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柏林墙的前世今生:因何建立又因何推倒?

揭秘柏林墙的前世今生:因何建立又因何推倒?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441 更新时间:2023/12/5 3:50:06

1989年11月9日,全世界的电视观众目睹了在柏林上演的伟大一幕,长久以来作为东西方对抗最有力标志的柏林墙最终被推倒了,东德公民涌入西德与他们自1961年因关闭边境而被迫分离的朋友亲戚们再度团聚。回顾历史,这道墙当初如建立?后来又为何推倒?

如何建立?

柏林墙是德国分裂期间民主德国政府环绕西柏林边境修筑的边防系统,以将西柏林与民主德国领土分割开来。柏林墙始建于1961年8月13日,全长155公里。柏林墙开始为铁蒺藜围成的路障,后改筑成2米高、顶上拉着带刺铁丝网的混凝土墙。在正式的交叉路口和沿线的观察塔楼上设置警卫。民主德国政府称此墙为“反法西斯防卫墙”或“强化边境”,其目的是阻止民主德国居民逃往西柏林。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原纳粹德国首都柏林被分割为东柏林与西柏林。柏林墙的建立是战期间美国和苏联两大阵营之间冲突导致的,它是二战后德国分裂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也成为了分割东西欧的“铁幕”的一个象征。

柏林墙修筑前,约有250万民主德国居民逃离民主德国,他们中的许多人通过西柏林前往联邦德国和其他西欧国家。民主德国政府根据人民议院1961年8月12日通过的法令,于8月12~13日夜间修筑柏林墙。目的是制止民主德国居民包括熟练技工大量流入联邦德国。柏林墙修建后,在1961至1989年间这类逃亡被大幅限制下来,约有5000人在此期间尝试翻越柏林墙。1960年起,民主德国边防军将其视为非法越境并越境者开枪射击。1961年8月24日,发生第一次枪击逃亡者事件。1982年《开枪射击令》下达后,枪击穿越柏林墙者被合法化。截至1989年,共有61人因穿越柏林墙被民主德国边防哨兵枪杀。(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世界近代现代史教师教学参考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

1970年,虽然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之间关系有所改善,民主德国政府还是把柏林墙加高到3米以阻止居民外逃。1971年9月,美、苏、英、法四国签署《四国柏林协议》,允许放弃任何单方面改变柏林现状的尝试,给西柏林人一个自由出入城市和在东柏林探亲的国际法保证。1971年12月20日,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3]签署《通行协议》,人员往来限制略有放宽。1972年5月,美、苏、英、法四国又签署《中转协议》,以缓解西柏林局势和方便东西柏林的居民通行。1980年,柏林墙的围墙、电网和堡垒总长达1369千米。

1989年,随着东欧剧变的发生,民主德国出现大批公民外逃的现象,政局发生动荡。1989年11月9日,民主德国政府宣布允许公民申请访问联邦德国以及西柏林,当晚柏林墙在民主德国居民的压力下被迫开放。1990年6月,民主德国政府正式决定拆除柏林墙。1990年10月3日,分裂41年的两德统一。

柏林墙倒塌

为何推倒?

1989年5月,在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宣布放弃执政党地位,实行多党制,波兰统一工人党与团结工会达成实行议会民主的协议,正在为即将到来的大选作准备的时候,匈牙利开始拆除通往奥地利边界上的铁丝网,打开了民主德国居民经匈入奥逃往联邦德国的缺口。

至10月初,已有3.7万名民德公民逃往联邦德国。在居民大批出走的冲击下,10月7日民德40周年国庆日前后,东柏林、莱比锡等许多城市爆发了游行示威活动,要求民德当局发扬民主,进行改革,放宽对出国旅行和新闻媒介的限制。

为了平息事态,稳定局势,德国统一社会党频繁召开会议,讨论对策,但意见严重分歧。在10月17日的政治局会议上,民德15个专区(包括东柏林)党的书记中有13个要求以埃里希·昂纳克为首的政治局全体成员辞职。18日,德党召开十一届九中全会,从1971年以来一直担任民德最高领导人的昂纳克以健康为由辞去党和国家一切领导职务,原政治局委员、中央委员会书记、国务委员会副主席埃贡·克伦茨当选为德国统一社会党总书记(24日又接任民德国务委员会主席、国防委员会主席)。

克伦茨上台立即表示要推行改革,要实行“自由选举”,然而克伦茨的一个惊人之举乃是11月9日突然下令凿开了“柏林墙”,宣布开放东西柏林、东西德的分界线,于是,民主德国居民顷刻像潮水一般迅猛地涌向西柏林和联邦德国各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果的影响下,欧洲的政治地图被划定了。但是在1989年;这地图却经历了在首次划定之后影响最为深远的众多变动。人民群众自发的不满和愤恨情绪吞没了东欧一系列国家的政权,并开始冲击和动摇苏联阵营中的国家所确立的立国根本。许多人涌现在东欧国家首都的大街上,要求进行民主改革。在公民们明显不可阻挡的和平抗议潮流下,一个接一个的华沙条约组织成员国的政府开始摇摆并倒下,这些国家包括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和东德。

1989年11月9日,全世界的电视观众目睹了在柏林上演的伟大一幕,长久以来作为东西方对抗最有力标志的柏林墙最终被推倒了,有1%的东德公民涌入西德与他们自1961年因关闭边境而被迫分离的朋友和亲戚们再度团聚。

