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杨坚晚年做的糊涂事

杨坚晚年做的糊涂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3825 更新时间:2024/1/30 0:02:58

隋朝在中国历史上虽然是一个短命王朝,国祚不过37年。但其缔造者隋文帝杨坚却青史留名,不但实现了中国历史的大一统,而且还创建了“开皇之治”,被誉为千古一帝。

杨坚在开国之初,曾颁布了一份全国性的诏书,明确规定“犬马器玩口味不得献上,禁杂乐百戏”等,禁令奢靡之风。除了在全国厉行节约外,杨坚还身体力行,带头节俭,史载他“躬先俭约,以事府努”。同时,杨坚还发布诏令:“其自奉养,务为俭素,乘舆御物,故敝者随宜补用;自非享宴,所食不过一肉。”

一代帝王,富有天下,御用之物却修修补补。就连吃饭,也只上一道肉食,只有在国家举行庆典活动时,饭菜才能稍作调整。

对身边的皇室成员,杨坚同样严格要求,后宫嫔妃“咸服浣濯之衣”,以至于独孤皇后准备赏赐大臣妻子衣物时,搜遍内宫,竟然找不到一件新织的衣服。

对自己几个儿子的节俭,杨坚的要求更是近乎苛刻。太子杨勇曾文饰蜀铠,杨坚得知后大不悦,严厉痛斥他。经过此事,杨勇的太子之位便岌岌可危,并最终引发被废黜的风波。

秦王杨俊靡费国家财物,“盛治宫室,穷极侈丽”,隋文帝十分痛恨,不但将其罢官免职,还把杨俊的奢侈之物全部付之一炬,并坚持将他依法严惩。

蜀王杨秀同样奢侈浮华,乘坐的车马、使用的衣物,其规格居然都能与皇帝媲美。杨坚知道后勃然大怒,下令严惩。一位大臣想要劝谏杨坚从轻发落,还差点被割掉了舌头。

对朝廷官吏,杨坚同样三令五申,必须节俭。“有司尝进干姜,以布袋贮之,帝用为伤费,大加谴责,后进香,复以毡袋,因笞所司,以为后诫焉”。用一个普通的口袋装进贡东西,都会遭到鞭挞之刑,可见杨坚对节俭之重视。

杨坚厉行节俭带来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全国节俭之风的盛行,减少了不必要的开支,积累了大量的社会财富,开创了“仓察实,法令行,君子咸乐其生,小人各安其业”的局面。

但是,晚年的杨坚却变得喜怒无常,听信谗言,法外用刑,过于杀戮。让日渐中兴的隋朝每况愈下,并由此埋下走向灭亡的导火索。

杨坚晚年的昏庸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杨坚立法毁法,喜怒无常,酷刑滥杀。

由于杨坚是北周和南陈严刑峻法的见证人,对前朝的酷刑导致民心尽失的局面心知肚明,因此他一上位,就废除了前朝一些残酷的刑法,如鞭刑、枭首、辕裂等,废除各种名目的刑罚达1000多条,这些举措让他重获民心,赢得一片赞誉。

但是,后来的杨坚却喜怒无常,立法毁法之事屡见不鲜。他特别热衷廷杖,“每于殿廷打人,一日之中,或至数四”,兵部侍郎实在看不下去,一再进谏不要轻易在朝堂杀人,却被当廷杖杀。

晚年的杨坚愈发地“用法益峻,不复依准科律,无殊罪而死者,不可胜原”。一名御史因没有弹劾衣剑不齐的武将,就被杨坚下令处死。他还颁布诸如“盗一钱以上皆弃市”“三人共盗一瓜,事发即死”之类的苛刻刑法,致使百姓惶恐不安。

这样的杨坚,毫无法令可言,滥施淫威,草菅人命,肆意践踏自己颁布的法律,搞得“天下懔懔,公卿股栗,不敢措言”。

二、杨坚听信谗言,滥杀大臣,自毁长城。

最初的杨坚用人唯贤,不讲门第,网罗了一大批忠心耿耿的优秀人才。但晚年的杨坚“猜忌苛察,信受谗言”,让很多开国功臣难以善终。

庆则、史万岁等功臣,都是杨坚听信谗言,最终被斩杀。高颎“明达世务,有文武才略”,是隋朝的开国元勋和中流砥柱。就因他不赞成杨坚撤换太子,而遭到独孤皇后嫉恨。独孤皇后屡次在杨坚面前诋毁他,最终惨遭罢官,回家养老。等到杨广即位后,高颎虽还朝为官,但还是因制止杨广的奢侈靡费被冤杀。

尤其是杨坚偏信谗言,被杨广的矫饰所迷惑。废长立幼,罢黜杨勇太子之位,坏乱家法,致使国本动摇,大隋江山也最终被轻易断送。

三、杨坚贪恋女色,恣意放纵,病入膏肓。

早年的杨坚,由于有独孤皇后管着,他什么也不敢做。但独孤皇后去世后,杨坚便贪恋女色,过度纵欲。据《隋书》载:“宣华夫人陈氏、容华夫人蔡氏俱有宠,上颇惑之,由是发疾。”

