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中统和军统是怎么回事?

中统和军统是怎么回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910 更新时间:2024/1/29 13:22:41

我们常在电视剧或历史书上看到中统、军统两个词,但很多人都不太了解两个词具体指的是什么,本篇章便为大家介绍一下中统和军统

一、中统是什么?

蒋介石在“四·一二”武力清党,被汪精卫李宗仁给清下了台后,一直跟随蒋介石打江山的陈果夫陈立夫兄弟四处奔走,联络人马,为蒋叔叔复职一事摇旗呐喊。

陈氏兄弟出头联络的这一批人马很快结成了一个组织,这个组织有一个很响亮的代号CC。因为当时众人聚会的地点“Central Club”的英文缩写是CC,而且陈(Chen)的首字母也是C,两个陈就是CC。

陈家兄弟的奔走相助,自是落在了蒋介石的眼里。1928年年初,蒋介石重新上台后,便把两兄弟放到了更重要的工作岗位上。哥哥陈果夫先是成为监察院副院长,后又升为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弟弟陈立夫则成为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主任,后升为中央党部秘书长。

简单来讲,兄弟两人的职责就是替领袖把手伸向党务,负责管理国民党在全国各地的党组织,什么清党、解散、改组、重建,几乎都是他们说了算。

蒋介石让“二陈”整理党务的目的,可不是让他们发扬光大CC系,而是让其打击党内(重点是国民党左派)党外(重点是共产党)的其他势力,统一党权

搞党务工作,自然离不开阴谋诡计,而搞阴谋诡计,自然离不开特务性质的工作。更何况,蒋介石本就对暗杀、打黑枪等特务手段情有独钟。他甚至还过了一把“特工瘾”暗杀陶成章,要不是他自己承认,还真没人知道是他干的。可见其特务天赋之出色!

于是,1928年春,在陈果夫、陈立夫的建议下,蒋介石决定将调查科办成一个纯粹的特务组织。

时年28岁的陈立夫前后从黄埔军校中挑选了几十名优秀的学生充实到调查科,组成了最初的特工队伍,这就是中统的前身。后来陈立夫就在这个基础上对其进行扩编、重组,一直发展到成立中央党部调查统计局,简称“中统”

打击国民党左派,抓共产党,陈立夫忙得不亦乐乎。陈立夫不是简单地抓完共产党就完事了,他还懂得劝服被抓的共产党人“悔过自新”,以便向共产党取经,学习对方优秀的组织制度,顺便更好地打击对方,所以他手下逐渐地聚集了一大批愿意“悔过自新”的共产党叛徒。

一年后,国民党中央组织部调查科主任陈立夫就高升为中央党部秘书长,他推荐CC系的核心人物张道藩接自己的班。张道藩在主任的职位上没支撑几天就下台了。他之后的两任吴大钧、叶秀峰也都是昙花一现,三个人绑一块儿都没有干够一年。

这种“走马换官”的情况直到徐恩曾出现才算结束。

二、军统是什么?

军统的前身是蓝衣社下面的特务处,特务处的一把手自然就是大家熟知的戴笠

大家都知道,军界和政界最讲资历,而戴笠的资历有点浅。前文交代过,戴笠岁数不小,却只是个黄埔六期生,而蓝衣社的其他骨干,几乎全都是戴笠的黄埔学长。既然如此,为何蒋介石将资历最浅的戴笠提拔为特务处的一把手?

有两个原因:

一、天赋。戴笠谨言慎行,有耐心,具备极强的记忆能力、观察能力、抽象思考能力以及人脸识别能力只要他见过此人一面甚至面部的某些器官,多年之后他仍然能够识别出此人。拥有这些好条件,不从事特务工作就是暴殄天物。

二、忠诚。这是决定性的原因。两人相识于微末都在上海滩混过,后在黄埔重逢,特别是在“四·一二政变”中,戴笠男士坚定地站在了蒋介石一边,积极检举揭发了几十名黄埔同学全都是他平日观察总结出来的共产党员,证明了自己对领袖的忠诚。

由此,戴笠进入了特务领域。

不过在大展特务才干之前,戴笠首先得应对来自内部的挑战。

同行是冤家,所以同属特务系统的中统老是针对特务处的同仁们。在对付共产党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中统,欺负“晚辈”军统自然不在话下,可戴笠也不是愿意服输的人,所以两家斗得不亦乐乎。发展到后来,双方甚至把工作放在一边,以跟对方制造摩擦为乐,某次设计捉弄了对方,或者假装误会把对方的人狠揍了一顿,都能高兴好几天。

为解决这种内耗,蒋介石决定成立一个统一的机构来协调特务工作,这就是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注意,此军统不是后来众人所知的那个军统,此军统局的局长是陈立夫。

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下设三个处。

一处党务处,由中央党部调查科升格而成,处长自然是中统的带头大哥徐恩曾;

二处军警处即戴笠的特务处;

三处是新成立的邮检处,处长丁默邨。后来丁默邨落水当了汉奸,成了张爱玲《色·戒》中写的那位“易先生”的原型。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蒋介石决定把三个处分开。

