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正史”中真实的关羽关云长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正史”中真实的关羽关云长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4200 更新时间:2023/12/26 17:20:11

关羽作为历史人物最早有文献记载也最可信的是陈寿的《三国志》。在《三国志·魏书》、《三国志·蜀书》和《三国志·吴书》中分别都有关羽的相关文献资料记载。

例如,对“关羽留守下邱”一事,在《魏书》和《蜀书》中重复写到多次。从《三国志》归纳来看,关羽的事迹主要有亡命琢郡、追随刘备、委寄曹操、刺颜良、辞曹归刘、南投刘表、争抢地盘、独守荆州、北伐襄樊、痛失荆州、身死临沮。

笔者主要从关羽的勇武、忠义和傲慢自满等角度来展示历史中真实关羽的形象。

1.勇武的关羽关二爷

除《三国志·关羽传》本传提及之外,在《三国志·魏书》和《三国志·吴书》许多地方都提及关羽的勇猛。

关羽一生的战斗主要表现在镇守荆州和北伐襄攀,并取得辉煌的战绩。在此之前,于万军之中刺颜良可谓把关羽的神勇描绘得淋漓尽致。

在赤壁之战中,历史文献中没有直接记载关羽征战,但在《三国志·先主传》说到“差池在后,将二千人与羽、飞俱来,未肯系瑜,盖为进退之计”,所以这也证明关羽参加了战斗。

在留守荆州期间,关羽首先赶走了孙权派到长沙、贵阳、零陵三郡的官员。孙权此时坐镇陆口,节度诸将争夺荆州一路命令鲁肃统军万人屯驻益阳,以抵御关羽另一路飞书召吕蒙,放弃攻打零陵,赶赴益阳增援鲁肃。后来战争没有发生,而是吴蜀双方达成“湘水协议”。

后期的战役最著名的是北伐襄樊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围曹仁,威镇华夏,曹操“以汉帝在许,近贼,欲迁都”。关羽后来遭到曹仁与徐晃内外夹击攻解了樊城之围,关羽被迫退军,功败垂成,令人叹息。

《关羽传》记载“羽望见良摩盖,策马刺良龄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陈寿:“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

再如刮骨疗毒,体现的是关羽勇敢超常和无所畏惧的大丈夫豪迈气概。

《关羽传》记载“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锨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史书文字精短,但关羽超乎常人的勇敢的形象却表现得惊心动魄,这是医生对关羽的赞语。

再看魏国和吴国的将领对关羽勇猛赞叹的话语特别多,如程星、郭嘉、刘哗和周瑜等都对关羽的勇猛善战流露无遗。

总之,关羽的能力在当时就得到认可,勇武善战,取得巨大的战绩,为刘备建立蜀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且在人格魅力上也表现了那种无所畏惧的、勇武的英雄气概。

2.忠义的关羽关二爷

据史书记载,关羽不仅武勇善战,而且忠肝义胆。在国家危难时刻,关羽的这种忠义思想曾经激励了无数的爱国仁人和民众为国尽忠的情怀。“忠义”精神流芳千古,影响深远。

关羽碑记是随着关羽事迹的广泛传播和信仰而兴起的。现存最早的碑文是唐朝董诞作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年的《重修玉泉关庙记》。主要记载了关庙的重修过程,简要讲述了关羽一生中重大的功业,如“孟德避其锐”等,赞扬关羽“生为英贤,段为神明”。

在宋代的碑文中大都是对关羽的忠义的旌扬。南涛《绍兴一重修庙记》,此记避免了一般先介绍关羽名字和籍贯的开局,而是从关羽所处的特定历史来入手,把关羽的忠义寓于他的南征北战的功绩之中,“王之行事,载于史册,若皎日之明,如高山之耸”。南涛冀望关羽的神能安邦福民,“神既能安,人受多福。”

金元两代对关羽碑文的撰写都高度重视,特别是到蒙古人入主中原之后,他们更加注意民族纽带的联系关羽的忠义思想。

元代郝经是大儒之后,曾跟随元世祖忽必烈统师献策攻伐南宋,但郝经是山西陵川人,深知关羽的忠义在汉人心中的地位,所以他撰写《重建庙记》中除了赞颂关羽的忠义之外,还寄寓了元代的统治者要善待百姓,祭拜关公,“千载之下,仰慕而犹若也,况汉季之遗民乎”。

