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夫差为什么放走勾践

夫差为什么放走勾践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2255 更新时间:2024/2/19 21:15:40

大家都知道吴夫差与越王勾践之间的故事,今天小编给大家讲讲夫差为何要放走勾践?

夫差心慈手软,主要是因为吴国实力不足以保证灭亡越国,他也并没有贪财好色、得意忘形这些性格弱点。

公元前494年,为父报仇的吴王夫差,在夫椒(今江苏省境内太湖一带)打败越王勾践,挥师攻占了越国。

出乎人们意料的是,在提倡甚至赞许血亲复仇的春秋时代,吴王夫差非但没有杀死越王勾践,反而放了他一条生路,为自己日后被卧薪尝胆的勾践击败埋下了祸根。

对于这次吴越之战,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历史记录主要源于先秦史书《左传》和《国语》。

《左传》和《国语》记载了夫差为什么没有杀死勾践、反而放他回国的原因:在被夫差击败后,勾践迅速派人到夫差那里讲和,提出愿意向吴王夫差称臣,并奉献「金玉、子女」给吴国,作为求和条件。

在这些史书中,骄狂自大而又一心想去争霸中原的吴王夫差,贪图越国的财物、美女和土地,不顾贤臣伍子胥的劝阻,反倒听信了谗臣太宰伯噽的意见,接受了越国的求和,并放过了勾践一条性命。

这种解释被后世诸如《史记》等史籍采纳,并成为了今天人们接受的定论。

到了诸如《韩非子》、《说苑》、《吴越春秋》等秦汉典籍里,更是出现了勾践率领群臣亲自到吴国为奴、为夫差开道牵马、甚至为夫差尝粪等桥段。

然而,出土先秦文献的记载,却动摇了这一定论。在大约成书于公元前3至4世纪战国时期的清华大学所藏战国竹简中,有一部被称为《越公其事》的书籍,记载了夫差与勾践的故事。

这部成书年代可能更接近于吴越争霸时代、且没有经过后人编纂甚至篡改的史书中,对于夫差为什么没有杀死勾践的解释,与后世史书中添油加醋的定论有着不小的差别:后世为夫差加上的诸如骄横跋扈、贪财好色、刚愎自用、疏远忠良、亲近小人等昏君特征,在竹简《越公其事》中一个都没有提到。

虽然春秋时期吴国与楚国一直都处在敌对和战争状态,然而这批楚国人所编纂的出土古文献中,吴王夫差不但对越国使者十分客气,对前来劝他不要放过越国的伍子胥也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也更是没有用苛刻而屈辱的条件逼迫越国,始终都是一个谦逊克制且讲道理的明君形象。

据《越公其事》记载,真正使得夫差没有一鼓作气彻底消灭越国的原因,还是因为吴国当时自身实力的不足。

劳师远征的吴国军队在夫椒之战后已经死伤过半,在当时一片蛮荒的越国境内也很难得到补给。而在越国派来的求和使者口中,越国的军队也并没有彻底被吴国消灭。一旦吴国不接受求和而是试图彻底灭越,越国还有最后的八千武士可以拼死一战。

对双方力量对比与形势加以评判之后,吴王夫差自知没有获胜的绝对把握,甚至有可能被越国反败为胜,因此才在被迫与越国和解、结盟之后,撤出越国。至于勾践及其大臣,并没有受到任何羞辱,更没有沦为吴国的奴隶。

因此,出于对敌人的尊重、对越国实力的忌惮、以及对盟誓信义的遵守,吴王夫差还是放过了勾践。

虽然卧薪尝胆的故事并未出现,但楚竹书《越公其事》确实记载了勾践为了越国重新崛起而实行的一系列恢复措施,为最终成功伐吴复仇打下了基础。

而夫差的之前的善举也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回报:勾践曾试图阻止吴王夫差自杀,并许诺将赐给他封地和仆从让他终享天年。不过,自觉羞愧难当的吴王夫差,还是选择死亡。在他死后,吴国灭亡。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文种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周元王元年(前475年),越王勾践增调大军持续围吴。为了激励全军将士奋勇杀敌,勾践诏示军中:父子俱在军中者,父归;兄弟俱在军中者,兄归;独生子者,归养;有疾病者,给以医药治疗。军中闻令欢声如雷,个个感恩忘死,拼死向前,军威空前强盛。这样,至周元王三年(前473年),吴王夫差在越军的强大攻势下,势穷力

