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国李牧是怎么死的

战国李牧是怎么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1328 更新时间:2024/1/26 18:39:56

战国时,赵国良将李牧被派住北部边疆,镇守雁门,抗击匈奴。他到任后,以武将身份代行地方行政事务,设置官吏,建立衙门;岁税一律收入他的府库中,由他支配,用作军队的费用。他每天杀牛羊犒赏士卒,并亲自教练兵将骑马、射箭,搞对阵演习;又经常派出探骑,打听敌人的动向。

他对士卒也能同甘共苦,处处照顾得十分周到。只是有一点大家很不理解:他只准士卒坚壁自守,还特别为此下了一道命令:“所有士卒,凡看到匈奴人入侵抢掠,必须迅速赶回,保护营寨,不准与之交锋,如不听令,擅自出营捕捉匈奴者,斩!”所以每当匈奴入侵,李牧都叫部将发出信号,他的士卒一见信号,都飞快跑回营寨,无人敢擅自与敌战斗。

这样过了好几年,赵国边疆虽然常遭匈奴侵扰,但由于匈奴人搞不清李牧不出击的原因,不敢深入边境,当地百姓没有受到什么损失。不过匈奴总认为李牧是个胆小的人,李牧手下部将、士卒由于李牧从不出击,也认为他是个惧怕匈奴的将军。

这事渐渐传到赵的国都邯郸,连赵孝成王也以为李牧不出击匈奴是胆量太小,下诏书责备李牧。他没有理解李牧因为匈奴力量强大,暂时避开它,以便养精蓄锐,转化敌我力量,准备待机出击的战略意图。李牧接诏书后,仍然坚持以往战略,不准士卒出击。赵王大怒,便把李牧召回邯郸,另派赵葱代替李牧。

赵葱到了雁门,一反李牧之所为。他守雁门一年多,匈奴每次侵扰,他都率领士卒出击,多数是被匈奴打败,因而边地人口、牧畜常被匈奴掳走。当地百姓不敢耕种,不敢放牧,苦不堪言;他的部将、士卒也死伤不少。于是,百姓和士卒多次上书,请求赵王仍派李牧来守雁门郡。

赵孝成王看到边报和当地百姓的请求,才知李牧守边有一套办法,以前是错怪了他,复请李牧出守雁门。

李牧因感到赵王不察边塞实情,听信谗言,人云亦云,召他回朝,心中很是不快,今见赵王一再坚持,他才去见赵王,说:“大王如果一定要我去守雁门,那就准许我仍用过去的办法,不然我是难以从命的。”赵孝成王说:“本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你就用你的老办法去守边吧,寡人再不干涉了。”

李牧再次来到雁门,仍如从前一样:对敌人,仍不准出击,遇到入侵,速回营寨。对士卒,同甘共苦,照顾十分周到。匈奴人见又是李牧守边都很小心谨慎,不敢大肆侵扰,即使来,也不敢贸然深入。这样又过了几年,边塞都相安无事。

赵孝成王十六年(前250年),守边将士经过将近10年的养精蓄锐,士气已经激励起来。李牧看到“养兵千日,用在一时”的时机已经成熟,就精选战车1300乘,战骑1.3万匹,勇敢善战士兵5万人,射箭好手10万人。并把这些挑选出的士兵组织起来,天天进行训练,准备大战。众将士一听李牧要出击匈奴,人人摩拳擦掌,斗志昂扬,都跃跃欲试,准备大显身手。

李牧见众将士斗志旺盛,心中大喜。但又一想,不能只是驱赶这些勇士去战死。因而每夜翻读《春秋》《左传》《孙子》《国策》,希望在这些古书中找到决胜之法。白天又加派探骑,侦察敌情,以知己知彼,万无一失。最后,决定用“损阴以益阳”的办法。在出击时,先故意显示实力虚弱,先付出点小的损失,引诱敌人,使敌人骄傲,再出奇兵,以求全胜。

主意已定,李牧便召集各将校来大营商议,诸将校听罢李牧之计,都表赞同,纷纷请战。一天,李牧通知边寨人民都出去放牧。一时人、畜遍野,一派塞北动人情景。匈奴人见了,自然心动,立刻派出小股骑手前来抢掠。这时,李牧假装败退,丢下一些人、畜。匈奴首领单于听说后,心想:李牧果是无能之辈,才疏胆怯,不堪一击。于是亲自率领大队人马前来进犯。

单于不知,李牧早已布下奇兵,严阵以待。李牧分兵三路,以一路正面迎击,左右两路包抄出去,围歼来犯之敌。匈奴人素以掳掠为能事,虽善骑射,但无纪律,不听从号令,本乌合之众,哪里敌得过训练有素、出击心切的赵军。三路人马在李牧指挥下,很快将匈奴十万之众包围起来。

