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郑侠是谁郑侠的故事

郑侠是谁郑侠的故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737 更新时间:2024/1/18 20:45:46

在今天福州福清市里有一条街,叫一拂街。它是为纪念宋代福清(今属福建)人郑侠而命名的。现在,或许人们早已淡忘了郑侠这个名字,但青史昭昭,足以令他不朽。

郑侠,字介夫,号一拂居士。郑侠的父亲叫郑翚,是个管酒税的小公务员。本来掌管酒税是个肥差,但是郑翚为官清廉,不肯吃回扣,只挣那点固定工资。加上那时候不搞计划生育,家里子女很多,日子就过得很艰难。

虽然家里穷,可是郑侠读书却十分刻苦,而且学得很好。当时还是江宁知府的王安石听说了他的名声,很看重他,经常鼓励他好好用功,将来做国家的栋梁之材。郑侠也不负厚望,在二十七岁那年考中了进士,做了一个九品的校书郎。

两年以后,王安石得到宋神宗的重用,做了宰相。王安石没有忘记郑侠,马上提升他为河南潢川的司法参军,主管潢川的民事、刑事案件。郑侠在任上尽职尽责,秉公执法。每当他将处理意见上报给王安石时,王安石全都按照他的要求给予批复,足见王安石对他的信任。郑侠也很感激王安石,把他当作自己的伯乐和恩人。

三年之后,郑侠任职期满,入京述职。郑侠来到王安石的丞相府邸,王安石十分热情地接待了他。

“介夫啊,你这几年工作表现不错。”王安石说。

“多谢丞相抬爱。”郑侠谦虚地说。

“我让你到潢川去,原本就是想历练历练你。如今朝廷在实行新法,正是用人之际,我是肯定要把你留在京城帮我的。现在朝廷有个新政策,就是参加以新法为命题的考试,内容嘛基本就是写论文谈对新法的认识,写得好的就可以越级升为京官。回头你就去准备一下考试吧。”

郑侠看着王安石眉飞色舞地说完,沉默了片刻,开口说:“丞相,我有几句话想说。我知道说出来丞相一定不高兴,但我不得不说。”

“有什么话尽管说。”王安石说。

“丞相,我认为您的变法有问题。”郑侠直言不讳地说,“您的出发点是增加国库收入,这没有错。可是您的方法用得不当,所以国虽然富了,但富的是国库,老百姓却更穷了。比如,新法中的青苗法规定,在青黄不接时,国家借贷粮谷给老百姓渡过粮荒。本来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利息高达百分之二十,有些地区竟高达百分之五十;并且,一年分两次借贷,夏粮在春天发放还情有可原,秋粮却是在夏天发放,正是小麦成熟丰衣足食的时节,这时候放贷摆明了就是政府谋利。

还有市易法,规定必须交税才能营业,那些挑水、理发、卖粥、卖茶的小商小贩,原本挣钱就少,有些税钱超过本钱,根本就活不下去。还有,您虽然一心为皇上办事,可是您所任用的人有很多都是奸邪小人,在执行变法过程中只知道为自己谋私利、攒政绩,根本不管百姓死活。请丞相废除新法中不恰当的政策,使国家回归正常轨道。”

王安石铁青着脸,听他把话说完,便拂袖而去。不久,郑侠就被贬了官,成了看守城门的小吏。郑侠依然忠于职守,兢兢业业。

王安石虽然生他的气,但仍认为他是个人才,便让自己的门客黎东美去劝郑侠,暗示他只要投靠自己,日后必定前途无量。郑侠说:“我当初以为丞相是我的知己,才向丞相求教,发誓要报答丞相的恩德。可是现在丞相来劝我,却是用给我许官的方法,看来我与丞相并不是一路人。如果丞相真的想成全我,就请他想想我的建议,为百姓多做点实事吧。”

于是便把底层劳动人民是如何生活在新法的水深火热之中的事告诉黎东美,请他代为转达。王安石听说后,采纳了部分意见,但也只是减轻了一些税收额度,其余则不予理会。

从熙宁六年(1073年)至熙宁七年(1074年)3月一直没下雨。在这样大的旱灾下,庄稼颗粒无收,很多人都被饿死了,可是地方官还在催逼灾民交还青苗法规定的政府贷款。郑侠画了一幅《流民图》,写了《论新法进流民图疏》,请求朝廷废除新法,结果奏疏送到宫门就被挡了回来。郑侠无奈,冒着被治罪的危险,假称是边关急报,才由快马直接呈给皇上。

郑侠在奏疏里列举了灾民的惨状,并且说:“如果皇上按照臣说的话废除新法之后,十天之内还不下雨,臣愿以死谢罪。”宋神宗看了他画的图和写的奏疏,不住地叹息,一夜无眠。第二天一早就下令废除新法。老百姓听说后欢呼雀跃,奔走相告。神宗又下《责躬诏》,表示实行新法是自己错了,请求上天惩罚。巧的是,三天后,果然天降大雨。

