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玄宗一日杀三子的真实原因 唐玄宗是不是被人陷害的

唐玄宗一日杀三子的真实原因 唐玄宗是不是被人陷害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2106 更新时间:2023/12/28 21:39:50

唐玄宗“一日杀三子”事件不是传言,但史料对其原因的解读却明显肤浅化,亦或者有欲盖弥彰的嫌疑。

这件事发生在开元二十五年,事件的起因是,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兄弟三人不满武惠妃专宠,为了替各自的母亲出气,勾结在一起准备谋害武惠妃。他们的阴谋被武惠妃的女婿杨洄告发,唐玄宗第一次动了废太子的心思,却被宰相张九龄劝阻。

武惠妃不甘心,于是她设计了一条毒计。某一天,李瑛三兄弟接到武惠妃诏令:本宫进了盗贼,赶快来救援。哥仨得到消息,伙同太子的小舅子薛锈一起,身披铠甲手执兵器,火烧火燎地前往增援。

当四人赶到武惠妃宫中时,吃惊地发现,根本没有盗贼,等待他们的是父皇的一脸怒容。原来武惠妃又让人通知唐玄宗:太子和二王谋反,已经打到我的宫中了!

唐玄宗将哥仨抓了个现行,他勃然大怒,召来宰相李林甫:你看这事该怎么办?李林甫恭恭敬敬地说:陛下,这是您的家事,外臣不好插嘴。

唐玄宗一咬牙:“太子瑛、鄂王瑶、光王琚同恶均罪,并废为庶人;锈赐死。”没过多久,哥仨又被同时赐死于城东驿。

这就是著名的“三庶人”事件,也就是唐玄宗一日杀三子事件。从故事的经过看,李瑛兄弟之死,完全是武惠妃的栽赃陷害,唐玄宗耙耳朵,中了武惠妃的套。当然,武惠妃也恶有恶报,不久她被哥仨的冤魂纠缠,被活活吓死!

热闹看完了,我们聊点“门道”,很明显,这个故事里存在不少漏洞。

其一,三王可能“带甲入宫”吗?皇宫宿卫的严格程度不用多说,三王不会不了解,在未经圣旨的允许下,带甲入宫意味着什么,我奶奶都懂。

再者,即便他们想带甲入宫,皇宫的守卫们吃干饭的?怎么可能放他们进来?所以,三王既不敢带甲入宫,即便有那胆量,也进不来,除非火拼羽林军。

其二,三王可能相信武惠妃的话吗?

三王与武惠妃的矛盾是公开化的,如果我是三王之一,接到武惠妃的通知后,一定会蹦出一个念头:想搞什么鬼把戏?这种事她该求助于禁卫军啊!她可以求助任何人,唯独不可能求助于我们呐!

即便三王判断盗贼真的存在,恐怕也会找种种借口不入宫,心里甚至巴不得盗贼快点得手。武惠妃是“狼外婆”,三王可不是不谙世事的小丫头!

其三,唐玄宗真的那么昏庸吗?构陷这种事一定会有蛛丝马迹可寻,不难查明真相。比如武惠妃派人诏三王,一定有人证、物证,和进出宫记录。再比如三王如果想要谋反,一定有周密部署,跟救援行动肯定差异很大。总之,只要唐玄宗脑袋不被门挤过,一定不会轻易上当。

所以我认为,《新唐书》三王“带甲入宫”的记载不可信。在最可信的《旧唐书》中,干脆没有这段记载,只是说,“杨洄又构于惠妃,言瑛兄弟三人与太子妃兄驸马薛锈,常构异谋。”至于所谓的“异谋”是什么,一字未提,给我们留下一个未解之谜。

不过,《旧唐书》与《新唐书》的基本立场一样,都认为太子李瑛及李瑶、李琚,死于武惠妃的构陷,这个观点也得到了大多数史料的认同。我认为,这个解读太肤浅,没有看清三王之死背后的政治因素,更没有看清唐玄宗个人的政治谋划。

其实,这是一场唐玄宗借武惠妃与太子之争,展开的对外朝政治势力的大清洗!

01张九龄为何反对立武惠妃为后

武惠妃是武则天的侄女,自幼被女皇养于宫中。因为长得貌美如花,又乖巧玲珑,所以武惠妃深得唐玄宗宠爱,一连生了四子三女。

唐玄宗原本有个王皇后,可是王皇后无子失宠,又遭受武惠妃的威胁,情急之下使出后宫女人们的“通用杀器”巫蛊,结果事败被废。皇后之位空出来了,唐玄宗迫不及待地想册封武惠妃为皇后,结果遭到了以张九龄为首的大臣激烈反对。

张九龄为何插手皇家事务?武惠妃欠他钱吗?其实理由很简单,因为武惠妃姓武。在唐玄宗登基之前,大唐经历了一场惨烈的李武之争,结果李唐复国,可是由于新形势的需要,武氏势力并被又被清洗。

包括张九龄等在内,朝中的绝大多数重臣,都是靠踩着武氏上位。如果武惠妃被立为皇后,她的儿子李瑁早晚会代替太子李瑛,未来武家又占领大唐半壁江山,请问张九龄等人怎么活?

