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民国时期军服的变迁发展史 :国民革命军陆军

民国时期军服的变迁发展史 :国民革命军陆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223 更新时间:2023/12/11 8:02:18

甲午战争中,自认为泱泱大国的大清居然败给一个蕞尔小国日本,举国震惊。为了维护统治,同时也为了平息众怒,清廷决心采纳众议,改革军制,学习西方列强,建立一支“习洋操、用洋枪”的新型军队。为了区别清廷的八旗、绿营、淮军等旧式军队,这支军队也被称为新军。

天津小站练兵

从天津小站练兵开始,袁世凯就成为新军的重要领导人,1901年,袁世凯成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名正言顺的负责编练新军。1903年,清廷成立了练兵处,全面负责全国新军的编练事宜。

这支新军从成立之初就完全效仿了西方列强的军队,尤其是以德国和日本军队为主。新军的编练、装备、训练、官制等等,都几乎照抄了德国军队。同时,为了操练方便,便于识别,也为了军容严整,1905年3月,在袁世凯等人的建议下,清廷练兵处和兵部制定了《中国陆军兵弁服装服章》。

清末新军军官服饰

该制度详细规定了新军军官服装和军衔标志。随后,1911年3月,陆军部再次颁布了《奏定陆军军队学堂服色章记图说》,再次规定了各级士兵的服装和军衔样式。也从这个时候开始,中国近代军队有了属于自己的军服和军衔。

当然,由于保守势力的阻挠、传统习惯过深,以及军费的不足,新军服制改革并没有完全实行。而且,穿着军装,扛着步枪,打着绑腿,戴着大檐帽的新军官兵们,脑后却都拖着一条长长的辫子,不伦不类,令人啼笑皆非。

民国时期是从1911年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制度算起到新中国成立,这一时期的军装变动较大,没有完全统一的军服,和当时国内军阀割据,派系林立的国情有很大的关系。

1911年辛亥革命,左为革命军军装,右为清朝新军军装。

民国时期最早的军服是在1912年(民国元年)10月参议院公布的陆军服制,1918年(民国七年)公布的海军服制,但由于这些条例不完全切合中国国情,而没有能够全部实行。

1921年护法运动,左为粤军军官军装,右为直军军官军装。

1927年南昌起义,左为南昌起义部队,中间为广州国民政府国民革命军,右为军政府安国军。

民国初年,国内军阀割据,派系林立,“城头变幻大旗”,全国军队的军服没有一个统一的制式。但因受当时世界列强军队服装的影响,式样上大体相近,而与东邻日本的军服更为接近。自北洋练兵以来,中国军事制度上主要学习日本。当时军官、士兵一般多戴硬壳大檐帽,缀五角形帽徽,按民初国旗(五色旗)红、黄、蓝、白、黑颜色。军官常服用呢料,士兵用黄斜纹布。军官穿长筒靴,士兵打绑腿、着高腰皮鞋。官兵均配领章,采用呢制,呈长方形,将官为全金色,其余按红、黄、蓝、白、黑区分步、骑、炮、工、辎兵科。官兵均以肩章区别等级。北洋军阀政府虽制定了陆、海军服制,但执行得很乱。军服的颜色、式样和制作材料因派系不同,自行规定,极不统一。

此后的几十年间,随着兵种的增多,战场分工越来越细,军服的种类也大大增加。而社会生产的民展,纺织技术的提高,促进了军服材料质量的的改进。但总的来看,民国时期军服的式样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变化。蒋介石的嫡系部队(中央军)明显好于各地方派系部队,如冯玉祥的西北军、阎锡山的晋绥军等“杂牌军”。

1928年,两次北伐胜利之后,国民政府取代北洋政府,成为中国的统治者。不过,这也只是新军阀取代旧军阀而已,换汤不换药,中国仍然停留在军阀割据的局面。各军阀部队的军服种类、样式、颜色、材料依然混乱不堪。

