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荆轲刺秦王的历史真相

荆轲刺秦王的历史真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147 更新时间:2024/2/28 18:32:52

据《史记·刺客列传》记载:荆轲本是卫国人,其先人乃是齐国人,后来秦灭卫国,他逃亡到了燕国。在燕国,荆轲不被当政者重用,整日在市井放歌纵酒,酒醉之后往往与好友高渐离等相对而泣,旁若无人。荆轲“好读书击剑”,“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沈(同‘沉)深好书”。后来燕太子丹找人行刺嬴政,首先找到田光,田光因年老力衰,故而推荐了他门下的荆轲。

荆轲起初推辞过,但燕太子将他尊为上卿,给予他极为优厚的礼遇。荆轲本打算再等一个能助其一臂之力的朋友共赴秦国,但因燕太子催之甚急,荆轲只得带领秦舞阳离燕赴秦,慨然践诺。

荆轲出发前,做了三项周密准备:由勇士秦舞阳陪同荆轲行刺;带上秦王一直想杀死的樊姓仇人的人头;再拿上燕国打算要献给秦王的最肥沃的燕地督亢地区地图。这后两项准备,当然是为了取信于秦王的安排,那卷地图更有特别功用,里面藏着刺杀秦王时用的淬过了烈性毒药的锋利匕首。

秦王见荆轲带着仇人的人头,又听说燕国欲献大片土地,兴奋不已打开地图,地图全部展开时匕首出现了。荆轲一个箭步跑过去,拿起匕首又拉住秦王,但秦王推倒桌几,挣脱而逃,衣袖都撕断了,围柱追逐一番之后,秦王才醒悟过来,抽剑砍伤荆轲,众大臣侍卫随后用乱刀将荆轲杀死。

“荆轲刺秦王”这个中国老百姓耳熟能详的故事,将荆轲塑造成了一个具有大侠胆识,又浑身充满正义感的英雄。那么,荆轲是为了什么去刺杀秦王呢?真实的荆轲真的是一个武功高强的英雄吗?

据《史记》所载,燕太子丹当时是这样嘱咐荆轲的:“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这就是说,至少燕太子丹起初是想生擒秦王嬴政,胁迫他退还已侵占的诸侯国领土,如果这一步能取得成功,他们未必想害嬴政的性命,倘若嬴政不肯,他们才准备杀掉他。

关于荆轲其人,《史记·刺客列传》记载:“荆轲……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荆轲尝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盖聂曰:‘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荆轲游于邯郸,鲁句践与荆轲博,争道,鲁句践怒而叱之,荆轲嘿而逃去,遂不复会。”“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这些记载的意思是:

(1)荆轲最初曾想投靠卫元君,但是卫元君并不重用他。

(2)与盖聂讨论剑法,言不及意不知所谓,盖聂瞪目鄙视,荆轲离走。

(3)与鲁句践切磋,鲁句践怒骂他,荆轲不吭声,走后再也没有回去。最后荆轲流落到了燕,受到田光的优待。

《史记》还记载:“荆轲遂见太子,言田光已死,致光之言。太子再拜而跪,膝行流涕……久之,荆轲曰:‘此国之大事也,臣驽下,恐不足任使。太子前顿首,固请毋让,然后许诺。”“久之,荆轲未有行意。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入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太子丹恐惧,乃请荆轲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轲曰:‘微太子言,臣原谒之。今行而毋信,则秦未可亲也。夫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奉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

这段的意思是:知名隐士田光虽以命相荐荆轲于太子,但荆轲却再三推辞,不敢受命。太子再三磕头,事已至此,却之不恭,荆轲最后只得先勉强应承下来。荆轲答应了太子后,久久没有行动,太子丹在秦军的攻势下敦促荆轲立即行动,荆轲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关于荆轲在出发前的情况,《史记》记载说:“乃令秦舞阳为副。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治行。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改悔,乃复请曰:‘日已尽矣,荆卿岂有意哉?丹请得先遣秦舞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何太子之遣?往而不返者,竖子也!且提一匕首入不测之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这段记载说明樊将军的脑袋和燕国地图都备齐了后,荆轲仍然没有动身的意思,仍然还要等一个远方赶来的搭档。在太子丹的激将法之下,才终于有所行动。

一些史学家从以上记载以及《战国策·燕策》中的相关记载综合分析认为,荆轲根本就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擅长打斗的武士。他并不具备做刺客的能力和本领。事实上,荆轲应该更是一个战国时期常见的纵横之士,他喜欢读书,善于游说,有一定的学问,可以说他是个侠士,但他不是一个武夫。

