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邹韬奋:犀利之笔铸造丰碑

邹韬奋:犀利之笔铸造丰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282 更新时间:2024/2/20 3:44:09

邹韬奋简介

邹韬奋(1895年11月5日—1944年7月24日),本名恩润,乳名荫书,曾用名晋卿。祖籍江西江县潢溪乡渡口村委会沙塘村,1895年出生于福建永安。近代中国记者和出版家。

1922年在黄炎培等创办的中华职业教育社任编辑部主任,开始从事教育和编辑工作。1926年接任生活周刊主编,以犀利之笔,力主正义舆论,抨击黑暗势力。

“九·一八”事变后,韬奋在上海全身心投入抗日救亡运动。1936年11月22日,国民党为了扑灭国内的抗日烈火,逮捕了正在领导抗日救亡运动的救国会领导人沈钧儒、邹韬奋等七人,酿成七君子事件,遭到全国人民、包括庆龄、香凝等社会名流的强烈反对。

在八个月的牢狱生活中,韬奋等人坚贞不屈,与法官展开了面对面的斗争。在全国人民坚决斗争下,国民党政府被迫于7月31日释放了“七君子”。

邹韬奋出狱后辗转重庆、汉口、香港继续开展爱国救亡工作。1943年因患耳癌秘密返沪就医,第二年不幸逝世于上海医院(今上海市第二人民医院),终年48岁。

1956年上海市政府出资修复邹韬奋的故居,并在隔壁建立了韬奋纪念馆。2009年邹韬奋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邹韬奋生平经历

一、幼年生活

邹韬奋,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11月5日出生于福建省永安市下渡村。祖父邹舒予,号晓村,曾考中前清拔贡,先后做过福建永安、长乐知县,官至延平知府。父亲邹国珍,号庸倩。母亲查氏,系浙江海宁一大家族之后,15岁出嫁至邹家。生育三男三女,邹韬奋居长。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邹韬奋的祖父年老告退,父亲带着家眷在福州市做候补官。此时邹家家道已趋没落,生活拮据。作为长子,邹韬奋从小便领略了生活的艰辛与困苦。

邹韬奋刚满6岁的时候,便由父亲“发蒙”,读“三字经”,在“牢狱”般的私塾环境中,开始了幼年的封建蒙教育。这种教育与熏陶,对邹韬奋早期的思想发展,有过一定的消极影响,但也培养了他坚实的学基础。

二、求学时期

清宣统元年(1909年)春,在父亲“实业救国”观念的推动和影响下,邹韬奋考取了福州工业学校。两年之后,又被送往上海南洋公学附属小学。

父亲希望他“将来能做一个工程师”。但邹韬奋认为他的天性,“实在不配做工程师”。他在这里,从小学、中学,一直读到大学电机科二年级,虽然学习刻苦,成绩优异,但终因对数学、物理一类的科目不感兴趣,未能遂父心愿。

民国八年(1919年9月),邹韬奋破格考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文科三年级学习。

三、毕业工作

民国十年(1921年)7月,邹韬奋毕业,获得文学学士学位。他想进入新闻界,但一时得不到机会。恰逢上海厚生纱布交易所需要英文秘书,邹韬奋上任,成为工商界的一名职员。这以后,邹韬奋又在上海职业教育机关兼职,做些写作、翻译之类的事情。

民国十一年(1922年),经黄炎培介绍,邹韬奋担任中华职业教育社任编辑部主任,负责主编《教育与职业》月刊及《职业教育丛书》。他参与该社发起的职业指导运动,曾和同事一起先后去宁波、南京、武汉、济南等地考察。这是邹韬奋第一次深入社会进行调查研究。

四、担任主编

民国十五年(1926年)10月,原《生活周刊》主编转入银行界任事,《生活周刊》改由邹韬奋担负编辑责任。邹韬奋得以从事自己梦寐以求的新闻出版工作。

他决定根据社会和读者需要,从内容到形式,对《生活》周刊进行一次大幅度的革新。他确定该刊的宗旨为“暗示人生修养,唤起服务精神,力谋社会改造”。

民国十九年(1930年),为满足日益扩大的读者需求量,邹韬奋又成立了“书报代办部”,专办读者服务业务,以后逐步发展成为在全国拥有分支店及办事处达五六十处之多的生活书店。