1928年12月,东北易帜后,随着国民政府名义上统一全国,为了统一军服,国民政府也多次颁布了服制条例,对于国民革命军,也就是国民党军队的军服进行了统一规范。

1936年1月,国民政府第一次公布了《陆军服制条例》,对民国时期的军服的规范统一起到比较大的促进作用。

30年代以后,国民军队曾几次颁布服制条例办法,规定了军服的种类、亲式、颜色,材料,对于统一服制,起到了一定的规范作用。

1934年国共内战,左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右为南京国民政府国民革命军。

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国共开第二次合作。左为八路军,也就是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右为中央军

八路军、中央军臂章

1943年,左为汪伪政权的和平建国军,右为伪满州政府军。和平建国军隶属汪伪政权,也就是电视剧中常说的伪军。

下面我们一起来侃侃民国不同时期的军服。

第一阶段国民革命军陆军(1924年至1929年1月)

1924年孙中山先生创建黄浦军校,聘请苏联顾问,完全按照苏联的军事制度创建由国民党人自己掌握的军队。建军之初,无论军官和士兵均穿相同的灰布军装,没有军衔。直至1928年才在蒋介石的嫡系部队中小范围地使用了一种军衔臂章。但这些军衔都没有经过国民政府的正式任命。

第二阶段国民革命军陆军(1929年1月至1929年9月)

1929年1月南京国民政府颁布《陆军军常服暨礼服暂行条例》,对陆军服装进行了自国民政府成立以来首次统一。首先自中央军开始换装。但此次换装时间很短,总共不到9个月时间,在同年的9月就进行了较大的修改。

第三阶段国民党陆军(1929年9月-1936年1月)

1929年9月,南京国民政府又公布了《陆军军常服军礼服条例》。此条例于同年1月公布的《陆军军常服暨军礼服暂行条例》相比,在军衔领章上有了较大的区别。将官军衔领章由全红色改为全金色。校、尉军官的领章底色改为所属的兵种色。士兵仍用黄色底色,士官在领章上加缀3道蓝线。炮兵的兵种色也由浅蓝色改为蓝色。

第四阶段国民革命军陆军(1936年1月至1946年3月)

1936年1月,国民政府公布《陆军服制条例》,规定陆军军服分冬夏两季,大礼服、礼服、军常服三种。官兵均以领章表明兵种和阶级,各兵种的识别标志是:步兵红色,骑兵黄色,炮兵蓝色,工兵白色,通信兵浅灰色,辎重兵黑色,宪兵风红色,军需紫色,军医深绿色,测量土黄色,军乐杏黄色。礼服的穿戴,大礼服在国庆日、元旦日庆贺宴会时,领受勋章或参加各种典礼时,随从国民政府主席阅兵时,随从最高军事长官与国庆日、元旦日阅兵时,国家有其他大典时,举行会礼或祭奠时穿着;长礼服在竭见或迎送国民政府主席或最高军事长官时,侍从国民政府主席或最高军事长官巡阅要塞、军港、学校、兵营、舰队时,部队因典礼而举行阅兵时,就职、卸职及重要集会时,访侯或拜答外国重要文物官员时,参加军人婚丧以及祭奠时穿用;军常服在平时办公及外出,操练演习及受检阅以及战时穿用。还规定了穿着制式服装是的佩戴,包括礼带(武装带)、肩章、领章、军刀、短剑、马刺、长筒皮鞋(马靴或皮鞋)或手套。部队番号以臂章表示。

官兵的服装,抗战前,大都采用小领(中山装相似),颜色一度灰色,后改草绿色。规定中下级军官一律打绑腿。

抗战期间,鉴于当时军服多系棉织品,制式不够统一,尺寸长短不适,材料粗脆者多精细者少,穿着后运动呼吸不自由,外观上亦不能表现军人之威武仪表的弊端,国民党军队于1942年10月,研究拟制了《十年军服具体实施办法》。对军服制作提出:一是合乎军事要求。强调服装舒适、轻便、坚固耐用,外观庄严且便于伪装。二是合乎经济原则。要求军服制作要就地取材,尽量使用国货,避免资金外流。三是合乎卫生要求。将保暖、透气、吸水三者作为选择被服材料的基本要求。四是统一制式。彼此通用。

