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韩信死的到底冤不冤?专家:就凭这三条罪过,的确不冤

韩信死的到底冤不冤?专家:就凭这三条罪过,的确不冤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265 更新时间:2023/12/26 8:21:01

韩信之死一直以来被认为是西汉历史上的著名冤案,刘邦也因为韩信之死声名狼藉,被认为是过河拆桥的批判典型,尤其那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凄凉之语一直被当作刘邦的罪证,在对待韩信的问题上,刘邦和吕后虽然手段不光明正大,但是却也算是仁至义尽了,因为刘邦除了默许吕后害死韩信,在其他方面确实没有对不住他的地方,反倒是韩信三十多岁便能够位极人臣,更应该感谢刘邦给的平台。

建国之后,韩信被封王,后来因参与谋反事件,被贬为淮阴侯,后来吕后利用萧何将韩信骗到了长乐宫中,将韩信一举斩杀,并剿灭其三族,可怜一代战神韩信,席卷天下最终却死于一个妇人之手,韩信一死,天下为之喊冤,那么韩信之死到底冤不冤呢?历史专家声称韩信之死其实一点都不冤,他一生犯了三大罪,仅凭这三大罪,刘邦就是杀他一百次都不为过!

第一:刘邦与项羽决战时,项羽曾经将刘邦围困的水泄不通,刘邦派人向韩信求救,可韩信却拥兵自重,趁火打劫,借着刘邦危难之际竟然提出要刘邦封自己为齐王,刘邦看完韩信的书信之后非常上火,但是当时形势危急,刘邦被逼无奈只能封韩信为齐王,韩信这才发兵为刘邦解围,刘邦为此十分痛恨韩信,韩信洋洋得意,刘邦却在心里给韩信记上了一笔小账,后来虽然韩信因功被封王,但是刘邦对韩信已经非常不信任了。


第二:与陈豨勾结,密谋造反,汉十年(前197年),陈豨反叛。刘邦率军亲征,在临行时,刘邦召韩信一起随行,实际上就是想考验一下韩信是否与陈豨有勾结,然而韩信却推病不出,暗中却与陈豨相勾结,对陈豨说:你只管起兵造反,我在内部帮您一举剿灭吕氏和太子,当天晚上,韩信便召集家臣准备对吕后和太子发动袭击,但是因为消息走漏,吕后和太子早有准备,吕后为了防止韩信硬攻,就提前派萧何到韩信处散布假消息,说陈豨已被俘获处死,刘邦胜利归来,让韩信一起去庆祝,韩信不知是计,便带着随从前往,在长乐宫中,韩信被吕后所斩杀,韩信与陈豨相互勾结,此罪已经坐实,无论谁当领导,有这样一个骜不驯还图谋不轨的下属肯定都要加以提防。


第三:韩信因图谋造反,被削去王爵之后,屡次私下发牢骚,对刘邦和吕后颇有怨言,天下已定,韩信如果稍微有点政治敏锐性便知道及时交出兵权,安享晚年是最好的结局,然而韩信却从一开始战无不胜的勇将变成了开国后的骄兵悍将,自己把自己送上了绝路,如果这样的人不死,那么该死的人就是刘邦。诛杀骄兵悍将,历来都是维护大一统,让人民少受战火的大好事。岂能为一人,而遗祸天下?所以,杀韩信对于维稳汉朝的稳定,绝对是很有必要的事情。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真正的唐玄奘西行中的障碍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看过《西游记》的人都知道,唐僧西行途中的最大障碍来自妖魔鬼怪。在小说中,唐僧是由唐太宗亲自任命去西天取经的。临行前,唐太宗亲自将通关文牒交给唐僧,还与他结拜为兄弟,对他非常支持。然而,真实的玄奘在西行伊始,最主要的障碍却来自朝廷。初唐时期,国家初定,边界不稳,国人不允许出境。贞观元年(627年),玄

  • 真实历史中唐玄奘去西天拜见了谁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西游记》中,唐僧要到达的目的地是西方天竺的大雷音寺,拜见的是如来佛祖。而现实中,玄奘西行的目的地没有雷音寺,更没有如来。真实的如来即释迦牟尼,诞生于前六世纪,并于八十岁涅槃,而玄奘西行已经是六世纪的事情,中间已相隔千年,玄奘到那里当然见不到如来了。玄奘要去的是当时令众佛教徒无限神往的佛教圣地那烂

