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党锢之祸是怎么回事

党锢之祸是怎么回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4649 更新时间:2023/12/4 16:13:56

公元162年,杨秉任太尉,与司空周景联合上书,要求将宦官的爪牙从各级官位上驱逐下去。得到桓帝支持后,捕杀或免官达50多人,天下人莫不肃然。在地方上,清流与浊流之间同样展开了争夺。南阳豪强张汜依附权宦,胡作非为,郡太守成缙查明其罪后,不顾朝廷的赦免之命诛杀了他,令宦官们愤恨不已。不久,山阳太守翟超没收了中常侍侯览的财产;东海相黄浮诛杀了权宦徐璜之侄徐宣一门。但翟超、黄浮等人也遭到了报复。

公元166年,有一名叫张成的方士,以方术曾经结交了不少宦官,连汉桓帝也很相信他的占卜。一次占卜之后,张成当众推断不久皇上要大赦天下。张成怕人不信,居然叫自己的儿子去杀人,以便日后验证。张成算得倒挺准,只是没算准会撞到李膺手中。李膺拘捕了张成的儿子之后,果然有宦官求下了皇帝的大赦令。李膺更加愤怒,按律杀了张成的儿子。谁也没能料到,就是由于这么一件事,引发了历史上有名的“党锢之祸”。

张成的弟子上书,诬告李膺结交太学生共成一党、诽谤朝廷。汉桓帝自从依靠宦官力量灭了梁冀之后日益荒淫,便下令逮捕李膺,然后清剿党人势力。李膺、杜密等三百多人被捕。对于逃亡的各地党人,权宦四处搜捕,悬赏捉拿。

被捕的党人在监狱里接受残酷的折磨。他们的头颈、手、脚都被上了刑具,叫做“三木”。由于当时被捕的都是有名望的人士,很多人以不在党人名单为耻。一些儒生纷纷上书,称自己也是附党,应该连坐。桓帝只好置之不理。

李膺等人入狱,并没能钳制朝野之口。毕竟宦官专权,实在不得人心。城门校尉窦武是窦皇后的父亲,与太学生有些交情。太学生贾彪劝说窦武出面营救,窦武也对宦官擅权不满,便与尚书霍胥联合上书。汉桓帝释放了李膺等党人,遣送他们各自回到老家,禁锢终生,不准回到京师,更不准做官。这就是第一次“党锢之祸”。

汉代第二次党锢之祸:学士与官宦集团的抗争

第一次党锢之祸使清流派受到沉重打击,但没有被彻底击垮,被禁锢的党人还得到社会的广泛同情,声望空前提高。

公元167年,汉桓帝驾崩,灵帝即位,外戚窦武辅政。窦武为了打击权宦,起用了陈蕃为太傅,士人胡广为司徒。为了壮大势力,他们重新起用了李膺、杜密、尹勋等人。一时间,士人们对铲除权宦势力无不翘首以待。但宦官势力盘根错节,尤其是中常侍曹节、王甫,他们与灵帝的乳母赵娆勾结,组成了宦官集团的核心。

灵帝继位,陈蕃、窦武趁机上奏太后,控诉宦官越轨不法、培植亲信、扰乱朝政、触犯天颜,应当全部诛杀。结果太后任由二人处死了作恶多端的宦官。

不久,陈蕃、窦武为了扩展势力,任命了一大批士人掌管京师要职,继而上奏了一批准备捉拿的宦官的名单。但奏章被搁在一边没加理睬,反而让曹节、王甫从太后那里抢了玉玺和印绶,把太后和汉灵帝软禁起来,然后以汉灵帝的名义宣布窦武、陈蕃谋反把他们杀了。

李膺、杜密等被撤职回到家乡。一些名士、太学生们由此更加痛恨宦官;宦官也把他们看做死对头,找机会再次陷害。

有个名士张俭,曾经告发过宦官侯览,侯览一心报复。正好张俭家赶走了一个仆人。侯览利用那个仆人,诬告张俭跟同乡24个人结成一党诽谤朝廷、企图造反,要求汉灵帝再一次下令逮捕党人。

逮捕令一下,各州各郡又骚动起来。有人得到消息,忙去报告李膺。李膺坦然说:“我一逃,反而害了别人。再说,我已经60岁了,死活由他去,还逃什么!”就自己进了监狱,不久被拷打而死。杜密知道免不了一死也自杀了。汝南郡的督邮奉命到征羌(今河南郾城)捉拿士人范滂,范滂也主动投案入狱。