军常服,领章

国民党军队将、校军官冬季均穿呢子军服,呢子的颜色为暗绿色,区别于普通军官或将校军官夏装的黄色军服,地方军阀部队军服式样与中央军基本一样,但颜色却是五花八门,值得一提的是,国军参谋人员的领章一面是交叉的竹节,一面是军衔,这在很多国产抗战片上是没有表现出来的。

国军少校军衔背面

国军少校军衔

胸章

将官的胸章边框为红色,没有兵种色带,左侧的三角数量与领章上的三角数量相同,当是在国民党军中有“见红就立正”的说法,就是指见到红色边框而是红色兵种色。

校官的胸章为黄色边,尉官的为蓝色边,胸章上带所属兵种色,黑色三角的数量与其领章上三角数量相同。

士官和士兵的胸章都是黑色,士官的军衔是在黑三角后加一竖线,士兵官则没有此线,其它内容与军官相同

第五阶段国民革命军(1946年3月至1949年9月)

1946年3月,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了有关军队进行整编的决议,决议中重新就军队的服装样式进行了统一设计,并在全军进行逐步换装,但因同年7月内战爆发,在三年解放战争中有许多国民党军队还没来的及换发新军装就被人民解放军歼灭,所以在我们现在看到的当年的照片中国民党军队着装十分混乱。

抗战后期,国民党军部分部队改换美式装备,首先从远征军、驻印军开始,装备美军枪械、被服、装具,请美国顾问帮助训练,相对于以国产装备为主的“国械师”来说,这些部队被称为“美械师”。抗战结束前后,至1946年10月,共装备、训练陆军40个师和5万交警部队,这些部队基本穿着美式军服。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军队接受美国顾问团的建议,改革军制。军服也仿效美国,做了一些改动。军官常服仍用旧制,改用大檐帽,便服改为大翻领,黄色卡叽布制。将校级军官冬服一般用呢制。士兵夏季服装一般改为大翻领,船形帽,短裤、绑腿;士兵冬季服装仍用旧制。军衔标志采用美式肩、领章并用的方法。军官肩章为肩袢上缀金属徽标。

1946年3月至1949年10月的军衔

此次军装改制,由日式的军衔、军制全面改成美式的军衔、军制。这次的改制,只要摘了帽徽,就和美军没多大区别。

国民党特等上将只有一人是谁不用说大家心里自明

更多文章

  • 中国古代性教育不落伍 皇宫或草堂都有自己一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性教育,古代性教育,性爱,春宫图,性文化节

    每年都要热闹一番的广州性文化节,刚刚结束。热辣火爆的场面,赤裸直率的用具,让人的性与欲彻底袒露在阳光、灯光和众目睽睽之下。性文化节,性很多,文化呢?类似争论每年都有。或者,需要在性里找找文化就是当下的文化?不过,许多人的确是通过性文化节才了解了中国的性文化,才了解在“存天理灭人欲&rdq

  • 东德人翻越柏林墙手法:开车冲撞 全民跳楼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柏林墙,翻越柏林墙,东德,西德

    1962年8月17日,18岁的费希特成为第一个因为翻越柏林墙而被击毙的翻墙者(来源:资料图)本文摘自:《翻越日历》2010年11期,原题:《翻越柏林墙,生死不归路》1989年11月9日,这一天是所有德国人终生难忘的一个日子。那天下午,东柏林市委书记沙波夫突然向全体驻东柏林的新闻媒体宣布了一项决定:民