由于德国的非危险的高速走向再度联合,也由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在1990年7月发布的伦敦宣言中以官方的身份宣布承认:华沙条约组织不再代表着对西方构成威胁的军事组织,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国内的境遇越来越困难重重,尽管他和美国的乔治·布什总统以及英国、西德政府都保持着亲密的关系,而且可以说在很多方面戈尔巴乔夫是东欧所有变动的始作俑者。

更多文章

  • 回望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改革后诸多的“第一次”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十一届三中全会,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第一次

    1978年12月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将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面来。自此,国外新鲜事物不断涌入,神州大地上的人们惊奇地发现了世界原本应有的多姿多彩,人们学习并适应新的生活方式,这些事物传入中国也创造了许许多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喝可乐,第一次吃洋

  • 《一站到底》题库及答案 历史题大集合你会多少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一站到底,一站到底题库,历史,历史常识

    《一站到底》想当年那么火,很多人都被里面那些知识渊博的小伙伴折服了。其实那里面的很多题都是学科中相当基础的题了。特别是那些历史题,都是基础中的基础,对于高中都不在话下。平时我们完全可以用这种方式跟孩子互动一下下,我来出题你来答,不信就来挑战一下吧!一站到底题库中的历史题大集合1.西藏布达拉宫最初是松

  • 最后的中国:最强军事的蒙古征服了最强经济的大宋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蒙古灭宋,宋朝,宋朝是怎么灭亡的

    每当我们谈论起宋朝的时候,很多人都会觉得宋朝是一个很弱势的国家,宋朝既没有非常强悍的军事,并且在遇到事情之后就只会处处退让。给人的感觉就是能忍的事情就绝不会动武,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尽量用钱解决。但宋朝虽然军事上软弱,但这一切是建立在强大的经济基础上的。两宋前后延续三百年,创下的经济奇观令人惊叹不已。孱

  • 约翰·F·肯尼迪的年代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肯尼迪,肯尼迪历史照片,肯尼迪照片,肯尼迪瞬间

    约翰·F·肯尼迪(JohnF.Kennedy)美国第35任总统,出生于1917年5月29日的美国马萨诸塞州布鲁克林。肯尼迪只担任了两年的总统职务就被暗杀,他也是美国当选的最年轻的总统,在逝世之后,他仍然留下了许多遗产。肯尼迪在三年总统生涯里,到底经历了多少大事?在美国历史

  • 专家谈萧皇后“一女侍多帝”传闻并不属实 荒谬之极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萧皇后,隋炀帝

    她,容貌姣好,性格静婉,一生命途多舛;她累世显贵,文采卓然,却因夫婿杨广留下种种不公骂名。萧氏,隋炀帝皇后。正史记载,萧后深得诸君敬重,而在野史中,这位传奇女子却背负侍寝数位帝王的“淫名”。历史长河,浩瀚云烟,后人的评述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传奇萧后究竟何人?品性如何?随着她与

  • 太子报仇千年不晚 隋炀帝墓重见天日遭遇杨勇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隋朝,隋炀帝,隋炀帝墓,杨勇

    2013年4月,扬州蜀冈-瘦西湖景区一家房地产公司施工,无意中挖出一座古墓,随即考古专家介入。让专家大吃一惊的是,这座坟墓非同一般,首先挖出的是一条十三环金镶玉碟躞带,这是隋唐时期帝王的葬品,随后又挖出了一系列帝王才能用的葬品。直到此时,考古专家们还没有把这一个古墓和隋炀帝联系起来,原因很简单,在距

  • 福王朱常洵真的是被李自成煮作“福禄羹”吃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福王朱常洵,福王,朱常洵,李自成,福禄羹,福禄宴

    据说福王朱常洵是被李自成部下著称“福禄羹”吃掉的,这一传说被人们津津乐道,大多信以为真。在许多文章里,都会这样绘声绘色地描写:崇祯十四年(1641年)正月二十日,河南洛阳,福王府邸。在宏伟壮丽的飞檐红墙映衬下,王府中堂广场尤显平阔。人声鼎沸中,烈焰腾腾,珍稀香木制成的无数王府

  • 潘金莲本是名门淑媛讹传千古荡妇 施耐庵后人道歉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潘金莲,历史上的潘金莲,千古荡妇,施耐庵,水浒传

    今年清明前夕,河北清河县的武植(又名武大郎)祠又热闹起来。据武氏后人称,历史上的武大郎并非是卖烧饼的,而是一名县太爷。他与名门之后潘金莲本是一对恩爱夫妻,潘金莲与西门庆更是毫无瓜葛。本月上旬,河南潘氏家族重修族谱,特意为潘金莲正名。记者随潘氏族人前往清河县采访,以期还原历史的真面目。《水浒传》中的毒

  • 靖难之役:朱棣10万大军难破济南城的前后始末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靖难之役,建文帝,朱允炆,朱棣,明朝皇帝

    在风景秀丽如诗如画、湖光山色相映成趣的大明湖畔,有一处名为铁公祠的景点。这是一座民族形式的庭院,走进院中,可见一公端坐于堂,头戴官帽,手持笏板,双目炯炯,正气凛然。此公即本祠的祠主铁公铁铉。大明湖内留有不少文士名流的遗迹,但能享受立祠殊荣的仅有3人:辛弃疾、曾巩和铁铉。辛弃疾,号稼轩,济南人,南宋杰

  • 谁见过段祺瑞“长跪不起”?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段祺瑞

    段祺瑞在“三一八惨案”中是否下了令开枪?南方周末资料图“三一八”惨案已经过去88年。相关史料,多已被史学家打捞出水。笔者遍翻手头史籍,也均不见有段氏“长跪不起”的记载。近几年,有关段祺瑞曾在“三一八”惨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