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司马昭为什么杀掉曹髦

司马昭为什么杀掉曹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001 更新时间:2024/2/21 8:54:56

公元255年2月,司马师率兵平定淮南、淮北兵变,因眼瘤爆裂,病情加重,自己感到死期不远了,便一面率军马回许昌休养,一面派心腹使者到洛阳请弟弟司马昭到许昌来商量后事。

不多几天,司马昭火速赶到,急忙进内室探望司马师的病情,一见哥哥昏昏沉沉地睡在床上,心急如火,连声喊道:“哥哥!醒醒!你快醒醒!我来了!”司马师听见弟弟来了,睁开一只眼睛,命令屋中仆人退下,拉住司马昭的手说:“二弟!我本想和你共同创下江山,同享富贵,可谁知身体支持不住了,后事、家族只有靠兄弟你一个人担当了!记住父亲临终前说的话,也记住哥哥我今天说的话!

我现在大权在握,文武大臣们有的害怕有的恨,我一旦丢掉手中权力,就会死无葬身之地。如果不保住现在的权力,我司马家族将来也难保住!这是兵符、将印,交给你,你好好地干下去!记住!大事千万不能托给外人,一定要亲自处理!兵权,更不能交出,否则就会大祸临头!”司马师一口气说完了要交代的话,便气绝而死。司马昭痛哭了一阵,收好兵符、将印,召集文官武将,料理司马师的丧事,并派使者向皇帝报丧。

几天后,皇帝曹髦传诏:让司马昭办完司马师的丧事后,就在许昌驻扎,操练军马,防备东吴进攻。司马昭接诏后,办完丧事,一直犹豫,不知是回洛阳好,还是按皇上的旨意留在许昌好。秘书郎钟会看出了司马昭的心思,对司马昭说:“大将军司马师刚刚去世,您刚刚接掌军权,朝廷中人心还没全部安定,您如果住在这里不动,万一朝廷内部发生内乱,您将来不及应付,那时后悔就来不及了!”司马昭经钟会这么一提醒,恍然大悟,立即传令:“大军返营回洛阳,在洛水南岸安营驻扎!”

曹髦本来设想:司马师死后,让司马昭留守许昌,朝中大事,选一个宗族中的人来管理,分掉司马家族的一部分权力,免得将来生乱。这才发出了一道让司马昭留守许昌、防备东吴的诏书。不料没几天,大臣报告:“司马昭率大军二十万,还驻洛阳,现在洛水南岸下寨,不知何意!”

曹髦大惊,连忙召集大臣询问,太尉王肃历来和司马师关系较好,乘机奏道:“司马昭已经继承哥哥掌了全国兵权,实际上已担任起大将军的职务。现在率兵回洛阳并不是有其他意思,恐怕是担心别人加害,所以才这么做的,他的目的是示威。现在最好的办法是给他正式任命,让他安心地治理军国大事。”曹髦原意并不想答应王肃的提议,可又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其他的大臣也都同意王肃的提议,曹髦想来想去,只得下一道诏书,封司马昭为大将军,录尚书事(相当于宰相),总管军政大事。

派太尉王肃直接去洛南司马昭兵营中宣读。司马昭接了诏书,进城向皇帝当面谢恩,把军队分派到各地,自己坐镇首都。从此,魏国朝中大小事情又全部归司马昭管理。

公元260年夏天,司马昭已经在魏国扎下了根基,准备起兵消灭蜀国。中护军贾充说:“大将军您不可离开首都!您知道吗?皇上正在怀疑您,如果您一离开京城,京城恐怕就会发生内乱,那时就来不及了!”司马昭问:“怎知道皇上正在怀疑我呢?”贾充说:“去年,在宁陵井中,两次看到黄龙显形,大臣们向皇帝祝贺,说是好兆头,可皇帝却很不高兴。

他说:‘龙,不在天上,就在海中,这才是吉利的兆头,而现在龙却在井底下呆着,既不能飞,又不能游,泥鳅黄鳝都可以侮辱他,小鱼小虾都可以戏弄他!这正是我现在处境的表现,这有什么好的地方!皇帝还作了一首《潜龙诗》,诗中分明对大将军您十分不满,如果您这时候离开京城,正好被别人下手!”司马昭大怒,说道:“这个曹髦如果不早点除掉,早晚他要对我下手的!”贾充说:“我愿意帮助您办成这件事!”

