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邦斩蛇起义:刘邦为什么起兵反秦?

刘邦斩蛇起义:刘邦为什么起兵反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3484 更新时间:2024/1/23 5:09:28

刘邦原名刘季,排行第三,老家在沛县丰邑(今江苏丰县)的中阳里。战国时代,这里属于楚国管辖,楚在被秦夺取了旧都郢(今湖北江陵北)以后,就东缩局促于苏、皖和浙北地区,再难振作。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秦将蒙武攻入寿春(今安徽寿县),楚国末代君主昌平君战死,大将项燕自杀,楚国灭亡,刘邦的老家也因此被并入秦的泗水郡——那年刘邦应该是25岁,或者34岁,总之,已经成年了。

然而大概由于出身太低,刘邦本人倒并没有什么亡国之痛,据说他曾经前往都城咸阳,看到秦始皇出行,排场盛大,不禁叹息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是也!”而一点没有感到悲痛或愤怒。他的父亲名字已不可考,可能叫刘执嘉,史称刘太公,母亲王氏。

刘邦本人的相貌据说相当有威严,高颧骨,挺鼻梁,胡子又长又黑,最奇特的是左腿上竟然长着72颗黑痣——古人认为这个数字很吉利,主大贵之相。

刘太公薄有家财,可能是富农或者小地主,生了好几个儿子,日子过得还算太平。可惜老三刘季不成器,整天游手好闲,结交一班地痞流氓,不肯好好干活,振兴家业。在太公想来,这儿子唯一的长处就是好交朋友,不如给他弄个小吏当当,刘邦对此倒不反对,于是便做上了泗水亭长。

秦以十里为一亭,亭设亭长,相当于后世的里长。泗水亭在沛县以东,隔泗水相望。这个亭长职务本应该是不轻松的,古代官、吏区别很大,亭长为吏,俸禄不高,要管的杂七杂八的事务可实在不少。刘太公没想到这个儿子连做吏也不踏实,整天喝酒使性,还侮辱同僚取乐,遂愤恨得骂他“无赖”。但是单父(今山东单县)人吕公倒很看得起刘邦,主动提出把女儿吕雉嫁给他做正妻——也就是后来的西汉高皇后。

刘邦在家乡过着游手好闲的日子,天下大势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秦始皇三十六年(前210)七月,始皇帝嬴政病逝于沙丘平台(今河北省平乡县东北),次子胡亥阴谋篡位,是为秦二世。二世元年(前209)七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今安徽宿县东南刘村集)揭竿而起,拉开了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

其实在此之前,正当着泗水亭长的刘邦就已经准备造反了。他造反的理由,和陈胜、吴广颇有异曲同工之妙,也是押送一批农民去服徭役,只不过目的不是去渔阳戍边,而是去郦山建造始皇帝陵墓,不是因为延误日期,而是因为沿途多人逃亡,估计等到了关中,恐怕只能剩下自己一个了。

反正完不成任务是死罪,刘邦干脆横下一条心来,召集大家喝酒,说:“你们想逃就都逃吧,我也准备隐姓埋名去过流亡生活。”众人一哄而散,只有十几个青年感慕他的“义举”,愿意跟他一起逃亡。

据说当晚,一行人乘着酒意乱蹿,突然撞见一条大蛇拦在路中,刘邦大喝道:“壮士行,何畏?”冲上去一剑把蛇斩为两段。后来有人再经过此地,见到一位老妇哀哀痛哭,问她原因,回答说:“我儿子是白帝之子,变做一条蛇卧在当地,结果被赤帝之子杀掉了。”这就是高祖斩白蛇起义的传说,所以后来五行学说昌盛了,称汉为“火德”,服饰尚赤。

刘邦既已逃亡,不敢回家,就藏匿在芒、砀两山(今安徽砀山东南)间,跟从者日益增多。等到陈胜、吴广举事以后,关东很多郡县的百姓都杀死长官,打开城门响应起义军。消息传到沛县,沛县县令坐不住了,他想与其被人杀掉,不如自动投诚,或许还能保住一条活命。县令找来主吏萧何和狱椽曹参,和他们商议此事。

两人建议说:“您是秦朝的官吏,现在想背叛秦朝,这种反常的举动很难令人相信,更难使人跟随。现在因为反抗秦的暴政而逃亡在外的本地人有好几百,您不如派人去招他们回来,威吓县内众人,大家就不敢不听从了。”县令赞成他们的建议,于是萧何、曹参就派樊哙去请刘邦。

