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伍子胥与楚平王的世仇迷案 掘墓鞭尸

伍子胥与楚平王的世仇迷案 掘墓鞭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948 更新时间:2024/1/21 22:24:49

伍子胥是春秋时期的名人之一,他原本是楚国人,后来却成了吴国的大夫,一生成就非凡,为一个国家辅佐两代君王。太史公司马迁在著名的《史记》中也曾专门为伍子胥立传。可是,这样一位历史名人,却因为一件掘墓鞭尸的事情,引起了后世对他无休止的猜测和争议。

据说,伍子胥在吴军攻破楚国都城之后,曾经命令士兵挖开已经去世的楚平王坟墓,把楚平王的尸体拖出来用鞭子狠狠地抽打。掘君王的墓在古代绝对是大逆不道的做法,而且做这种事实在不符合伍子胥士大夫的身份,于情于理似乎都说不过去。不仅我们对此感到不解,历史学家们一直以来也是争议不断。那么,这件事到底是确有其事还是子虚乌有呢?伍子胥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若是真事,究竟是怎样的刻骨仇恨能够让他不顾一切做出这样的事情呢?要了解这个悬案,咱们还得从伍子胥的生平说起。

伍子胥是楚国人,他的父亲伍奢原本是楚国太子的老师,后来楚平王因听信手下的一个奸臣费无忌的谗言,将伍子胥的父亲伍奢处死了。费无忌为了斩草除根,还施诡计想让楚平王把伍子胥和他的哥哥伍尚一起处死。伍子胥看穿了费无忌的阴谋,没有去见楚平王,而他的哥哥伍尚则没有逃过厄运。伍子胥背负着为父亲和兄长报仇的重责,千方百计地逃出楚国。据说,伍子胥当时因为悲愤和忧愁,一夜之间头发全白。恰巧因为这个相貌的改变,才使得他没有被守门兵将认出,顺利出了楚国最后一道关卡,最终辗转逃到了吴国。

到了吴国之后,伍子胥本希望吴王僚能帮自已讨伐楚国,可吴王似乎对此并不感兴趣。于是,伍子胥又将目光聚焦到了吴王僚的堂兄公子光身上。公子光为人谨慎却野心勃勃,伍子胥料定此人今后必成大事,便开始专心致志地辅佐他。后来,伍子胥找来勇士刺杀了吴王僚,辅佐公子光顺利地当上了吴国国君,还推荐足智多谋的孙武做军师,二人成为吴国国君的左膀右臂。

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吴国正式出兵讨伐楚国,一举攻破了楚国的都城,伍子胥也终于盼到了自己报仇雪恨的一天。然而,他没有想到的是,当时楚平王已经过世,根本没有办法再让他受到酷刑的制裁。尽管如此,伍子胥的心中还是愤恨难平,为了却自己的报仇心愿,他把一切抛在了脑后,命令士兵挖开楚平王的坟墓,将其尸体拖出,狠狠地抽了这个大仇人三百鞭子,以此来消解内心沉积多年的心头之恨。

关于伍子胥挖坟鞭打楚平王尸体这件事情,后世的不少史书都是持肯定态度的,认为这件事确实发生过,而且伍子胥为父兄报仇也是正义之举。对于伍子胥掘墓鞭尸的记载,最权威的来源是出自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其中详细记载了吴兵攻入楚国首都,伍子胥没有捉到楚昭王,怒气难消,便掘开楚平王的坟墓,狠狠抽了楚平王尸体三百鞭。到了东汉,越国人赵晔也在自己的专著《吴越春秋•阖闾内传》中有了更详细的记载:不但鞭尸三百,而且还在尸体上踩上一脚,他愤怒地斥责楚平王听信奸臣费无忌之言,冤杀了自己的父亲和兄长。

这件事情流传下来,在许多的文学和戏曲作品中不断被加工渲染,几乎已经被所有的人所接受。但也有一些历史学家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他们认为伍子胥或许只是抽了楚平王坟墓三百鞭子而已,并没有真的掘墓鞭尸。或者,伍子胥仅仅采取了鞭坟的行为,因为古代君王的陵墓一般设计得都是相当严密的,想要将其尸体拖出坟外必然要费一番周折,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做到的。况且,从当时的礼制观念来看,挖掘君王之墓绝对是一种大逆不道的行为。伍子胥是当时吴国的重要人物,掘墓鞭尸是让他日后承担千古骂名的罪行,这也迫使他必须三思而后行。

相比之下,鞭坟似乎更符合当时人们对于礼制和思想的看法。而且鞭坟的说法,早在先秦时期的《吕氏春秋•首时篇》中就有过相关的记载,由于《吕氏春秋》成书早于《史记》一百多年,其中所记载的内容可信性还是比较高的,其史料价值也受到世人公认。此外,在后世的《春秋谷梁传》、《淮南子•泰族训》、《越绝书•卷一》中也都有过“鞭坟”的相似记载。因此有不少史学家以此推断“鞭坟”的说法是有根有据的,伍子胥只是率领士兵鞭打了楚平王坟墓三百鞭而已。

还有一些学者认为,伍子胥掘墓鞭尸一说纯属虚构,事实根本不能成立。因为在《春秋》、《左转》、《国语》这三部对春秋史实论述最具权威性的史籍记载中,根本就没有提到有关鞭尸或鞭坟的事情。而在当时,假如做出这种挖开君王坟墓的“犯上”行径,《春秋》必然会有所记载,并浓墨重彩地加以批判。在《左传》中,笔者用两千八百多字非常详细地记录了历时一年多的吴破楚之战。可书中不但没有记载伍子胥掘坟鞭尸或鞭坟之事,甚至在整个记载中,连伍子胥的名字都没有提到。因此很多学者推断,伍子胥很可能根本就没有参加吴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战争,即便有这个心,也没有实施这个行动的机会。

