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回望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改革后诸多的“第一次”

回望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改革后诸多的“第一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586 更新时间:2023/12/13 11:54:21

1978年12月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将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面来。自此,国外新鲜事物不断涌入,神州大地上的人们惊奇地发现了世界原本应有的多姿多彩,人们学习并适应新的生活方式,这些事物传入中国也创造了许许多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喝可乐,第一次吃洋快餐,第一次穿西装,第一次看好莱坞大片等等,这些“第一次”的背后,暗藏着三中全会以来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与国家的经济腾飞。图为1983年4月,河南平顶山市河滨公园,在轿车布景板里留影的青年。当时改革开放的观念已深入人心,但人们的生活仍未完全步入现代化,摄影师在公园布置这个场景,满足人们对现代生活的渴求。

【第一批乡村自由贸易活动】十一届三中全会带来的最明显好处是经济的解放。自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初步完成,以乡村经济为基础的中国社会经济活动,一直施行的是统购统销的计划经济模式,而新的经济模式也是从乡村开始。图为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当月,辽宁彰武哈尔套镇,计划经济时期打击殆尽的农村大集自由贸易又恢复起来。

【第一批“个体户”】广州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涌现了第一批个体户。“个体户”称谓是改革开放初期的特殊产物,当时计划经济终结,一些具有商业眼光的人们不甘于待业在家,抱着试一试的想法第一个吃商品经济的螃蟹。而就是这批个体户,赶上了流通领域的市场化,练摊,倒服装,倒电器,一步步成为80年代的“万元户”。图为1986年,广州市北京路,骑自行车冒险载货的个体户。

【第一批乡镇企业】乡村经济是以耕地为基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受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影响,中国乡村剩余大量劳动力,这些劳动力的就业成为70年代末与80年代初的一个难题,在此背景下,乡镇企业应运而生,它把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土地上转移出来,为农村致富和逐步实现现代化,为促进工业和整个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是进行以市场为导向的实践活动。图为1982年,改革开放早期的乡镇企业:电风扇厂。

【第一瓶可口可乐】经济的发展带来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提高体现在“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改革开放之后,人们可以在家门口买到各种进口商品。作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进入中国的国际知名品牌之一,“可口可乐”见证了中国30余年来的伟大变革1978年12月18日,可口可乐公司宣布重返中国市场。用他们自己的话说,这是“在一个正确的时机,做出了一个正确的选择。”图为1979年9月被国人评价为“带着一股子药味的”第一批瓶装可乐到达中国。1981年第一条可口可乐生产线在北京投产,随后销售范围由涉外商店慢慢向普通百姓转型。

【第一杯咖啡】继可乐进入中国后,咖啡于1980年代中期进入传统的食品店,与中国传统的饮料一起,摆上了商店的货架。图为1987年,摄于北京某小卖部的咖啡广告。

【第一家国外快餐厅】随着改革开放,国外的生活方式逐渐引进。在“民以食为天”的中国,“快餐”作为一种西式的饮食化逐步被接受:1987年11月12日,美国快餐公司肯德基在中国的第一家餐厅在北京前门繁华地带正式开业,一开业就创下单一店铺单日最高的营业额,卖了30万元。紧随其后,麦当劳也于1990年在深圳开设了其在中国的首家餐厅。自此,洋快餐如雨后春笋般在中国的大街小巷“遍地开花”。洋快餐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口味上的不同,还有饮食文化、管理模式,用餐观念等的改变。

【第一块国外产品广告】1984年夏,府井大街南口,第一块外国产品大广告。

【第一件时装】“一群蓝蚂蚁”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前,西方人眼中的中国人,把穿着不分男女老少的中国人形容为蚂蚁。1978年前,绿、蓝、黑、灰等几种颜色的衣服占据了绝对的“统治地位”,服饰颜色单一,样式简单。从50、60年代实行计划经济开始,布料要凭布票买,买鞋也要凭鞋票。在那清一色的年代,没有人讲究服饰衣着。也许一件鲜艳一点的衣服就代表了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1978年后,服饰颜色的多样,对剪裁合体的追求,逐渐成为人们穿着的标准,街上的时装也逐渐多了起来。图为1985年的福建,普通市民衣着已开始转变,少女已经穿着性感的服饰。