萧何、曹参以及樊哙,全都是刘邦的老朋友,他们的意图非常明显,是想架空县令,而拥刘邦为主,树起反秦大旗。这一阴谋终于还是被县令看破了,紧闭沛县城门,不肯放刘邦进去,还满城搜杀萧何、曹参。

萧何、曹参翻越城墙前往投奔刘邦,刘邦射了一封箭书入城,晓喻百姓说:“天下苦秦久矣。今父老虽为沛令守,诸侯并起,今屠沛。沛今共诛令,择子弟可立者立之,以应诸侯,则家室完。不然,父子俱屠,无为也。”城中父老响应刘邦的号召,杀死县令,迎接他入城,并想让他当沛县县令。

刘邦还待推辞,可是萧何、曹参那帮家伙都怕万一起义失败,全家都会被秦诛灭,大家都往后缩,谁也不敢当头领。最终刘邦只好自称“沛公”,正式举起了反秦的大旗,召集县中青壮子弟,很快就聚集了数千兵马。

秦二世元年(前207)十月,刘邦攻占胡陵(今山东金乡东南)、方与(今山东金乡北)两县,随即在丰邑击破秦泗水郡监的讨伐军。十一月,又在薛县(今山东滕州东南)、戚县(今山东滕州南)击杀了秦泗水郡守。

然而就在他的势力逐步壮大的时候,当年十二月,陈胜在下城父(今安徽蒙城西北)遇害,以章邯为主将的秦军开始了大规模反扑。刘邦从丰邑、沛县一直转战到萧县(今安徽萧县)一带,兵马越打越少,唯一的收获是得到了一个名叫张良的人才。

张良字子房,是韩国旧贵族的后代,城父(今安徽亳州东南)人。自从韩国灭亡后,他就心存报仇之念,曾于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阳东南)狙击过秦始皇出巡的车驾。他雇佣了一名大力士,手持铁椎奋力向秦始皇乘坐的马车掷去,可惜事先情报不准,只砸碎了副车。秦始皇大怒,派人在附近大肆搜索了整整十天,张良无地存身,改名换姓,狼狈逃到下邳(今江苏宿县西北)。

张良在民间蛰伏了将近十年,其间据说得遇“圯下老人”,传授他《太公兵法》。圯就是桥梁,张良某日从桥上经过,见到一位老人不慎把鞋子落到了桥下。老人很不客气地对他说:“孺子,下取履(鞋)。”张良倒不生气,不但下桥去取了鞋子,还恭恭敬敬帮老人穿上。

老人大笑而去,过一会又折回来说:“孺子可教也。”要他五日后天一亮就到桥上来等。张良如约前往,老人已在桥上,责备他说:“和老年人定约,你怎么能晚到呢?”约定五日后再见。张良等了五天,公鸡才叫就去了,可还是慢了老人一步。再约五天,这回张良学了乖,大半夜地就等在桥上,等了没多久,老人就到了,很高兴地给了他一本书,说:“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

关东起义烽火燃起,张良也聚集了百余名青年响应。因为听说陈人秦嘉杀害了陈胜派去的监军,在留(今江苏沛县东南)立景驹为楚王,就前往投靠,路遇刘邦。张良向刘邦讲起《太公兵法》,大老粗刘邦竟然一听就懂,张良叹道:“沛公殆天授。”就跟从刘邦,做了厩将。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汉武帝北征匈奴胜负如何 有什么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武帝前期,所以能在对匈奴的作战中取得大胜,和他善于选拔将才,以及鼓励养马,都是分不开的。匈奴号称有“控弦之士三十万”,骑兵兵力极为强盛,汉军用来制约匈奴骑兵的,只有强弓硬弩,但汉弩虽然冠绝天下,却无法主攻,只能用来防守。为了打破这种不利局面,文帝在位时就鼓励民间养马,规定百姓有马一匹,可以免除家中3

  • 汉武帝与匈奴的战争是如何挑起的 马邑设伏为什么被称为笑话?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匈奴是生活在北方蒙古草原上的古老游牧民族,战国后期开始发展起来,不断征服周边其它游牧部落。秦始皇曾派大将蒙恬率30万大军北伐匈奴,却没能取得预期的成果。秦二世元年(前209),冒顿袭杀其父头曼,继任单于之位,其后东平东胡,北并丁零、薪犁等部,使匈奴的疆域空前广大,东到辽东半岛,西达葱岭,南收被秦朝时

