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楚怀王为何会被扣留在秦国?

楚怀王为何会被扣留在秦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570 更新时间:2024/2/11 4:21:29

公元前29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秦昭襄王约楚怀王在武关会面。楚怀王不听昭睢、屈原劝告,决定前往武关,结果被秦国扣留。对于楚怀王来说,任用昭阳、靳尚、上官大夫、昭睢、庄蹻、唐昧、屈原、昭滑、陈轸苏代、田忌、公孙衍等人,楚国一度人才济济,国势大盛。楚怀王和唐昧积极变法,恢复了楚悼王、吴起时期的许多法令,不过因为遭到反对而失败。

并且,楚怀王在位中后期,在丹阳之战、蓝田之战中败给了秦国,又在垂沙之战中败给了齐国,这成为楚国由盛转衰的重要原因。在此背景下,楚怀王又被秦国扣留,可谓十分狼狈。不过,在公元前297年,楚怀王一度从秦国逃脱,却没一个国家敢收留他,国内也回不去,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楚怀王之所以能从秦国逃脱,和孟尝君存在直接的关系。孟尝君是战国四君子之一,也是齐国的相国。公元前299年,孟尝君田文来到秦国,结果和楚怀王一样,他也被秦昭襄王扣留了。当然,孟尝君手下门客众多,一番手段后,帮助孟尝君逃出秦国,回到了齐国。对于有仇必报的孟尝君,于公元前298年,率领齐国、韩国、魏国三国之兵,攻打秦国。

公元前297年(楚顷襄王二年),孟尝君率领的齐国、韩国、魏国三国军队,终于攻入了秦国函谷关,迫使秦国割地求和。在这个混乱的时候,楚怀王得以趁机从秦国逃出来了。从秦国逃出之后,楚怀王就去投奔赵国,结果后者拒绝收留他。楚怀王再去投奔魏国,结果魏国也不愿意收留他,最终,秦国的追兵赶到,将楚怀王又抓回了秦国。

对此,在笔者看来,楚怀王从秦国逃脱后,山东六国全都不敢收留他的原因,自然包含了对于秦国的畏惧。秦国在秦孝公在位时开了商鞅变法,秦孝公去世后,秦惠文王、秦武王两位君主继续开疆扩土,等到秦昭襄王即位后,秦国显然成为战国七雄中的一流强国。特别是在楚国衰落之后,秦国和齐国已经是当时最强大的两个诸侯国了。

公元前297年,楚怀王从秦国逃脱后,韩国、燕国这样的小国,自然不敢收留他,所以楚怀王的第一反应,是投奔实力不俗的赵国。但是,当时赵武灵王已经去世了,赵国在位的是赵惠文王。对于夹在秦国和齐国两大强国之间的赵国,也不敢轻易得罪秦国。

因此从当时的格局来看,赵国一旦得罪了秦国,很可能会被秦国和赵国夹击。比如秦昭襄王和齐闵王并称为东西二帝的时候,一度约好共同进攻赵国。对此,从赵国的角度来看,不收留楚怀王,确实可以避免给秦国攻打自己的口实。在赵国拒绝的背景下,当时已经衰落的魏国,也就更不敢收留楚怀王了。那么,问题来了,既然赵国等诸侯国不敢收留自己,楚怀王为何不考虑回楚国呢?

对此,在笔者看来,这是因为楚怀王从秦国逃脱后,秦国第一时间就封锁了楚怀王回楚国的道路,迫使楚怀王无法向南前行。更为关键的是,就楚国来说,并不一定都欢迎楚怀王回来。因为在秦昭襄王扣留楚怀王后,楚国已经另立新君了,这就是楚顷襄王。而这,自然让楚怀王的地位比较尴尬了。

《史记·卷四十·楚世家第十》中记载:“顷襄王横元年,秦要怀王不可得地,楚立王以应秦,秦昭王怒,发兵出武关攻楚,大败楚军,斩首五万,取析十五城而去。”在得知楚国另立新君的消息时,秦国非常生气,还派兵攻打楚国。因为秦昭襄王明白,随着楚顷襄王的即位,楚怀王已经没有多少利用价值了。而在战国之后的其他朝代,也有不少这样的例子,比如土木堡之变后,于谦等人支持明代宗朱祁钰登基称帝,这才力挽狂澜,没有让明朝走向灭亡。不过,这也会让明英宗朱祁镇的地位变得尴尬,最终在明朝内部引发了一场夺门之变。

最后,因此,如果楚怀王回到楚国的话,或许也会导致一场关于楚国君主之位的争夺事件。而这,也可能是楚怀王无法回到楚国的原因之一。换而言之,即便楚怀王躲过了秦军的追捕,楚国也不一定会收留他。其核心原因,就在于楚国已经另立新君了。虽然史料没有记载楚怀王得知这一消息的反应,但是,不管怎样,这都是一个会令楚怀王五味杂陈的消息后。所以,仅仅一年后,也即楚顷襄王三年(公元前296年),楚怀王就病逝了。对于楚怀王的病逝,既有对秦国不讲信义的愤恨,自然也有对山东六国见死不救的寒心。对此,你怎么看呢?

