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抗战不为人知的内幕:解密9.18事件背后的历史真相

抗战不为人知的内幕:解密9.18事件背后的历史真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468 更新时间:2023/12/6 6:53:17

从清朝末期开始,中国内忧外患不断加强。帝国主义列强对古老中国早已垂延。相对于西方的现代化,中国显得无比的弱小与无力。似乎是先天性的残缺,对于西方的列强的入侵,更多的是忍让与退步。直到后来,帝国主义的野心随着中国的不抵抗而越来越大。终于,在1931年9月18日晚上10时20分,日本关东军独立守备队第二大队第三中队所属的河本末守中尉率其部下,炸毁了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的一段南满铁路,栽赃嫁祸于中国守军。以此为借口,日本关东军中国军队发起猛烈攻击,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事变背后,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历史真相?下面小编为大家揭秘关于“九一八事变的”三个历史真相

真相一:日奉蓄谋已久

日本对中国东北垂延已久,把侵占东北作为其吞并中国称霸亚州及太平洋地区的首要战略目标,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J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侵占朝鲜,中国的台湾、彭湖、辽东半岛,并攫取在中国设厂、开矿等特权。l904年到1905年间,日俄在中国东北交战,日本在东北亚取得军事优势,非法获得在朝鲜半岛中国东北的驻军权利,并攫取了中国辽东半岛、旅顺、大连及长春铁路的权益。

1927年夏,日率政府强化列华侵略政策。田中内阁在棘东京召开东方会议“,制定了国谋侵占“满蒙”的根本政策”,抛出了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露骨地声称中国东北对日本的生存有着‘重大厉害关系”,公然宣称惟欲政府中国,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

九一八事件的发生,是日本侵占中国野心的大暴露。由于国民党实行“惟攮外必先安内”基本政策,使日本帝国主义对中的侵略野心更加狂妄,终于酿成战争的大祸。

真相二:不抵抗终酿成恶果

对日本的侵略行径,举国震惊,各界愤慨,当时,日本关东军不到2万人,东北军有20万。除有小部分进行军不抵抗外,东北军奉行“不抵抗政策。事变发生后,东北军参谋长荣臻传达学良的命令:不抵抗,不准动,把枪放到库房里,挺着死,大家成仁,为国牺牲。由于奉行不抵抗政策,日军300人就击溃了北大营的8000守军,9月l8日当夜很快攻占大营,第二天占领了整个沈阳l城。短短4个多月的时间里,东三省大好山河沦入敌手,3000万父老成了亡国奴。

九八事件发生后,国居党内一片慌乱与无能,党政军要员发表的谈话、讲演、语调语气多灰色阴沉,或有慷慨激昂之词,也多是空话。当时,蒋介石坐照南昌,忙于红军的第三次军事“围剿“,9月2I日,蒋介石召集紧急会议,商讨对日方略:以日本侵占东北的事实,向国际联盟提出申诉,发布告全国同胞书,要求国人镇静忍耐,努力团结,准备自卫,并信赖国联公理处断,不抵抗政策造成的恶果,使日本侵略欲望更加膨胀,肆无忌惮地扩大侵略战争,明目张胆地为其侵略行为诡辩。

真相三:美日曾有“秘密谅解 ”

日本发动九八事变,不仅是对中国主权领土的严重侵略,也是对第一,欠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几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公开挑战。苏联政府致电中国表示同情,对日本侵犯苏联在中东铁路拥有的权益提出强烈抗议。但与此同时,出自自身利益和在中国东北的权益,为避免与日本直接冲突,九一八事变后,苏联政府两次向私奔致函表示,对中日冲突将采取不干涉主义的中立立场。

九一八事变前一天,美国国务卿与日本驻美大使出渊胜次达成一项秘密谅解:美国保证不干涉日本在中国东北的行动,日本则保证其在中国东北的行动应限于锦州以北。直到日本侵占锦州,并向锦州以南范进时,美国国务卿,史汀生才照会中国和日本,宣布日本对中国东北的侵略是对中

标签: 抗战不为人知内幕解密9.18事件后的历史真相

更多文章

  • 古代科举命丧考场轶事:清朝第一起科举舞弊大案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古代,科举,命丧,考场,轶事,清朝,一起,舞弊,大案,一种

    一种制度的产生必是有利有弊。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产生在历史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也有消极的影响。如同现代的考试作弊,在古代科举舞弊这种现象也是经常发生的。在清朝的科举制度中,就有这样第一起的舞弊大案。这场舞弊答案的主角是谁呢?是考生作弊还是由考官主导的作弊呢?一起接着往下看。科举制与科场案历来是相伴

