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隋文帝立储疑云:杨广是否真的好于原太子杨勇?

隋文帝立储疑云:杨广是否真的好于原太子杨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506 更新时间:2024/1/21 19:18:17

由于独孤皇后的挑拨,宰相高熲被隋文帝革职为民,这使得太子失去了一把巨大的保护伞。改立太子的机会终于到了。可是,太子杨勇虽然不讨父母喜欢,但毕竟没有什么大的过错,废黜的事情会如何进行呢?可以说隋文帝找到了太子的各种罪状,但是让人感到奇怪的是,当隋文帝把自己改立太子的想法公之于众的时候,得到的回应却很让他吃惊。

高被革职,太子的保护伞没有了。朝中认识高度一致了,废太子势在必行,这时小人物姬威起了大作用。开皇二十年,杨广下命令,“东宫过失,主上皆知之矣,已奉密诏,定当废立;君能告之,则大富贵。”你如果能挑头,富贵就唾手可得。姬威马上举报太子图谋不轨了。这时隋文帝在避暑,赶回大兴城,上朝问大臣,“我新还京师,应开怀欢乐,不知何意翻然愁苦”。

他这样问其实是因为这几年,他天天听独孤皇后讲太子坏话,他就认为太子不才是朝中共识了。他这样问是给朝臣一个表达的机会。如果说出太子劣迹,就直接废掉太子。可是,好多是假象朝臣不知道。大臣没直接感受,愣了,皇帝表达什么他不知道。牛弘说话了,“臣等不称职,故至尊忧劳”。隋文帝不需要这样的回答,直接对东宫官员发话,“仁寿宫此去不远,而令我每还京师,严备仗卫,如入敌国。我为下利,不解衣卧,昨夜欲近厕,故在后房恐有警急,还移就前殿,岂非尔辈欲坏我国家邪?”。

我每次回来,如临大敌,你们难道不知道我为什么紧张吗?我本住后殿,我觉得不如前殿安全,我不敢解衣服睡觉,说完拿下这些东宫官员。让杨素宣布太子的罪状。他宣布,刘居士纠集一些人为非作歹,我请太子缉拿他的手下,太子吼叫,不是被你们捉拿了吗?还要什么人呀?跟我有什么关系呀?这不是违抗吗?他还亲口说过,我父亲当年多危险呀,不是长子跟着,当了皇帝就把我当成了眼中钉哪。这不是怨恨吗?说了这两罪状,大臣想这也不是大事呀。隋文帝也觉得这样说不太对劲。

他就自己补充,不孝,皇后也劝我废掉他,我考虑是嫡长子,一直希望他从善,没想到越来越不象话,四大罪状:一是指着皇后侍女说这以后都是我的,这不是不孝吗?我疑心他毒死了元氏,分明威胁了;三是与云氏在外边生了儿子,我们不计较,没想到他们认为我们不怀好意,与我们离心离德;四是云氏,肯定跟别人也不检点,就算这个是他生的,龙生龙,这样的母亲生的,如果将来成了正统,不能忍受。想来想去,负责起见,另立太子,大家同意吗?左右一听,更糊涂了。这样的琐事不登大雅之堂,太没水平了,这样废太子,也太轻率了。大臣们沉默着,元旻说话了,“废立太子,诏旨若行,后悔无及,谗言罔极,惟陛下察之”。建议三思而后行,免得后悔无及。大臣们并不支持呀,相当怀疑甚至反对呀。隋文帝也意识到自己想简单了。他还以为是所有人都反对太子,巴下高就够了。现在看,远远复杂多了,大臣们并没有认识到太子的过失,甚至公开支持太子。

大臣们并没有像他想象的那样认同此事,甚至还有人公然反对。这其实暴露出隋文帝此前得到的情报有很多误差,理应重新评估才是。那么隋文帝会怎么做呢?

这时,隋文帝可以两种选择:重新评估,再考虑一下是不是偏听了;既然做了做到底。他选了第二种,他对太子有长期积累的不满,与太子的矛盾公开化了,不如索性废掉。就得解决两个问题,怎么让大臣了解太子过错,让了解的人揭发吧,还得靠姬威,内部人了解情况。不能只讲琐事,家庭过结不行,得讲对大臣造成什么危害。姬威说了,他曾说,当了皇帝到处修离宫别馆,谁进谏,我就宰掉,就不害人不怕死。这不是昏君吗?还说,太子请人算卦,说陛下活不过开皇十八年,天天算日子,这样的不孝,谁能忍受呀?隋文帝说了,“谁非父母生,乃至于此,我有旧使妇女,令看东宫。奏云:‘勿令广平王至皇太子处。东宫憎妇,亦广平王教之。”我是忍痛割爱,为国除奸呀。一唱一和,反正至少算是交待一点了。第二个问题,元旻的公开支持,这是最高武官的支持,左卫大将军呀。如果他这儿出问题,甚至会引发兵变。杨素来负责了。没几天,司法部门向元昱发难了,与太子有不正当的交往。这时元旻还正宿卫呢,拿下来了。解决得干净。杀一儆百了。压服了朝廷。两步走完了,太子的罪状还不明,还得有明确的事件,才显得名正言顺。

从隋文帝的态度上来看,他已经是铁了心一定要废黜太子。但是尽管如此,他也意识到太子罪状还不足以服人。那么到底要怎样的罪状才能搞垮一代太子呢?隋文帝又会让谁去罗织这些罪状?

