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令人意想不到,玄奘法师在西天取经后都经历了哪些事

令人意想不到,玄奘法师在西天取经后都经历了哪些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373 更新时间:2023/12/26 8:22:30

公元645年,历经17年艰辛的取经旅程和异国求学后,43岁的玄奘法师再一次回到大唐帝国的都城长安,他此次携带从印度及中亚地区带回国的梵筴佛典非常丰富,共526筴、657部,以及150粒如来肉舍利以及7躯金、银或刻檀佛像。传奇的旅行经历和带来的佛学典籍与珍宝让整个长安都沸腾了。街上挤满了想一睹玄奘法师真容的百姓,真正是万人空巷倾城而出,而从没受到如此热情迎接的玄奘,恍惚间便在京留守、宰相房玄龄的接待下住进了弘福寺。随后在长安县令等官员的主持下,在长安朱雀大街南端召开大会,展览玄奘从天竺带回来的舍利,佛像和佛经。大会盛况空前,反向过于热烈,以至于不得不动用军兵来维持治安,而此时曾经那个勇敢无畏的玄奘却陷入了惶恐和警觉。

得知玄奘回国后,唐太宗李世民便在第一时间下达诏令让玄奘前往洛阳见他。玄奘奉诏匆忙上路,当月二十二日程,二月初一在洛阳紫微城仪鸾殿受到唐太宗接见。此后二十余天,玄奘反复受到召见,具体谈了什么我们不知道,但在唐太宗上来就那玄奘法师当年出国却不通知朝廷一事敲打他,然后虽然玄奘法师恭谨谦卑的做了应答。此后李世民还劝说玄奘法师还俗并入超为官来辅佐他,甚至想带着他一起前往辽东征讨高句丽。让一个历经17年艰辛,走过五万里旅程刚回国还不到一个月的人再次万里随军出征,有此可以看出李世民根本就不放心玄奘法师在他出征后留在国内,想把他带在身边才放心。玄奘再次谦卑的婉拒了李世民的请求,并表达了想要前往嵩山少林寺翻译经典的请求。皇帝不许,所以只好返回长安进行翻译工作,为了让皇帝放心,还请求派士兵加以护卫,有此可见聪慧的玄奘法师“政治觉悟”还是很高的。唐太宗也“大度”的说:“法师此意可谓保身之言也,当为奖励。师可三五日停憩还京,就弘福安顿。”

李世民之所以如此忌惮玄奘,主要是担心受人如此敬仰,和影响力巨大的玄奘法师脱离皇权的掌控。李世民自己对佛学不感冒,李唐皇族大多崇信道教,而李世民自己也说过要重用儒学来治国。然而民间却深受南北朝,以及隋代佛学的影响,十分崇信佛教。同时,朝中重臣如长孙无忌褚遂良于志宁等人都是佛教徒,也很崇敬玄奘法师。在拥有如此众多拥趸粉丝的情况下,万一玄奘法师再作出些超越皇权允许范围的事,便会给朝廷带来祸患。不过李世民虽然忌惮玄奘这位宗教人物,却毕竟胸襟宽广,没有做出什么太为难玄奘的事,此后谦卑勤奋工作的玄奘,也赢得了唐太宗的赏识,两人经常形影不离。

唐太宗死后,他儿子高宗李治上台。李治并没有他父亲那样的宽广胸襟,如果说唐太宗时期还是对玄奘的提防警惕,那么李治对玄奘就可以称得上怠慢和排挤了。唐太宗晚年与玄奘关系的缓和,让玄奘成为唐太宗身边的“红人”,而平易近人的玄奘在朝廷重臣中的口碑和印象也非常好,这让李治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一朝天子一朝臣,李治不仅冷落玄奘,缩减玄奘的待遇,更把他身边的助手缩减到五人,还经常让玄奘更换工作地点和助手人员,给玄奘翻译经文带来了很多不便。更过分的是还派出六名文官,以“时为看阅,有不隐便处,即随事润饰。”这样毫不掩饰的手法干涉和牵制玄奘。就连最基本的医疗条件都不能满足,玄奘后来摔断了腿,也得不到治疗,以至于玄奘圆寂后,太医才匆匆赶到玉华寺,玄奘不被待见可见一斑。

玄奘死后,高宗李治连做样子都不愿做。朝廷仅表示愿意负责丧葬费,然而却禁止官员到场悼念,并且也没有塔铭,更没有公卿名士撰写碑文。而玄奘手头没完成翻译的经卷,也束之高阁,再也没人继续他的工作。起初玄奘葬在白鹿原,后来被起棺重葬于少陵原。甚至被李治下令开棺,看看玄奘的遗身是否完好,借此验证他的修为。这种种的刁难排挤,无外乎是为了打击前朝势力和压制佛教的影响而采取的政治行为。李治虽然有理由这么做,但是手法粗糙,过于明目张胆,连对德高望重之人的最基本的尊敬都没有,过于刻薄寡恩,不禁令人唾弃。