  • 商鞅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战国诸子中,既在思想学识上堪称“博物君子”,又能“出将入相”、创下不朽功勋者,商鞅可谓首当其选。商鞅是战国中期著名法家代表人物、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他是卫国国君的后裔,姓公孙氏,故称为卫鞅又称公孙鞅,后封于商,后人称之商鞅。商鞅从幼就&ld

  • 战国李牧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战国时,赵国良将李牧被派住北部边疆,镇守雁门,抗击匈奴。他到任后,以武将身份代行地方行政事务,设置官吏,建立衙门;岁税一律收入他的府库中,由他支配,用作军队的费用。他每天杀牛羊犒赏士卒,并亲自教练兵将骑马、射箭,搞对阵演习;又经常派出探骑,打听敌人的动向。他对士卒也能同甘共苦,处处照顾得十分周到。只

  • 庆父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春秋时期,鲁庄公姬同娶了齐国的哀姜为夫人。哀姜一直没有生子,但是她的妹妹为庄公产下一子,叫做开。开,应该成为庄公的继承人。但是庄公后来又爱上了党氏的孟女,就是党氏的长女,并跟她生了一个儿子叫做斑(《史记》称斑,《左传》称般)。庄公发下誓言,一定要立孟女为夫人,立斑为继承人。庄公有三个弟弟:庆父、叔牙

  • 韩非子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韩非,战国后期重要的思想家,先秦“法”“术”“势”学说的集大成者,其学说以政治哲学最为突出,他鼓吹的封建君主专制主义理论,对以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前323年,韩非死于秦国。有关他的死因,从西汉起就有不同

  • 屈原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也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另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

  • 苏秦为什么被五马分尸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苏秦字季子,雒阳(今河南洛阳)人,战国时期著名的外交家和谋略家,年轻时跟随思想家鬼谷子学习游说之术,与张仪同为鬼谷子的学生。 苏秦学成后,外出游历多年,经历万般磨难,终于有机会得到燕国国君的召见。战国之时,各国争霸,天下动荡不堪,燕国与齐、楚、秦、韩、赵、魏六国并成为“战国七雄&rdqu

  • 将相制是什么官职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战国时期,随着各国君主地位的极大提高和权力的高度集中,在国家机构中,巫史和宗室贵族已退居次要地位,只有君主的臣仆越来越受到重用。某些君主的臣仆侍从已由主管君主的私人事务而发展到管理国政,并被委以重任,于是在中央政府中便出现了以相、将为主的官制。战国时各国在国君之下都分设相、将。正如《尉缭子&midd

  • 乡举里选与养士制度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夏商时期,在君主左右任职的巫史和宗室贵族,大都是世袭的。当然,也不排除一些开明的统治者从下层社会中选拔人才,并破格委以重任。如商汤之用伊尹,最终确立了商王朝的统治;武丁任用傅说,实现了殷商的中兴。伊尹、傅说两人原本都是奴隶,不属贵族。不过,这种情况毕竟是少见的。乡举里选制度西周时期,大夫以上的高级官

  • 齐桓公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齐桓公是姜姓、吕氏,名小白,公元前686年战胜了公子纠,夺得了君位,做了齐国国君。齐桓公即位后,管仲在齐国实行全面改革,国力迅速强盛;在外交上,“尊王攘夷”的旗号是齐桓公最先打出来的,他想借此得到中原各诸侯的信赖。他曾召集了9次诸侯会盟,充任了40年的盟主,是春秋时期第一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