让杨素找罪状,难事得他办。杨素彻查东宫,搜寻证据。结果是真搜出了两件新玩意。一是几千根槐树棍,好几斛艾绒。太子的这些东西让人纳闷。两种东西有什么用?当时的人都知道是点火用的,古人用燧石划出火星,用艾绒引火,再用槐树棍当成火把。太子囤积这些东西是偶发事件,几天前,他回到东宫,路上看到一根老槐树,他没见过什么生活,觉得好奇,问这树还能有用吗?左右说点火有用,太子说弄回去吧,砍成木棍,分给卫士点火吧。破成木棍,还没来得及分下去,隋文帝发难了,只得囤积下来了,被杨素发现了。杨素觉得新鲜有文章可做,找来姬威,问他。姬威是叛徒,比任何人都希望太子倒霉,说这是与造反有关的事,还有一千多匹马呢,想在夜里去包围仁寿宫,想把皇帝困死在宫中。杨素马上去对质了。太子也生气了,我贵为太子,这也是造反?你家不是养着一万多马,不也是?不过,这些作为证据呈给了隋文帝,抹黑完成了,只差最后的摊牌了。

有了谋反的嫌疑,杨勇这个太子也就再难当下去了。那么对于太子杨勇,隋文帝会如何处理呢?一直躲在背后的晋王杨广,又将因此获得怎样的利益呢?

开皇十十年十月九日,召见太子。皇帝正装,士兵间是百官与皇亲国戚。废太子是国事与家事,双方代表都来了。让宣读诏书:“皇太子勇,地则居长,情所钟爱初登大位,即建春宫,冀德业日新,隆兹负荷。而性识庸暗,仁孝无闻,昵近小人,委任奸佞,前后愆衅,难以具纪。但百姓者,天之百姓,朕恭天命,属当安育,虽欲爱子,实畏上灵,岂敢以不肖之子而乱天下。勇及其男女为王、公主者,并可废为庶人。”

太子一定要选一个好人,可是当今太子不仁不孝,我为天下百姓考虑不得不割恩正法,杨勇及儿女被废为庶人。我废你也不得已。杨勇本以为要杀了,现在甚至有幸福感,赶紧连连磕头,怎么会怪您呢。就这样,二十年太子就是浮云了。杨广笑了,一个月后,十一月初三,杨广被册为皇太子,十年久的太子储位之争尘埃落定了。杨广知道是太子不艰苦不谦虚得罪了隋文帝。他特地向隋文帝提出两项请求,一是降低礼服等级,二是从此后,东宫官员不再对太子称臣,都只对皇帝称臣。隋文帝太高兴了。大兴城当时是长安与大兴县,他请太子去大兴县,你住进去是沾这两字的兴气。

许多人会认为这事太错了,这是亡国根源。古人也这样想,像李世民说,“隋太子勇抚军监国,凡二十年,早有定分,杨素欺主罔上,贼害良民,使父子道灭,逆乱之源,自此开矣。”

对吗?今天,我们评价,这是从结果推源头,不客观。客观看,一是有一定的合理性,杨勇与杨广比较一下,杨勇的二十年太子就是一个热衷享乐个性比较任性的人,是中人,有中人之资,是个一般人,杨广却是功勋卓著,少年老成,提前想几步的人,性格能力上都突出,隋文帝希望国家越走越好,希望更优秀的儿子接班,这有合理性;二是给政治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人为制造了朝中的分裂,像高与杨素都是优秀的人才,造成了君子道消小人道长的政治局面,支持杨勇的人是正人,而让杨广当是不合政治传统的人,都是野心家投机分子,结果是小人得志了;三是开了家庭间儿子间的骨肉相残的局面,其他儿子也不满,会引发新的政治动荡,越来越多疑越来越冷血,骨肉相残马上就会开始了。

