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范进中举后担任的是什么官职?范进权力有多大?

历史上范进中举后担任的是什么官职?范进权力有多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613 更新时间:2024/1/23 0:31:53

范进中举的故事,出自清代著名的小说家吴敬梓笔下的《儒林外史》。故事大致讲述了一个失落的读书人,在生活中处处碰壁,一日突然传来了范进高中举人的消息,范进高兴发疯,一时沦为笑谈这样一个故事。那么范进为什么就疯了呢?中了举人难道当真值得如此兴奋么?下面我们来一探究竟。

一、穷酸的秀才发疯的举人

范进中了秀才之后,便一直努力学习,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这在当时是天下读书人的普遍心声。但是大家都知道,这天下的读书人止成千上万,最后能够当上大官出人头地的又有几个呢?果不其然范进一连几次的科举考试都以失败告终,不是范进不努力、实在是对手太强劲。

开始的几次失败,妻子岳父家里还对范进抱有幻想,鼓励范进下次再来。可是一连几次落榜之后,不仅仅妻子埋怨范进是个穷酸秀才,岳父家里对范进的态度也是急转直下。范进也想早日,早日改变家中的贫困的现状,奈何就是考不上,可想而知这时候的范进承担了多么大的压力,范进不过是一个穷酸秀才罢了。

穷酸秀才的称呼伴随了范进大半生,范进54岁的那年,范进不顾家人的反对,就是要饿死也要继续参加科考,也正是这一次的一意孤行,给范进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54岁已是满头银发,20岁时的同窗已经有好几位当上了大人,成为了老爷,而54岁的范进却仍在为自己的命运做着最后的抗争,恐怕此次科举就是范进赶考生涯的终点了。

恐怕经历了20年的失望之后,范进自己也不曾想过这次会有什么不一样的结果,之所以每一次都要按时参加考试,无非是给自己一个心安罢了。然而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范进终于在自己54岁那年,等来了捷报。高中广东乡试第七名,终于范进等到了自己成为举人的那一天。

中举的范进宛若疯癫,他不断喃喃到我中了,我中了,范进居然疯了!在巨大的喜悦冲击之下,在众人都不看好的非议之下,在自己年龄日益增长的压力之下,54岁的范老头终于得中举人,范老头摇身一变要成为范老爷了。

范进疯了,让他发疯的是一锤定音的科举制度,让他发疯的是多年以来的风言风语,让他发疯的是咸鱼翻身后的趾高气扬。然而在范进中举之后,人们关注的重点不是范老爷曾经发疯过,而是妻子一改往日的漠,岳父一改往日的蛮横,邻居一改往日的嘲笑。范进疯了么?无外乎是这世态炎凉罢了。

二、中举后的范进相当于什么干部

我们一直在说的一个点是,中举人之后,范进和范进的家庭都将会迎来根本性的改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阶级跨越,那么范进中举之后相当于在当今社会取得了怎样的成就呢?如果范进的成就换算到一般人身上是不是也会像范进一样发疯呢?

其实说到范进所处时代的科举考试,就不得不拿我们现代的招考制度进行一个横对比。在范进时期,科举考试实质上是人才选拔类的考试,这和我们今天的高考、公务员考试的目的是一致的,不同的是科举考试的内容多为八股文,而今天的人才选拔考试多为综合性测试。两者其实不具备横向对比条件,只能大概进行比对。

首先科举考试中榜的难度极高,竞争激烈,只有本次考试的前几名才会得到“职业资格”,单论准入难度的话显示要高于高考的,毕竟高考考不上985、211还有普通高校可以选择,其选拔形式其实类似于公务员招考,只有考到前三名,才有可能进入体制。

其次中举回报之高是现在的任何考试难以匹敌的,古代中了举人就能跨越阶级,范进中举之前不过是个穷酸秀才,家人看不起他,外人欺负他,但是中举之后,当地官员拉拢他,当地富商巴结他,甚至之前欺负过范进的邻居开始惧怕他。这样社会地位的提升显然是现在任何考试都无法与之比拟的。

三、科举制度的受益者

范进中举之后,因为母亲病故,没有第一时间涉足官场,在范进以举人身份进入官场之后,也称得上是兢兢业业没有丝毫的懈怠,数年之后,范进被钦点为山东学道,放在今天的话起码是教育厅长级别的干部。范进在入仕之后,取得了很不错的政绩,一路平步青云,升官发财,范进成了名副其实的科举制度下的受益者。

虽然范进是科举制度的受益者,但是在科举制度下被迫害的读书人又何止成千上万,中举之后当然是现今所有考试都无法比拟,但是一旦落榜等待读书人的只能是世人的白眼和漫天袭来的讥笑。试问当全部的命运都系在那堪堪不到一米的试卷上时,又有多少读书人最后会沦为了怨声载道的吕秀才呢?