这一天,司马昭带剑上殿,曹髦起身迎接。贾充大声奏道:“大将军司马昭护国有功,应该加封为晋公!”贾充一说话,大臣们一齐响应,可曹髦却不说话。司马昭一手按着剑柄,大声喝道:“皇上!从我父亲司马懿开始,到我哥哥司马师,我父子三人为魏国立下了汗马功劳,难道连一个晋公都不能封么!”曹髦连忙说:“可以!可以!我马上下诏,马上下诏!”司马昭又说:“《潜龙诗》中,为什么把我比作泥鳅黄鳝,是什么道理?”曹髦无话可答,司马昭一声冷笑,转身离去,文武大臣,个个心惊肉跳!

曹髦散朝,回到后宫,传来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三人。曹髦说:“司马昭早晚要谋反,他的心事,任何人都看得出来,我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他除掉我。你们给我帮忙,杀掉司马昭!”王经连忙阻止说:“皇上!千万不可太急,司马昭现在掌着大权,一时半会除不了他,而且您手下没有得力的将士,恐怕闹不好反而坏事,只能慢慢地想办法!”

曹髦咬牙切齿地说:“不行!我已经不能再等了!我今天就要杀了他!杀不了司马昭,我这个皇帝当着也没意思,死了还好些!”说完,便怒气冲冲地奔进太后宫中,要向太后报告。这一边,王沈、王业二人对王经说:“我们赶快去向司马昭报告,要不然大将军会怪罪我们的!”王经大怒,将二人痛骂一顿。王沈、王业随他骂,急急忙忙地向司马昭报告去了。

曹髦回到后宫,向太后报告,要去杀司马昭,太后阻止他,他也不听。他把宫中烧火的做饭的、在园林中种花锄草的老少官兵聚集起来,共有三百多人。他手执宝剑,坐在车上,率领三百多乌合之众,摇旗呐喊,直奔云龙门而来。来到门前,只见贾充领着几千铁甲禁兵,率领成倅、成济二员大将迎了过来。曹髦在车上大叫:“我是天子!你们让开,哪个敢挡我路,就是造反!”

禁兵们认得是皇帝,都不敢动,一时间停住了脚步。贾充大喊道:“成济!司马公养你多年,今天,用你的时候到了!还不下手!”成济手握兵器,问贾充道:“是要活的?还是要死的?”贾充道:“司马公有令:只要死的,不要活的!”成济一个箭步冲上前,一戟刺穿了曹髦的胸膛,曹髦立刻死在车上,跟随的老弱残兵一哄而散。

曹髦一死,司马昭很快便赶到,故意假装痛哭,问尚书仆射陈泰说:“皇上被杀,这事您看怎么处置才好?”陈泰知道是司马昭下令杀死曹髦的,但不是司马昭主持的,出面的是贾充,贾充也是司马昭的心腹。陈泰愤怒地说:“必须杀了贾充,才能平息民愤!”

司马昭说:“请您再想想有没有其他办法!”陈泰大声说:“没有其他办法!必须杀贾充!”司马昭说:“是成济杀了皇帝,先杀了成济再说!”成济大惊,喊道:“是贾充传你的命令叫我干的!不怪我!不怪我!”成济一面喊,一面骂,司马昭命令割掉成济的舌头,立即处斩。

杀了曹髦,司马昭与贾充等心腹大臣商量由谁来当皇帝。贾充说:“司马公您功德如山,不如废了魏皇,自己当皇帝算了!”司马昭说:“我不能做这个事,当年,曹操不愿意取代汉朝,今天我也不愿取代魏朝。”贾充一听,心里非常清楚:曹操不取代汉朝,而他的儿子曹丕却当了皇帝;司马昭今天不当皇帝,意思是将来让儿子司马炎当皇帝了。贾充于是不再劝说。

司马昭决定,立曹璜为皇帝,曹璜是曹操的孙子。司马昭又让曹璜改名为曹奂,又让曹奂加封自己为相国、晋公,还赐给了大量的金银财宝。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虎啸龙吟曹芳怎么被废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公元251年秋天,司马懿年老体弱,得了感冒,谁知竟然一病不起。司马懿觉得自己身体好不起来了,便将两个儿子叫到身边,嘱咐他们说:“我从辅助魏武帝(曹操)开始,经历了曹家四代人,时间长达四五十年,主上一直对我不放心,致使我几起几落,受尽了磨难;别人也多说我有推翻魏主的想法,我日夜提心吊胆、小