于是张九龄等人轮番轰炸,硬生生把唐玄宗的图谋消灭了。

02李瑛为何上了唐玄宗的黑名单

太子李瑛是庶次子,生母赵丽妃。由于王皇后无子,庶长子李琮又因打猎不慎毁容,所以李瑛意外地被立为太子。

唐玄宗独宠武惠妃,第一个受害人就是李瑛。史书说李瑛因为母亲失宠而怨恨武惠妃,其实那完全是可忽略的部分,核心问题在于,一旦武惠妃坐上皇后位,大唐就有了嫡子,那个人不是他李瑛,而是武惠妃的儿子李瑁和李琦。请问,庶子李瑛还有资格当太子吗?

所以,李瑛义无反顾地与张九龄等结成了同盟,也因此上了唐玄宗的黑名单。

你可能问,此话怎讲?此时的唐玄宗,早已经不是那是那个锐意进取的李三郎了,更不是那个虚心纳谏,重用贤良的英主了。张九龄可以说是玄宗一朝最后一位耿介的宰相,唐玄宗生日想收点进贡,张九龄说不行,唐玄宗想提拔牛仙客等佞臣,张九龄又出手阻拦,惹得唐玄宗十分不爽。

唐玄宗躺在功劳簿上,看到的是自己的圣德之功,喜欢听的是阿谀之辞,他再也不需要人辅佐,而是大权独揽,乾纲独断。所以,张九龄这股势力必须被铲除,李瑛既然上了张九龄的船,因此也必然被清洗。

03李林甫扮演了什么角色

唐玄宗给张九龄找好了替补李林甫。李林甫学问不行,却是个精明的政客,当他还是个刑部侍郎的时候,就不断结交宦官和嫔妃,并靠上了武惠妃这棵大树。

正是靠武惠妃的推荐,李林甫有了很多向唐玄宗单独汇报工作的机会。李林甫善于奉迎,给个阳光就灿烂,很快他获得了唐玄宗的欣赏,被列为宰执级的后备干部。

如此,李林甫扮演了两个角色:第一个角色,充当武惠妃的利剑,替她砍向李瑛,为李瑁夺储做开路先锋;第二个角色,充当唐玄宗的棍子,替他抡向张九龄,为皇权独裁做看门恶犬!

这两个角色,又因唐玄宗与武惠妃的高度一致,在李林甫身上合二为一。

随着牛仙客、李林甫羽翼逐渐丰满,唐玄宗终于对张九龄动手了。当张九龄反对坚决反对废太子后,唐玄宗旋即宣布张九龄罢相,牛仙客、李林甫正式上位。

当然,乖巧的李林甫懂得自己的价值在哪里,他立刻以“废立太子是陛下家事”为由,表达了对唐玄宗的支持,也正好拍得武惠妃爽歪歪。

04“三庶人”事件的真相剖析

到此,我们就对“三庶人”事件一目了然,表面上,李瑛哥仨死于武惠妃的陷害,其实背后的主凶却是唐玄宗本人,武惠妃只是他舆论的挡箭牌而已。

父子间之所以走向反目,全然是李瑛出于自我保护,与张九龄等大佬结盟,从而站在了老爸唐玄宗的对立面。

唐玄宗要扳倒张九龄,也需要政治帮手。李林甫的及时投靠,让唐玄宗找到了张九龄的完美替代者。李林甫登上宰相之位,就能打破相权对皇权的掣肘,让相权变身皇权的附庸。为了这个目的,牺牲掉三个儿子,唐玄宗也在所不惜。

因此,我认为那场“带甲入宫”的真相,可能远比史书记载(或掩盖)的还要严重。极有可能李瑛等人确实暗中策划了大动作,矛头也极有可能直接对准了唐玄宗。

只不过,事件尚处于商讨之中,并没有形成方案,却又被杨洄探知一二。唐玄宗无法以谋反给李瑛定罪,但李瑛们的行动,让唐玄宗意识到,他们父子之间已经走向水火难容的两极。所以他毫不犹豫地,以似是而非的“带甲入宫”,处死了李瑛哥仨。