标签: 范进

更多文章

  • 南明隆武帝朱聿键一生两次入狱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聿键

    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对功臣非常狠毒,对自己的子孙们却很慈爱。他将儿子们分封到各地做藩王,享受锦衣玉食,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其中二十三子朱桱被封为唐王,没想到唐王传到明朝晚期,却出了不少事端。第八任唐王叫做朱硕熿,他有八个成年的儿子,都是庶出,早早就确定由长子朱器墭为世子,以后继承爵位。然而,他的母

  • 欧阳修被贬滁州的真正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欧阳修

    欧阳修是宋代文坛领袖,也是宋代政坛上的后起之秀。按照人生的逻辑,要是欧阳修懂事,要是欧阳修能遵从官场的潜规则,溜须拍马、拉人下水、捕风捉影之类的,他就能在官场干的风生水起。但是欧阳修不是那样的人。一方面,他是一个特别正直的人,属于不平则鸣的人,看不惯的就说,简直就是一个大嘴巴。当年欧阳修在进京赶考

  • 王忠嗣还活着的话安史之乱就不会出现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王忠嗣

    众所周知,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一个转折点,自此之后,唐朝日益衰落终至走向灭亡再也没能恢复元气,曾经管辖的西域也落入他手汉朝政权再也没能掌权。但在其中,却有一种论调,若是王忠嗣未死,安史之乱或许就不会爆发?王忠嗣是唐朝著名的将领,他的父亲为国献身战死沙场,被追封为大将军,在失去父亲后,王忠嗣最初

  • 古代的银子长什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银子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日常不可或缺的钱币经历了无数种演变,才变成我们如今通用的人民币。人民币轻便易携带,数额的计算也非常简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数的便利。而在旧时人民币还未出现时,银两才是人们称量货币的主要形式。银两又叫纹银,始于两汉,盛于明清,到了清朝还出现了实、虚银两之分。我们经常在电视

  • 哀牢山300箱金条宝藏是真的么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哀牢山

    说起哀牢山,这是位于我国云南省内的一座山脉。早在数千年前,围绕着这座山脉,怒江沿岸就生活着一些远古人类。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聚集成部落,最后形成了“哀牢夷”。这样的部落时代大约持续了约千年的时间。直到公元前500年左右,这些各处的部落才算是统一,形成了一个奴隶制的国家,这

  • 汉灵帝刘宏在位期间做了哪些荒唐事?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汉灵帝

    汉桓帝刘志逝世后没有继承人,外戚窦氏从诸侯王中选,刘宏就登上了皇位。汉桓帝时因为靠宦官掌权,所以宦官势力极大,窦氏虽然权利大,但没能压住宦官势力,于是想联合太傅陈蕃除掉宦官。不想消息走漏被宦官知道了,宦官因此先下手发动政变,窦氏、陈蕃等人均被灭族,宦官成为汉灵帝刘宏时期的掌权人,也成为汉朝宦官最多

  • 滴血认亲有科学依据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滴血认亲

    说到“滴血验亲”这个事情,想必很多小伙伴在一些电视剧里面都是有见到过的,最为著名的就是《洗冤录》和《甄嬛传》了,电视剧反正是把人看得神乎其神的,但是如果我们仔细的想想的话,如果单纯的就滴个血就能认亲的话,那隔壁的老王这些事情应该就会变得十分的少见了吧,因为这样的验亲方式太过于

  • 道光帝选择奕詝为皇位继承人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道光帝

    旻宁,原名绵宁,清朝第八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六位皇帝。 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自古以来封建王朝的皇帝在选择继承人的时候,往往会采取嫡长子继承制。但是清朝建立以后,却几乎没有什么嫡长子继承的情况出现。清朝的皇帝在选择继承人的时候有很大的自由,往往会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人选

  • 宣华夫人为何会郁郁而终?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宣华夫人

    历史上隋炀帝杨广的即位并不光彩,原本杨广已经将原太子杨勇打击得毫无翻身之地,而且根据当时的局势分析,不管是他们的父亲隋文帝,还是母亲独孤皇后、以前众大臣,觉得杨广是帝王的不二人选。可为什么杨广还是毒杀了自己的父亲呢?而当时有名的宣华夫人,是不是引起宫变的主要原因呢?一、隋文帝和独孤皇后讨论杨广的夺

  • 古代皇帝死后新皇帝会继承后宫妃子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古代

    一朝天子一朝臣,对后宫的女人而言,也是如此。朝代更迭对天下格局影响甚大,而对于那些花朵一般年纪,却要独处深宫的女子而言,却是一声惊雷,因为要面临巨大的人事变动。原有的宫女姑姑会继续留下,宫廷跟单位一样,都不愿意全是新人,希望得力的老员工留下来挑起大梁,当然随后也会选拔一批新员工,交给老员工培训。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