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察举征辟制是什么制度

察举征辟制是什么制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2368 更新时间:2024/2/14 7:36:41

汉代,随着强大的中央王朝的建立,单靠养士和军功以选拔人才的办法已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于是又产生了一些新的选人任官的途径,这就是太学、察举和征辟。

汉代在京师开办太学,置五经博士以教授博士弟子。博士弟子由太常选拔,或由郡国选送。学习期间,每年要进行考试。考试的方法主要是“射策”,即由主试者将问题书写在策上,让试者随其所取之策进行回答。经考试区分优劣,然后授官(主要是郎中、文学掌故等)。东汉改试“家法”,即考核经师所讲授的内容。“家法”不纯,往往贻人之讥,且不能授官。这楚汉代选官的途径之一。

二是察举,又叫做荐举,这是汉代选官的一种最主要的方法。察举是由公卿及郡国守相根据考察,以向朝廷推荐品德高尚、才能出众的平民或下级官吏。所谓“察”,即“察孝廉”;“举”,即“举秀才”。孝廉偏重德行,秀才偏重文才。其他察举的名目还有很多,如贤良方正、贤良文学、孝悌力田、直言极谏等。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就曾下令地方郡守察民间德高望重之人。至文帝以后,察举遂形成制度。西汉以举秀才为主。秀才又叫贤良、文学。(见桓宽《盐铁论》)东汉以察孝廉为盛。东汉避光武帝刘秀之讳,改秀才为茂才。

汉代被荐举的吏民还要经过皇帝“策问”才能授官。自汉武帝开始,这种策问考试普遍实行起来。“策问”有两种形式:一是对策,即由皇帝提出一些政治、经义方面的问题,写在简策上发给应试者作答。如《汉书·晁错传》记对策者百余人,惟错为高第,由是迁中大夫。“二是射策,即由应试者用箭投射简策,并据所射中之策而回答问题,颇似后世之抽签考试。

董仲舒被举为贤良文学,在射策时便极力宣扬天人感应和大一统思想,由此深得武帝赞赏,即被任命为江都王之相。”射策后来成为一个典故,常被用来指应举考试。如杜甫《醉歌行》:只今年才十六七,射策君门期第一。东汉顺帝时,对孝廉也要进行考试。由于汉代有了策问,应举者要进行对策和射策,故可视为科举制度之萌芽。此后隋唐的进士科考试,宋代及明清的殿试,以及历代制科考试,策问仍是其基本的或惟一的考试形式。

除察举外,对某些有名望的士人,还可由皇帝或官府直接征聘,授予官职,谓之“征辟”。其中由皇帝直接聘请者称为“征”,由官府聘清者称为“辟”。皇帝征召者多是德高望、学识渊博之人,如疏广因精通《春秋》被征为博土,枚乘因辞赋名世而被武帝以“安车蒲轮”征召(死于道中)。著名科学家张衡也因精通天文历算而被安帝征任郎中,后又升迁为太史令。两汉时期,官府的一些低级官吏可由长官自行聘请,如三公、将军和郡国守相等都可自辟士人充当幕僚。这些人一般统称掾史,其数量要比皇帝直接征召者为多。

此外,汉代进入仕途也还有多种途径,如“任子”、“纳赀”、军功等。“任子”是二千石以上官吏任期满三年后,可保举子弟-人为郎。如苏武便因为父亲苏建做过代郡太守,“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汉书·苏武传》)“纳赀”又称“赀选”,即入财为官,后来发展为卖官鬻爵,弊病甚大。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张骞出使西域到过哪些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张骞(公元前?~前114年),汉中成固(今陕西城固)人,西汉杰出的外交家。西汉时期,我国甘肃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以东,天山南北等地区,叫做西域。后来发展到葱岭以西,中亚一带,甚至更远的地方,都叫西域。西汉初年,西域一带共有36国。公元前138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率领随行人员100多人出使大月氏,欲

