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6年英国的北美殖民地爆发了独立战争,1783年大陆议会代表富兰克林在巴黎与英国签订了《巴黎和约》,正式结束战争,美国得到国际承认,成为一个真正的国家。
美国领土一开始只限于十三个殖民地,跟今天不可同日而语。美国第一次领土扩张是在1803年,它买了法国手中的路易斯安那。法属路易斯安那,远不止路易斯安那州,它包括好几个州。
中间白色这一大块,就是路易斯安那,面积214.7万平方公里,美国膨胀了一倍。
1845年美国策动墨西哥的得克萨斯独立(中下方蓝色),再并入美国。
1846年左上角黄色,美英《俄勒岗协议》49度线以南划归美国,变成现在4个州。
1848年美墨战争,美国抢去墨西哥的太平洋东岸各州(左边粉色)。
这时美国大陆领土基本成型,最关键是购买路易斯安那这一步,它不但大大增加了美国面积,还解除了欧洲强敌的直接威胁,为向西扩张打下了基础。
拿破仑为什么要卖出这块给美国?史学界给出两个因素:
一,拿破仑在欧洲征战,国库捉襟见肘,急需军费,所以1600万美元就卖掉了。
二,拿破仑想让英国多一个强敌。
拿破仑卖地并非如此简单,以他的权谋,如果能统一欧洲,打垮英国,这地未必不能夺回来,但这一切都失败了。只能说美国的国运到了。
第一次转手
路易斯安那这块地,法国在1682年取得(这个名字与路易十四有关),1762年用佛罗里达(被英国夺走)作为补偿让给盟友西班牙。
1793年开始,美国想跟西班牙解决密西西比问题,作为美国盟国,法国却一直在阻挠美国获得河口存货权,法国有自己的想法。
1795年,法国驻美国公使福歇建议内阁收回路易斯安那,他是从战略看待这个地方:
一,这里将成为法国海外殖民地的一个独立的宝贵的粮仓。
二,直接威胁美国边界,将美国控制在法国轨道上。
法国内阁马上同意了福歇的建议,但跟西班牙接触时没有取得成功。
一年之后,法国将军科洛特亲赴密西西比河流域,绘制了作战地形图,科洛特认为不但要收回路易斯安那,而且要占领美国西部几个州,这样才能稳固。
法国向西班牙提议,由直布罗陀交换路易斯安那。问题是西班牙虽然弱势,但不傻呀,直布罗陀在英国人手里,这也叫交易?法国又打不下直布罗陀(到现在也没解决)
再说西班牙对路易斯安那的想法,第一,这里管理费钱,收益不大,第二,如果法国使用武力,很难守住。
西班牙只是等待法国提出一个合理的交换筹码,换取它在欧洲政治利益。两国外交套路玩了一年又一年。
拿破仑1800年在阿卑斯山以南取胜后,把意大利占领区中划出大一块给西班牙国王查理四世女婿帕尔马亲王当领土,让帕尔马亲王当个国王。
1800年10月1日,西班牙同意交易,签订了《圣伊尔德丰索秘密条约》,六个月之后生效。
问题又来了,帕尔马亲王这个新王国--伊特鲁利亚,仍然由法国军队驻守,欧洲各国不承认这个新国家。西班牙有些犹豫,在移交路易斯安那时,一直拖拖拉拉。
1802年7月22日,法国驻马德里大使以拿破仑名义起誓,决不会将路易斯安那转让给第三国。
西班牙还真信了,同意完全移交路易斯安那。这样,国王命令新奥尔良州拒绝让美国人在这里存放货物。
这个消息穿越河流,穿越山川飘到了华盛顿,美国人急了,这不是货物存放问题,如果这样,美国边界也许只能以阿勒格尼山脉为界。那美国永远也不会是现在的美国。
这是美国领土在历史上受到的最大一次威胁,欧洲的尔虞我诈直接侵犯到美国的安全,革命先烈的红旗要白绣了。
美国后来奉行门罗主义,百年孤立,不掺合欧洲任何政治事务,闷声发大财,跟此事有很大关系。
第二次转手
杰斐逊在1801年当上美国总统,是个亲法派,对法国充满友好的感情,他并不了解法国与西班牙之间交易内幕。他还把美国第一任外交部长利文斯通派到巴黎当任驻法公使,这是一个声名狼藉的精神法国人。