只见塞外草原,战马嘶鸣,杀声震天,展开了一场恶战。这一仗,只杀得匈奴首领单于落荒而逃,檐褴被消灭,东胡被击破,林胡见大势已去,只好投降,表示不再侵扰赵国。此后十几年,匈奴人就再也没有侵犯赵国边境。

赵悼襄王死后,由其子迁继位,为赵国最后一个君主。他在位的第七年,秦又使王翦攻赵,赵王迁遂命李牧领兵抗击。秦见赵以李牧为将,因李屡败秦,知遇劲敌,求胜不能,便用重金收买赵王宠臣郭开,使反间计,造谣说李牧谋反。赵王迁听信谣言,派赵葱、颜聚代替李牧将兵,李牧不受命,被赵王迁派人乘他不备时,抓住他并把他杀害了。赵国失去良将李牧,很快也就灭亡了。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庆父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春秋时期,鲁庄公姬同娶了齐国的哀姜为夫人。哀姜一直没有生子,但是她的妹妹为庄公产下一子,叫做开。开,应该成为庄公的继承人。但是庄公后来又爱上了党氏的孟女,就是党氏的长女,并跟她生了一个儿子叫做斑(《史记》称斑,《左传》称般)。庄公发下誓言,一定要立孟女为夫人,立斑为继承人。庄公有三个弟弟:庆父、叔牙

  • 韩非子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韩非,战国后期重要的思想家,先秦“法”“术”“势”学说的集大成者,其学说以政治哲学最为突出,他鼓吹的封建君主专制主义理论,对以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前323年,韩非死于秦国。有关他的死因,从西汉起就有不同

  • 屈原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也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另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

  • 苏秦为什么被五马分尸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苏秦字季子,雒阳(今河南洛阳)人,战国时期著名的外交家和谋略家,年轻时跟随思想家鬼谷子学习游说之术,与张仪同为鬼谷子的学生。 苏秦学成后,外出游历多年,经历万般磨难,终于有机会得到燕国国君的召见。战国之时,各国争霸,天下动荡不堪,燕国与齐、楚、秦、韩、赵、魏六国并成为“战国七雄&rdqu

  • 将相制是什么官职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战国时期,随着各国君主地位的极大提高和权力的高度集中,在国家机构中,巫史和宗室贵族已退居次要地位,只有君主的臣仆越来越受到重用。某些君主的臣仆侍从已由主管君主的私人事务而发展到管理国政,并被委以重任,于是在中央政府中便出现了以相、将为主的官制。战国时各国在国君之下都分设相、将。正如《尉缭子&midd

  • 乡举里选与养士制度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夏商时期,在君主左右任职的巫史和宗室贵族,大都是世袭的。当然,也不排除一些开明的统治者从下层社会中选拔人才,并破格委以重任。如商汤之用伊尹,最终确立了商王朝的统治;武丁任用傅说,实现了殷商的中兴。伊尹、傅说两人原本都是奴隶,不属贵族。不过,这种情况毕竟是少见的。乡举里选制度西周时期,大夫以上的高级官

  • 齐桓公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齐桓公是姜姓、吕氏,名小白,公元前686年战胜了公子纠,夺得了君位,做了齐国国君。齐桓公即位后,管仲在齐国实行全面改革,国力迅速强盛;在外交上,“尊王攘夷”的旗号是齐桓公最先打出来的,他想借此得到中原各诸侯的信赖。他曾召集了9次诸侯会盟,充任了40年的盟主,是春秋时期第一个实

  • 战国四大公子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战国四大公子:春申君、信陵君、孟尝君、平原君战国时期有四位出类拔萃的人物,被称为“战国四大公子”,即楚国春申君黄歇、魏国信陵君魏无忌、齐国孟尝君田文、赵国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最初因为知识渊博、口才出众而为楚顷襄王赏识,被封为左徒。当时秦国强盛,不断进攻楚国,占领了不少地方

  • 赵括只会纸上谈兵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赵括是战国时期赵国马服君赵奢之子,出身名门,自幼熟读兵书,对军事方面有自己的见解,少年时代即随父亲赵奢出战。少年赵括曾献计帮助父亲一个月之内攻下了赵军久攻不下的麦丘。公元前270年,赵括运用反间计,成功地解救了瘀与地区,因此扬名。在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爆发之始,赵括没有任何实际带兵打仗的经验,在军

  • 六国对付秦国有哪些计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战国时期,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动乱的时期之一。战国七雄,相互征伐数百年,到了战国后期,七国中能打的只剩下秦国、赵国、楚国和在乐毅伐齐后已经变成“伪大国”的齐国了。其中秦国的军事、经济实力最强,其他六国一看,打不过他了,抓紧合伙吧,这就是合纵,秦国人将六国分化瓦解,是为连横,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