【第一套西装】20世纪初,西装随着海外留学人士来到中国。泽东时代,被称为“干部服”的中山装成为中国男性穿着的主流,穿西装被视为资产阶级的特征。经历了艰难的传播过程和数年“雪藏”,在改革开放之后,西装重新回到中国人的身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央提出“思想解放”,当时的中央领导人做了一个表率,他们带头穿上了西装。时任中国共产党总书记的胡耀邦,不仅穿上了一套西装,并且在众目睽睽下撩开了衣服的左襟,告诉众多记者,这件西装是“中国制造”。很快,“西装热”很快在全国自上而下地形成了。图为1986年10月,北京天安门广场,一位穿中式对襟服装的老人和他穿西服的孙子

【第一辆进口家用轿车】1979年之前,城市街道上的车数量极少,仅有的车也是政府的公车,私家车对于百姓来说更是不敢想,百姓出行更多靠自行车,所以中国有“自行车王国”的外号。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80年代初,我国通过易货贸易从波兰进口了一批菲亚特126P汽车。由于车型实在太小,不适于作为公车,因此不得不向个人出售。当时对私人购车限制已经开始松动,而丰田,皇冠,桑塔纳等汽车价格昂贵,先富起来的“万元户”将目标瞄准了菲亚特126P,从而使菲亚特126P成为我国最早的进口私家车。起初售价只有5000元,国内保有量超过3万辆。在上世纪80年代中,拥有一辆菲亚特126P小轿车是家庭生活富足的标志。上世纪90年代初期,以温州为标志,很多城市将菲亚特126P作为出租汽车使用。图为上世纪90年代,河北某市的出租汽车在待客。

【第一台黑白电视机】1979年,长虹厂从松下引进了一条黑白电视生产线,进散装件开始组装电视机。全国各地来的进货车在电视机厂外排队等候,24小时不间断。库房里面没有一台库存,产品刚下线就直接被运上车。图为1979年,黑龙江黑河市民家里的黑白电视机。

【第一部“好莱坞大片”】1984年,广东省广州市,80年代从美国引进第一部好莱坞大片《超人》,结束了“中国电影一片红”的局面,不过在中国上演没几天就被禁了,但过了一段时间,该片又获准在全国放映了。图为广州中山五路的海珠路口,广州儿童电影院的《超人》海报。

【第一批用电脑工作的人】1985年,广东珠海的外资企业,这里培养了中国最早一批用电脑干活的产业工人。

【第一批购买“大哥大”的老板】当下手机已经遍布全国,不足为奇。而1987年手机的始祖“大哥大”进入大陆时,其高达2万元的价格还是让普通人望而不及,黑市售价也曾高达5万元,曾几何时,大哥大是身份、地位和财富的象征,对于一直“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就是共产主义的国人来说,它所带来的震撼是必然的。这不仅因为它的昂贵,也因为它所展示的高科技的神奇。图为1996年,广东广州,火爆的“大哥大”市场。

【第一场晚会】1979年除夕,因为文革被中断了15年的人民大会堂除夕晚会回归。一大批文革中被打倒的老干部前来跳舞,已经压抑了太久的年轻人被请去给老同志当舞伴。镜头中跳舞的女子是中央实验话剧团演员盖晓玲。她后来改名盖克,在电影《高山下的花环》中饰演韩玉秀。为了参加舞会,她第一次穿上高跟鞋,还翻箱底找出了自己的一件浅黄色毛衣。这次在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仅一个多月后举办的晚会,成为新生活方式回归的一个重要信号舞禁开了。

【第一次“广场舞”潮】从1979年的除夕舞会说开,整个社会风气顿开。被禁闭多年的人们对外来的一切都感到新鲜。牛仔裤、蛤蟆镜,迪斯科和各种花花绿绿的时尚走进人们的生活空间,同时,人们开始恶补文化知识、做买卖、看电影、谈恋爱,一切都试图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图为1981年,穿喇叭裤、自带双卡收录机的西安青年在公共场所跳迪斯科,引来人们围观。

【第一波烫发潮】新的生活方式的回归,使人们更注重外表,更愿意追求“美”。图为1982年1月,上海最大的一家理发店南京理发店新添置了26台大型落地吹风机。每天这里接待250多名女顾客烫发,星期天增加到350至400名。

