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东西文化论战:文化选择的冲突

东西文化论战:文化选择的冲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978 更新时间:2024/2/11 0:09:57

东西文化论战时间

五四运动前后关于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特点、性质及相互关系问题的思想学术论争。始于1915年﹐迄于1927年。它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近代西方文明的输入,引起中国社会、尤其是思想学术界的强烈震汤。如何看待西方文化,进而又当如何看待自身文化,成为当时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五四”前后延续十馀年的这场思想大论战,就是对这一问题的直接反映。


东西文化论战过程

阶段一

1915~1919年为第一阶段。五四运动前夕,由于新文化运动刚刚兴起,当时关于东西文化的争论,基本上是延续前人的问题展开的。讨论主要集中于比较东西文化优劣方面,罗列各种现象,从而引申出东西文明的异同。这是这一阶段的基本特点。

当时争论主要在以陈独秀李大钊等人为主力的《新青年》与杜亚泉(伧父)任主编的《东方杂志》间展开,蔡元培、毛子水等也加入了论争。

旧派学人的代表辜鸿铭写了《春秋大义》一文,鼓吹尊王、尊孔,宣扬中国国有文化,认为西方文化不如中国文化,反对西方文化的输入。《东方杂志》发表一系列文章支持辜鸿铭的观点。

陈独秀先后发表《质问东方杂志记者》、《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再质问东方杂志记者》,批判《东方杂志》维护君道臣节、名教纲常等封建制度与封建伦理、反对西方文化的立场,基本阐明了新旧文化、东西文化的根本区别与优劣。

李大钊写了《东西文明根本之异点》,肯定西洋文明比东方文明优越,中国的唯一出路是积极吸收西方文化,彻底否定中国固有的封建文化。

阶段二

1919~1921年为第二阶段。东西文化能否调和是这一时期争论的焦点。由比较东西文化的差异发展为如何处理东西文化间的关系,进而东西文化之争又转化为新的文化问题之争,从讨论两者关系引申为辩论新旧文化的能否融合。

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张东荪、陈嘉异、章士钊、蒋梦麟、常乃等。其间,林琴南曾运动国会议员弹劾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

蔡元培发表《致公言报并答林琴南君》,表明他坚持“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陈独秀、李大钊等反对以政治干涉学术,以武力压制新思想,提出要正确处理学术与政治的关系,学术问题应平心静气地进行讨论,思想以愈辩而愈新,真理以愈辩而愈明。

阶段三

1921~1927年为第三阶段。梁超《欧游心影录》与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的相继发表,使东西文化之争进入一个新高潮。

虽然从表面看这一时期争论重点重又回到东西文化优劣比较的老问题上,但论战的深度已大大前进了一步,涉及面也大大超过了从前,并且开始关注东西文化如何结合的实践问题。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梁启超、梁漱溟、冯友兰、张东荪、胡适、瞿秋白、郭沫若、孤桐等人。


东西文化论战影响

这场大论争尽管无法解决提出的所有问题﹐但争论本身则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为中国科学与民主观念的深入人心作出了贡献。


看了以上的介绍是否对东西文化论战更加了解了呢,更多近代中国历史请关注中国历史栏目。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七七事变全过程:东方战场就此打响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七七事变简介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

  • 七七事变中的那些英雄人物及事迹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一、佟麟阁佟麟阁(1892-1937),汉族,原名佟凌阁(因牺牲后报纸误写为“麟阁”,此后就沿用了下来),字捷三,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人。1937年7月28日,日军向北平发动总攻击,进犯南苑,时任第29军副军长的佟麟阁与132师师长赵登禹指挥29军死守南苑。佟麟阁被机枪射中腿部,部下劝其退下,他执意不

  • “白帝”公孙述的生平经历与历史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公孙述简介公孙述,字子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新莽末年、东汉初年割据势力。初以父官荫为郎,补任清水县长。子阳城是公孙述所建,因城内白鹤古井白雾升腾,宛如白龙,公孙述以为是“白龙献瑞”,要出新天子,故自号“白帝”,城名由此而来。公孙述熟练吏事,治下奸盗绝迹,由是闻名。王莽篡汉,公孙述受任为导江卒

  • 木兰从军讲的是什么故事你还记得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木兰从军简介木兰从军讲述了木兰代替父亲去征战的古代故事。木兰是古时候的一名民间女子。从小练习骑马,正碰到皇帝招兵,她的父亲的名字也在名册上,她的父亲因年老多病而不能胜任,木兰便女扮男装,替父亲出征。木兰从军故事主要内容南北朝时,陕西延安罕尚义村有一个退伍的老军官花弧,武功很好,立过战功,退伍后,把一

  • 传统私塾的历史变迁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私塾简介私塾是我国古代社会一种开设于家庭、宗族或乡村内部的民间幼儿教育机构。它是旧时私人所办的学校,以儒家思想为中心,它是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前夕,共产党在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政策,一些私塾的学童因为土地被充公而丧失了聘请塾师的能力。同时,随着对塾师的思想改造工作的进一步深入,部分塾师感到不

  • 灵渠的开凿的历史及意义你了解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灵渠简介灵渠,古称秦凿渠、零渠、陡河、兴安运河、湘桂运河,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灵渠流向由东向西,将兴安县东面的海洋河(湘江源头,流向由南向北)和兴安县西面的大溶江(漓江源头,流向由北向南)相连,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

  • 李公朴:一颗赤诚爱国心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李公朴简介李公朴(1902年11月26日-1946年7月12日),谱名永祥,字晋祥,号仆如,原籍武进县湖塘桥,在淮安出生。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杰出的社会教育家。1946年7月11日在昆明市遭国民党特务开枪暗杀,次日凌晨因伤重、流血过多牺牲。李公朴的生平经历一、早

  • 邹韬奋:犀利之笔铸造丰碑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邹韬奋简介邹韬奋(1895年11月5日—1944年7月24日),本名恩润,乳名荫书,曾用名李晋卿。祖籍江西余江县潢溪乡渡口村委会沙塘村,1895年出生于福建永安。近代中国记者和出版家。1922年在黄炎培等创办的中华职业教育社任编辑部主任,开始从事教育和编辑工作。1926年接任生活周刊主编,以犀利之笔

  • 沈钧儒:新中国首任最高院院长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沈钧儒简介沈钧儒(1875年1月2日-1963年6月11日),字秉甫,号衡山,浙江嘉兴人,沈钧儒祖居在嘉兴城内南帮岸2号,现在改建成为沈钧儒纪念馆。清光绪甲辰(1904)进士。1905年留学日本。回国后参加辛亥革命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1912年加入中国同盟会。五四运动期间,撰文提倡新道德、新文化。

  • 王造时:爱国君子 民主教授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王造时简介王造时(1903年-1971年),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江南乡江南村人,原名雄生,1903年9月2日出生于一个经营竹木生意的商贾家庭。我国近代民主运动的先驱之一, 五四运动的领导人之一,著名“七君子”之一。王造时生平经历1917年,就读于北京清华学校中等科。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曾两次被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