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身为庶子的宋徽宗赵佶为何能继承皇位?

身为庶子的宋徽宗赵佶为何能继承皇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914 更新时间:2024/2/18 13:50:56

元符三年(1100年),赵煦病逝,年仅二十五岁,在位十五年。今天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国不可一日无君,但赵煦唯一儿子早夭,自身又一直没有养子,这时北宋帝国最直接的问题是立谁为帝。按照赵匡胤传位赵光义的“兄终弟及”传统,为赵煦过继一子基本可以否定,于是就只能在赵煦兄弟中挑选一人继承大宝。

赵煦一共有十四个弟兄,其中多数早夭去世,但赵煦去世时,赵佖比赵佶(宋徽宗)年龄大,赵似与赵煦是同母兄弟,比赵佶与赵煦血缘更亲。按照正常的兄终弟及,皇位几乎不可能轮到赵佶,为何最终却是赵佶登基为帝?

1085年,宋神宗去世之后,十岁宋哲宗上台,太皇太后高氏(宋哲宗祖母)垂帘听政。但高太后非常反对变法,因此垂帘听政后立即重要保守派势力,于是司马光、范纯仁等反攻倒算恢复旧法,司马光提出“以母改子”,全面废除新法,凡是王安石推行的新法一律被废除,史称“元祐更化”。

高太后垂帘听政时,不仅一直不愿还政,还对宋哲宗母亲朱氏过于严苛。朱氏出身寒微,幼时遭遇极坎坷,入宫后,初为神宗侍女,后来生了赵煦、简王赵似,直到1084年才被封为德妃。宋哲宗成为皇帝后,按理说朱氏应该得到尊崇,待遇应该是等同于皇后,由此也显示皇帝的孝道。但高太皇太后却一直压制朱氏,过了几年之后才仅仅允许朱氏的舆盖、仪卫、服冠可与皇后相同。

因此,宋哲宗与高太后矛盾重重,八年后高太后去世,宋哲宗亲政后立即诏令母亲朱氏待遇完全与向太后(宋神宗正牌皇后)相同,之后重用改革派,贬斥保守派势力,恢复王安石变法中的保甲法、免役法、青苗法等,减轻农民负担,使国势有所起色,并停止与西夏谈判,多次出兵讨伐,迫使西夏向宋朝乞和。可惜,赵煦英年早逝,如果再给他二十年,或许北宋不会发生靖康之耻。

《宋史》记载:“三年春正月辛未,帝有疾,不视朝。……己卯,帝崩。”

宋哲宗究竟如何死的,史书记载不详,根据之后朝廷商议皇位继承来看,宋哲宗应该是猝死,没有留下传承遗嘱。因此,朝廷与后宫商量的继承人选,无非是从宗室中为赵煦过继一人,或者是直接选择赵煦兄弟继位,由于宋朝有兄终弟及传统,所以过继的办法被否定。问题在于,宋哲宗一共有十四个兄弟,为何偏偏选择了昏庸的赵佶?

宋朝虽然经济、文化、医学等极为发达,但婴儿早夭却时有发生,即便皇家也不例外。宋神宗一共有十四子,但其中八个早夭,前五个皇子全部早夭,因此宋神宗才会传位六皇子赵煦。至宋哲宗去世时,还健在的有五位,即九弟赵佖、十一弟赵佶、十二弟赵俣、十三弟赵似、十四弟赵偲。其中,十三弟赵似与赵煦是同母兄弟,赵佶母亲是陈夫人,宋神宗正牌皇后向氏无子。尤为重要的是,宋神宗在位时,对赵似亲口评价是“简王有福寿,且仁孝,当立”。

可见,无论根据宗法制度,还是宋神宗评语加持,都应该由赵似接任皇位。即便不是赵似,也应该是赵煦九弟赵佖接任。因此,宋哲宗去世后,宰相章惇主张依礼、律,当立哲宗同母弟简王赵似,否则当立长弟申王赵佖。而赵佶属于“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夹在中间,基本上与皇位无缘。

但这时一个女人改变了宋朝历史,向太后以自己无子,神宗诸子皆庶子,主张立哲宗次弟端王赵佶。向太后的理由很简单,申王赵佖患有眼疾,有损皇帝威仪,不能被立为皇帝,因此应该立年纪第二大的赵佶为君。

赵佖年幼时曾患严重急惊风,几乎丧命,为儿科名医钱乙治疗痊愈,但因此留下了后遗症,由此导致眼睛斜视。客观地说,在皇位争夺中,眼疾问题的确非常致命。在春秋战国时代,患有疾病之人往往会被取消继承权,《公羊传》中说“兄何以不立?有疾也”。

丞相章惇指出赵佶“轻佻不可以君天下”,并以宋神宗对赵似亲口评价反驳向太后,但向太后一意孤行,执意要立赵佶为帝。那么,向太后为何执意要否定赵似呢?原因很简单,主要与向太后身世有关。

1,赵煦亲征后,提升了母亲朱氏地位,将之与向皇后待遇看齐。如果再让朱氏之子赵似继位,那么就必然挤压向太后的宫中地位,甚至直接威胁到向氏宫中第一人的地位。

2,向太后无子,赵佶母亲陈氏已经去世,在宫中没有支持者,因此向太后支持赵佶,两人将各取所需,向太后由此宫中地位更为牢固,赵佶皇位得到宫中支持,也会更为稳固。

简而言之,为了宫中地位,向太后不愿朱氏之子再次继位。对向太后而言,选择赵佶继位才最符合自身利益,所以才不顾赵佶“轻佻”性格,执意立他为君。

向太后执意迎立端王赵佶,赵佶也投桃报李。宋徽宗赵佶继位后,请求与向太后权同处分军国事。第二年,向太后去世后,宋徽宗追念不已,乃数次加封向太后的兄弟向宗良、向宗回,皆位开府仪同三司,封郡王,而自向敏中以上三世,亦追列王爵,这是宋朝非常罕见的殊荣。