【第一次选美】处在中国南方的广东在很多方面仍得风气之先。1985年初,广州市团委为了配合“两个文明建设”和“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策划了一次选美活动,叫做“首届羊城青春美大赛”。这在新中国的大城市还是第一次。图为1985年,广州青春美大赛的初赛在回民小学的教室里进行,女孩在评委面前现场走秀。

【第一次香港摇滚乐队内地演出】1988年10月15-16日是香港摇滚乐队BEYOND第一次踏足大陆开专场演唱会,地点是北京最大的室内演出场地首都体育馆。这是80年代的港台摇滚与内地摇滚首次交流,由于语言的问题,再加上Beyond当时在内地影响力尚小,因此当乐队在表演粤语作品时,观众几乎没什么反应。入场前,票贩子都不认识BEYOND,还向家驹兜售黄牛票。

【第一次进中南海的游客】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国人生活水平提高,对生活质量有了新要求。人们有了余钱之后,不仅要求吃饱穿暖,还有旅游的需求,怀揣“去外面看看,长见识”的想法,旅游者奔赴向祖国各地,逐渐“出境游”变得也普通寻常。图为1983年,作为中国中央政府最神秘的权力中心,中南海对外开放,让市民参观,进入新华门游客络绎不绝,都想一窥毛泽东等中央主要领导人工作、生活、居住的地方。

【第一个登上天安门城楼的百姓】1988年1月1日,天安门城楼首次对中外游人开放,第一个中国游客是北京东四人民市场退休职工高希武。

【第一批来中国旅游的“老外”】因为建国后长达30年的封闭,外国游客无法进入中国旅行,那时,除了极少数外交人员,普通百姓无法看到外国人,即使看到,因为害怕“里通外国”也不敢交流。“老外”对于中国人来说,充满了神秘与好奇。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来中国旅行的外国友人增多,外国友人走到公共场合都会引起中国民众的围观,成为当时中国一个特殊的社会现象。1978年,一外国旅游团在兰州被10万兰州人围观。图为1980年夏,在故宫的国人,不看国宝,不看大殿,围观外国游客。

【第一个“经济特区”】作为我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一直被看做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然而,这个如今车水马龙、汇聚四方的现代大都市,1979年前却是一个荒凉的小渔村。1980年8月,中国政府正式批准建立深圳经济特区,随后又在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建立特区。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1982年11月~1985年12月的37个月期间,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集团公司)一公司在承建深圳国际贸易中心大厦(简称国贸大厦)时,创下了三天盖一层楼的速度,这在当时的中国是绝无仅有的,从此“深圳速度”成为形容建设速度非常快的一个词。深圳经济特区一直发挥着“试验田”的作用,创下了物价改革、企业产权转让、住房制度改革等众多个“中国第一”。图为1983-1984年,深圳罗湖区,施工人员在建筑工地中。

【第一次反对的声音】1988年3月,人大代表黄顺兴在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公开发表反对意见,反对周谷城担任科教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他说:“周老先生虽然德高望重,但已八十有九,他应该好好休息,应该把这个位子让给更年轻的人。”当场表达不同意见的“异动”,让所有人始料未及。黄顺兴发言完毕,沉静的会场掌声四起。站在话筒前,大声说“我反对”的黄顺兴代表,被定格在历史中。这是全国人大史上首次出现不同声音。

更多文章

  • 《一站到底》题库及答案 历史题大集合你会多少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一站到底,一站到底题库,历史,历史常识

    《一站到底》想当年那么火,很多人都被里面那些知识渊博的小伙伴折服了。其实那里面的很多题都是学科中相当基础的题了。特别是那些历史题,都是基础中的基础,对于高中都不在话下。平时我们完全可以用这种方式跟孩子互动一下下,我来出题你来答,不信就来挑战一下吧!一站到底题库中的历史题大集合1.西藏布达拉宫最初是松

  • 最后的中国:最强军事的蒙古征服了最强经济的大宋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蒙古灭宋,宋朝,宋朝是怎么灭亡的

    每当我们谈论起宋朝的时候,很多人都会觉得宋朝是一个很弱势的国家,宋朝既没有非常强悍的军事,并且在遇到事情之后就只会处处退让。给人的感觉就是能忍的事情就绝不会动武,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尽量用钱解决。但宋朝虽然军事上软弱,但这一切是建立在强大的经济基础上的。两宋前后延续三百年,创下的经济奇观令人惊叹不已。孱