转手消息传来时,杰斐逊还以为是个谣言,美国派出刘易斯和克拉克率领一小队美国兵前往路易斯安那侦察,侦察的结果使杰斐逊感到了拿破仑.波拿巴那巨大的阴影正笼罩在这个新生国家头上。
用武力阻止这次交易,美国没这个实力,他给拿破仑写了一封亲笔信,很委婉地表达了自己意思,甚至愿意承认法国在密西西比河西岸的永久权利,也提到了购买新奥尔良。
杰斐逊真正危机来自政治方面,美国政治界为这事已群情激愤,如果杰斐逊再不拿出办法,他很可能马上垮台。
拿破仑以强悍著称,人们都以为他不可能让步,美国除了断交也没别的好办法。杰斐逊可有两条可走:
一,同意激进派的主张,跟法国断交,并准备开战,那么美国将冒着毁灭的危险,西部各州要求决一死战。亲英的汉密尔顿他们喜欢这样。
二,接受路易斯安那为法国所占领,法国军队将驻扎在美国家门口,并失去密西西比河核心利益。
无论哪一种应对方案,都是一场灾难。但它的国运就有这么好,美国无法控制的欧洲错综复杂局势,挽救了美国,并且得到了一笔意外之财,一个占尽便宜的交易。
1803年,美国还在希望法国将新奥尔良卖给它,出价600万美元,并派门罗作为特使前往巴黎。美国提议:
一,600万美元买新奥尔良,150万美元买西佛罗里达,75万美元买东佛罗里达。
二,如果法国不肯卖,美国希望得到密西西比河沿岸某个商业贮存权。
三,如果法国宣战,封锁密西西比河,美国将与英国结盟,加入反法战争。
英国怎么想?好事情呀,鼓动美国要勇敢起来,强夺新奥尔良,站在大哥一边,打死拿破仑这孙子。
美国心里完全没有任何把握,实际上只要拿破仑得到路易斯安那之后,让美国商船能在密西西河航行,美国能接受,毕竟实力摆在这里。所有外交把戏,就是为了得到拿破仑一点让步。
1803年3月8日,门罗再赴巴黎,拿破仑没个准信,美国心里很恐慌。
三个星期后,门罗到了法国,这时,欧洲局势突然改变了。拿破仑也变了主意,他不但要卖新奥尔良,还要卖掉整个路易斯安那。
欧美历史学家称之为拿破仑的神秘决定,一直众说纷芸。
欧洲发生了什么?
先说法国,要稳稳拿下路易斯安那,法国先要恢复对圣多明各岛的统治,1802年,拿破仑小舅子勒克莱尔将军出兵打下该岛,但是因为黄热病,死了五万法国兵,包括将军本人。
这使得拿破仑在军事上重新调整,1802年入冬,拿破仑派维克托将军率领远征军,打算进兵路易斯安那,大军集结在荷兰的斯卢伊斯,结果港口被冻,异常的寒冬使得军事计划再次推迟,直到1803年春天才解冻。
如果这支大军顺利抵达路易斯安那,美国的历史,加拿大的历史,英国的历史都将被改写。
时机稍纵即逝,1803年,英国拒绝履行《亚眠条约》,不肯撤出马耳他,拿破仑准备开战,英国也喊上一帮兄弟磨刀霍霍。
对拿破仑来说,在欧洲局势大变情况下,他宁可放弃尚未真正到手的路易斯安那,而决不停止跟英国佬打架的脚步。
这时,路易斯安那变成了法国的鸡胁,还有一个问题,一旦跟英国重新开始,那么英国将出兵攻打路易斯安那,在大军无法抵达的情况下,拿破仑最好选择是什么?
不如顺水推舟,把路易斯安那拿去换钱,卖掉一块并未抓在手中的土地。如果英国想要这块地,它的对手是美国,而不是法国,英美同盟将很难建立。
门罗赶到巴黎时,法国重臣塔朗列问美国人打算出多钱买路易斯安那?门罗的确被惊吓到了。
然后是法国财政部长马布瓦跟门罗谈具体价钱。6000千万法郎,加上2000万法郎赔偿金由美国承担(以前法国抢夺美国商船的赔偿)。
当时折合1600万美元,按现在估计大约在3000亿美元左右(不一定准),不过,美国实在是太幸运了。
实际上美国转折点不是发生在美国,而是在欧洲,一战,二战也是如此。这次要感谢那位小个子科西嘉人对欧洲的执着。
法国也没有失去什么,毕竟土地还没抓在手里,这笔钱算是一点补偿。
美国交好运,赚大发了,这个利益根本没法算。
路易斯安那给美国带来什么?
