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天宝年间“外重内轻”的局面有什么影响?

唐朝天宝年间“外重内轻”的局面有什么影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540 更新时间:2024/2/17 11:41:06

对于历代中原朝来说,军事上的管理部署问题始终都是一个较为难的问题。这是因为,历代中原王朝都要面对边患所带来问题。因此,为能够有效的针对北方的边患问题,必然需要相应的军事上的管理与部署。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外重内轻”“内重外轻”与“内外皆重”的军事部署问题,成为了历代中原王朝都会纠结的事情。

在这中间,“外重内轻”的军事部署最为典型的就是著名的唐朝“天宝十节度使”。当时,唐玄宗在位时期,为应付边患方面的压力,于当时设立九个边疆节度使,一个经略使的职位。而根据史料的记载,当时唐王朝一多半的军队都集中在这十个边防军镇上。譬如我们熟悉的安禄山,在当时就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而其掌握的军队数量更是达二十万人之巨。

由此可见,形成于唐玄宗时期的“外重内轻”局面,对于唐朝此后的历史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而在“安史之乱”中,安禄山之所以能够率领帝国二十万精锐直指长安,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这“外重内轻” 的军事部署上面。同时,“外重内轻”所引发的不仅是“安史之乱”,这样的军事部署局面也为后来中晚唐时期的藩镇之祸埋下了伏笔。那么,唐朝天宝年间“外重内轻”的局面,究竟是如何形成的?

首先,我们能够了解到的是,“外重内轻”的军事部署,实际上是唐王朝应对边患问题的一个无奈之举。这是因为,唐朝天宝年间的疆域面积,虽然不及高宗时辽阔,但这一时期的疆域面积依然远超于绝大多数的中原王朝。而就在这幅员辽阔的版图背后,则是帝国长期化的边防压力。北部的回纥、契丹,南部的南诏,以及往西的吐蕃、黑衣大食,全部都是唐王朝需要应对的问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军事上的边镇才逐渐开始成型,并被不断扩大。

唐朝历史上十节度使职位的设立,虽然成型于唐玄宗在天宝年间,但这样的边镇制度实际上早在唐高祖时期便已经有了雏形。只不过当时的节度使权力,相较于天宝年间的节度使权力要小很多。而后因苦于较大的国防压力,边镇的设立又经过了太宗、睿宗数朝的发展,最终成型于天宝年间,而就在边镇形成的同时,“外重内轻”的局面也自此彻底成型于天宝年间。可见,帝国的国防压力对于“外重内轻”局面的形成,有着极其大的推动作用。

实际在历史上,唐朝为预防“外重内轻”导致兵变的情况有过一定的防备。在天宝十一年之前,先在边关任职而后在入中书省为相,成为了绝大多数唐朝官员的选择,如张嘉贞张说等文臣都是凭借这样的方式进入中书省的。但当时李林甫为了排斥人才,于天宝十一年便将这样的制度彻底废除。

这就在当时形成了这样的情况,那就是边关将领了彻底失去了入朝为相的机会,而终身受制于边镇。这使得那些久握兵权的将领,久而久之难免会有窥测皇权的想法,安禄山便是最好的例子。这层晋升空间被李林甫掐断后,无疑也间接推动了“外重内轻”局面的恶化,使得整个唐王朝的局势都变得更为错综复杂了起来。

历史上唐王朝“外重内轻”的军事部署,可以说是兵家大忌。因为,将边镇军事、财政方面的大权,近乎全部都交到节度使手上,而仅依靠其个人忠诚来维持局面,最终迎来的必然是变乱的情况。以至于,在“安史之乱”过后,唐朝为了改变这样的局面,索性就将“外重内轻”的军事部署变成了“内外皆重”军事部署。

标签: 唐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历代皇帝自称“朕”,为什么朱元璋自称“咱”?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朱元璋,明朝,历史解密

    历代皇帝自称“朕”,只要朱元璋自称“咱”,事实居然是这样!大家在看一些关于朱元璋的电视剧中,总能听见他说:“不自称朕,直接称咱”这样的话语那么这是真的吗?在我们中国历代的开国皇帝之中,朱元璋他是最穷出生地位最低的一个,他的父亲,爷爷和他自己在一开始的时候连一个名字都没有,他为了生存,当过和尚,做过乞

  • 孙权称帝为什么在8年之后?孙权在想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三国,孙权,历史解密