  • 汉武帝刘彻怎样成为太子即位的 即位后有哪些问题?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刘彻本名刘彘,是汉景帝的儿子,但他既非长子,母亲也不是皇后,太子之位落到他头上,完全是宫廷斗争的结果。他的母亲王氏,是槐里人(今陕西兴平东南),原嫁丈夫名叫金王孙,生有一女。后来王氏的母亲和金王孙闹矛盾,想把女儿要回来改嫁他人,金王孙遂报复性地把老婆献给了太子刘启。没想到刘启很喜欢这个二婚妇人,继位

  • 什么是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有哪些表现?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七国之乱平定后,景帝趁机大规模削藩,并将诸侯国的主要官吏任命权收归中央。困扰了汉初数十年的诸侯王问题,在总爆发过一次后,终于逐渐沉寂了下去,很难再对中央政权构成威胁了。景帝又南抚闽、越,北和匈奴,暂时恢复了国家的安定,遂全心致力于内政治理。景帝的施政策略是直接延续其父文帝的,他也不遗余力地劝农抑商,

  • 七国之乱持续了多久 周亚夫如何平定七国之乱?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吴王刘濞从他的国都广陵(今江苏扬州西北)出发,亲率20万人,统合各路诸侯,浩浩荡荡渡过淮河北上。他的战略是,以南越兵攻占长沙以北地区,再西趋巴、蜀、汉中;东瓯、楚、淮南、济北诸王会同吴军西取洛阳;齐、菑川、济南、济北诸王与赵王先攻占河间(今河北献县东南)、河内(今河南武涉西南),再或入临晋关(今陕西

  • 七国之乱是哪七个国家 汉景帝为什么杀晁错?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吴楚之乱”又名“七国之乱”,即以吴、楚两个最大的诸侯国为首,纠集赵、胶东、胶西、济南、菑川五国,同时发难,以“清君侧”为名发动的武装叛乱。时为景帝前三年(前154)正月,刘启继位才刚两年多的时间而已。刘启并非文帝刘恒的长子,但他上面的哥哥都年少就夭折了,按照立长的常例,太子的桂冠顺理成章就落到了他

  • 汉文帝是仁君吗 汉文帝刘恒是怎样治国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汉文帝刘恒算是一个杰出的内政家,他非常虚心,善于听取大臣们的正确意见,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还在继位之初,他每次上朝路上碰到郎官们呈递书奏,都要停下辇来,当场拆看,正确的采纳,错误的暂时搁置,绝不拖延裁决。他还叫地方上荐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的人才,送入长安城作为皇帝的顾问。某次,文

  • 刘恒是谁 刘恒是如何平定吕氏家族乱权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刘恒是刘邦的第四个儿子,本来身份比较低微。因为其母薄氏据说是楚汉相争时代魏国的宫女,刘邦击败魏王魏豹,把他宫中许多宫女掳到自己身边,后来就和其中的薄氏生下了刘恒。薄氏虽然母以子贵,自此便和其他侍奉刘邦的宫女拉开了身份差距,但她终究没能受宠于刘邦,故只称“薄姬”,而没有“夫人”的称号。因为在诸子中身份

  • 吕氏乱政的原因是什么 吕氏家族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吕雉对于西汉初期的政局稳固,百姓安定,是起了相当大正面作用的。要说她唯一的恶政,大概就是策划封吕氏宗亲为王。吕雉有两个哥哥,全都作为将领,在刘邦打天下的过程中立下过汗马功劳。长兄吕泽,封周吕侯,死于高祖八年(前199),加封其子吕台为郦侯,吕产为交侯;次兄吕释之为建成侯。刘邦诛灭异姓王,只相信同姓诸

  • 汉元帝与石显是什么关系:为什么说西汉衰败源于汉元帝?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刘奭相当走运,他是宣帝还在民间的时候,和许平君生下的长子,宣帝进宫当了皇帝,他也就被立为太子。因为过于崇儒,刘奭遭到宣帝的疏远,宣帝曾一度想改立张婕妤之子淮阳王刘钦为太子,但终于顾念糟糠之妻的情谊,没有真正施行。黄龙元年(前49)十二月,宣帝驾崩,太子刘奭继位,是为汉孝元皇帝。元帝非常尊重儒生,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