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自成为什么会兵败李自成最后怎么死的

李自成为什么会兵败李自成最后怎么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314 更新时间:2024/2/3 16:44:41

李自成,陕西人,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大顺政权的建立者。

李自成自幼喜好舞枪弄棒,1628年,在驿站任职的李自成因失职而丢掉了差事。又因无法偿还欠债而被告,李自成杀死了债主。接着,妻子红杏出墙,李自成一怒之下又杀死了妻子。两条人命在身的李自成深知事关重大,在次年投奔了农民起义军以求避难。

刚到军中不久的李自成,因欠饷原因杀死了军队将领和当地县令,发动兵变。1631年,李自成在起义途中投奔了舅父高迎祥。高迎祥于1628年率众起事,人称闯王,在一路的南征北战中声名赫赫。

李自成在跟随高迎祥征战的途中,逐渐树立起了自己的威信。当时已是明末的动荡时期,各地的起义势力不断涌现,相互汇集,张献忠、罗汝才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各路起义军在推翻明朝统治的共同纲领下彼此结盟,共抗朝廷。

1636年,高迎祥进攻西安时兵败被杀,李自成被推举为闯王,继续率部队征战四川、陕甘一带。不久,李自成部在渭南潼关南原遭遇明将洪承畴孙传庭的伏击。在遭遇大败后,李自成妻女皆失,仅一小撮兵马突出重围,只得带残部转移到陕西东南的商洛山中。

此时,适逢清军第四次叩关,面对着岌岌可危的政权,崇祯皇帝调洪承畴去保驾,李自成逃过一难。

潼关南原惨败的李自成,面对曾经的辉煌和此时的落魄,并没有灰心气馁,而是选择从头再来。

重整旗鼓的李自成趁明军主力追剿张献忠部的时候,大力发展自己的队伍,实力大增。声势壮大的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民间一时流传出“迎闯王,不纳粮”的歌谣。

1641年,李自成攻克沈阳,自称“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1643年,李自成在襄阳称“新顺王”。同年5月,攻克武昌的张献忠也自称“大西王”。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国号大顺。这是他人生中一个辉煌的章节。

时势造英雄

李自成的命运,是成于乱世,正所谓“时势造英雄”。在李自成的成长、发展以及走向溃败的路途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王朝衰败的背影和另一个王朝的权倾天下,历史的车轮在前行中经历了一次次的朝代更迭。

大明王朝初期,经历战乱的开国之君深知民间疾苦,因此体恤民情,励精图治,大明一派盛世景象。但是随着君主的更替,皇帝怠政,官员腐败,国家再次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到了崇祯年间,天降灾害,民不聊生,面对着日益腐败的政权,各地人民纷纷揭竿而起,明末农民起义蓬勃发展起来。而在大明王朝之外,另一股力量正悄然兴起,就是后金,即后来的大清。

眼见当时的明朝政府日益衰败,大清夺天下的心思已起。他们一边在中原招募叛将,一边趁机发动对中原的局部战争,为自己的天下之争开始铺垫。正是在这内忧外患的年代,李自成迎来了自己的人生道路上的巅峰时刻。

称帝后的李自成,开始率军直逼北京。在开赴北京的途中,李自成不断和当地的政府军作战,节节胜利。一路凯歌的李自成很快兵临北京城下,固若金汤的城池被一朝攻下,明朝崇祯帝被迫自缢而死。此时的紫禁城,已是李氏的天下。

尽管进京初期,李自成下令军队严守纪律,称“敢有伤人及掠人财物妇女者杀无赦!”但是不久,大顺军就开始了残暴征服的行动,城内人心惶惶。占领北京不久的李自成亲帅十万大军奔赴山海关征讨大明将领吴三桂

命运最后的归宿

而此时,随着李自成占领北京,清军决心大举入关,趁乱夺取天下。驻守山海关的明朝总兵吴三桂在李自成占领北京、崇祯帝自缢景山的时候便投降了清军。吴三桂要求联合清军共同讨伐李自成,至此,窥视天下的后金政权和仇视农民政权的吴三桂一拍即合,二者决定合力绞杀起义军。