标签: 楚怀王

更多文章

  • 三国曹魏权臣晋公司马昭为何终身不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司马昭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是一个妇孺皆知的历史典故,大概意思就是司马昭篡权自立的野心,大家都是非常清楚。为此,司马昭还派人弑杀了阻挡他的曹魏皇帝曹髦。就司马昭弑君来说,是三国时曹魏甘露五年五月(260年6月)发生于魏都洛阳的事件。当时,帝曹髦欲讨伐司马昭,却因王沈、王业的

  • 东汉末军阀混战中袁术为何最先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袁术

    袁术很挫吗?不!正是因为当时他太强了,所以才敢率先称帝。只不过枪打出头鸟,所以他被诸侯针对,群殴消灭了。提到四世三公的袁家,现在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袁绍,可袁绍只是司空袁逢的庶子,后来还被过继给别人,袁术才是嫡子,这个地位区别还是很大的。所以在乱世中有很多袁家的门生故吏聚拢在袁术身边,为其出谋划策,

  • 古代人怎么刷牙?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古代

    牙齿可是要跟随我们一辈子的东西,所以做好口腔卫生十分有必要。很多网友都比较好奇,古代人有没有刷牙这个习惯,如果有的话,古代牙刷又长什么样子呢?其实古人也是会刷牙的,只不过刷牙的工具和方式跟现代不同,毕竟古时候还没有能制作出小刷毛的技术,所以最早清洁牙齿的方法都是靠漱口。《诗经》中就有一句话叫&ldq

  • 古代皇帝为什么多重用舅舅而不是叔叔?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古代

    前言: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中,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帝王大多愿意重用自己的舅舅,而对同宗的叔叔多加忌惮,尤其是那些年纪尚小就被架上皇位的小皇帝,大多利用自己的舅舅来辅佐自己稳定政权。那么同样是皇亲国戚,叔叔究竟比舅舅差在哪里呢?古代帝王叔叔是皇位的潜在竞争者历史中出现的种种事件已经向我们证

  • 为什么古人出殡时要让长子“摔瓦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为什么,古人,出殡,长子,摔瓦盆,中国,自古以来,可谓,名副

    中国自古以来可谓是名副其实的礼仪之邦,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着相应的规定和礼仪规范,而在丧葬习俗中也亦是如此,更何况还是丧事这种大事,所以其中的说法和讲究自然是少不了的,按照古时候的传统习俗以及最普遍的丧葬礼仪来说,先辈去世后,后世的子孙都会请风水大师为其寻找一块风水宝地以用来安葬尸身,在这之后还要

  • 北魏后妃们为何流行私自堕胎?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后妃

    俗话说母以子贵,可是大家有没有听说过“子贵母死”呢?所谓的“子贵母死”,也被称为“立子杀母”,即是说皇帝在册立太子前,先将其生母赐死。这种传位方式非常残忍,一般的皇帝都不会采用,开此先河的正是汉武帝,而形成制度传承下来的,却是拓

  • 孝仪纯皇后的死因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孝仪纯皇后

    孝仪纯皇后在清朝历史中,有非常多传奇佳,而“魏璎珞”即是此中一个。“魏璎珞”的原型人物是谁?她有着如何的传奇段子呢?咱们熟知的“魏璎珞”,另有一个身份,那即是台甫鼎鼎的令妃,这个身份更广为人知。“魏璎珞&rdquo

  • 安禄山如何顺利成为皇帝“宠儿”?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安禄山

    安禄山,是“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旧唐书·安禄山传附子庆绪传》谓“禄山父子僭逆三年而灭”,到宋人欧阳修等编《新唐书》则把安禄山列入《逆臣传》中。史学家从来把“安史之乱”称为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禄山是直接把大唐

  • 汉宣帝立刘奭作为太子:为何还说乱我汉家者,太子也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汉宣帝

    常言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即便是在帝王家,这“家经”也是很不好念的,自古以来,中国人崇尚多子多福,到了帝王家,儿孙多又成了难题,江山只有一个,要传给哪个儿子,成了皇帝们最头疼的问题。汉朝时期的汉宣帝早早就立了太子,可是这位皇帝居然留下“乱我汉家者,太子也&rdqu

  • 清朝什么人才有资格当皇后 皇后需要做什么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清朝

    都是皇后,大有不同锺粹宫是紫禁城里东六宫 的一座重要宫殿,说它重要,主要是由于自道光朝开始,这里便成为皇后比较固定的寝宫,道光的孝全成皇后、孝静成皇后,咸丰的孝贞显皇后,同治的孝哲毅皇后 ,光绪的孝定景皇后都居住于此,锺粹宫几乎成为晚清皇后的专属宫殿。满人早期实行多妻制,侧福晋其实就是多妻制的遗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