如果说玄奘前半生是去天竺取经的冒险,那么他的后半生便是一边与皇权和政治风波周旋,一边翻译经典,著书立说的奋斗史。人们大多记得他旅程的艰辛和归国的风采,却往往忽视了在这之后,玄奘做出的贡献和付出的代价。玄奘一生完成了,立功,立言,立德的伟业,他的事迹也会随着他翻译的经卷,口述的《大唐西域记》,自己的佛学著作以及一本《西游记》永垂不朽。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古人注重卫生吗?他们是如何洗漱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我们每天早上都要刷牙洗脸,才能出门。既然要洗漱,洗发水、沐浴露、牙膏等这些洗漱用品自然是少不了的。但没有这些东西之前,古人又是怎样洗漱的呢?1.原始时期在原始社会,人们想要洗除身上的脏污,没有什么是二两泥土不能解决的。由于泥土显碱性,所以能和酯发生皂化反应,尤其是油脂。那时人们的洗漱真可谓是“出淤泥

  • 韩信因为害死了他,为日后株连三族埋下了伏笔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韩信我们大家都知道,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有着“兵仙神帅”的美誉,刘邦评价他:战必胜,攻必取,良相萧何称赞他的才能国士无双。但就是这么个天之骄子,却落了个满门抄斩的可悲命运,那么韩信究竟是怎么落了这样的下场呢?小编认为韩信害死了一个人,为他日后凄惨收场埋下了伏笔。这个人就是郦食其,大家可能有点陌生

  • 在历史上是否真的有杨业这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杨业是杨家将的第一代,功名最盛,牺牲最为壮烈。根据传说,北宋初期,辽兵来犯,朝廷立擂求帅。太师潘仁美之子潘豹想挂帅,于是摆台逞凶,打死多人,后被杨七郎劈死,杨家夺得帅印。不久老令公挂帅出征,潘仁美公报私仇,没有按原定计划接应,害死杨七郎,老令公杨继业被困两狼山,最后碰碑而死。其他杨家兄弟个个血染沙场

  • 身为大宋名将,在家中是老大,可却为何被称作杨六郎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宋朝时,杨家将非常著名,杨家将这些杨门虎将,绝大多数都是经过评书艺术或者戏曲艺术重新改编之后,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形象。其实历史上老令公杨业,过世之后,杨门的后人中就只有一个武将,那就是杨六郎——杨延昭。我们熟悉的叫法是叫他杨六郎,可他却是家中老大,这又是为何呢?这杨六郎的事迹呢平时咱们在影视

  • 皇帝外出“私访”时,怎么证明自己是皇帝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我们在电视剧或电影里会常看见一些皇帝微服私访,探查民情,就比如《康熙微服私访记》等电视即是描述康熙在微服私访时,探访民情等的种种见闻。但是电视剧中演的巡游,大多都不太真实。实际上,即便是皇帝也是不能够随随便便出宫的。据史书《清圣祖实录》记载,康熙的确是历史上到地方上巡察次数最多的皇帝之一。但是,皇帝

  • 真实的杨家将:历史上没有杨宗保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按照小说的谱系,杨六郎之子为杨宗保,其孙为杨文广,然而根据《宋史》记载,杨延昭的第三个儿子叫杨文广,杨宗保这个人物不存在。杨文广起初因为讨伐逆贼张海有功,被授予殿直。后来与安抚陕西的范仲淹相遇,范仲淹发现杨文广很有才能,就把他带在身边。名将狄青南征广西时,杨文广随军从征,此时的杨文广还是个无名之辈。

  • “孝道”在古代有多重要?汉朝定了一个制度,若不孝后果很严重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对于孝道,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著作《尔雅》下的定义是:“善事父母为孝”。汉代贾谊的《新书》界定为“子爱利亲谓之孝”。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的解释:“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许慎认为,“孝”字是由“老”字省去右下角的形体,和“子”字组合而成的一个会意字。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孝”的古

  • 花木兰居然差点做了皇帝的妃子,最后自尽明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花木兰的故事在我国民间广泛流传,也被改编成了戏曲、电视剧。而在国际上,花木兰也有一定的知名度,当年的动画电影《花木兰》可真的是惊艳了世人,而迪士尼这次又打算拍一部真人版的花木兰的电影,并且由刘亦菲主演,也是万众瞩目了,一时间让全世界的热搜都属于一个中国人——花木兰。但是你知道吗,花木兰可能并不姓

  • 杨家将为什么在民间广为流传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杨家将故事流传了近千年,历久弥新。那么,杨家将故事是如何家喻户晓的?这其中有一个历史的演变过程。“杨家将”故事发生在北宋初年,到了北宋中叶就已迅速流传于天下。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曾写过一篇文章,称赞杨业、杨延昭“父子皆名将,其智勇号称无敌”,并且指出杨家将故事在当时社会的各个阶层广泛流传。这篇文章写

  • 历史上真才女:苏家小妹的传说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苏小妹的父兄都是赫赫有名的大文学家,这已经很厉害了。但据说,苏小妹比起父兄毫不逊色,甚至有过之。她的才情有多高呢?有民间传说为证。传说一:与大哥斗诗。据说苏小妹长得很俊俏,只是额头比较高,眼睛比较深。一天苏东坡拿妹妹的长相开玩笑,形容妹妹的凸额凹眼:未出堂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几回拭泪深难到,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