除了李膺、范滂被杀外,还有六七百个人在全国有声望的,或者跟宦官有一点怨仇的,都被宦官诬指为党人,结果不是被杀就是充军,或禁锢终身。朝廷里的比较耿直的官员都遭到打击,大小官职差不多都由宦官和门徒占据了。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韩国是怎么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公元前231年至前230年,秦开始了攻灭韩国的作战,彻底拉开了灭亡六国、建立大一统帝国的历史帷幕。如果说之后的秦赵之战打的是惊天动地的话,那这秦韩之战可就属于大餐之前的开胃小菜了,虽然并不是不声不响,却也只能算是微风细雨,只激起了一点不起眼的小涟漪。不过在消灭韩国之前,秦国还和赵国打了一架,原因其实

  • 赵国是怎么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秦国与赵国是老对手了,一直打,打个没完,互有胜负。赵国因为连年征战,战斗力也练出来了,算是六国中实力仅次于秦国的强国。公元前236年,秦国乘赵与燕大战,国内空虚之际,分兵两路偷袭赵国,分别由王翦和桓齮担任将领。这一次偷袭作战大获成功,连下赵国河间九城。不过赵国主力却未损,况且有太行山天险可以凭借,赵

  • 燕国是怎么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攻破邯郸后,秦军兵临易水,直接威胁着燕国。燕国统治集团一阵鸡飞狗跳,惊惶不已。朝臣中有的主张求和,也有的主张与逃往代地的公子嘉联合,并与齐、楚结盟,交好匈奴以共抗暴秦。而刚刚从秦国逃回来的太子丹则力排众议,他认为秦国虎狼之心昭然若揭,求和无异于饮鸩止渴,而与其他诸侯合纵联合也犹如镜中花水中月,不过是

  • 魏国是怎么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秦与魏之间的恩怨也是由来已久了,为了能够消灭魏国,秦国处心积虑,勤勤恳恳,采用逐步蚕食的手段,慢慢地将魏国吃进肚子里。早在公元前331年秦惠文王时期,一场雕阴之战,秦军就干掉了魏军八万人。魏国无奈求和,割让河西之地给了秦国。公元前328年,一代铁嘴张仪任秦国相国,凭着如簧巧舌,他硬是成功游说魏王,使

  • 楚国是怎么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秦国在攻打魏国之前,和楚国打了一次接触战,以秦国的胜利而告终,这也让秦国得出了楚国外强中干的结论。于是,在灭亡魏国后,秦国将视线转向了这位将入暮年、身体虚弱的“大叔”。至于采取什么样的军事策略,秦王找来了老将王翦和军事新秀李信,询问了一番。王翦老成持重,他认为,楚国虽然虚弱,

  • 齐国是怎么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秦朝统一六国的战争中,齐国作为最后一个被灭掉的诸侯国,它的灭亡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像吞服了慢性毒药一般,一步一步走向死亡的深渊。一开始那会儿,秦国用了最狠的一招“远交近攻”,跟离家门口近的韩国和魏国打架,跟离家门口最远的齐国做好朋友。为了落实这个政策,秦国最聪明的头脑人物、宰

  • 秦始皇封禅泰山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公元前220年,也就是统一后的第二年,秦始皇带着一帮干部出差,到各地检查工作,顺便公费旅游一下。所过之处,地方官吏蜂拥而迎,就好像迎接心目中的天皇巨星、梦中偶像一般,让秦始皇很是过了一把万众瞩目的瘾,风光得简直要飘上了天空。一切都是那么和谐,不过在秦始皇同学看来,还是有一些瑕疵,比如官道太过狭窄,不

  • 秦始皇为什么要烧湘妃祠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话说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坐拥七国土地,万民来朝,心中别提有多得意了。因此,他总喜欢在自己一手缔造的帝国内四处走走看看。一来,天子巡四方,可以震慑震慑原六国的遗民,使天下归心;二来,做出了如此大的功绩,如果不到处炫耀炫耀,岂不是锦衣夜行,无趣得很吗?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巡游到了湖南湘妃祠这个地方,正

  • 张良受书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张良同学自从博浪沙爽了一把之后,一直躲在江苏下邳不敢出门,一直到风声过去之后,才又开始走出来散散步。这一天,张良同学出门逛街,来到了一座桥上,踱着小步,吹着小风,嘴里哼着小曲儿,自有一番小惬意在其中。这时,有一位穿着不修边幅的老头儿也上了桥来,颤颤巍巍地坐在桥边,右腿往左腿上一放,跷着二郎腿,然后三

  • 沙丘政变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公元前210年,正值夏季,秦始皇第五次东巡到了沙丘这个地方。这天,空中乌云密布,天气异常闷热。一直负责始皇饮食起居的大宦官赵高,神色匆匆,直奔公子胡亥的住处。胡亥是秦始皇众多儿子当中的一个,这次出巡,皇帝老爸也让他随行了。这家伙从小不学无术,但却和赵高的关系很好,还拜了对方为老师,向其学习书法和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