至于明清两代,因为明清两代,文人的庙记与国家的崇祀相呼应,将关羽的人性演绎到儒家至圣的高度。

例如,建安五年公元年,刘备被曹操打败,关羽在下那被曹操生擒。曹操为争取得到关羽,拜他为偏将军,礼之甚厚。当时,曹操正与袁绍在官渡对峙。袁绍派颜良进攻白马,曹操于是派张辽和关羽为先锋进击颜良。关羽望见颜良摩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军将士亲眼目睹了关羽的武勇和威风。

后来,关羽得知刘备在袁绍处,即刻准备离曹重回刘备身边。曹操察觉后,派张辽去试探关羽。当得知无法挽留时,曹操对关羽厚加赏赐,企图留住关羽。但是关羽却把所有的赏赐物尽数封存留下,并书写了一封辞别信,然后投奔刘备而去。曹操的左右和部下想追击,曹操说“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关羽重情惜义、赤胆忠义的思想给曹操和曹操的部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然,这是关羽对曹操恩遇的报答,表示的是自己的另一种“义”。

3.傲慢自满的关羽关二爷

关羽的性格主要体现为刚愎自用,傲慢自大对待下属和同僚也是如此。

羽怒曰“往日猎中,若从羽言,可无今日之困。”——《三国志》卷三六《关羽传》

乃骂曰“貉子敢尔,如使樊城拔,吾不能灭汝邪!”——《三国志》卷三六《关羽传》

羽怒曰“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三国志》卷四一《费诗传》

性格决定命运。关羽作为武将,有一种天生的暴躁脾气,有一种有话就要说的耿直,有一种有骂就吐的痛快。在简短的言语中频率最高的两个词语是“怒”和“骂”。

一是怒对孙权为子求婚之事,这怒中带有侮辱性的语气,形象地描绘出当时关羽的怒气冲天,不可遏止。

二是对刘备的话有时也含有些许的责怪。“蜀记曰初,刘备在许,与曹公共猎。猎中,众散,羽劝备杀公,备不从。及在夏口,飘飘江诸,羽怒曰`往日猎中,若从羽言,可无今日之困。'备曰`是时亦为国家惜之耳若天道辅正,安知此不为福邪”,关羽说这话意思非常明白,如果当时兄长听我的话,杀了曹操,就没有今日的祸患,所以在对刘备表示不满的同时,还带有些许的责怪。

三是因为“耻以黄忠为伍”之事。关羽言语是说“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今其实可以发现,关羽在把自己看作大丈夫时,难道黄忠就不是男子汉吗所以关羽说的话是只除痛快就不计较后果的。

这一“怒”一“骂”,真实的关羽形象就展露无遗。

小结

历史人物关羽,以勇武最为后人称道,是以名臣虎将载入史书的。历史中真实的关羽,有优点,也有缺点,并且都是比较明显的。陈寿作为一个史学家,真实地记载了关羽形象的多面性。

其表现有四:

第一,关羽的“义”不只表现为“恩义”,而且还表现为“忠义”。

第二,关羽身上的优点有勇猛、知恩图报、忠于刘备、多智等。

第三,关羽性格中也有不少缺点刚惶自用、骄傲自大,缺乏必要的政治斡旋手段,对部下刻薄。

第四,关羽缺乏作为一个领导者所具有的战略大局观和全面观。

所以历史文本中的关羽形象是勇武的、好色的、骄矜的、好谋的、忠义的,是客观真实的关羽。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揭《三国演义》中对关羽的描写,竟然那么多都是虚构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三国演义》中有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令人印象深刻,其中影响最大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等人,这些人是罗贯中先生塑造的人物中最为成功的,然而为了塑造人物,有许多人的许多事都是虚构的,其中关于关羽关云长的虚构剧情最多,下面我就为大