郑侠虽然救了百姓,却得罪了那些变法的既得利益者,且被罗织罪名,定了死罪。神宗皇帝也不是不通情理,说:“郑侠所做的一切都不是为了他自己,忠心可嘉,怎能处死?”只将他贬官到了广州英德。那时候的广州可不是现在的大都会,基本就是一片鸟不生蛋的地方。

郑侠到了那里,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只能住在一所将要倒塌的僧屋中。可是英德人都十分敬佩他,为他盖房子,让孩子们跟着他读书。后来郑侠在他的生死之交苏轼的帮助下官复原职,最终在蔡京当政时被罢职还乡,七十九岁时去世。明朝内阁首辅叶向高曾为他撰写了一副对联:“谏草累千言,终信丹青能悟主;归装唯一拂,始知琴鹤也妨人。”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晁补之是谁归来子晁补之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晁(cháo)补之,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晁补之自幼聪明好学,刚懂事就会写文章,王安国将他视为神童。十七岁时,他的父亲到杭州做官,晁补之将在杭州所见写成

  • 北宋六贼简介北宋六大奸臣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北宋六贼”是民间对北宋徽宗年间六个奸臣的合称,这六个人分别是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朱勔、李彦。他们贪赃枉法、横行霸道,是导致江南方腊起义和金国入侵中原的罪魁祸首。事情还得从宋徽宗赵佶即位之初说起。赵佶当了皇帝之后,一直没有子嗣,就找道士来看风水。有个道士说:&ldquo

  • 宋神宗赵顼对熙宁变法的态度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赵顼(xū),英宗之子,二十岁登基即位,北宋第六位皇帝宋神宗。即位后,宋神宗对“积贫积弱”的局面忧心忡忡,想励精图治,振兴祖业。为此,他没有流连宫闱,也不四处出游,而是小心、谦逊、低调,敬畏辅相,虚心下问,体察民情,多方征求治国方略。宋神宗素来欣赏王安石的政治抱负和才能。即位

  • 李纲保住大宋江山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宣和七年(1125年)冬季的一天,一匹快马来到东京汴梁城外。马上人风尘仆仆地跑到宫门前,将怀中的信函交给卫士,说:“边关急报!”卫士连忙将急报送入宫中。宋徽宗赵佶看完,变了脸色,一把拉住身边大臣蔡攸的手说:“金人要打来了!”说完就昏了过去。御医们一顿折

  • 中兴四将指的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里,收藏有一幅相传为南宋绍熙年间(1190年1194年)画院待诏刘松年所绘的《中兴四将图》。图上描绘的四个人为张俊、刘光世、韩世忠、岳飞,他们是南宋中兴时期,也就是宋高宗赵构重建宋王朝及南宋初年宋军抵御金军入侵这段历史上著名的抗金将领。张俊,字伯英,凤翔府成纪(今甘肃天水)人。他的出

  • 刘锜是谁刘锜资料刘锜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刚到不惑之年的金主完颜亮,将满朝文武召集到面前,宣布了他的重要决定南征。这位弑君夺权,又为了整顿吏治而杀人无数的第四代君主,决心发兵六十万,灭南宋,一统天下。大殿之上,他精心布置作战任务,将负责攻击南宋各路军队的统帅一一落到实处。金国的将士们也是铆足干劲儿,争先恐后,要为

  • 宋微宗为什么是亡国之君靖康之变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宋徽宗赵佶是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之弟,宋朝第八位皇帝。宋徽宗是历史上有名的昏君。他在位期间,所重用的多是奸佞之辈。这些奸臣为讨好皇帝,大肆搜刮民财,穷奢极欲,荒淫无度。这宋徽宗也不懂知人善用,哪个讨他欢心,让他玩得高兴,他就让谁高升。有名的奸臣高俅曾奉命到还是端王的赵佶府上送礼,正逢端王在园里踢球

  • 揭秘靖康之耻的耻辱程度:皇室被俘银子议和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赵桓(huán),原名赵亶,又名赵煊,是宋徽宗赵佶的长子。赵桓原来也没有想到可以做皇帝。宣和七年(1125年)十二月,金兵大举入侵汴京时,宋徽宗仓皇逃跑,就把皇位禅让给了儿子赵桓。赵桓一头雾水,就被推上了帝位,是为宋钦宗,改年号为靖康。眼见父亲宋徽宗等逃走,宋钦宗性命难保,哪里还在乎什

  • 宋朝历史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宋朝历史宋朝历史从960年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开始,一直到1279年赵昺跳海殉国为止。共计将近320年。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故事:稳固权力和江山才是最重要的耶律阿保机生平简介成就和历史结局义社十兄弟简介最后怎么样了曹彬是谁曹彬的故事曹彬结局花蕊夫人究竟是谁最后结局怎么样李煜为什么是千古词帝李

  • 宋高宗为什么忍耻偷安宋高宗是怎么样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宋高宗赵构是宋徽宗赵佶的第九个儿子,也是宋钦宗的弟弟,曾被封为“康王”。他是宋朝的第十位皇帝,也是南宋的开国皇帝。康王赵构虽生长于深宫,却能挽强弓、骑烈马。东京第一次被金军围困时,金军要求宋廷派出亲王与宰相到金营作人质。宋钦宗问诸亲王:“谁可出行?”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