可惜的是,如果宋徽宗仅仅作为一个郡王,以他的书画水平,足以流芳百世,但作为皇帝却非常不合格,以非常愚蠢的方式将北宋大好江山葬送,留下汉民族的一个空前耻辱靖康耻,自身也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虽说北宋积重难返,但如果向太后不选择赵佶,而选择赵佖或赵似,即便北宋会被金国灭亡,但估计也不会耻辱到赵佶那种程度吧。向太后一时私心,改写了中国历史,赵佶耻辱勋章上,至少也有向太后的一部分。

标签: 宋徽宗赵佶

更多文章

  • 宋朝皇帝的龙袍为何不绣龙?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龙袍

    对宋代龙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龙袍作为古代帝王的象征,宋代时期的龙袍为什么没有龙纹?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宋代龙纹的“消失”的原因,要从龙袍的起源开始。龙可谓是华夏民族的精神图腾,由各个动物的一部分拼凑而成,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龙是九五之尊,是万物

  • 在古代叔叔舅舅为何会被皇帝区别对待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皇帝

    中华文明自大禹治水成功,成为禹帝,传位于儿子启,开启夏朝,中国开始了“家天下”的统治时代,夏,商周为中国政治制度成型的时期,我们称之为王权时代。“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历史小编一起走进了解。“家天下”是我国封建社会一个十分

  • 清朝什么样的爵位住的宅邸能称为王府 清朝王府到底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王府

    首先,要清楚在清代哪些爵位的宅邸才可以称作王府!在清代,宗室的爵位共分十二个等级,这十二个等级依次是: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这其中只有和硕亲王和多罗郡王的宅邸才能叫做王府,多罗贝勒以下

  • 张士诚娶了朱元璋的老婆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张士诚

    最近很多人对这个张士诚比较感兴趣的,很多人都在说一件事情,那就是这个张士诚好像取了这个朱元璋的老婆了,那么这个说法是不是对的呢?还有这个张士诚真的娶了朱元璋的老婆吗?还是有说奇特的一些错误的说法呢?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简单的分析看看。小编翻阅了无数资料得知,张士诚并没有娶朱元璋的老婆,反而是朱元璋

  • 周武王病逝前:为何让周公辅政 姜尚回齐国?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周武王

    商周交替之际的传奇人物,不仅军事谋略惊人,而且善于治理国家,还长寿超过百岁。尤为重要的是,姜子牙唯一女儿是周武王的正妃,生下的长子为周成王,两人有着血缘纽带。那么,作为周武王的岳丈,周成王的外公,又有经天纬地之能力,周武王病重去世之前,为何指定周公辅政周成王,而让姜子牙回到封地齐国?周文王时期,姜

  • 南宋韦太后去世时是多少岁?韦太后在金国都经历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韦太后

    靖康二年(金天会五年,1127年)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东京,掳走徽、钦二帝,导致北宋灭亡。 历史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韦太后是宋高宗赵构的生母,也称宣和皇后。都说战争让女人走开,好像残酷的战争跟女人没什么关系,而事实上,女人也是战争的参与者和受害者。战争规模越大,就需要

  • 古代宫女出宫后都做些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宫女

    说起宫女,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了,就是古代宫廷当中那些服侍王公贵族的的血侍女。这些宫女出宫之后,多半都是会孤独终老的。因为在年仅13的时候就被选进宫了,翻个错可能就有被打死的危险,费尽心机活到了25岁出来,也找不到人家嫁了。那么这是为何呢?为何宫女出来后嫁不出去呢?其原因有下面这几点:1、进攻的时候多

  • 明崇祯帝在北京城破前为何不南迁?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崇祯帝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帝朱由检自缢于煤山(今北京景山),终年三十四岁。好多人有一个疑问,当时明代故都南京,兵强马壮,而且还有一套完整的六部机构,为何崇祯帝不南迁故都,重整兵马,恢复江山呢?一、明代时,北京屡次被围,鲜有失守整个明代,北京城不是一次被围,而是被围多次,但是之前

  • 刘备真的是汉朝中山靖王之后么?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刘备

    三国时期,英雄对华。虽然军队的最终目标是成为国家的霸主,但每个人都不傻,他们会披上伪装,轻描淡写地掩饰自己的野心。需要注意的是,《礼记檀弓下》中有一句话:“师父必有名”。于是一时间,有人帮韩屋,有人杀叛军,有人是第四代,第三代观众。用这些名字,一个是为了名师,一个是为了招贤

  • 唐朝反腐最有成效的皇帝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唐朝

    历史上的唐武宗因为崇道灭佛而被人们记住,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武宗李炎还是中晚唐那些懦弱昏庸的皇帝中,一位极少见的颇有作为的皇帝,尤其是他对于吏治的整顿,即旗帜鲜明的反对腐败,在帝国的廉政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因为长期耳闻目睹宫廷政治斗争的惨烈,所以其性情豪爽刚毅,喜怒不形于色。武宗很有政治手腕,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