1644年,李自成的大顺军讨伐吴三桂的一片石战役正式打响。战争的初期,李自成的十万大军经过一昼夜的鏖战,打得吴三桂的军队丢盔弃甲,眼见胜利在望,接到吴三桂求援的清军,在多尔衮的率领下分三路进犯大顺军。

面对着无往不胜的清军铁骑,在与吴三桂的战斗中身心疲惫的李自成的部队最终无法抵抗,一败涂地。

面对着清军与吴三桂的联合打击,出兵山海关的李自成最终仓皇逃回京城,损失惨重。为了报复,李自成将吴三桂京中家眷悉数杀害。面对着敌军的紧追不舍,李自成火烧了紫禁城,后逃往西安。但是,西安并不是他最终的落脚点,为军事形势所迫,李自成再次放弃西安出逃。

而此时,随着大清的节节胜利,天下归附的态势日渐明显。李自成一路溃败,渐失人心。

在清军的围追阻截中,曾经声势浩大的起义部队终于全盘崩溃,李自成迎来了他政治和军事生涯的末路。在联合驻守武昌的明朝总兵左良玉未果的情况下,李自成的军队一败再败。

1645年,在湖北通山县九宫山考察地形时,李自成突然神秘失踪。曾经的闯王没有在沙场中终结命运,而是在迷雾中有了一个让人们充满臆想的结局。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此时的天下已是大清的王朝。在这个动荡的历史年代,人民的反抗不断,旧王朝覆灭,新政权崛起,在此消彼长的权力更迭中,李自成的起义部队作为其中的一员,成为了这浩瀚历史中一段被铭记的旅程。

一代风云人物魂归何处

关于李自成的下落,种种说法让人眼花缭乱。但大部分专家坚称李自成在九宫山已经遇难,只是关于遇难的方式,专家们各有不同看法。

清军统帅阿济格在给朝廷的奏折中称李自成兵败自缢而死;《通山县志》中则说李自成在退出北京后,继续率部队与清军展开激战,最终战死沙场;而据其他的一些史料记载,李自成并非死在战场上,而是在九宫山被山民误认成盗贼后,在与山民的搏斗中被杀。

而反对李自成殉难说的专家则称,李自成并没有死,而是出家了。1981年,专家们在湖南石门夹山寺发现了一座名为奉天玉和尚的古墓。墓主人却是按不同于本地的习俗下葬的。专家们经过种种考察,确认奉天玉和尚就是当年的李自成。李自成出家隐退一说由此而来。

又有专家对在青城镇发现的一本手抄《李氏家谱》详加研究之后,得出新的结论。李自成兵败后,化装成和尚投靠青城的叔父,并在附近的深山中安度晚年,死后葬于龙头堡子山下。

终结了明朝命运的李自成,自己最终的归宿却是让人不知所踪。无论是众说纷纭的殉难说,还是引人遐想的归隐说,都让他那本就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变得更加神秘莫测。

透过历史的云烟,重新回望这个在一个衰败的朝代中揭竿而起的起义将领,以及他此后的荣辱兴衰,这些人生中的起起伏伏,连同他的不知所终一样,都成为了他传奇人生的一部分。

当年,建国后的李自成曾经命人在位于米脂县城北的盘龙山上修建了行宫。如今,那里已成为陕北别具特色的宫殿园林旅游区。后人又在园区内加修了李自成纪念馆,馆中正殿内安放着李自成的玻璃钢铸像。曾经的壮举已成历史云烟,人们在这个他自己建造的地方怀念着一代历史传奇。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李自成生平故事李自成墓地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李自成(1606年9月22日—1645年5月17日),原名鸿基,小字黄来儿,又字枣儿,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世居陕西榆林米脂李继迁寨。童年时给地主牧羊,曾为银川驿卒。崇祯二年(1629年)起义,后为闯王高迎祥部下的闯将,勇猛有识略。荥阳大会时,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领的赞同。高迎祥牺牲