党务处升格为中央党部调查统计局,简称中统;

邮检处改为隶属于军事委员会办公厅,维持原处级架构不变;

军警处升格为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也就是我们熟知的那个军统。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九一八”事变张学良有没有责任?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31年9月18日晚十点左右,日军制造“柳条湖事件”,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谎称奉军破坏铁路。晚十一点左右,近两百日军(一个中队)以此为借口,突袭沈阳北大营。那场刻骨铭心的国耻,那场涅槃重生前的灾难“九·一八事变”就此爆发。

  • 揭秘西安事变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36年12月4日,蒋介石只带少量随员再度来到西安,亲自督战。“行营”设于西安以东三十公里的临潼华清池。西安城内以杨虎城的驻军为主,西安附近地带主要是东北军在负责,都不在蒋介石的控制范围之内,而且杨虎城和张学良还有严重的“通共”嫌疑,但他为何还是敢来

  • 慈禧太后与储秀宫的故事,储秀宫到底有多精致?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储秀宫,内廷西六宫之一,明清时为妃嫔所居。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原名寿昌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曰储秀宫。清代曾多次修葺,光绪十年(1884年)为庆祝慈禧五十寿辰,耗费白银63万两进行大规模整修,现存建筑为光绪十年重修后的形制。储秀宫原为二进院,清晚期拆除了储秀门及围墙,并将翊坤宫

  • 故宫武英殿建筑设计介绍,武英殿有什么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政治和教化的双重功能上,能够和文渊阁相提并论的,就是武英殿。武英殿,位于紫禁城的前朝西路,位于外朝熙和门以西。在性质上是三大殿的补充,和东路的文华殿基本对称。它是随明成祖兴建紫禁城时,一起兴建起来的。武英殿既是一座大殿的名字,也是它所在区域的建筑群的总称。武英门面阔五间(30.4米),进深二间(1

  • 御花园的故事:御花园建筑设计介绍,历史由来!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紫禁城中的园林,均系内廷宫殿的花园。比较集中的有四处:御花园、建福宫花园、慈宁宫花园和宁寿宫花园。坤宁宫的宫后苑,也就是后宫的御苑,称御花园。乾隆皇帝住在养心殿,由于欣赏幽静雅致的建福宫,遂在其西建立建福宫花园,也称西花园。慈宁宫南专为太后而设的花园称慈宁宫花园。宁寿宫花园是乾隆皇帝改建宁寿宫时所建

  • 故宫园林介绍:园林建筑设计介绍,分别有哪些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建福宫西花园建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位于故宫内廷西六宫的西北侧,东为重华宫,南为建福宫,西、北两面邻接宫墙,其原址为明代的乾西四所、五所。因其主体建筑为建福宫,故称其为建福宫花园。又因该花园地处内廷西侧,亦称西花园,为帝后休憩、娱乐的场所。建福宫花园坐北朝南,东西长67米,南北长64米,占地面

  • 故宫御花园的特点是什么?有哪些建筑技巧?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紫禁城内的花园,其位置若在主要宫殿轴线上,则采取均衡对称,左右呼应的布局,如御花园和慈宁花园。如果花园位置不在宫殿轴线,而是在主体宫殿之侧,布局则灵活多变,以曲径通幽,迂回曲折,取得步移景迁的艺术效果。建福宫花园与宁寿宫花园就是如此,即把私家园林的营造手法与皇宫宝殿的气氛协调了起来。紫禁城内的园林,

  • 御花园叠石种类有哪些?叠石来源、用处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御花园的叠石为山分为两个区域,园中西南部有四组叠石山景,都是以自然山峦为蓝本。依园中位置与环境有正西组合的,有西南弯形和西北斜形组合而成。叠石参差错落有致,通过线与面的结合,高与低,曲与直,巧与拙,繁与简等等强烈对比形成了极富变化又有着统一与和诣的独特幽美形式,并构成了多个洋溢着艺术气息的园林小空间

  • 故宫畅音阁历史介绍、建筑设计介绍、有哪些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畅音阁确切的位置是故宫养性殿东侧,宁寿宫内后区东路南端,坐南面北。是清朝宫廷内最大的戏台,由大戏台和阅是楼组成。畅音阁最为知名的是有一座高20.71米,被称作福禄寿三台的三层大戏台。该大戏台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始建,乾隆四十一年建成。嘉庆七年(1802年)曾维修,嘉庆二十二年于阁后(南)接盖

  • 故宫著名景点推荐:绛雪轩、颐和轩、乐寿堂......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绛雪轩位于御花园东南,后依宫墙,座东面西,面阔5间,黄琉璃瓦硬山式顶,前接歇山卷棚顶抱厦3间,平面为“凸”字形。明间开门,次间、梢间为槛窗,上为福寿万字支窗,下为大玻璃方窗。门窗为楠木本色不加油饰,柱、框、梁、枋饰斑竹纹彩画,朴实淡雅。轩前一座琉璃花坛制做得极为精细,体量、造型恰到好处,下部为五彩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