  • 秦始皇的身世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秦始皇,名嬴政,公元前259年生于赵国都城邯郸(今河北邯郸)。公元前247年,秦庄襄王(子楚)病故,年仅13岁的嬴政继承了秦国的王位,成为了第31代秦王。公元前221年,雄才大略的秦王嬴政统一了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嬴政在东巡途中病逝于沙丘平台(今河

  • 刘秀怎么建立的东汉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刘秀是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史称光武帝。历史上对于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的评价很高,说他上承天命,拨乱反正,使天下得以安定,并一心谋求国家振兴,是一位“中兴之主”。明末清初的大思想家王夫之评价光武帝“三代以下称盛治”,认为“三代而下,取天下者,唯

  • 吕后与戚夫人争风那些事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吕后是刘邦的正妻,名雉,字娥姁。在中国众多的皇后中,吕后算是心毒手狠、极有心计的一个女人。在未娶吕后之前的刘邦生性顽劣,然而吕雉的父亲觉得刘邦相貌不俗,有将王之相,将来必成大器,于是将吕雉嫁给刘邦。当时乡亲们都嘲笑吕雉的父亲嫁女行为很愚蠢,等刘邦后来做了皇帝,村人才知道吕父的眼光是如何厉害。结发妻子

  • 鲁元公主退婚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刘邦称帝后,将自己与吕雉的女儿封为鲁元公主,许嫁给新继位的赵王张敖。然而就在这年冬天,刘邦在与匈奴冒顿单于的大战中受到了重创。鉴于王朝初立,国力疲惫,刘邦决定采纳大臣娄敬的主张,用“和亲”方式与匈奴化敌为友,换取休养生息的时间。于是,刘邦打上了鲁元公主的主意,逼着公主退婚转嫁

  • 韩信造反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韩信是秦汉之际最著名的军事家,为西汉建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与萧何、张良并称为“西汉三杰”。但是,这位大功臣最终的结局并不如想象中的美好,他被吕后、萧何捕杀于长乐宫中,三族被夷。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位大功臣落得如此凄惨的下场呢?一直以来,史学界对韩信的死因说法不一,各执一词

  • 刘细君万里和亲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李颀的《古从军行》中的诗句“公主琵琶幽怨多”,后人都认为此处指的是王昭君。因为王昭君曾被册封为公主,而且最擅弹琵琶,并且她的故事为大多数人所熟知。其实,这首诗里的公主并非是王昭君,而是一位远嫁的汉朝公主,这位公主不仅有美丽的名字,还有美丽的容貌,《汉书·西域传》

  • 赵高指鹿为马的风波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赵高虽为一介宦官,在历史上却是一个非常受争议的人物,一是身世,二是生年,三是功过是非。此人精通律法,虽是宦官,却深得秦始皇的喜爱。然而,他又是一个可以将善恶、是非、忠奸、美丑颠倒乾坤的邪恶人物,可以说秦国亡在了他的手上。当时秦二世胡亥年幼无知,一直依仗赵高,所以对于赵高的狼子野心根本毫无察觉,而赵高

  • 党锢之祸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公元162年,杨秉任太尉,与司空周景联合上书,要求将宦官的爪牙从各级官位上驱逐下去。得到桓帝支持后,捕杀或免官达50多人,天下人莫不肃然。在地方上,清流与浊流之间同样展开了争夺。南阳豪强张汜依附权宦,胡作非为,郡太守成缙查明其罪后,不顾朝廷的赦免之命诛杀了他,令宦官们愤恨不已。不久,山阳太守翟超没收

  • 韩国是怎么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公元前231年至前230年,秦开始了攻灭韩国的作战,彻底拉开了灭亡六国、建立大一统帝国的历史帷幕。如果说之后的秦赵之战打的是惊天动地的话,那这秦韩之战可就属于大餐之前的开胃小菜了,虽然并不是不声不响,却也只能算是微风细雨,只激起了一点不起眼的小涟漪。不过在消灭韩国之前,秦国还和赵国打了一架,原因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