    孙权称帝为什么在8年之后?孙权在想什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曹丕220年称帝,刘备221年称帝,孙权228年称帝。有人可能会说孙权之所以会迟了八年才称帝,是因为实力不够。可了解三国的人都知道,孙权占据富饶的江东作为根据地,又有父兄二代经营,不仅给他留下了大量的财力,且还给他留下了大批的人才供

  • 凌烟阁24功臣,为何没有冷面寒枪“罗成”?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唐朝,历史解密

    大唐太宗贞观十七年,李世民为了怀念和表彰曾一同创业的团队成员,选定了二十四位功臣元勋,命大画家阎立本绘制1:1的画像,悬挂在凌烟阁,史称“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像”。从此如“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的诗句,用于描绘建功立业的志向。罗成,最早出现在明万历年间的《大唐秦王词话》中,这是一本小说。当时他

  • 当初的西伯利亚就像白给的一样 为什么清朝没有向此地扩张呢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清朝,西伯利亚,历史解密

    西伯利亚,位于亚洲的北部,绵亘数千公里,总面积超过100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在古代,西伯利亚一直属于中国的势力范围。明末清初,俄国人还未到来之前,西伯利亚基本处于无主状态。众所周知,女真人生在寒冷的满洲地区,包括黑龙江流域以及外兴安岭都是他们的活动范围。而当时在西伯利亚活

  • 揭秘:明朝“龙脉”和朱初一的历史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朱初一,宋朝,历史解密

    “龙脉”之说,中国古代历代皇帝都深信不疑,不遗余力找到后就严加保护起来,生怕被人破坏,泄了“王气”,比如清朝,由于他们崛起于东北,入关后就把“龙兴之地”隔离起来,禁止汉人前往,被古人称为龙脉的地方,往往遵循一个规律:要么是山脉,要么是河流,要么就是在开国皇帝出生的地方,但明朝龙脉却有不同,因为朱元璋

  • 古代历史上的北方第一高门:清河崔氏家族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清河崔氏,春秋,历史解密

    崔浩字伯渊,小名桃简,清河郡东武城人,出生于公元381年。那时,王猛刚刚去世六年,两年以后,影响和决定北方格局、秩序的淝水大战将要上演,再过三年,崔浩以后服务的北魏政权在牛川诞生。崔氏这个现在看来十分平凡的姓氏,在当时中国的北方实在不平凡,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生活在中原地区的人们,提到崔、卢、郑、王

  • 史上那么多亡国之君,看起来不聪明大的他却是笑到最后?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三国,历史解密

    中国历史悠久经历了许多的朝代,但是每一代的亡国之君他们的结局大多不是很好,但是确实也是有几个聪明人,但是能够笑到最后得以善终的却有他。三国后期局势逐渐明朗,曹魏政权越做越大,相比之下大将死伤殆尽的蜀汉显得势单力薄,这种艰难的情况下,诸葛亮六出祁山,誓要为后主刘禅打下一个太平盛世,只不过天不如人愿,多

  • 秦始皇作为一个权力倾天的皇帝 为什么就是吃不起西红柿炒蛋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秦始皇,西红柿,历史解密

    大家好,今天和大家聊一下秦始皇,在中国古代的时候,秦始皇可以说是一个权力倾天的人物了,不仅是统一了六国的人物,而且还是一个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可是很多人都不知道,权力倾天的秦始皇,却吃不上一顿西红柿炒蛋,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要知道这个原因之前,我们需要知道古代人的饮食,首先来说说他们的主食吧

  • 黄色计划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黄色计划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德国,波兰,历史解密

    二战时,德军成功地突袭波兰后准备进攻法国,并制订了严密的作战计划———“黄色计划”。然而情报泄密,但就是这份泄密的绝密情报成为德国牵着英法鼻子走的“辔绳”,因为德国就势成功地设置了一次情报战骗局。西欧的战败,把残余英法联军推向了死亡之角——敦刻尔克。战争概况二战时,德军成功地突袭波兰后准备进攻法国,

  • 汉武帝为何杀太子 他的儿子最后怎么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汉武帝,汉朝,历史解密

    汉武帝以为太子谋反了,所以派兵斩杀太子刘据,此时汉武帝杀的不是太子刘据,也不是儿子刘据,而是一个大汉帝国的叛逆刘据。封建皇朝的两个权力颠簸期:一个是雄主暮政,一个是主幼母壮;汉武帝无疑是解决了主幼母壮,但是他没有能解决雄主暮政。经过三四十年的汉匈战争,汉武帝也疲惫不堪,国家也穷困潦倒,西汉的社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