  • 令人意想不到,玄奘法师在西天取经后都经历了哪些事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公元645年,历经17年艰辛的取经旅程和异国求学后,43岁的玄奘法师再一次回到大唐帝国的都城长安,他此次携带从印度及中亚地区带回国的梵筴佛典非常丰富,共526筴、657部,以及150粒如来肉舍利以及7躯金、银或刻檀佛像。传奇的旅行经历和带来的佛学典籍与珍宝让整个长安都沸腾了。街上挤满了想一睹玄奘法师

  • 古人注重卫生吗?他们是如何洗漱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我们每天早上都要刷牙洗脸,才能出门。既然要洗漱,洗发水、沐浴露、牙膏等这些洗漱用品自然是少不了的。但没有这些东西之前,古人又是怎样洗漱的呢?1.原始时期在原始社会,人们想要洗除身上的脏污,没有什么是二两泥土不能解决的。由于泥土显碱性,所以能和酯发生皂化反应,尤其是油脂。那时人们的洗漱真可谓是“出淤泥

  • 韩信因为害死了他,为日后株连三族埋下了伏笔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韩信我们大家都知道,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有着“兵仙神帅”的美誉,刘邦评价他:战必胜,攻必取,良相萧何称赞他的才能国士无双。但就是这么个天之骄子,却落了个满门抄斩的可悲命运,那么韩信究竟是怎么落了这样的下场呢?小编认为韩信害死了一个人,为他日后凄惨收场埋下了伏笔。这个人就是郦食其,大家可能有点陌生

  • 在历史上是否真的有杨业这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杨业是杨家将的第一代,功名最盛,牺牲最为壮烈。根据传说,北宋初期,辽兵来犯,朝廷立擂求帅。太师潘仁美之子潘豹想挂帅,于是摆台逞凶,打死多人,后被杨七郎劈死,杨家夺得帅印。不久老令公挂帅出征,潘仁美公报私仇,没有按原定计划接应,害死杨七郎,老令公杨继业被困两狼山,最后碰碑而死。其他杨家兄弟个个血染沙场

  • 身为大宋名将,在家中是老大,可却为何被称作杨六郎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宋朝时,杨家将非常著名,杨家将这些杨门虎将,绝大多数都是经过评书艺术或者戏曲艺术重新改编之后,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形象。其实历史上老令公杨业,过世之后,杨门的后人中就只有一个武将,那就是杨六郎——杨延昭。我们熟悉的叫法是叫他杨六郎,可他却是家中老大,这又是为何呢?这杨六郎的事迹呢平时咱们在影视

  • 皇帝外出“私访”时,怎么证明自己是皇帝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我们在电视剧或电影里会常看见一些皇帝微服私访,探查民情,就比如《康熙微服私访记》等电视即是描述康熙在微服私访时,探访民情等的种种见闻。但是电视剧中演的巡游,大多都不太真实。实际上,即便是皇帝也是不能够随随便便出宫的。据史书《清圣祖实录》记载,康熙的确是历史上到地方上巡察次数最多的皇帝之一。但是,皇帝

  • 真实的杨家将:历史上没有杨宗保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按照小说的谱系,杨六郎之子为杨宗保,其孙为杨文广,然而根据《宋史》记载,杨延昭的第三个儿子叫杨文广,杨宗保这个人物不存在。杨文广起初因为讨伐逆贼张海有功,被授予殿直。后来与安抚陕西的范仲淹相遇,范仲淹发现杨文广很有才能,就把他带在身边。名将狄青南征广西时,杨文广随军从征,此时的杨文广还是个无名之辈。

  • “孝道”在古代有多重要?汉朝定了一个制度,若不孝后果很严重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对于孝道,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著作《尔雅》下的定义是:“善事父母为孝”。汉代贾谊的《新书》界定为“子爱利亲谓之孝”。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的解释:“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许慎认为,“孝”字是由“老”字省去右下角的形体,和“子”字组合而成的一个会意字。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孝”的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