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王充简介:“竭而精气灭,灭而形体朽”

王充简介:“竭而精气灭,灭而形体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66 更新时间:2023/12/31 10:37:41

王充简介:“竭而精气灭,灭而形体朽”,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哲学在希腊文里的意思是“爱慕智慧”,中国人则说“知人则哲”(《书·皋陶谟》)。哲学是一切科学的母亲和源头,因为它是关于世界观,关于万事万物本质的学说。哲学的聪明是大聪明,即所说的“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我们平时所说的聪明,它是存在于世俗生活、商业手段、人际场合、争名夺利之中,其实都只是小聪明而已,一时的热闹。古今中外的哲学体系,被大体分为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两大块。我们早在中学课本中就已知道,简单地说,前者认为精神(既意识)是万物本原,精神第一性,精神决定物质、产生物质,“形而上者谓之道”(《易·系辞上》,下同);后者认为物质是万物本原,物质第一性,物质决定精神、产生精神,“形而下者谓之器”。这是教科书上的观点,听起来很枯燥、抽象,也很玄妙、高深。而我们通常所说的,就是前者相信鬼神的存在,凡人之外有神仙,凡间之上有天界,人之生前死后有鬼魂,有前生来世,有命运主宰;后者却不相信。

>

>在中国,唯心主义哲学与唯物主义哲学流派,都走过了一段漫长而曲折的道路,互相之间的论战与斗争,相克而相融,可谓刀光剑影、针锋相对,既尖锐又共进。唯物主义的主要代表学者,有战国时的荀况、东汉的王充、南朝的范缜、明清之交的王夫之和清朝的戴震等。其中,王充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承前后、发扬广大的里程碑式人物。

>

>

>王充

>王充(公元27—约公元96),东汉哲学家,中国古代著名的唯物主义者和无神论者。字仲任,会稽上(今属浙江)人。诞生于刘秀建立东汉的第三年,出身“孤门细族”,因孝顺著称,幼年好读书,后游历洛阳。曾在太学就读,拜著名史学家班彪为师,但时间很短。因家贫,无钱买书,只好在洛阳书肆为人家卖书并抽空阅览,饱读诗书,又不死记章句,遂博通百家之言,基本上还是属于自学成才。记忆力好,且擅长辩论。后归南方乡里,任县椽功曹、州从事,转治中等小吏。多次和上级不合而争论。晚年离官家居,开过私塾,终生潦倒,但“居贫苦而志不倦”。闭门思考,谢绝一切往来,著书立说,今存《论衡》85篇(另有《养性书》16篇,已佚),20余万字,以30余年之力写成。此著针砭时弊,许多观点鞭辟入理,石破天惊,在当时被视为“异端邪说”,不能公开阅读。直到东汉末年以后才广泛传播开来,产生巨大影响。

>

>对西汉以来成为正宗的谶纬神学,以及董仲舒的所谓“天人感应”说,王充展开了猛烈的批判,公开标榜“虽违儒家之说,合黄老之义”(《论衡·自然篇》,下同),在当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社会,这是很需要勇气的,简直有些大逆不道。我想,他也是因为有一肚子的气,觉得自己久居人下、怀才不遇,而整个上层社会又是小人得志、谬论流传,需要发泄,属于“不平则鸣”(之见);又系民间自由人士,没有组织和领导,无人干涉,才敢“大放厥词”吧。

>

>王充认为“元气”才是宇宙的根本,天地是元气的产物,人和禽兽也是由元气演化而来,“天地,含气之自然也”(《谈天篇》)。它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没有预定的目的,“天道无为,故春不为生,而夏不为长,秋不为成,冬不为藏”(《命禄篇》),“天地合气,万物自生,犹夫妇合气,子自生矣”(《自然篇》)。这些观点具有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

>

>对当时的符瑞、灾异、风水、卜筮、祭祀、祈禳、谴告、求雨、拜龙等迷信行为,王充进行了辛辣的抨击,说“人不能以行感天,天亦不随行而应人”(《明雩篇》);强调有生必有死,“死者,生之效;生者,死之验也”(《道虚篇》);人死后也不能成为鬼,“人之所以生者,精气也,死而精气灭。能为精气者,血脉也,人死血脉竭。竭而精气灭,灭而形体朽,朽而成灰土,何用为鬼?”(《论死篇》)指出鬼是人的一种幻觉,“人病则忧惧”,“忧惧则存想,存想则目虚见”(《订鬼篇》)。

>

>王充反对“圣人生而知之”的说法,认为知识得自眼见、耳闻、口问,还要“必开心意”。也就是,既要通过感官,又要通过思维。所谓“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并提出“引事物以验其言行”(《实知篇》),以实际存在的事物验证言行。他可能是世上最早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人了!他还批判了当时“好珍古而不贵今”的学风和“知五经而不知当世”的腐儒。另著《问孔》、《刺孟》两篇,指出孔孟言论“上下多相违”、“前后多相伐”,后世不应盲从,“伐之说,何逆于理?”