当然,我的这个推论没有明确史料记载,个人推理而已,但有一点应该没有异议,即李瑛哥仨之死,绝不是被武惠妃陷害这么简单。

标签: 唐玄宗

更多文章

  • 楚怀王为何会被扣留在秦国?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楚怀王

    公元前29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秦昭襄王约楚怀王在武关会面。楚怀王不听昭睢、屈原劝告,决定前往武关,结果被秦国扣留。对于楚怀王来说,任用昭阳、靳尚、上官大夫、昭睢、庄蹻、唐昧、屈原、昭滑、陈轸、苏代、田忌、公孙衍等人,楚国一度人才济济,国势大盛。楚怀王和唐昧积极变法,恢复了楚悼王、吴起时期

  • 三国曹魏权臣晋公司马昭为何终身不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司马昭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是一个妇孺皆知的历史典故,大概意思就是司马昭篡权自立的野心,大家都是非常清楚。为此,司马昭还派人弑杀了阻挡他的曹魏皇帝曹髦。就司马昭弑君来说,是三国时曹魏甘露五年五月(260年6月)发生于魏都洛阳的事件。当时,帝曹髦欲讨伐司马昭,却因王沈、王业的

  • 东汉末军阀混战中袁术为何最先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袁术

    袁术很挫吗?不!正是因为当时他太强了,所以才敢率先称帝。只不过枪打出头鸟,所以他被诸侯针对,群殴消灭了。提到四世三公的袁家,现在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袁绍,可袁绍只是司空袁逢的庶子,后来还被过继给别人,袁术才是嫡子,这个地位区别还是很大的。所以在乱世中有很多袁家的门生故吏聚拢在袁术身边,为其出谋划策,

  • 古代人怎么刷牙?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古代

    牙齿可是要跟随我们一辈子的东西,所以做好口腔卫生十分有必要。很多网友都比较好奇,古代人有没有刷牙这个习惯,如果有的话,古代牙刷又长什么样子呢?其实古人也是会刷牙的,只不过刷牙的工具和方式跟现代不同,毕竟古时候还没有能制作出小刷毛的技术,所以最早清洁牙齿的方法都是靠漱口。《诗经》中就有一句话叫&ldq

  • 古代皇帝为什么多重用舅舅而不是叔叔?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古代

    前言: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中,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帝王大多愿意重用自己的舅舅,而对同宗的叔叔多加忌惮,尤其是那些年纪尚小就被架上皇位的小皇帝,大多利用自己的舅舅来辅佐自己稳定政权。那么同样是皇亲国戚,叔叔究竟比舅舅差在哪里呢?古代帝王叔叔是皇位的潜在竞争者历史中出现的种种事件已经向我们证

  • 为什么古人出殡时要让长子“摔瓦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为什么,古人,出殡,长子,摔瓦盆,中国,自古以来,可谓,名副

    中国自古以来可谓是名副其实的礼仪之邦,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着相应的规定和礼仪规范,而在丧葬习俗中也亦是如此,更何况还是丧事这种大事,所以其中的说法和讲究自然是少不了的,按照古时候的传统习俗以及最普遍的丧葬礼仪来说,先辈去世后,后世的子孙都会请风水大师为其寻找一块风水宝地以用来安葬尸身,在这之后还要

  • 北魏后妃们为何流行私自堕胎?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后妃

    俗话说母以子贵,可是大家有没有听说过“子贵母死”呢?所谓的“子贵母死”,也被称为“立子杀母”,即是说皇帝在册立太子前,先将其生母赐死。这种传位方式非常残忍,一般的皇帝都不会采用,开此先河的正是汉武帝,而形成制度传承下来的,却是拓

  • 孝仪纯皇后的死因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孝仪纯皇后

    孝仪纯皇后在清朝历史中,有非常多传奇佳,而“魏璎珞”即是此中一个。“魏璎珞”的原型人物是谁?她有着如何的传奇段子呢?咱们熟知的“魏璎珞”,另有一个身份,那即是台甫鼎鼎的令妃,这个身份更广为人知。“魏璎珞&rdquo

  • 安禄山如何顺利成为皇帝“宠儿”?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安禄山

    安禄山,是“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旧唐书·安禄山传附子庆绪传》谓“禄山父子僭逆三年而灭”,到宋人欧阳修等编《新唐书》则把安禄山列入《逆臣传》中。史学家从来把“安史之乱”称为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禄山是直接把大唐

  • 汉宣帝立刘奭作为太子:为何还说乱我汉家者,太子也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汉宣帝

    常言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即便是在帝王家,这“家经”也是很不好念的,自古以来,中国人崇尚多子多福,到了帝王家,儿孙多又成了难题,江山只有一个,要传给哪个儿子,成了皇帝们最头疼的问题。汉朝时期的汉宣帝早早就立了太子,可是这位皇帝居然留下“乱我汉家者,太子也&rd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