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中华民国时期有哪些人享受了国葬待遇

中华民国时期有哪些人享受了国葬待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495 更新时间:2024/2/11 2:40:57

国葬是以国家名义为有特殊功勋的人举行的葬礼。国葬是一种葬礼的规格,代表了国家对逝者高度的崇敬。


1916年12月18日,国会通过了第一部《国葬法》。

蔡锷:1917年4月12日国葬于长沙岳麓山

黄兴:1917年4月15日国葬于长沙岳麓山

孙中山:1925年3月14日国会非常会议决议国葬。1929年6月1日南京国民政府举行“奉安大典”,国葬于南京中山陵

1930年9月南京国民政府颁发第二部《国葬法》。

谭延闿:1930年9月国葬于南京灵谷寺

卢师谛:1930年12月去世,国葬于南京紫金山

黎元洪:1935年11月24日国葬于武昌卓刀泉南土宫山

唐继:1936年改公葬为国葬,补行国葬仪式

段祺瑞:1936年11月2日国葬于北京香山

胡汉民:1936年6月17日国葬于广州市郊

邵元冲:1937年3月9日国葬

朱培德:1937年3月13日国葬

熊希龄:1937年12月25日国葬

刘湘:1938年2月14日国葬于成都市郊

谢持:1939年5月6日国葬于成都市郊

林森:1943年8月国葬于重庆市

戴安澜:1943年缅甸北部茅邦村殉国,同年于广州举行国葬,1948年卜葬于芜湖小赭山。

蔡元培:1947年5月10日国葬于香港

张自忠:1940年5月28日国葬于重庆林园

佟麟阁:1946年7月28日国葬北京蓝涧沟

1948年5月19日,国务会议通过六先烈国葬案,为柏文蔚、陈其美、张继、郝梦龄、李家钰、覃振6人举行国葬

戴季陶:1949年4月国葬于成都

1918年-1925年间广州政权所举行的国葬

程璧光:1918年3月2日国葬

李仲麟:1920年国葬,1928年迁墓穴至岳麓山

林修梅:1921年国葬,1928年迁墓穴至岳麓山

伍廷芳:1924年12月3日国葬

廖仲恺:1925年8月国葬于广州沙河顶驷马岗,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再次以国葬仪式附葬于中山陵旁


实际上自1948年《国葬法》修法之后,中华民国政府从未援引《国葬法》规定举行国葬,因此严格来说列名于本小节者仅能说是拥有相当于“国葬”规格的葬礼。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九一八国耻到底有多么耻辱?原来东北居然损失了这么多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中国最牛兵工厂沦陷近代中国军事的一大毛病,就是制造能力弱,但对这毛病,东三省兵工厂绝不答应。这个张作霖的宝贝疙瘩,起步虽晚发展速度却狂飙,1922年挂牌,六年后就有了两万人规模八千台机器,标准中国兵工厂的巨无霸。水平有多强? 德国机器产日制军火,完备兵工培训学校,还有“科学研究会”,生产学习研发

  • 九一八事变中东北不抵抗的命令到底是谁下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九一八事变后,到底是谁下的东北不抵抗命令?早年的老电影里说是蒋介石,后来也出来各种翻案说法。而在学者唐德刚采访张学良时,晚年张学良也给出了最客观的回答。 以张学良自己回忆,九一八事变当天,他老人家正在北平戏院看戏耍乐。而后接到电话,说日本闹事了。随后张学良电话请示南京国民政府,接电话的国民政府军事

  •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迅速沦陷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九一八事变,作为当时中国工业重地的东三省尽数沦陷敌手,很多人认为九一八事变后东北迅速沦陷是因为东北军不抵抗而造成的,实际上这不过是一个诱因罢了。九一八事变之前的日本几乎无人看好关东军可以拿下东北,可以说如果当时日本关东军不是本庄繁在指挥根本不会有九一八事变的发生,而本庄繁之所以敢于发动事变就是因为他

  • 给皇帝当老师看似荣耀,其实是一个高危职业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凭三寸不烂之舌,位极人臣,达到人生巅峰的只有帝师了。为帝者师,不仅需要道德文章,更需人生机智。王杰是嘉庆的皇帝,他教学甚严,一次责罚读书不用功的嘉庆下跪。恰巧被乾隆皇帝看到。乾隆让儿子站起来,说:“教者天子,不教者亦

  • 这位皇帝太悲催!竟在公共场合被大臣打三拳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我国的历史上,君臣意识是很浓厚的,皇帝贵为九五之尊,基本上掌握了他人的生杀大权,所以一般的皇帝,都是牛逼哄哄的。而即便一些皇帝只是傀儡,相关人员也会演戏演全套,在皇帝面前,尤其是在公众场合,还是要尊重一下皇帝的,不然难免会引起他人的不满。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皇帝都这样。有这么一个皇帝,他文武双全

  • 1980年考古队打开光绪陵墓,看到一个惊人的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光绪三十四年,年仅三十七岁的光绪皇帝突然暴毙于寝宫之中,得到光绪死讯后的慈禧也在次日安心的驾鹤西去。据太医所述,光绪病情是突然转危的,死前曾在床上四处打滚,大喊肚子疼,死后面黑舌黄。死因很是蹊跷。 光绪确实很悲惨,不但死因不明,而且连陵墓也是在死后才开始修建的。这是最后一座按帝王陵墓减脂的陵寝,但

  • 古代美女的标准是什么?又是如何选美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国自古以来便对“美”有着一套成型的审美理论。而选美,自然也是古已有之。中国古代的选美,可以说是从宫廷甄选后妃开始,那么在男权至上的封建社会,对女人的审美标准究竟是什么?选美女又有哪些标准呢?在古代中国男人的眼中,一个女人身体上最具吸引力的地方,既不是她的脸蛋,也不是今天我们所说的三围,而是一双莲足

  • 他被誉为”西方中国地理学之父“,走遍全中国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明末清初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同时也是西学东渐与中学西传的时代。在这个大变局的舞台上,产生了不少风云人物,演绎了一段段精彩的大戏。而被称为“西方中国地理学之父”的意大利人卫匡国,就是其中一位传奇人物。卫匡国本名马尔蒂诺·马尔蒂尼(Martino Martini),他于1614年生于意大利北部的特

  • 西方中国地理学之父卫匡国:与中国的不解情缘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卫匡国来华不久,中华大地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先是李自成攻破北京,灭亡明朝,紧接着满清入关,成为中国的统治者,并与南明各势力展开统一战争。作为这段历史的亲历者,卫匡国广泛收集各种资料,写成《鞑靼战纪》一书,并在欧洲出版。 这是世界上最早关于明清战争的书籍,让西方人得以了解这场大变局的前因后果。而且

  • 秦始皇兵马俑为什么被称为古代艺术宝库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秦始皇兵马俑拥有规模宏大的约8000件兵马俑雕塑群,俨然是一座辉煌的艺术宝库,其在雕塑艺术表现上呈现多方面的成就。形体高大、数量众多、场面宏伟、气势磅礴是兵马俑的第一个显著特点。秦俑一、二、三号坑总面积达2万平方米,共有约8000件大小与真人、真马相仿,而又“被坚执锐,全副武装”的陶俑、陶马来模拟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