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故宫武英殿建筑设计介绍,武英殿有什么作用?

故宫武英殿建筑设计介绍,武英殿有什么作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279 更新时间:2024/1/29 13:22:44

在政治和教化的双重功能上,能够和文渊阁相提并论的,就是武英殿。

武英殿,位于紫禁城的前朝西路,位于外朝熙和门以西。在性质上是三大殿的补充,和东路的文华殿基本对称。它是随明成祖兴建紫禁城时,一起兴建起来的。

武英殿既是一座大殿的名字,也是它所在区域的建筑群的总称。武英门面阔五间(30.4米),进深二间(11.7米),黄琉璃瓦单檐歇山顶,座落在1.5米高的汉白玉台基上。其后有一带栏杆的甬道与正殿相连。

正殿武英殿南向,为面阔五间(33.4米),进深三间,黄琉璃瓦单檐歇山顶,单翘重昂斗拱,金龙和玺彩画。正间开六扇门,次间和尽间为四扇窗。须弥座围以汉白玉石栏,门前环绕着内金水河,上跨三道石桥,结构精巧,气势恢弘。前出月台,有甬路直通武英门。

后殿叫敬思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黄琉璃瓦单檐歇山顶,单翘单昂斗拱,形制与正殿同,但进深稍浅。它与正殿同在一个工字形的台基上。中间有三间的封闭的廊道相连(民国时后加的)。

武英殿东配殿叫凝道殿,西配殿叫焕章殿,均为面阔五间,黄琉璃瓦单檐悬山顶,原来是前出廊,后改为正间前出廊。左右共有廊房63间。这63间廊房,就是着名的乾隆修书处,这里刻印的书籍,就是为古书界称道的弥足珍贵的“殿本书”。

明初帝王斋居、召见大臣都在武英殿,后移至文华殿。崇祯年间,皇后庆祝生日的仪式在此殿举行。明代于武英殿设待诏,择能画者居之。

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1644年春攻入北京,成立大顺政权。但很快就因军心懈怠,无力抵抗入关的清兵,4月29日于武英殿草草举行了即位仪式,翌日便撤离北京。

清兵入关之初,摄政王多尔衮先行抵京,以武英殿作为理事之所。清初武英殿用做皇帝便殿,举行小型朝贺、赏赐、祭祀等仪典。康熙八年因太和殿、乾清宫等处维修,康熙皇帝曾一度移居武英殿。

康熙年间,首开武英殿书局。康熙十九年(1680年)将左右廊房设为修书处,掌管刊印装潢书籍之事,由亲王大臣总理,下设监造、主事、笔帖式、总裁、总纂、纂修、协修等30余人,由皇帝和翰林院派充。康熙四十年(1701年)以后,武英殿大量刊刻书籍,使用铜版雕刻活字及特制的开化纸印刷,字体秀丽工整,绘图完善精美,书品甚高。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命将《永乐大典》中摘出的珍本138种排字付印,御赐名《武英殿聚珍版丛书》,世称“殿本”。道光二十年(1755年)后刊书甚少,仅存其名。武英殿之书凡存而不发者一向贮于敬思殿中。嘉庆十九年(1814年)夏清查存书,将完好者移贮武英殿,残缺之书变价出售,此后敬思殿实际作为存储版片之处。

同治八年(1869年)武英殿被火焚,烧毁正殿、后殿、殿门、东配殿、浴德堂等建筑共37间,书籍版片焚烧殆尽。同年重建。

院落东北有恒寿斋,西北为浴德堂。

武英殿匾额为何只有汉字

故宫所有的匾额,本都是清朝留下的满汉两种文字书写的。今日的武英门,只有一行汉字,则是清亡之后,袁世凯要当皇帝期间,命人重新题写制作。

武英殿最早为皇帝斋戒和召见大臣之殿,既目睹过皇权交替,也有众多故事。

皇家专用“印刷厂”

1680年,康熙皇帝颁旨,设立武英殿造办处,专门负责内府图书的雕版、印刷、装潢。从此,清廷的纂修大臣、鸿儒学者和印刷工匠聚集在武英殿。那里成为清廷内府图书的诞生地,也是清廷的文化活动中心。

康雍乾三朝,武英殿修书处刻印的书籍,校勘精细,字体刻工俱佳,并用特制的墨及洁白细腻的开化纸印刷,质地精美,称为“殿本”。书中所附的版画插图镌刻精美,被称为“殿版版画”。

康熙年间的《古今图书集成》、乾隆年间的《武英殿聚珍版丛书》都是在武英殿印制而成。1776年在武英殿出版的《武英殿聚珍版程式》图文并茂地记载了制作木活字图书的全过程,成为世界出版史上的重要文献。

香妃曾在这里沐浴

西北角的浴德堂是武英殿建筑群的组成部分。浴德堂后檐墙上开有后门,通过灰暗的白琉璃砖砌筑的走廊,与后面的一座穹顶建筑相连。

这座穹顶建筑很有特色:平面为深广各4米的方形,中间部分四角叠挑而出变为八角形,在上部形成圆形穹顶。穹顶正中开有一个直径60厘米的通风采光口,内部铺着瓷砖。据介绍,该建筑建于乾隆年间,建好后就再没动过。

这是故宫里唯一一座土耳其风格建筑。所以,人们将丰富的想象赋予这里。传说中,它是乾隆皇帝的回族宠妃———香妃沐浴的地方。不过,专家们并不认可这种说法。

故宫博物院工程管理处处长张克贵指着墙上一个直径两三厘米的小圆洞说:“只有这根管子,与外面相连。我觉得它是输送蒸汽的。院子外面还有井亭,里面有井台,井台北有贮水石槽,又有引水槽转折将井水引至灶间内大锅加热,再把蒸汽送进来。”“这里的墙壁300多年来从没动过。”“这样一间蒸汽室应该是对修书用的宣纸进行熏蒸的地方,经过高温消毒的宣纸可以减少病虫害的侵蚀,利于长久保存。”

