有人性和人情味的。

更多文章

  • 中国历史上的八大忽悠,能说会道也是一种本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忽悠

    在《庄子·应帝王第七》中,“忽”和“悠”分别是北海帝和南海帝的名字。如今,忽悠是一个词,经由舞台演绎而成为流行语。纵观中国历史,各个朝代都不乏忽悠人的事件,有的令人痛恨,有的令人叹惋,有的令人大笑,有的令人称颂,是是非非,纷纷扰扰。一、最

  • 中国皇帝顺序表完整版(中国所有皇帝在位时间)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皇帝,中国皇帝列表,中国皇帝顺序表,中国皇帝大全,中国历代皇帝

    写在前面:本文系嘻嘻网中国历史朝代专题根据中国官方历史资料整理而成。对于中国的历史,目前是有争议的,按照西方的考古计史,只承认中国从商朝后期开始,之前是否有国家存在,是存疑的。另外,夏、商、周诸王在位与否及年限有诸多争议,本文仅供参考。一、上古时代(没有权威的在位时间记录)1、炎帝神农氏2、黄帝轩辕

  • 杰佛逊为啥要从拿破仑手里买路易斯安那?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路易斯安那,美国州,美国领土,美国领土扩张

    1776年英国的北美殖民地爆发了独立战争,1783年大陆议会代表富兰克林在巴黎与英国签订了《巴黎和约》,正式结束战争,美国得到国际承认,成为一个真正的国家。美国领土一开始只限于十三个殖民地,跟今天不可同日而语。美国第一次领土扩张是在1803年,它买了法国手中的路易斯安那。法属路易斯安那,远不止路易斯

  • 中国奉行嫡长子继承制 但是真正继承的少之又少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嫡长子,嫡长子继承制,继承皇位

    皇位继承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维系专制君主万世一统的政治制度,也是中国古代社会世袭的核心。皇位继承制一般依循两个基本原则,即“父死子继”和“立嫡以长”。世袭制度的确立,可以保证权力顺利交接,也会造成权力被滥用。但在实际政治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这两个原则

  • 史上最经典的100张人像,能认识一半我算你牛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经典人像,历史照片

    这些照片或肖像自诞生以来就一直存在,并已成为人类形象的典型象征。一旦后人提到名字,你马上就会想起他们。当然,更不用说历史教科书中全年使用的教科书了。大多数时候,许多事实和故事都是通过这些图片或绘画来讲述的。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是德裔美国物理学家(拥有瑞士国籍),思想家及哲学家,犹太人,现代物理学的开创

  • 为何现在“皇汉”是贬义?“皇汉”到底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皇汉,汉族,华夏族,中华民族

    “皇汉”最早是指古代汉人皇帝。在古代和近代,皇汉常作为汉民族的代称和别称。20世纪初,邹容为了推翻清朝的皇权,使用皇汉民族的概念鼓动排满革命,对武昌起义、辛亥革命影响巨大。而今“皇汉”这个网络用语,用来代指一些极端种族分子的历史观,他们看待历史不问好坏

  • 日本人画的宋朝地图 在北方游牧夹击下走向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宋朝地图,北宋地图,南宋地图

    唐朝末,契丹人占领辽东、攻灭渤海、开始威胁中原。后唐时期,耶律阿保机夺取位于燕山与大海交界处的平州。平州是幽州的门户,丢失后燕山防线不再完整。获得燕云十六州后,契丹骑兵更是在华北平原上横冲直撞。宋朝建立后,河北与河东两地饱受契丹与北汉的劫掠。虽然宋太宗侥幸击破北汉、减轻了河东方面的压力,但是,却在两

  • 这10座古建筑的前世今生一目了然!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古建筑,南京路

    优秀建筑不仅是好看,TA的历史文化底蕴更值得了解!现在拿出手机扫一扫就尽在掌握啦!南京东路街道推出大光明电影院、国际饭店、天蟾逸夫舞台、格致中学等首批10座带二维码的建筑,市民只需拿出手机,扫一扫建筑外墙的二维码,就能阅读到图文精美的建筑介绍。后续还将推出30个建筑和10条弄堂哦~大光明地址:上海市

  • 明朝皇帝名字中的学问,冷僻一不小心就念错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明朝皇帝,明朝皇帝列表,明朝皇帝名字

    明朝十六帝明朝开朝前面的几个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建文帝朱允炆,永乐帝朱棣,大家都很熟悉。再往下,就只记得年好了,比如万历皇帝,崇祯皇帝。其实就算教过,也不一定记得住,因为他们的名字实在是太生僻了,太难记了。其实仔细研究明朝皇帝的名字,发现是一个十分好玩的事儿,还有规律可循,因为明太祖规定自己的后代要按

  • 听信郭沫若贸然挖掘定陵 成考古史上最大的遗憾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明朝皇帝墓,定陵,挖掘定陵,皇陵,考古

    很多皇帝在自己登基之后就会开始修建自己的陵寝,他们希望自己的陵寝能够华丽、恢弘气派,有各种各样的珍贵陪葬品,比如书画大家的作品、珍贵非凡的珍宝……因此,帝陵在很多专家心中,是一个研究那个时代的好地方,因为有各种的史料、名家的作品。虽说帝陵的研究价值很高,但是考古界却没有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