这就是为什么荆轲开始婉拒太子丹让他刺秦的要求,后来又一拖再拖。他是在等一个真正的刺客,一个有能力行刺的武士。但是太子丹不容许他再等下去了,所以他只好和舞阳一起去,而舞阳只是一个在市井中杀人的小角色,到了秦王大殿里自然吓得变了色。而荆轲只得自己来扮演这个他并不愿意扮演的角色,最后死于秦宫。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秦朝历史人物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诞生了,共两帝一王,国祚共十四年。因秦朝王室为嬴姓,故史书上别称嬴秦,以区分其他国号为秦的政权。秦国原为周朝的一个诸侯国,到秦始皇继位后,于公元前230年到前221年先后攻

  • 楚汉争霸决战地点到底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首《垓下歌》是楚霸王项羽被刘邦逼到垓下时,与宠妃虞姬所唱的曲。一曲既罢,虞姬自刎而死,项羽则率精锐突围,但仍被逼困在乌江,最后只留下一句“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也自刎身

  • 匈奴被击败后流落到了何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匈奴是公元前3世纪兴起于中国北方的一支古老民族,繁衍在河套地带(今内蒙古、山西一带),游牧于大漠南北。匈奴的首领叫做单于,相当于中原的国王。在单于之下,则有左、右二贤王,各率领一大部落。匈奴族早在公元前7、8世纪时就已生息和繁衍在中国北方的广大地区,建立起氏族和部落联盟了。公元前3世纪时,匈奴进入铁

  • 新乐府运动是怎么回事谁发起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乐府自西汉设置始,就具有多种功能:以诗合乐,以诗观风。“风”通过声诗的乐音感染,实现讽谕目的。古乐府(唐朝把南北朝以前的乐府诗统称为古乐府)确实都是些讽谕精神强烈的作品,但自六朝以来逐渐消亡。唐朝贞元、元和之际,白居易、元稹等诗人或“寓意古题”,或效法

  •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献给秦王的人头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起荆轲刺秦王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在这次事件中:出现了一位名闻天下的刺客,荆轲,因为重承诺、以死酬知己、凛然刺秦王而成为了一个受人尊敬的人物,被史马迁在大书特书,至今光环不褪。出现了一件闻名天下的兵器,淬了毒液的匕首,那是从赵国人徐夫人那里花重金购买来的,号称当时天下最锋利,还用真人做过试验,

  • 秦始皇陵被盗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历代皇帝在为自己修造陵墓时,都会想到防盗问题,在防盗的问题上皇帝们也是煞费苦心,因为那随葬的奇珍异宝是盗墓者挖掘的主要目标。汉代的一位诸侯王竟在他豪华的墓地宫门处立一块石碑,碑文的主要意思是:埋藏在此的人是很清廉的,你如果盗掘此墓,肯定找不到值钱的东西。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告白。这位汉代诸侯王的一番

  • 刘邦的女人们,薄姬如何笑到了最后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今天咱们来聊聊刘邦的女人。先来简单的介绍下刘邦那些不重要的女人。也就是除了吕雉、戚姬(戚夫人)、薄姬外的女人。吕雉并不是刘邦第一个女人,他第一个女人是曹夫人,也可称之为曹寡妇,是刘邦年少胡混时的情人,为他生下了长子刘肥。刘肥虽然是长子,但不是嫡子,所以没有继承皇位的资格,刘邦称帝后,刘肥被封为了齐王

  • 霸王别姬:凄美的爱情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自古红颜多薄命”,这或许就是宿命。她是一个绝世美女,能歌善舞,才艺双绝;同时她也对丈夫忠贞不渝,为了不连累丈夫及避免被敌军糟蹋,毅然横刀自刎,最后身首异处,她就是“虞姬”。在楚汉之争中,有一场战役决定了天下的归属,就是“垓下之战&rdqu

  • 王政君:历史上经历了七个皇上的可爱老太太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汉元帝刘奭之妻、王莽的姑姑 约公元前71年公元13年王政君是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作为一个女人,她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只有后来的武则天和慈禧太后能比。但不同的是,王政君所造成的后果,是她本人不愿意看到的。王政君的爸爸是汉朝时的司法干部,他很好色,经常娶老婆,孩子也多,有四女八男,其中兄弟王凤、王崇

  • 秦始皇求不老药真的是因为怕死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秦始皇完成一统天下的伟业后,便开始憧憬长生不老了。关于秦始皇求不死药的传说不计其数,其中以徐福东渡蓬莱为始皇帝求药最为著名。追求长生不老,似乎是所有帝王的通病,但是,作为成就千秋霸业的秦始皇,他求不死药的目的难道只是因为怕死吗?有记载称,秦始皇终其一生寻找不死药其实是为了一个寡妇!《史记》中用这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