  • 约翰·F·肯尼迪的年代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肯尼迪,肯尼迪历史照片,肯尼迪照片,肯尼迪瞬间

    约翰·F·肯尼迪(JohnF.Kennedy)美国第35任总统,出生于1917年5月29日的美国马萨诸塞州布鲁克林。肯尼迪只担任了两年的总统职务就被暗杀,他也是美国当选的最年轻的总统,在逝世之后,他仍然留下了许多遗产。肯尼迪在三年总统生涯里,到底经历了多少大事?在美国历史

  • 专家谈萧皇后“一女侍多帝”传闻并不属实 荒谬之极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萧皇后,隋炀帝

    她,容貌姣好,性格静婉,一生命途多舛;她累世显贵,文采卓然,却因夫婿杨广留下种种不公骂名。萧氏,隋炀帝皇后。正史记载,萧后深得诸君敬重,而在野史中,这位传奇女子却背负侍寝数位帝王的“淫名”。历史长河,浩瀚云烟,后人的评述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传奇萧后究竟何人?品性如何?随着她与

  • 太子报仇千年不晚 隋炀帝墓重见天日遭遇杨勇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隋朝,隋炀帝,隋炀帝墓,杨勇

    2013年4月,扬州蜀冈-瘦西湖景区一家房地产公司施工,无意中挖出一座古墓,随即考古专家介入。让专家大吃一惊的是,这座坟墓非同一般,首先挖出的是一条十三环金镶玉碟躞带,这是隋唐时期帝王的葬品,随后又挖出了一系列帝王才能用的葬品。直到此时,考古专家们还没有把这一个古墓和隋炀帝联系起来,原因很简单,在距

  • 福王朱常洵真的是被李自成煮作“福禄羹”吃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福王朱常洵,福王,朱常洵,李自成,福禄羹,福禄宴

    据说福王朱常洵是被李自成部下著称“福禄羹”吃掉的,这一传说被人们津津乐道,大多信以为真。在许多文章里,都会这样绘声绘色地描写:崇祯十四年(1641年)正月二十日,河南洛阳,福王府邸。在宏伟壮丽的飞檐红墙映衬下,王府中堂广场尤显平阔。人声鼎沸中,烈焰腾腾,珍稀香木制成的无数王府

  • 潘金莲本是名门淑媛讹传千古荡妇 施耐庵后人道歉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潘金莲,历史上的潘金莲,千古荡妇,施耐庵,水浒传

    今年清明前夕,河北清河县的武植(又名武大郎)祠又热闹起来。据武氏后人称,历史上的武大郎并非是卖烧饼的,而是一名县太爷。他与名门之后潘金莲本是一对恩爱夫妻,潘金莲与西门庆更是毫无瓜葛。本月上旬,河南潘氏家族重修族谱,特意为潘金莲正名。记者随潘氏族人前往清河县采访,以期还原历史的真面目。《水浒传》中的毒

  • 靖难之役:朱棣10万大军难破济南城的前后始末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靖难之役,建文帝,朱允炆,朱棣,明朝皇帝

    在风景秀丽如诗如画、湖光山色相映成趣的大明湖畔,有一处名为铁公祠的景点。这是一座民族形式的庭院,走进院中,可见一公端坐于堂,头戴官帽,手持笏板,双目炯炯,正气凛然。此公即本祠的祠主铁公铁铉。大明湖内留有不少文士名流的遗迹,但能享受立祠殊荣的仅有3人:辛弃疾、曾巩和铁铉。辛弃疾,号稼轩,济南人,南宋杰

  • 谁见过段祺瑞“长跪不起”?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段祺瑞

    段祺瑞在“三一八惨案”中是否下了令开枪?南方周末资料图“三一八”惨案已经过去88年。相关史料,多已被史学家打捞出水。笔者遍翻手头史籍,也均不见有段氏“长跪不起”的记载。近几年,有关段祺瑞曾在“三一八”惨案

  • 中国古代高危职业——皇帝 平均寿命不足40岁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皇帝寿命,中国皇帝寿命,中国历代皇帝列表

    易中天曾说过,中国古代有一种职业,危险性非常大,死亡率非常高。这个职业就是“皇帝”,皇帝往往死于非命,常常被杀,六成活不到40岁。作为身份高贵的“天之骄子”,九五之尊,皇帝们都是应运而生的,所享受到的各种资源都是最多的,而这样都很难活过40岁,到底是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