五、爱国救亡

民国二十年(1931年)9月26日,“九·一八事变”八天后,邹韬奋在《生活周刊》上报道这一事变。从这时候起,为宣传抗日,邹韬奋从没放下手中的笔。与此同时,他还利用《生活周刊》在读者中的影响力,组织为前线抗日将士捐款。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沈钧儒:新中国首任最高院院长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沈钧儒简介沈钧儒(1875年1月2日-1963年6月11日),字秉甫,号衡山,浙江嘉兴人,沈钧儒祖居在嘉兴城内南帮岸2号,现在改建成为沈钧儒纪念馆。清光绪甲辰(1904)进士。1905年留学日本。回国后参加辛亥革命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1912年加入中国同盟会。五四运动期间,撰文提倡新道德、新文化。

  • 王造时:爱国君子 民主教授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王造时简介王造时(1903年-1971年),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江南乡江南村人,原名雄生,1903年9月2日出生于一个经营竹木生意的商贾家庭。我国近代民主运动的先驱之一, 五四运动的领导人之一,著名“七君子”之一。王造时生平经历1917年,就读于北京清华学校中等科。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曾两次被捕

  • 章乃器:毕生收藏捐献国家 传家之宝变国宝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章乃器简介章乃器(1897年3月4日—1977年5月13日),原名埏,字子伟,又字金锋,别名嘉生,汉族,浙江青田人,中国近代政治活动家、经济学家和收藏家,爱国民主先驱,救国会“七君子”之一。曾任浙江实业银行副总经理,创办《新评论》月刊。1932年创立国内第一家中国人自办的信用调查机构——中国征信所,

  • 沙千里:始于律师 一心救国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七君子之一沙千里简介沙千里(1901~1982)原名重远,曾用名仲渊。原籍江苏苏州,生于上海。因家庭贫困,小学还未读完,就到上海大丰棉布批发字号当学徒,五年升任帐房。与邹韬奋等6人以“危害民国罪”被捕,即“七君子事件”。上海解放后担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调北京,历任贸易部、商

  • 海兰泡惨案:一个不应该被遗忘的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海兰泡惨案简介海兰泡惨案又称海兰泡事件、海兰泡大屠杀,是1900年7月16日至21日沙皇俄国对居住于海兰泡的中国居民进行屠杀的事件,该事件共造成五千多名中国人死亡。海兰泡惨案与1900年7月17日发生的江东六十四屯惨案并称为“庚子俄难”。海兰泡惨案是怎么回事?海兰泡位于黑龙江左岸、精奇里江右岸两江汇

  • 马大猷:中国声学之父的成就及人物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马大猷简介马大猷(1915.3.1—2012.7.17),男,汉族,广东汕头潮阳人,生于北京,国际著名声学家、中国著名物理学家和教育家,中国现代声学的重要开创者和奠基人,享誉世界的声学泰斗。被称为中国声学之父。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获学士学位,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获哈佛

  • 王府井:名字的由来与发展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王府井名字的由来王府井大街定名于1915年。辽、金时代,王府井只是一个不出名的村落,到了忽必烈定都北京之后,这个小村落开始热闹了起来,并有了“丁字街”的称呼。明成祖时,在这一带建造了十个王府,便改称十王府或者十王府街。明朝灭亡了以后,王府也随之荒废了,后来,街上只有八座王府,人们便称它为王府街。清光

  • 刘义庆的生平经历与主要著作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刘义庆简介刘义庆,字季伯,汉族,原籍彭城,世居京口,南朝宋文学家。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次子,其叔父临川王刘道规无子,即以刘义庆为嗣,袭封临川王。刘义庆曾任秘书监一职,掌管国家的图书著作,有机会接触与博览皇家典籍。17岁升任尚书左仆射,位极人臣。但其堂弟宋文帝和刘义康的“主相之争”日益激烈,

  • 陈师道的生平经历与文学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陈师道简介陈师道(1053~1102年1月19日)北宋诗人。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颍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陈师道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

  • 范成大的生平经历及其代表作品你了解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范成大简介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1]),字至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名臣、文学家。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范成大登进士第,累官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乾道三年(1167年),知处州。乾道六年(1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