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第一章 卧榻之侧

第一章 卧榻之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797 更新时间:2023/12/22 22:46:13

第一章卧榻之侧,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我相信,我们的读者在小学里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肯定都学会了一句话: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

>《现代汉语词典》对这句话的解释是:自己的势力范围内,绝不容许他人侵入。但是,在西汉之前,我华夏民族的身畔,一直就有一个彪悍的巨人,不仅仅心安理得地躺在身边呼呼大睡,而且还随时觊觎着我华夏民族的丰硕成果,想来就来,想走即走,见什么抢什么,美女、丝绵、粮食、金银和珠宝,顺手揽于怀中,拍马即驰,来去如风。

>

>我整个华夏民族,饱受侵扰之苦,却束手无策。

>

>在这一点上,根本就不是容许人家安睡与否,而是在面对其为所欲为中无可奈何。

>

>这一彪悍的巨人,就是:匈奴。

>

>面对这一凶悍的巨人,实在没辙,那就加高自家的门槛吧。于是,从战国时候的秦赵燕等国起,便大肆修筑长城,目的,当然是希望把这巨人挡在长城之外。

>

>位列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我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文化古迹,长城,原来是用来挡贼的。

>

>愿望,永远都是非常好的,但就是离现实太远。尽管秦统一六国之后,把这貌似坚固的长城链接了起来,好像我华夏广袤的地界儿,已经固若金汤。可不曾想,随便一个口子,人家依然来去如风,黄金、美女、粮食……仍然被那些骑在马上的彪悍汉子,一揽而走。

>

>晕哟。

>

>那个“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幽怨而凄美,也倾尽财力国力,修筑的这一道绵延2000多公里的靓丽的长城,却在野蛮加贪欲的热血汉子面前,形同摆设。

>

>没有说错,这世界还真就是弱肉强食的世界。

>

>谁叫人家彪悍如野兽,而自己又正好温顺如绵羊呢?

>

>远腾飞说,匈奴打中原王朝,就如同足球场上德国队踢中国队,不在一个等级上。中国队的等级实在太差,90分钟的比赛,人家想进多少球就进多少球。如此被动的局面,其原因出在兵种上。中原王朝的兵种,就是步兵加战车;但匈奴的兵种,却是威武雄壮的骑兵,来去如风,快如闪电。

>

>在强悍凶猛的匈奴骑兵面前,中原王朝的军队,根本就不具有抵挡的能力。所以,从战国到西汉,匈奴与中原王朝发生的战争无数,但基本上都以匈奴凯旋为句号。到建立大汉王朝之后,他老人家就不信这个邪,于公元前200年率32万大军御驾亲征,看起来浩浩荡荡,却被匈奴单于冒顿率领的40万骑兵堵在山西大同的白登山上,而且,将包括刘邦在内的所有汉军,围了一个水泄不通。

>

>那一次,久经沙场而且身经百战的刘邦同志,就差一滴滴儿变成了冒顿的阶下囚。

>

>历史上,就称这一事件为:白登之耻。

>

>在万般无奈实在没辙的情况下,我中华民族最伟大的美男子谋士先生,发挥了他应有的作用。这老小子居然就鬼鬼祟祟地溜到了冒顿老婆(阏氏)的帐中。

>

>2000多年过去了,我们还真不知道他是怎样溜进的冒顿老婆的帐中?难不成,就是因为他长得帅吗?

>

>N多的事例证明了,长得帅还是有优势啊。

>

>比如应聘,长得帅就多了一记先手。

>

>在贿赂了一大堆金银珠宝并表演了一翻谄媚之后,冒顿的老婆竟然支招让冒顿让开一条通道。

>

>阏氏乃谓冒顿曰:两主不相困。今得汉地,而单于终非能居之也。且汉王亦有神,单于察之……亦取阏氏之言,乃解围之一角。于是高帝令士皆持满傅矢外乡,从解角直出,竟与大军合,而冒顿遂引兵而去(《史记》语)。

>

>啊,这冒顿也会怕老婆?

>

>据我所知,这位冒顿心狠手辣到心爱的宝马、美人、包括父亲通通敢杀,而且都是一剑封喉,这样的主儿,他会听从这阏氏的招?

>

>无论如何,事实如此,他的确让开了一条道。

>

>刘同志立马带着他的队伍,慌忙忙灰溜溜犹如丧家之犬,逃回长安。

>

>耻吧?

>

>耻是耻了,可问题还得解决啊,不然,匈奴的骑兵可不是德国的足球队,他们可不踢球,他们是要烧杀抢掠的……弄不好,我中华民族,可真就要在之中讨生活了呢。

>

>毕竟是大汉国民的老大,刘邦得为他的子民想辙。

>

>左想右想,脑壳都想痛了,还真就想出一办法来。

>

>打,肯定不是匈奴同志的对手,那是自找其辱。不打,还要人家不来骚扰,这得想点好的办法。

>

>于是,和亲,就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

>

>所谓“和亲”,就是把公主,或者是假冒的公主,嫁给匈奴单于,缔结友好的亲家。当然,随着公主的到来,大汉皇朝还会陪嫁大量的财宝。

>

>说得好听一些,是两国缔结亲家,生下孩子,还是甥舅关系;说得难听一点,其实就是美女加金银珠宝给予贿赂。

>

>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短,看在又吃又拿还有美女霸占的份儿上,你就少来骚扰吧。

>

>当时的大汉,正是百废待兴的建国之初,尽管地盘博大,人口也比匈奴多出了N多的倍数,但人家一生下来就看见马,所谓3岁拉弓5岁上马,他们是在马背上长大的,不用练,一到成人,就是现成的骑兵;而我们汉家的孩子,一生下来,看见的就是庄稼,稍大一点儿,就在田间地头锄草。

>

>什么时候开弓上马?