标签: 隋文帝

更多文章

  • 西夏黑水城是怎么消失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黑水城

    在我国的北部边陲,历史上闻名的居延海南侧,有一座城墙保存完好的古城遗址,从城内市井建筑的颓垣断壁可看出昔日街巷的布局,从城外残存的田畦沟渠可想到当年农业的兴盛。这就是有名的黑水城,蒙古语称作哈拉浩特(意为黑城)。传说过去黑水城是西夏都城,最后一位君主号称黑将军。他英武盖世,所向无敌,在与汉族争霸中原

  • 古代皇帝身后都有个大扇子是做什么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古代

    大家在看历史电视剧的时候,肯定会好奇过一件事情吧。为什么皇帝出行的时候身后总是会有个大扇子呢,难道是扇风吗?那这也有点难操作了吧。所以这个扇子究竟是做什么用途的呢?那我们就带着这样的疑惑接着往下看看吧!在中国出土的早期扇子有长短柄扇子之分,短柄扇子大家应该不陌生的,直到现在还一直都在使用。但是长柄

  • 古代外戚和宗亲相比 皇帝为何宁愿重用外戚而不是宗亲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外戚

    外戚和宗室都是古代历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一般跟皇帝都有着非常近的血脉关系。但纵观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皇帝都愿意重用外戚,而不愿意亲近宗室。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今天就来给大家揭秘一下。| 宗室与皇帝一脉同枝,有合法继承权,对皇位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宗室的成员,大多都是皇帝的兄弟子侄。虽然大多数王

  • 历朝历代都为何会出现缺少战马的现象?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朝历代

    中国古代的历朝历代政府,在养马这件事上,基本上都投入了十二万分的精力。别说鼓励老百姓养马这种基础操作了,像什么官办马场、公私合营养马制、强制百姓养马……所有现代人能想到的制度手段,古人其实都曾经用过。那既然如此,为什么古代王朝依然还是经常缺马呢?答案期间很简单,因为这根

  • 梁武帝为什么会三次舍身同泰寺?梁武帝为何提倡和尚全吃素?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梁武帝

    梁武帝此举实在是前所未有的奇事。不仅有失国体,而且于理不合。何况国不可一日无君,于是,为了把他赎回来,朝廷众臣前后共用了3亿万赎身钱。不仅如此,他还顶着压力号令全国的佛教徒们茹素吃斋,从而为佛教开辟了吃素的风尚,也成为佛家的一大特色。梁武帝对佛教的认识高度已然不是一般人能够望其项背的,就拿吃素这项

  • 古代有哪些皇帝不纳嫔妃?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皇帝

    古代的皇帝在古代的普通人眼中,绝对是最幸福的男人。抛开权势、财富等方面的羡慕,后宫中能拥有众多嫔妃,才是大多数男人最羡慕的。好多皇帝的身板都不怎么好,大概就是后宫中花开茂盛的缘故。太监这种生物,也是因为后宫女人多了,害怕皇帝被戴绿帽子才诞生。不过,历史上也有三位另类的皇帝,即使当上了皇帝,在后宫也

  • 唐朝女性都爱袒胸露乳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唐朝

    通常讲起唐朝,人们对它的印象就是开放,说起唐朝的女性,又会想到暴露。然而一个曾经历时300年之久的唐代,只用一个“开放”就能全部概括吗? 让我们走进历史,探寻唐代社会真相。 1955年陕西省西安市高楼村盛唐时期墓葬出土的这件女俑是唐代妇女体态丰盈、衣着露胸的代表。韩熙载夜宴图

  • 山阳公和安乐公比起来哪个爵位的待遇更好?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山阳公

    刘协和刘禅这两位亡国之君,分别都被授予公爵的职位,那么汉献帝的山阳公,刘禅的安乐公,待遇差别有多大?哪个爵位的待遇更好呢?一首先,蜀汉灭亡后,刘禅被曹魏封为安乐县公。与此相对应的是,东汉王朝灭亡后,汉献帝刘协被封为山阳公,这里面的山阳,指的是河内山阳郡,也即刘协的山阳公,以河内山阳郡(在今河南焦作

  • 沙丘之变的历史真相解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沙丘之变

    公元前210年,千古一帝秦始皇,在第五次东游的过程当中,忽然病逝。随着秦始皇病逝,历史来到了一个十字路口。秦始皇去世之后,最关键的事情,就是要马上选出下一位皇帝。而秦始皇临终之前,则是命令身旁的近侍赵高,写了一封诏书给自己的长子扶苏,让扶苏返回咸阳继承皇位。但就在这个时候,负责草拟诏书的赵高,却忽

  • 刘备只“借”了南郡,为何给了孙权长沙、江夏、桂阳三郡?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备

    汉末三国的蜀汉可以说是“成也荆州,败也荆州”,刘备以荆州为基础建立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蜀汉政权,但也因为荆州让蜀汉走向衰落。荆州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就是蜀汉与东吴围绕荆州展开的一系列争斗,其中的代表历史事件就是“借荆州”。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