一,世界上最丰富粮食,燃料仓库。
二,全球第四大河--密西西比河纳入了美国版图。
三,得到了一条通往佛罗里达,得克萨斯,加利福尼亚等地的走廊。
以及后来划分的阿肯色州、密苏里州、艾奥瓦州、明尼苏达州密西西比河以西、南达科他州、北达科他州、内布拉斯加州、新墨西哥州、得克萨斯州北部、奥克拉荷马州、堪萨斯州、蒙大拿州及怀俄明州部分地区、科罗拉多州洛矶山脉以东、加拿大缅尼托巴、沙士吉万、亚伯达各省南部之密苏里河流域地区,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河两岸(包括新奥尔良市)。
谁亏了?西班牙呗。它啥也没得到,1803年5月15日英国对法宣战,5月27日,西班牙国王女婿帕尔马亲王连吓带病死了,那个莫名其妙的王国在意大利战争消失了。
门罗主义一直持续到了朝鲜战争才正式结束(而不是常说的美西战争),美国在全球不断驻兵,没有它不管的事情,从百年孤独变成全球警察。
美国国运来自欧洲的无数灾难,每一次都有大大好处。
杰斐逊的想法
托马斯·杰斐逊是一个富裕的庄园主,拥有一百多个奴隶,但他信奉的却是农业民主派思想,坚信自由权利只有在广泛的社会和经济平等的条件下才能实现。自给自足、勤勉、关心公益的自耕农才是能够运用民主权利的公民。然而杰斐逊学说的前景并不容乐观,因为勤勉会产生财富,财富导致社会不平等,而不平等威胁着民主社会的基石。对于杰斐逊来说,解决这个两难局面的办法在于快速扩张领土,向自耕农阶级提供更多的土地,把过剩的人口从东海岸拥挤的城市中解放出来。杰斐逊对英国教士托马斯·马尔萨斯在1798年提出的“人口论”不以为然,他认为,在欧洲,土地及其出产食物的总量是固定的,所以过高的出生率会导致死亡率上升。但是在北美洲,广阔富饶的土地可以供给每一个愿意劳作的人,土地、食物和财富会随着劳动人口的增加而增加。
十九世纪初的美国中西部各州经济严重依赖于密西西比河的航运。俄亥俄、肯塔基、田纳西的商人把自产的玉米、小麦、烟草、猪肉、牛肉和木材顺着密西西比河运到新奥尔良港,从那里运往美国东海岸或欧洲的市场。若要把这些体积庞大的农产品翻越阿巴拉契亚山脉运到东部地区,其运输费用之高使人望而生畏。只有枪支、火药、子弹、铁钉和布匹这些体积小、价值高的货物还可以从这条旱路运进运出。因此,西部各州若要生存下去,就必须使密西西比河和新奥尔良港对美国商人开放。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美国人虎视眈眈地注视着新奥尔良港和西属路易斯安那的命运。这些领土掌握在西班牙手里的时候,美国人是不担心的,因为西班牙帝国已经陷入极度衰落的状态。但1800年拿破仑要求西班牙把路易斯安那归还给法国的时候,西班牙也是除了屈从之外没有别的选择(路易斯安那原属法国,七年战争后由法国波旁王朝转让给西班牙波旁王朝,以补偿其在战争中受英国袭击造成的损失)。一旦法国国旗在美国的西部边界上升起,一个力量强大、野心勃勃的欧洲强国将会取代西班牙这样的弱国,成为美国向西扩张的障碍。
杰斐逊未雨绸缪……
法国为何要贱卖路易斯安那给美国
路易斯安那是17世纪初法国人在北美密西西比河流域建立的一块辽阔的殖民地。路易斯安那殖民地纵贯美国中部,几乎涵盖了整个密西西比河流域,面积多达三四百万平方公里。路易斯安娜殖民地在密西西比河的哺育下,土地肥沃,森林密布,矿产丰富,是美国乃至世界上自然条件最好的地方之一。不过如此一块宝地却在1803年被法国以15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美国人,每英亩土地仅合三美分,简直和白给一样。那么法国人为什么要把面积辽阔的路易斯安那廉价卖给美国?
第一,路易斯安娜虽然自然条件非常优越,但在当时还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到处是森林和沼泽,保持着原生态的自然环境。由于法国人在当地的人口数量非常有限,因此法国人在当地的统治非常薄弱,法国人只盘踞在零星的据点中,路易斯安那仍然是印第安人的天下。野蛮的印第安人桀骜不驯,不仅不交税,而且经常袭击法国移民,法国人被整的头疼不已。尽管法国人通过和印第安人结盟巩固了统治,但路易斯安娜仍然只是法国名义上的地盘,法国人既没有足够的人力进行开发,也无法在当地征缴税收,偌大的路易斯安那的经济价值竟然比不上加勒比海上一个小小的瓜德罗普岛,所以法国人廉价卖掉并不心疼。
第二,路易斯安娜殖民地远离法国本土,周围被美国人、西班牙和英国人的殖民地包围着。英国人一直试图抢夺法国的路易斯安娜殖民地,七年战争中法国丢掉了北美很大一部分殖民地,密西西比河以东地区全都割让给了英国人。由于英国人掌握着制海权,在19世纪初的拿破仑战争中,拿破仑认为在与英国的战争中,法国无法保住路易斯安那。法国人不愿意路易斯安娜被英国人夺走,而当时的法国又非常缺钱,所以便宜了美国人。不卖最后也不是你的,还不如卖了换点钱。
第三,路易斯安娜与美国相邻,美国一直觊觎这块宝地。美国人一直在和法国接触,表示愿意购买路易斯安娜,向正在和英国及其盟国作战中的法国提供帮助,并以倒向英国相威胁。拿破仑为争取美国,所以才把路易斯安那卖给了美国。此举也扶植美国牵制英国之意。当然美国人投桃报李,不仅倒向法国,还付给了法国1500万美元,这些钱除了免除法国的债务大部分都是美国从英国和荷兰的银行借的,美国人为此付了不少的利息,毕竟1500万在当时也不是个小数目。不过1500万买260多万土地当然划算,美国人直到现在还在偷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