  • 他是第一个篡改历史的皇帝,从他以后,史家之风开始败坏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李世民是唐王朝的第二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最有作为的皇帝之一,在他的统治时期,后世以"贞观之治"嘉美之。但是,众所周知,李世民得到的皇位的手段不太光明正大,但在历史上,李世民有意渲染自己的开国之君的伟大形象,同时将自己的兄弟贬得一无是处,所以现代的人怀疑他有意的篡改了历史。如果现在我们看李世民

  • 李世民在历史上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李世民出生于一个胡汉混血的贵族世家。其父李渊,自称是十六国时凉武昭王李暠的后代。而实际上,李渊很可能是在自己的族谱上做了手脚。目前通常的看法是,李家是北魏弘农太守李初古拔的后裔。李初古拔是鲜卑族,其后代跟汉族通婚,到李渊的祖父李虎时已经是胡汉混血。李虎是李家发迹的开端,西魏时位列八柱国之一,北周初追

  • 揭秘开国大典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49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三十万军民参加这一旷世盛典。揭秘:开国大典中这15个不为人知的秘密1949年6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决定,1949年10月1日在北平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10月1日下午3时,大地欢声雷动。刚刚就职的中华人民

  • 李渊太原起兵是自愿还是被迫?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关于李渊举兵反隋是被李世民所迫的说法,不少后世史学家都提出过质疑。他自称十八岁举义兵,也是一种有意的时间误导。事实上,无论从史料记载还是常理推断,李渊身处乱世,戎马半生,官场捭阖不倒,绝不可能是个窝囊废。相反,李家一朝举旗,是李渊经过了数年经营的结果。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高祖慎之又慎,迟回而

  • 岳飞的战绩是否具有水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岳家军百战百胜、所向披靡,是《宋史》以及有关岳飞的相关作品所着力描述的。事实上,岳飞并非百战百胜,《金史》就多次记载了岳飞兵败的战例。仅以1140年左右的几个战例为例:其一:金将王伯龙曾率军在今安徽采石矶一带,击败岳飞、刘立、路尚等兵,缴获大批粮草。其二:岳飞以兵十万,号称百万,前去攻打被金军占领的

  • 解密:《满江红》到底是岳飞所写?还是明人伪作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满江红》一词被认为是岳飞的传世之作,然而,史学界考评后却认为是明代人伪作,写作年代不早于明代中叶。理由是,该词从未出现于宋元人的任何著述中,即使是岳飞子孙收录的家集里也没有记载。一直到了明代才突然出现在徐阶所编的《岳武穆遗文》中,根据是弘治十五年(1502年)浙江提学副使赵宽所书的岳坟词碑。而赵宽

  • 自古以来,台湾是如何纳入到中国版图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台湾,是中国最大的岛屿,面积为3.58万平方公里,人口2300多万。而台湾除了台湾岛之外,还有澎湖列岛、钓鱼岛等附属岛屿。台湾岛在东亚地区具有不可忽视的战略地位,被美国军事家称为“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台湾岛被纳入到祖国的版图是一段曲折而辛酸的历史,作为中国人,更应该要对这段历史要熟悉。一,大陆和台

  • 岳飞真实的性格是怎么样的?是否火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岳飞是什么性格?史书中很少有直接的描写,但是从一些历史事件中,却也可以看出端倪。根据南宋徐梦莘编写的《三朝北盟会编》记载,岳飞二十九岁那年,率军前往江南西路讨伐李成,家眷留在今天的宜兴。打仗归来后,宜兴的百姓找他投诉说,他舅舅仗势横行乡里,无恶不作。岳飞将舅舅狠批了一顿,不想他舅舅怀恨在心,有一次外

  • 李鸿章为什么被称为东方俾斯麦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01年,北京的冬季格外冰冷,就连空气都传出一丝刺骨的寒意。关于岌岌可危的清朝来说,在寒风中传来的这个消息,比冬季更冷:当年11月7日,暂居在北京贤能寺里的李鸿章因胃血管决裂,大口地吐血,总算不治身亡。享年79岁。还在陕西西安的慈禧太后、光绪皇帝闻讯,唏嘘不已,追加谥号为“文忠”——这是仅次于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