>

>但是,王充也有、认识不够的地方,一些论断陷入宿命论,如认为人的富贵贫贱由“命”决定,非人力所能变动;命表现于人的“骨相”,“富贵之人生而有表见于面”;王朝兴亡由“期”、“数”、“时”、“历数”等超世间的力量来决定,和政教的得失无关。刚刚还在大谈“人不能以行感天,天亦不随行而应人”的唯物主义者、无神论者,此时却有这么一番论调,让人实在诧异,就像前后不是一个人说的一样。

推荐阅读:

激烈的反义词

狐偃拼音【露宿勤王客】

【惆怅】的意思是什么?【惆怅】是什么意思?

标签: 精气

更多文章

  • 王莽:和平上台的新朝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王莽

    王莽:和平上台的新朝皇帝,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哀帝因纵欲过度,不久一病不起,元寿二年六月去世。只有二十六岁,在位仅六年。董贤虽对哀帝忠心耿耿,怎奈不习事务,当王太后召董贤问丧事该如何调度时,他一时对答不出。王太后便命王莽入宫帮助董贤治理丧事,这又给了王莽一个捞取政治资本的大好机会。王莽入朝,先

  • 刘邦与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如意

    刘邦与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怎么死的?,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刘邦与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怎么死的?吕后吕雉的一生,最嫉妒的女人就是刘邦的宠姬戚夫人。戚夫人生下了一个儿子名叫如意,也就是刘如意。刘邦一度想要立刘如意为太子。吕后自然是非常不满。那么,刘邦死后,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是怎么被吕后害死的?刘邦一死

  • 汉和帝刘肇 永元之隆:汉和帝是一个好皇帝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是一个

    汉和帝刘肇永元之隆:汉和帝是一个好皇帝吗?,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周荣为尚书袁安府吏,袁安上书言窦宪骄纵、窦景腐败、不宜立北匈奴单于等奏议,均出自周荣之手笔。窦宪门客徐齮非常嫉恨他,于是,当面威胁他。连尚书府中尚且遭到这样的恐吓,可见一般的官吏该承受着怎样的政治压力。”[10]此前已有朱维京、

  • 汉朝的宫廷女子为何都要穿开裆裤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开裆裤

    汉朝的宫廷女子为何都要穿开裆裤汉朝的宫廷女子与后世不同的是都穿着开裆裤,听起来好像不可思议,而且开裆裤里面什么也不穿,为的就是让皇帝临幸起来方便,连衣服都不用脱。汉灵帝(156189年)刘宏,东汉皇帝,公元168年即位。在其统治期间,党锢之祸兴起,宦官把持大权,公开标价卖官,肆意大兴土木,百姓难以为

  • 汉朝历代皇帝顺序简介 汉朝历代国君大全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汉朝

    汉朝历代皇帝顺序简介汉朝历代国君大全,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汉朝分为东汉和西汉两个时期,据悉,汉朝存在400多年,共经20几位皇帝,汉朝的开国皇帝是汉高祖刘邦,那么您知道除了汉高祖刘邦外,汉朝还有哪些皇帝吗?今天小编就为您收集了汉朝历代国君大全,一起来看看吧!汉朝皇帝汉朝历代国君大全:西汉:公元

  • 才女班婕妤的故事:赵飞燕姐妹入宫后便黯然失色?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婕妤

    才女班婕妤的故事:赵飞燕姐妹入宫后便黯然失色?,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班氏是楚国令尹子文的后代。楚灭亡以后,班氏一族迁徙塞北,过着游牧生活,渐渐发财。秦帝国崩溃以后,建立汉王朝,班氏子弟渐渐做官。越骑校尉班况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长子班伯,次子班施,三子班稚。班稚生子班彪。班彪生班固、。班况的女

  • 神乎其神!汉文帝刘恒为什么不问苍生问鬼神?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神乎其神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汉文帝(刘恒,汉高祖刘邦第四子)在举行祭祀后召见贾谊。深宫夜静,灯影昏昏,向贾谊询问鬼神之事:贾谊低声絮语、绘声绘色;汉文帝聚精会神、侧耳倾听,君臣两人在“宣室”秉烛长谈。全然忘却小谷之外的悠悠岁月。演演戏走走过场,转而却可以全然忘却,太凉薄了,一般功力真的很难做到。汉

  • 第七节 景帝不一般 晁错牺牲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第七节

    第七节景帝不一般晁错牺牲,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在汉朝,人人都知道晁错实施的“削藩”政策,由于这一政策推行难度过大,所以才引起“七国之乱”,让大汉江山陷入兵荒马乱之中。晁错之所以会提出“削藩”政策,主要是想让景帝建立一个中央集权式政权,一切以皇帝为唯一权威,朝廷政府职能执行不能决策。这是法家政治

  • 揭露汉朝皇室私密:后宫秘道通往何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汉朝

    长乐宫的一处遗址中,满地遍布着这种巨大的圆形石头。它们叫作础石,支撑宫殿的根根木柱就立在这些础石上195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一个专家小组,来到西安,开始对两千年前的汉长安城这个曾经的帝王之都进行考古勘察。汉长安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居民众多的城市。它曾以其宏伟壮阔的城郭,华丽璀璨

  • 汉匈和议早已达成:匈奴为何仍不放苏武归国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匈奴

    汉匈和议早已达成:匈奴为何仍不放苏武归国,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汉匈和议早已达成:匈奴为何仍不放苏武归国苏武牧羊的故事令古今各代的中国人感动,苏武不屈的英雄形象也起着对后来很多封建王朝对待北狄蛮族的垂范作用对单于和酋长们“以礼谕之”、“以节斥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