  • 李自成当了多久的皇帝李自成兵败的全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大难不死的李自成,得到了做皇帝的“后福”,但这个后福却是短暂的,自以为打下北京就夺取天下的李自成,在进京后立刻“放了羊”,他的部队四处掠夺民财,农民军纪律日益败坏,将领迅速腐化。此时南明政权尤在,北方满清虎视眈眈,李自成却天真的以为,打下了北京就天下太平。作为一个开国的皇帝,从始至终,他除了破坏,就

  • 甲午海战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北洋水师,或称作北洋舰队、北洋海军,1888年正式成立,是中国建立的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同时也是清朝建立的四支近代海军中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一支。主要军舰大小共有25艘,辅助军舰50艘,运输船30艘,官兵4000余人。北洋水师于1888年(光绪十四年)12月17日于山东威海卫的刘公岛正式成立,清政府

  • 土司制度什么时候开始的 播州杨氏势力是如何壮大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土司制度是什么?土司制度什么时候开始的?播州杨氏势力是如何壮大的?播州杨家的兴起与衰落,与明时的政治斗争密切相关。明初杨家将小说深受播州杨氏家族的影响,但当播州土司成了朝廷的反臣,那些被极度渲染过的故事,一定是政府所要禁止或控制的。播州杨氏的壮大与解体,说起来有着悠远的历史。古代“播州”曾是夜郎国的

  • 杨家将小说为何在明万历年间突然消亡?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杨家将小说为何在明万历年间突然消亡?明朝有哪些杨家将的小说?杨家将小说的突然消亡,一定与社会的重大变故和人为操纵有关。付爱民先生在《明代杨家将小说的发展与播州杨氏家族》中进行了细致推演,他认为,这一切很可能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至二十九年(1601年),明政府平灭播州土司杨应龙有关。历史上的播

  • 杨渊平舍身救主的历史原型是谁 申佑帝殉难的历史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杨渊平是谁?杨渊平舍身救主的历史原型是谁?申佑帝殉难的历史是怎样的?大郎杨渊平舍身救主一事,宋史没有根据,明史却有原型,而且也与播州有关。这位舍身救驾的英雄名叫申佑。申佑在著名的土木堡之变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乔装成英宗皇帝,吸引蒙古瓦剌大军,掩护英宗突围,最后战死于乱军之中。申佑只活到24岁

  • 清政府为什么没有镇压辛亥革命?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11年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清朝被迫选择退位,封建制度退出历史舞台。那时候小皇帝溥仪才几岁。小皇帝退位是隆裕太后做的决定。可是,要说皇帝还小的话,隆裕太后自己也大可以派兵镇压啊。想当年,太平天国兴起,慈禧太后就派了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李鸿章等人疯狂镇压,最终扑灭了太平天国。按说,辛亥革命中革命

  • 鸦片战争清政府禁烟法规详细内容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鸦片泛滥导致的经济秩序混乱、经济活力萎缩、社会公德沦丧,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加剧。这作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从18世纪末叶始,一直成为士大夫的议论中心。还在1826年时,江南的一些知识分子即预言:“十年之后,患必中于江、浙,恐前明倭祸,复见今日!”据包世臣报道,其时江淮间“见祸事将起,辄云

  • 鸦片战争中国与英国的禁烟斗争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鸦片是由罂粟的汁液提炼而成,俗称大烟。因其含有大量使人麻醉的毒素,而易使人吸食上瘾,不断吸食最终导致人体消瘦、精神萎靡。清政府有鉴于此,早在1729年就颁布了第一道禁烟诏令,规定对贩运鸦片者“枷号一月,发近边充军”;对私开鸦片烟馆者,“拟绞监候”。但允许鸦片用做药材,同意公行照章收税、输入拍卖。17

  • 鸦片战争前的中西贸易情况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鸦片战争发生之前,中西之间已有悠久的贸易历史。与中国最早发生贸易关系的西方国家是葡萄牙。葡萄牙人1514年来华贸易,带来了产于东南亚的香料、药材。他们从中国输入的是丝绸、瓷器。早期西方对华贸易,是持海盗作风进行。40年后,葡萄牙人强租了中国澳门。随后到来的是西班牙人,他们于1575年占领菲律宾群岛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