  • 虎啸龙吟三国是怎么统一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公元264年春天,司马昭消灭了蜀国,俘获了蜀国皇帝刘禅,率领得胜兵马浩浩荡荡地回到了魏国都城洛阳。魏主曹奂亲自出城迎接,文武官员和欢迎的人群队伍排成了十几里路的长队。司马昭坐在车上,趾高气扬,得意洋洋。司马昭还朝,早有一班文武大臣给皇帝上表说:“晋公司马昭,率领大兵数十万,内理国政,外灭

  • 诸葛亮为什么没有复兴汉室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和司马懿都是非常有才能的人,尤其是诸葛亮几乎是人们心中神一样的存在,唐朝时期的杜甫就对诸葛亮有着有着特别的情怀,在他创作的不少诗作中就有很多是对诸葛亮的赞美。对于诸葛亮的才能,从刘备三顾茅庐就可以看出来,当年的他六出祁山,七擒孟获,为蜀汉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最后他的北伐大业还未完成就

  • 北魏冯皇后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北魏冯皇后的故事也是颇耐人寻味的,她和人私通的事,宛如武则天与赵太后的混合升级版。北魏冯皇后介绍这位冯皇后,是孝文帝拓跋宏的第二位皇后,谥号幽(违礼乱常是为幽),这谥号已经说明了一切。冯皇后原本是文明冯太后的侄女,太师冯熙的女儿。当时文明冯太后想光耀冯家,扩大外戚势力,就把冯熙的两个女儿都送入了宫。

  • 兰陵王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史书记载兰陵王是历史上最俊美的美男子,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关兰陵王的介绍吧。兰陵王是哪个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兰陵王的身世:兰陵王是北齐开国皇帝高欢的孙子,兰陵王字长恭,文襄第四子。兰陵王是怎么死的?据历史记载兰陵王长相英俊,武功高强,屡建战功。和电视剧演的一样,

  • 晋怀帝司马炽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晋怀帝司马炽,是西晋第三位皇帝,年号 “永嘉”,是晋朝开国皇帝司马炎之子。晋怀帝继位当年,“八王之乱”结束,八王之中死了七王,最终东海王司马越胜出掌权。此后,西晋国力大减,无法控制全国。胡人趁机陆续建十六个非汉族政权与晋朝对峙,即“五胡乱华

  • 董卓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董卓早年为汉将,在西方平定少数民族叛乱,后来又参加讨伐黄巾起义,数次兵败,却依然升为前将军,掌管重兵。董卓拥兵自重,驻兵于河东,不肯接受朝廷的征召而放弃兵权,正逢京都大乱,何进被杀,董卓趁机进京,控制了中央政权。之后董卓废汉少帝,立汉献帝,关东诸侯联盟讨伐董卓,董卓放弃洛阳,移都长安。董卓生性残虐,

  • 三国机密潜龙在渊剧情及主要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三国机密潜龙在渊剧情介绍东汉末年,灵帝宠妃王美人诞下双生子,因遭何皇后迫害,对外称只生一子刘协,另一个儿子刘平则被人偷偷带出,密养宫外。十八年后,各路诸侯互相征伐,傀儡皇帝刘协重病沉疴,为挽救大厦将倾的汉室,他密诏刘平回宫,替代自己复兴汉室。从来不知自己身世的刘平,与从小一起长大的司马懿,踏入了不可

  • 官渡之战袁绍为什么输的这么惨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东汉末年的三大战役各有各的历史价值:官渡之战成就了曹操,使其有了一统河山的可能;赤壁之战则彻底碾碎了这种可能,初步架构了三国鼎立之格局;随着夷陵之战(或叫猇亭之战)刘备的惨败,三方均元气大伤,谁也奈何不了谁,三国博弈的历史才真正开始。正史上,官渡之战爆发于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在这之前的199

  • 九品中正制是什么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由地方察举孝廉、秀才的做法未废,但主要的选官制度却是九品中正制,又叫九品官人法。九品中正制早在东汉末年,曹操就曾提出“惟才是举”的用人方针。曹丕称帝后,于公元220年采用属下陈群的建议,正式制定了九品中正制。所谓“九品”,是将察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