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知青返城的过程纪实

知青返城的过程纪实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729 更新时间:2023/12/30 13:46:43

知青大规模的请愿“闹事”使得中央终于做出了实质性决策。知青终于如愿以偿,于是,大返城开始。

1978年,下放在云南农场的知青将近5万人,到1979年,仅仅过去半年的时间就只有70名知青留在那片土地上。

原云南兵团的知青后来回忆说:

1979年春天,做梦也没有想到知青可以返城,不用说,所有的连队都沸腾起来了!有的高兴得跳起来,有的抱着娃娃伤心地哭诉,有的忙着写血书,有的忙着处理家具凑路费回城,有的后悔不该在当地结婚, 有的后悔不该找异地知青,有的怨两地分居,想办法托交孩子……真是悲喜交织,不知谁对谁错。

知青一窝蜂地挤到场部办公室,开始还有秩序地排队办理,后来大家都觉得太慢,吵得工作人员无法工作,干脆用几十根橡皮筋接起来把公章拴在窗户上,谁想盖谁盖。然后,又像逃难一样找车返城。那些天街头尽是这些返城者。

场部大门口的公章悬挂在那里,任什么人来,都可以盖一下走。当时,还没有正式的件下达,知青可以无条件返城。因此,还都以病退的名义走的,需要农场的病退证明。

干部老工人以极其复杂的心情注视着知青的举动。

积愤已久的知青多少有些失去理智。他们烧房子。

凡自己盖的房子或集体利用工时间盖的房子,都烧了。家具,有的知青不愿留给老工人,也烧了。甚至碗都砸烂了。

知青生活区狼藉不堪。

在那个特定的环境下,特定的时间里,人们似乎疯了,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赶快回城去!史卫民、岚合著的《知青备忘录上山下乡运动中的生产建设兵团》一书中有这样一段描述:

下面这件似乎不可思议的事并非“天方夜谭”:

勐定农场有一个连队很偏僻,大约离场部40多公里。1979年知青大返城时,场部开始发放迁移证。消息传到这个连队时,已经几天以后了。

欣喜若狂的知青们连夜步行40多公里,赶到场部去领迁移证,可以想象当时的场面是何等热闹,几百个人满怀期待挤在一个窗口前。

等到一个小个子知青挤到窗口前时,迁移证已发完了。小个子知青如五雷轰顶,跌跌撞撞回到了连里,蒙头就睡。

第二天早上,人们发现他在门后上吊死了。他太绝望了,以为没有领到迁移证,就是永远回不了成都。其实,过了几天,场部又开始发放第二批迁移证了。

诸如此类事,后人听了简直认为是天方夜谭,可笑可悲。但那时的青年人,那个环境里的知青们有此举,完全是可以理解的。

1979年全国各地知青的大举返城风犹如洪水决堤,势不可挡。从云南边疆,从西北大草原,从祖国的北疆……通往内地的所有交通线上,一幅知青“胜利大逃亡”的景象使这个难忘 的春天更添一层悲壮!面对自己撒下过无数汗水的山川大地,每个逃亡者心中的那份酸甜苦辣谁人知晓?

有多少人为争取回城,义无反顾,但一旦喝完那杯临别酒,真正踏上归途之后,年轻人的心又是异味无,一位黑龙江建设兵团的北京知青这样写道:

明天就要走了,留下一段青春,留下一丝惆怅;

留下莫名的遗憾,留下初始的夙愿,远远离开北大荒。

我要走了,已经没有了“修理地球”的豪情,也没有了屯垦戍边的壮志。我只想着回北京,就像当年只想着去东北........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知青返城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79年后,绝大部分知青陆续返回了城市,也有部分在农村“落户”,永远刘留在了农村。而当初这场返城“飓风”则是由在云南的知青率先吹起的。至于由云南农场知青引发的这场“回城风”的波及程度究竟如何,顾洪章主编的《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 知青返城后存在哪些问题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当时,我们国家也下了大决心准备彻底解决知青问题。1980年5月,中共中央在讨论教育工作时,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问题作了重要指示。总书记胡耀邦说,要把让城市青年上山下乡种地的办法改过来,要用其所长,不要强其所难。过去的办法是一举两害,现在要一举两得。过去那种方法也有点道理,粮食没有过关,要吃饭啊!要使城

  • 知青返城后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知青返城的安排及需要处理的知青遗留问题很多,针对上述情况,国务院知青办虽然提出了《关于当前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的几点意见》,但是真正落实起来,并非易事,其中最难办的是以下三件事:首先就是已婚知青的安排问题。一位云南西双版纳的知青在他的回忆录中这样倾诉着:历史不会忘记:1970年前后,近10万知识青年

  • 老知青们对上山下乡运动的真实感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结束了近半个世纪,尽管那是一场灾难所孕育出的一个怪物,但作为其受害者一一中国知青为其所付出的一切是不容历史忽略和抹杀的,他们并不后悔,他们更加自信,他们更加坚强,他们更加自豪!下面小编就给介绍那些老知青们对于那段历史的切身感受。1990年,剪不断、理还乱的知青情结“魂

  • 国家公祭日定在12月13号是什么缘由?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对于历史上的南京大屠杀你了解多少,你知道国家公祭日定在12月13号的由来吗?国家公祭日是根据国务院批复,自2014年起,每年的12月13日为国家公祭日,公祭对象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及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被杀戮的同胞。每年12月13日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主会场举行升国旗和降半旗仪式。

  • 抗战老兵的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今天,军人是一个无上崇高的身份,那当然不能遗忘那些抗战老兵。什么是抗战老兵呢?抗战老兵,就是1931年9月18日至1945年8月14日之间,为保卫我们的国家,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士。下面是抗战老兵的介绍,一起了解抗战老兵这个群体吧。抗战老兵离世抗战老兵待遇 抗战老兵的采访抗战老兵怎么定义抗战老兵身份

  • 毛泽东提升李六如为最高检察长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建国后,毛主席点名要见李六如。菊香斋内,毛主席紧紧握住李六如的手,说六如同志,六年不见,你辛苦了。并说中央成立最高人民检察署,我提名罗荣桓为检察长,你任副检察长。罗荣桓身体不太好,就请毛主席让李六如代理最高检察长,毛主席同意了。可李六如却不想接这个职务,毛主席问他有什么困难,李六如说我在延安得罪过太

  • 李六如:毛主席的第一任秘书长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红军长征后,留下项英、陈毅等人进行艰苦的三年游击战争,其实当时还有一支李六如领导的游击队。国民党军经常对李六如的游击队进行“围剿”,最终李六如不幸被捕。国民党用高官厚禄诱降李六如,李六如却破口大骂,说想让我跟着你们同流合污,真是瞎了你们的狗眼!蒋介石见劝降不成,就准备枪毙李六

  • 李六如:我党第一个将军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今天要介绍的这个人,名字叫李六如,看名字很多人都不熟悉,但看看他的资历,那绝对是厉害人物,连十大元帅都比不上他。 李六如是湖南平江人,生于1887年,比朱德小一岁,但参加革命却比朱德早,1908年就参加了新军,还加入了同盟会,而朱德,在1909年才刚考进云南陆军讲武堂。 1911年辛亥革命时

  • 韦国清上将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韦国清,1913年生于广西东兰县,15岁就参加了革命,著名的百色起义时,韦国清就是其中的一名小战士。红军长征开始时,成立了军委干部团,陈赓任团长,下面有个特科营,专门负责中央机关的保卫工作,营长就是年仅21岁的韦国清,足见其出色的能力。在整个长征时期,特科营几乎都是跟随中央机关行动,立下了汗马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