  • 摄政王多尔衮太悲催 两次皇位不得死后挫骨扬灰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摄政王,多尔衮,清朝

    爱新觉罗·多尔衮(1612年11月17日寅时1650年12月31日戌时)出生于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老城),满洲爱新觉罗氏,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皇太极之弟,母为努尔哈赤大妃阿巴亥,同母兄英亲王阿济格,同母弟豫亲王多铎,为阿巴亥第二子。初称台吉。1626年封贝勒,后因战功封&ldq

  • 中华民国历任总统誓言回顾:冯国璋宣誓和平统一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华民国,中华民国历任总统,总统誓言,中华民国总统誓言

    总统的誓言一个世纪前的庄严承诺1912年1月1日,孙文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首期临时总统,誓曰:“颠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这誓言,距今已然百年。也正是由此,民国开启了它命运多舛的历程。总统的誓言,不应当仅仅看作是一种个人承诺,更应该是看作他所代表的国家

  • 幕后的故事:里根“柏林墙”演说之争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柏林墙,柏林墙演说,里根

    “论雷峰塔的倒掉”是中国近代最著名的作家之一鲁迅所写的杂文当中,堪称脍炙人口的一篇。那篇杂文最初是1924年发表的,将近100年前了。1987年,冷战期间,美国前总统里根在欧洲最著名的城市之一、东西德交界的柏林发表一篇演说,高呼“推倒柏林墙”,其象征性

  • 到底谁沉默了?邓小平和卡特那段不得不乱说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考证,邓小平,卡特,移民

    有网友发出这段:“据报道,邓小平访问美国,美国总统批评中国计划生育不讲人权,邓说那我们每年给你几千万人口,如何?美国总统听完邓的话后,沉默了。而事实是:美国总统听完邓的话后哈哈大笑,说:我还是第一次看到一个国家的领导把国民当物品送来送去。然后邓沉默了。卡特回忆录”看完之后一阵

  • 厦门大学曾差点改名福建大学 陈嘉庚最终说服各方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厦门大学,福建大学,陈嘉庚

    厦门大学校主陈嘉庚很神奇他只上9年私塾,却创办了一所大学和一个庞大学村。人们相信,截止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像他那样对教育毫无保留的奉献,无论是古今,还是中外。他在1961年离世,距今已经半个世纪,但是,他的名字仍是现在时,各个时代,他似乎一直和厦大在一起,从未远离。他87岁的人生岁月,留下许多耳熟能

  • 大清气数已尽 又遇上了无能的载沣和儿皇帝溥仪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载沣,溥仪

    《三联生活周刊》201115期封面,取自《末代皇帝》剧照爱新觉罗·载沣,出生于北京太平湖醇亲王府,清宣宗道光帝之孙,醇亲王爱新觉罗·奕譞第五子,光绪帝载湉异母弟,末代皇帝溥仪生父,他于1890年袭王爵,成为第二代醇亲王。载沣的颜值真的很高,成为清皇室最帅的典范,是一位美男

  • 当年赴美留学预备役学校 成就中国最高等学府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期天气趋势预报

    历史悠久的清华大学是我国一所引人瞩目、令人向往的著名重点大学。清华大学的前身叫清华学堂,是1911年清朝政府用美国“退还”的一部分庚子赔款办的一所留美预备学校。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清政府与十一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赔银四亿五千万两,史称“庚子赔

  • 革命先驱孙中山究竟是如何获得美国公民身份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孙中山,孙中山国籍,美国国籍,夏威夷出生证明书,美国出生纸

    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你都得面对这么一个客观历史事实,国父孙中山是美国人!!!指出这个历史事实,没有丝毫贬低孙先生的意思,他通过伪造出生证明获取美国公民身份,一是为了开展革命,去美国发动华侨参加同盟会;而是为了躲避清廷对他的迫害和追杀。然而这段历史事实,却被有意无意的隐瞒了一个世纪,还要特别指出,这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