这充分证明,杨坚的病症,是和他贪恋女色有关的。就连杨坚本人也承认,“使皇后在,吾不及此”。

不只是宣华夫人、容华夫人,杨坚还广纳后宫,恣意放纵。《隋书》载:“至文献崩后,始置贵人三员,增殡至九员,世妇二十七员,御女八十一员。”

杨坚作为一个开国皇帝,一开始就把国家搞到鼎盛。但最终因为他晚年放纵自己,致使国家衰败,短命而亡,实在可惜。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杨坚临死大喊“独孤误我”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隋文帝杨坚仁寿四年生了一场病,杨广为了预防不测,于是写信给杨素,询问他父亲驾崩以后自己该怎么办,杨素在信中给他做了答复,但这封信却被信使误送到隋文帝那里。杨坚看了以后很生气,此时,恰好又发生了杨广调戏杨坚的妃子陈夫人的事情,看样子杨广确实是等不及了,不仅要夺父亲的皇位,还要霸占父亲的妃子。宫人误送上

  • 隋文帝离家出走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公元601年,在帝都长安城北的西内苑中一名年约六旬的老者纵马驰骋,老者鼻直口阔、相貌奇伟。西内苑属于皇宫中的禁苑,北临渭水,苑内有柳园、桃园、葡萄园,甚至还有小湖,树木成荫,波光粼粼,景色十分宜人。但老者并没有因为优美的景色而开心,反而显得气急败环,驱赶着胯下马,也不辨别方向纵马狂奔,不一会的功夫,

  • 杨坚经历的“鸿门宴”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少不了鸿门宴。最正宗的鸿门宴发生在项羽与刘邦之间,这是一场关乎未来的宴会。到了北周末年,北周丞相杨坚也经历了一场非常惊险的鸿门宴。杨坚身边的“樊哙”是北魏皇室的成员元胄。元胄小时候就英勇果敢,练就了多种武艺,美髯虎须,看上去凛然不可侵犯。北周齐王宇文宪一见他,就把他

  • 杨坚实施的三省六部制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初创于隋朝的三省六部制,三省指的就是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六部就是指吏部、兵部、礼部、都官(后改为刑部)、度支(后改为户部)和工部。三省六部制是隋文帝统治时期正式确立下来的。在隋文帝正式将三省六部制确立下来之前,这种制度经过了漫长的发展、演化过程。尚书省起源于秦朝。秦朝的统治者在少府下设置主管典籍

  • 隋文帝《开皇律》的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开皇律其篇目与基本内容,以北齐律为蓝本,所谓“多采后齐之制”,其立法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篇章体例更加简要 《开皇律》共计十二篇、五百条,其篇目是:名例律、卫禁律、职制律、户婚律、厩库律、擅兴律、贼盗律、斗讼律、诈伪律、杂律、捕亡律、断狱律。其中名例制罪名和量刑的通例;卫禁是保护皇帝和国家安

  • 隋文帝统一全国的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隋朝统一战争是南北朝末期的统一战争。580年北周宣帝去世后,权臣杨坚于隔年废北周静帝自立,建立隋朝,即隋文帝。在安定内部、解决北方突厥的外患以及并吞西梁后,隋开皇八年(588年)十二月至次年二月,在隋统一战争中,隋文帝杨坚命令晋王杨广统率水陆大军50余万,攻灭江南陈朝的大规模渡江作战。此役逼降陈后主

  • 隋文帝营建新都大兴城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隋于汉长安城东南筑新城,名大兴城,在今西安城及城东、城南、城西一带。即唐长安城。隋朝开国之初,都城仍在长安旧城,因久经战乱,残破不堪。而且宫室形制狭小,不能适应新建的统一国家都城的需要。加之几百年来城市污水沉淀,壅底难泄,饮水供应也成问题。因此,杨坚放弃龙首原以北的故长安城,于龙首原以南汉长安城东南

  • 杨坚与杨广父子间的阴谋算计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当隋开皇二十年(公元600年)十一月,杨广被立为太子时,他以为自己已经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孰若不知,一双眼睛冷峻地盯着他,游戏才刚刚开始!其实,杨广当了太子后,日子也不大好过。这是因为,他父亲杨坚也并不完全信任他。虽然他装出来的“节俭寡色”,但是他在一件致命的事情上犯了和杨勇同样的错误,就是结交大臣。

  • 隋文帝开创科举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科举制,又称科举、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士子应举,原则上允许自己报名参加,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长官特别推荐,这一点是科举制最主要的特点,也是与察举制最根本的区别。 科举制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部分社会中下层有能力

  • 隋文帝的尊号“圣人可汗”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隋朝和唐朝是中国古代的巅峰盛世,这点从“圣人可汗”和“天可汗”这两个尊号就可以看出来。在中国历史上,兼任周边游牧民族尊号中原王朝的皇帝只有隋朝和唐朝的皇帝。隋文帝杨坚 隋文帝杨坚(541年7月21日-604年8月13日)汉族,弘农郡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隋朝开国皇帝,中国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