还有专家认为它是皇帝斋戒沐浴之所。“左庖(厨房)右沐(浴室)”是古代礼制而文华殿的大庖井与武英殿的“浴室”正暗合此意。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御花园的故事:御花园建筑设计介绍,历史由来!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紫禁城中的园林,均系内廷宫殿的花园。比较集中的有四处:御花园、建福宫花园、慈宁宫花园和宁寿宫花园。坤宁宫的宫后苑,也就是后宫的御苑,称御花园。乾隆皇帝住在养心殿,由于欣赏幽静雅致的建福宫,遂在其西建立建福宫花园,也称西花园。慈宁宫南专为太后而设的花园称慈宁宫花园。宁寿宫花园是乾隆皇帝改建宁寿宫时所建

  • 故宫园林介绍:园林建筑设计介绍,分别有哪些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建福宫西花园建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位于故宫内廷西六宫的西北侧,东为重华宫,南为建福宫,西、北两面邻接宫墙,其原址为明代的乾西四所、五所。因其主体建筑为建福宫,故称其为建福宫花园。又因该花园地处内廷西侧,亦称西花园,为帝后休憩、娱乐的场所。建福宫花园坐北朝南,东西长67米,南北长64米,占地面

  • 故宫御花园的特点是什么?有哪些建筑技巧?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紫禁城内的花园,其位置若在主要宫殿轴线上,则采取均衡对称,左右呼应的布局,如御花园和慈宁花园。如果花园位置不在宫殿轴线,而是在主体宫殿之侧,布局则灵活多变,以曲径通幽,迂回曲折,取得步移景迁的艺术效果。建福宫花园与宁寿宫花园就是如此,即把私家园林的营造手法与皇宫宝殿的气氛协调了起来。紫禁城内的园林,

  • 御花园叠石种类有哪些?叠石来源、用处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御花园的叠石为山分为两个区域,园中西南部有四组叠石山景,都是以自然山峦为蓝本。依园中位置与环境有正西组合的,有西南弯形和西北斜形组合而成。叠石参差错落有致,通过线与面的结合,高与低,曲与直,巧与拙,繁与简等等强烈对比形成了极富变化又有着统一与和诣的独特幽美形式,并构成了多个洋溢着艺术气息的园林小空间

  • 故宫畅音阁历史介绍、建筑设计介绍、有哪些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畅音阁确切的位置是故宫养性殿东侧,宁寿宫内后区东路南端,坐南面北。是清朝宫廷内最大的戏台,由大戏台和阅是楼组成。畅音阁最为知名的是有一座高20.71米,被称作福禄寿三台的三层大戏台。该大戏台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始建,乾隆四十一年建成。嘉庆七年(1802年)曾维修,嘉庆二十二年于阁后(南)接盖

  • 故宫著名景点推荐:绛雪轩、颐和轩、乐寿堂......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绛雪轩位于御花园东南,后依宫墙,座东面西,面阔5间,黄琉璃瓦硬山式顶,前接歇山卷棚顶抱厦3间,平面为“凸”字形。明间开门,次间、梢间为槛窗,上为福寿万字支窗,下为大玻璃方窗。门窗为楠木本色不加油饰,柱、框、梁、枋饰斑竹纹彩画,朴实淡雅。轩前一座琉璃花坛制做得极为精细,体量、造型恰到好处,下部为五彩琉

  • 顺治皇帝是怎么死的,有哪些秘密?顺治遗诏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顺治十八年,正月初六,夜里子时,深宫传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年仅24岁的顺治皇帝在养心殿驾崩。就在顺治驾崩后的第三天,不满8岁的康熙登上了紫禁城金銮殿的宝座。皇宫中很快恢复了平静,但是让人们迷惑的是,24岁的顺治皇帝,一向身体强健,从未听说有什么疾病缠身,为什么会突然不治而亡?对于顺治皇帝的死亡,

  • 揭露顺治皇帝死亡的秘密:是被人谋杀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顺治朝的翰林院学士王熙的《自撰年谱》,找到了关于遗诏撰拟的记载,没有想到,在书中还意外的发现了关于顺治死因的线索。书中写道,在王熙应召进入养心殿以后,病榻上的顺治帝对他说:朕得了痘症,恐怕是好不了了。所谓的痘就是天花,顺治皇帝从患病到驾崩,只有五天的时间。他的病症与天花病极为相似。那么顺治皇帝会不

  • 揭露同治皇帝死亡的原因:同治是死于天花还是梅毒?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1875年1月12日),故宫爆出惊人消息:慈禧太后的独生子,不到二十岁的同治皇帝驾崩养心殿。少年皇帝的死因,引起了朝野种种议论与猜测。猜测基本上分为两种说法,其一说同治皇帝是死于梅毒或疥疮,比如印鸾章在《清鉴》中就认为同治“终岁独宿乾清宫,内侍有阴导帝以微行者,起居多不律,因以

  • 香妃真实画像:香妃吉服像,香妃戎装像,香妃洋装像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香妃,这个传说中美丽神秘的女子,自清朝覆亡以后,忽然火了起来,就像一阵旋风,刮遍了大江南北、东海北疆,被编成了故事,写进了小说,登上了舞台,进入了荧屏。为什么香妃之风久刮不衰?为什么香妃之名越叫越响?其实就在于她是一个扑朔迷离的人物,在她身上有许多难解之谜,如名称之谜、画像之谜、葬地之谜、婚姻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