>

>所以,在兵种上就处于劣势。如果大规模发动汉匈战争,于国于民都会不利。当时的匈奴,军事上肯定处于绝对的优势,但汉军的防御能力加汉地的城墙堡垒,他们要占有,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关键的问题是,占有了,他们也不知该怎么用啊,城里可以牧马吗?

>

>于是,大汉的“和亲”提议,匈奴的同志还是非常愿意接受的。至少,不用纵马驰骋,就可以娶到公主嘛,而且还另带大批量的财物。

>

>天知道,这公主真的假的?

>

>只要没人多嘴,那些草地里的傻帽,肯定不知道。

>

>尽管,假公主骗得了单于,但是,用女人换和平,就不是耻辱吗?

>

>这一耻,就是60多年。

>

>近70年的时间里,匈奴的同志大的战事的确没怎么开展,但是小的骚扰依然不断。其实,道理非常简单,大汉皇朝的公主,无论怎么冒充,总不会每一个匈奴同胞都配一个吧?

>

>也就是说,总有看见了甜点,却永远也吃不上嘴的匈奴同胞。他们一根筋犯了,就会跑到边境来撒欢。

>

>近70年啊,汉匈的边境,就这样磕磕碰碰地“和平”了下来。

>

>到了当上大汉的老大之后,尽管他还非常的年青,但是他就不再愿意继续如此地“耻”下去。在他血气方刚的灵魂里,他要把他的祖先们,失去的颜面,挣回来。

>

>对的,他要向匈奴开战。

>

>这个时候的大汉,其实已经具备了开战的条件。因为,经过近70年的休养生息,大汉皇朝的国力,已经到达了前所未有的强盛。在前面的篇幅中我就为大家讲过,当时大汉的粮食已经多到粮仓都装不下了,只好放在露天腐烂;铜钱压在国库里,连串铜钱的绳索都腐朽了,也没有机会用出去——太有钱了。

>

>从的时候,大汉皇朝就开始关注骑兵的建立,也关注建立骑兵的重要工具——马匹。汉高祖刘邦的时候,大汉骑兵的战马有3千匹,但是,到了汉武帝的时候,大汉骑兵拥有的战马已经达到60万匹。仅看这一数字,大家就明白,当时大汉已经强盛到了何等的程度?

>

>不是说,大汉的老百姓都在比拼宝马了吗?

>

>尽管这一说法有些夸张,但一定不是空穴来风。这只说明当时的汉朝,已经达到了一种强盛的程度。汉武帝继位之初,尽管远大,也尽管荷尔蒙发达蠢蠢欲动。但是,大权实际掌握在窦太皇太后的手中,老太后是黄老学说的坚定维护者,她老人家显然不会同意刘彻想要的大动干戈。

>

>在老太后的压力下,少年天子刘彻也不得不韬光养晦。但是,他却在他广阔的上林苑里倡导骑射,弄一些个骑兵演练。的军事能力也就在这一次次的演练之中,被汉武帝看在眼里;同时,他小人家还派出使西域,寻求联合大月氏国夹击匈奴的契机。

>

>另外,在中央大臣中,新一代的官员,都主张整军备战,反击匈奴。

>

>毕竟,国力强盛了嘛。

>

>其实,在我们这个国度的有志青年,自古以来就没有缺少过,只要有机会,他们就会摩拳擦掌。

>

>关键的问题是,他们摩拳擦掌的机会,到了。

>

>因为,窦太皇太后在这个节骨眼儿上,竟然亲自“挂”掉了。

>

>在一次朝仪中,在主战与主和的PK之后,刘彻决定对匈奴开战。

>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

>腰杆儿阔了,底气儿就足了嘛。

>

>同时,经过董仲舒的思想教育,全国人民的思想都统一起来了,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干,又干不成?拧成一股绳,不就是万众一心吗?

>

>干!

>

>打他奶奶滴!

>

>打,其实还是需要机会的,至少,应该明白怎么打,或者到哪里打吧?总不至于到海上打吧?海上没有匈奴人。但是,到真就决定开打的时候,却发现,现在居然还没有机会,至少,人家没有大军南下啊。一个匈奴人都不见,打谁?又如何打嘛?

>

>晕哟。

>

>不想匈奴南下的时候,它常常来,不是抢了一个郡就是抢了几个县。这会儿,想它来了,他居然不来。

>

>没有机会咋办啊?