不管怎样,两千多年来,伍子胥掘坟鞭尸的故事早已被演变成小说、戏曲等无数个版本广为流传,最终成为家喻户晓的故事。但历史上究竟有没有发生这件事情,就目前来看,有鞭尸、鞭坟和子虚乌有三种不同的说法,史学家们对此已经争论多年,每一种说法似乎都有成立的史料依据,因此难以推断孰真孰假。随着历史的推移,春秋的年代距离人们也越来越久远,伍子胥掘墓鞭尸这件事情是真是假,是虚是实,很可能会成为一桩难以破解的千古之谜了。


更多精彩推荐:

司马迁到底是哪里人 史学家的籍贯

苏武牧羊事件背后的悬案 一去匈奴不复回

返回大全页:

我国古代文臣武将悬疑案件汇总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历史故事,已经是尽人皆知了。这个历史故事说的是:传说在春秋时期的一场战争中,吴国打败了越国,吴军把越王勾践包围在会稽山上,致使越王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忍辱求和。从那以后,越国成为吴国的臣国,并受控于吴国。越王勾践像奴隶一般在吴国宫中服役3年,后来吴王免去了勾践的罪,让他回国去了。为了

  • 爱讲黄段子的战国第一夫人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战国时期,太后干政的事屡见不鲜,如赵国的威后、齐国的君王后等。这两位秉持国政的太后在历史上都留下独特的光彩。但纵观功业和影响力,战国第一夫人的名号非秦国的宣太后莫属。宣太后原本不叫太后,太后这个词是专门为她量身定制的。之前呢,这位名不见经传的人物甚至在史书中都没有留下名字,只知道姓芈,因为地位偏低,

  • 孙武的儿子都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孙武的儿子,关于人们都知道的《孙子兵法》,其实它的作者孙武是一位很有作战才能的军事家,孙武出生在齐国,他后来得到了吴王阖闾的重用,所以说孙武在历史上为吴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可是作为孙武的后代,他的儿子究竟又是怎样的人呢,他们会不会比父亲更为出色呢?孙武的儿子的介绍《孙子兵法》这本书可能很多人都没有看

  • 吴王之死:被人哄骗的几个套路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自从勾践给夫差尝粪后,或许也是精神力量的助攻,夫差的病真一天天好起来,一切都像句践预料的那样。夫差感念他的忠心,病好刚能上朝理事,就派人摆设酒席召勾践。句践装作不知道怎么回事,仍像以前那样穿着囚服赶来。尽管夫差这么友善,病一好点就马上专程感谢勾践,之前还许诺放他回国。但是勾践一点不敢大意,依然保持着

  • 楚王有四后宠妃南后郑袖其实有两人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战国时期,楚怀王有四后,东后田惠,是齐湣王的嫡公主,北后屈容,是楚国大将军屈武的女儿,西后赢盈,秦孝公的嫡公主,秦惠文王的亲妹妹,南后,一说是魏女,一说是楚女。但这几位王后并未青史留名,楚怀王有一位宠姬郑袖,却是人人都知道的。提起郑袖,人们总要在前面加上“南后”二字,事实上,

  • 白起为什么踢出武庙十哲之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白起,战国后期四大名将之首,据统计整个战国期间共战死约两百余万人,其中白起就占了约一半。虽然是战功赫赫,但也屠戮过重,尤其是长平一战,挟诈尽坑杀赵降卒四十余万。因而被后人称之为“人屠”。战国七雄中,唯秦国是将斩首与授爵直接挂钩的,这固然能极大的激发军人的战斗积极性。但是,同时

  • 史上最大方的帝王,也戴了最大的绿帽子,70多个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田成子,名恒,又称为田常,是齐国田氏家族第八任首领。齐简公四年(公元前481年),杀死简公,拥立齐平公,任相国,尽杀公族中的强者,扩大封邑,从此齐国由陈氏专权。其后统治齐国多年,直到齐穆公统一齐国。田常杀了简公以后,害怕各国诸侯联合诛杀自己,就把侵占鲁国、卫国的土地全部归还。西边同晋国、韩氏、魏氏、

  • 此人才是中国古代的第一美女,力压西施一头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越王勾践为了复国,听从范蠡之际,将越国的美女西施和郑旦奉献给了吴王夫差。行使的美人计果然有用,夫差被迷得不要不要的,为此还建造了馆娃宫供西施居住。可你知道吗?纵然西施、郑旦国色天香,可在越国只能屈居第二、三名。还有一人力压两人一头,可谓倾国倾城。她就是小编今天要讲的主人公毛嫱。毛嫱何许人也?她是春秋

  • 破解越王勾践剑千古之谜 楚墓中的越王剑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65年,考古学家们在发掘湖北江陵(今荆州市荆州区)的一座古楚墓时,发现了两把珍贵的宝剑。其中一把便是传说中的“天下第一剑”越王勾践剑。此剑通长55.7厘米,宽4.6厘米,柄长8.4厘米,重875克。剑身雕刻着黑色菱形花纹,正面有“越王鸠浅(勾践),自作用剑&r

  • 和氏壁到底去哪里了 消失的传国之宝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语文教材上我们都学过“完璧归赵”一文,故事中的“和氏璧”被战国时期的各诸侯国视为“无价之宝”。各诸侯国为了将和氏璧据为己有,不惜发动大规模的战争,可见和氐璧是多么珍贵和重要。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块被各诸侯国争相抢夺的&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