  • 神探狄仁杰如何让一代女皇武则天戒色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神探,仁杰,如何,一代,女皇,武则天,戒色,好色,人的,天性

    好色是人的天性,男人如此,所有了“窈窕淑女,君子好求”的千古佳句,女人亦如此,因而今天的成语词典里多了一条“看杀卫王玠”。论好色的本事,历史上因此出名的女人比比皆是,比如南北朝的山阴公主一次就向她的皇帝大哥要了三十个男宠,着名的贾南风更是玩一个杀一个,

  • 中国历史上最不可理喻的15件荒唐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上,不可理喻,15件,荒唐事,俗话说,林子,什么样

    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样的鸟都有,这句话很形象的阐明了生物的多样性。在这里我们不妨顺势发挥一下,把这句话嫁接到历史中去,就会觉得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真是日子长了,什么样的事都能发生。其中就有一些事情,让人看了无比郁闷,直接激发了人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冲动,大概所谓的以史为镜,就是这么个意思吧。一、

  • 1947~1949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使国民党突然坍塌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1947,1949年,到底,发生了,什么,国民党,突然,坍塌

    近年来,台湾的一些学者,甚至蒋介石的高级将领以及他们的后代,总要提这样一个疑问,直到现在他们还是一头雾水,不知道从1947年到1949年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怎么国民党好好的一个政权就没有了?坍塌得太迅速了!一、“战争刚刚开始的时候,几乎没有人认为中共会打赢,舆论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事。&r

  • 古代科举趣闻:科举考生因名字谐音不好而丢状元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古代,科举,趣闻,考生,名字,谐音,不好,状元,如果说,考试

    如果说考试是一种产业,那么在这个产业中的竞争是可想而知的。对于中国来说,这种产业已经延续了几千年,现在的考试制度和古代的科举亦是异曲同工,尽管我们现在叫做考试,古代叫做科举,但是性质又有什么不同?只不过在古代科举的结果是进入仕途的唯一道路。对于学而仕的古代,现代的考试制度选举出的人才有了更多选择的可

  • 汪东兴的悲惨下场:历史是如何书写汪东兴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汪东兴,东兴,悲惨,下场,历史,如何,书写,汪东兴,东兴,来

    对汪东兴来说,这一生最重要的,是遇到了毛泽东。因此,历史对他的书写,不可避免地要和毛泽东纠缠在一起。不仅是这样,汪东兴和宋庆龄的事情也被传的沸沸扬扬的。在历史中是如何来书写汪东兴的呢?一起接着往下看。汪东兴生平经历1916年1月,汪东兴出生在江西弋阳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少年时期就参加了方志敏领导的农民

  • 古代科举透视:揭秘常有考生意外死亡的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古代,科举,透视,揭秘,常有,考生,意外,死亡,真相,古代

    古代科举作为读书人进入仕途的唯一道路,竞争也是异常的激烈。能够中了状元,那是举世无双的荣耀啊。而在中国延续千年的科举制度被外国人看做是中国伟大的发明之一。竞争如此激烈,难免会有些特殊的手段,大概那个时候科举也是一名二运三风水的事情,只不过,有些人还是要通过非常的手段取得名望。说起科举考试,中华传统文

  • 揭秘古代刑具:清末让人不忍直视的刑具(组图)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揭秘,古代,刑具,清末,让人,不忍,直视,组图,各种,历史

    从各种历史书籍与电视剧中,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古代酷刑可谓是残忍至极。很多人都难以想象,被赐死刑的人是有多么的痛苦。那么,在古代,责罚犯人的刑具都有哪些呢?1、木笼,明清时期常见的一种刑具。囚犯在其中蜷缩不能伸展,时间稍微长久,便会全身麻痹。常用于一些重刑犯的审讯或惩戒。若在夏天,囚犯很容易就会晕厥甚

  • 古代科举制度的创立:科举制度对后世的影响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古代,科举,制度,创立,后世,影响,多大,什么,科举,基于

    什么是科举?基于最近的国考成为大众焦点,同时国考与古代科举制度的相同点,来一次深度解读古代的科举制度。科举是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为选拔人才资源,而设置的一种考试制度,让读书人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学而优则仕的一种制度。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

  • 历史揭秘:中国第一个王朝为什么叫夏朝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揭秘,中国,第一个,王朝,为什么,叫夏,夏朝,约前,2

    夏朝(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根据史书记载,禹传位于自己的儿子启,改变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创中国近四千年世袭的先河,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从夏朝的建立开始。那么,夏朝为什么加夏朝呢?夏朝是按四季的叫法才叫夏朝的吗?如果是那为什么不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