>

>其实,非常好吧,创造机会嘛。

>

>在公元前133年的初夏,刘彻和他的将军们就创造了一次这样的机会。

>

>于是,汉匈之间的军事博弈,拉开帷幕。

>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机会呢?

>

>别急,在下一篇的小文里,我会为大家解惑。

推荐阅读:

描写云的诗句

络绎不绝的意思_成语“络绎不绝”是什么意思?

寒气袭人

标签: 卧榻

更多文章

  • 卫青三个姐姐都有谁? 她们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有谁

    卫青三个姐姐都有谁?她们最后结局如何?,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卫青是西汉汉武帝时期大将,在汉对匈作战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不可遗忘的功绩。卫青原本只是奴仆之子,后来受到重用,一路飞升到大将军大司马的位置,乃至娶汉武帝长姐平阳公主为妻,是因为他有一个好姐姐卫子夫。虽然说卫青的功绩,是他实打实拼出来的

  • 东汉破北匈奴之战简介、经过、历史意义以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匈奴

    东汉破北匈奴之战简介、经过、历史意义以及影响,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破北匈奴(东汉)——一次并不明智的出击,改变了匈奴人的命运和欧亚的历史进程战争概述:东汉永元元年(89年)六月,东汉派窦宪、耿秉率军与南匈奴军队在涿邪山会合(今蒙古满达勒戈壁附近),与北匈奴战于稽落山(今蒙古额布根山),北单于大

  • 司马迁也是天文学家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也是

    千百年来人们赞颂司马迁在史学和文学方面的光荣业绩,然而,司马迁还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天文学家。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他是古代著名天文学家重、黎、羲、和的后代,他的家族在夏、商两代都是“世序天地”。他的父亲司马谈是汉武帝的历官—太史令,这是汉代最高的天文官。其父临终前嘱咐他一定要当太史令,

  • 秦汉时期的婚礼习俗:董仲舒提出纲常理论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董仲舒

    秦汉时期的婚礼习俗:董仲舒提出纲常理论,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秦汉时期,是中国大一统帝国的初始阶段,这一阶段,由于社会统治的需要,道德、伦理要进行整合、统一,因此在政治经济上实行“车同轨,书同文”之外,对于婚姻家庭制度也进行了严格的整顿。秦统一之前,各地的婚俗相对自由开放,如陈国的男女“迎会于道

  • 痴情皇帝:糟糠之妻为啥成了汉宣帝刘询的挚爱?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糟糠之妻

    痴情皇帝:糟糠之妻为啥成了汉宣帝刘询的挚爱?,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Monica2017-07-17痴情皇帝:糟糠之妻为啥成了汉宣帝刘询的挚爱?汉宣帝刘询,原名刘病已,汉武帝曾孙,废太子刘据之孙。汉武帝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因为“巫蛊之祸”,刘病已的祖父、当时的太子刘据和他的父亲史皇孙刘进均

  • 《汉书》卷七六一・尹翁归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汉书

    《汉书》卷七六一・尹翁归,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尹翁归(?—前62),字子兄,西汉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后迁至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人习文法,先后任缑氏令、都内令、弘农都尉、东海大守,后以高第守右扶风。任郡守时,以惩治黠吏豪滑为己任,所到豪民不敢犯禁,皆大治;尹翁归为政任刑,从不以能力骄

  • 王充简介:“竭而精气灭,灭而形体朽”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精气

    王充简介:“竭而精气灭,灭而形体朽”,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哲学在希腊文里的意思是“爱慕智慧”,中国人则说“知人则哲”(《书·皋陶谟》)。哲学是一切科学的母亲和源头,因为它是关于世界观,关于万事万物本质的学说。哲学的聪明是大聪明,即所说的“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我们平

  • 王莽:和平上台的新朝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王莽

    王莽:和平上台的新朝皇帝,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哀帝因纵欲过度,不久一病不起,元寿二年六月去世。只有二十六岁,在位仅六年。董贤虽对哀帝忠心耿耿,怎奈不习事务,当王太后召董贤问丧事该如何调度时,他一时对答不出。王太后便命王莽入宫帮助董贤治理丧事,这又给了王莽一个捞取政治资本的大好机会。王莽入朝,先

  • 刘邦与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如意

    刘邦与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怎么死的?,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刘邦与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怎么死的?吕后吕雉的一生,最嫉妒的女人就是刘邦的宠姬戚夫人。戚夫人生下了一个儿子名叫如意,也就是刘如意。刘邦一度想要立刘如意为太子。吕后自然是非常不满。那么,刘邦死后,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是怎么被吕后害死的?刘邦一死

  • 汉和帝刘肇 永元之隆:汉和帝是一个好皇帝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是一个

    汉和帝刘肇永元之隆:汉和帝是一个好皇帝吗?,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周荣为尚书袁安府吏,袁安上书言窦宪骄纵、窦景腐败、不宜立北匈奴单于等奏议,均出自周荣之手笔。窦宪门客徐齮非常嫉恨他,于是,当面威胁他。连尚书府中尚且遭到这样的恐吓,可见一般的官吏该承受着怎样的政治压力。”[10]此前已有朱维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