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御花园叠石种类有哪些?叠石来源、用处介绍!

御花园叠石种类有哪些?叠石来源、用处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389 更新时间:2024/3/12 21:21:03

御花园的叠石为山分为两个区域,园中西南部有四组叠石山景,都是以自然山峦为蓝本。依园中位置与环境有正西组合的,有西南弯形和西北斜形组合而成。叠石参差错落有致,通过线与面的结合,高与低,曲与直,巧与拙,繁与简等等强烈对比形成了极富变化又有着统一与和诣的独特幽美形式,并构成了多个洋溢着艺术气息的园林小空间。

山石陪衬与园林建筑嵯岈屈曲,叠石与花草树木相组合形成庭院式的园林,小巧玲珑,古雅别致。山石以“折粮石”南太湖石和产自北京房山的北太湖石为主巧妙配合,多孔多穴,波纹起伏,叠山成“数弓之地,深溪幽壑,势若天成”。

明代曾勉之在《吴风录》中提道“至今吴中富豪,竟以湖石筑峙奇峰阴洞,至诸贵占据名岛以凿凿而嵌空为妙绝,珍花异木,错映阑圃,虽阁阎下户亦饰小小盆岛为玩。”叠山境美是园林景观的灵魂。

雨花石

在诸葛拜北斗石的南边,有一块英德石的“云盆”(属盆景类天然造型,似盆状周边凸起内凹平)。此云盆长1米、宽40厘米、深20厘米。盆内水中有中国四大名石之一的雨花石,它堪称国色天姿“石皇后”。有姿有色,红颜常驻,永不凋谢,养于清泉,令人心旷神怡,很受人们的青睐。它以纹理美取胜,质地细腻而又温润莹澈。

明代开国皇帝喜雨花石,在他60大寿时,他的孙子朱允炆用雨花石拼成“万寿无疆”四个大字,连同一个形似寿桃的雨花石一起作为寿礼献给皇祖。朱元璋龙颜大悦,后来就把皇帝位传给了朱允炆,他就是历史上的建文帝。清代乾隆皇帝也很喜爱雨花石,现故宫收藏乾隆皇帝赏玩过的雨花石,其中一枚呈现出苍龙图案的“祥龙石”弥足珍贵。

虎皮石

在御花园西北靠北墙有一个小空间种植几丛翠竹,在丛竹间屹立着七块剑形虎皮石,亦称“瓜子剑石”、“石笋”,产于浙江常山地区和云南等地,形体修长如笋似剑。一般高为2米多,低的1米,置石时高低参差错落,为细砾和卵石等沉积而形成,一般的该石皆横卧于山土中,色有绿、灰、黑、赭、紫等,是我国园林常见石竹置景的佳品。

“剑石配翠竹”是历代文人墨客所青睐的,几块笋石,几枝翠竹,给人们透出一股恬淡,清穆高洁的情调。笋石如立柱般屹立,坚实雄浑颇具顶天立地的大丈夫气概,是园林庭院独具特色的装饰。特别是清代着明书画家郑板桥写石画竹,独具神韵被传为佳话。他一生中创作的画卷大多是写石画竹,他笔下多种石头,千姿百态。郑板桥提倡在人生追求中,要像山野中的竹石那样经得起千磨万击,炼就一身坚强的爱国爱民秉性。在他70岁时,创作了两幅痴爱竹石的国画,并分别在这两幅画上题诗云:

七十老人画竹石,石更崚嶒竹更直。

乃知此老笔非凡,挺挺千寻之壁立。(现藏扬州博物馆)

又诗云:

竹石相交万万年,两家节介本天然。

请看十月清霜后,一种苍苍笼碧烟。(现藏北京荣宝斋)

英石

御花园中布满全园,星罗棋布的就是英石,有27块之多。体量大的高2米,最小的仅70公分。每块英石依石型和大小都配以汉白玉石座,周围雕刻海浪或盛开的莲花、蛟龙、云海等图案,原则上是高石低座,小石高座。

英石产于广东省英德县,是古代四大名石之一。据《云林石谱》记载“英州含光真阳县之间石产于溪水中……采之人就水中度奇巧处錾取之……”。又据《清稗类钞》中说“石匠上山,择其形势运用者凿之以归……均以皱、瘦、透、漏,四者具备为良”。

《素园石谱》等均有英石记载:英石多为黑色质素,有的间白色的通脉,质地坚硬,敲之有悦耳铜声。它长期受自然界各种侵蚀,因而外表锋梭突兀,凹凸嵯峨,形状雄奇,色象苍古,使人百看不厌,回味无穷。并因此倍受乾隆皇帝的青睐,成了进贡到御花园中最多的石种。

园中最小最奇特一块英石,与在绛雪轩木变石为邻,该石似“龙腾”。嶙峋折皱的石纹似起伏的龙鳞,其势犹如昂首甩尾腾空飞的虬龙,飞动又略带拙朴感的雄强之姿,是一块难得造型独特的怪石。石状尖峻硬实,石皴盘旋如涡,既怪又秀。明清两朝是文人山水画靡时期,现上海博物馆收藏的明《牡丹焦石图》轴,其下就是英石。

据自题诗句“焦墨英山石”知是产于广东英德的“英石”。图中之石纯用水墨泼出,属于“舍形而悦影”的写意之法。染浓淡墨色,通过交叠渗化,又自然凹凸起伏,隐现出“英石”嶙峋折皱之状,形简意赅,可谓神来之笔,可见文人名士对“英石”痴迷和诸多审美意趣。

太湖石

太湖石给中国园林和赏石文化带来了声誉,太湖石历史悠久,被列为古代四大名石之首。中国传统园林的特色就是“无石园林不秀”,即园林石具有寸石生情之妙。太湖石自身存在着崇高美、震惊美,石形苍劲圆润,雄浑有力,粗旷简洁。石峰能达到“一峰而蕰千岩之秀的神效”。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云:“远望老嵯峨,近观怪嵚崟,才高八九尺,势若千万寻”。就是对太湖石最美的概括。

御花园有太湖石叠山外,立石为峰的有太湖石有五座。其中耸立于狮子林正西处,有座太湖石独峰,高达三米多,清秀挺拔,连贯通透,石表凹凸,皱纹遍布,孔窍涡洞均衡,是“花石纲”的遗物,确有“妍巧甲于天下”之质,在京城皇家园林中为中型太湖石中的独秀。它婷婷玉立,石呈青黝色,可四面观赏,论石峰有三面入画即为佳品,此峰四面透巧,八面玲珑。“多为一面或三面,若四面全者,即是从土中生起,凡数百之中无一二”。(见《云林石谱》)

在树阴下从不同角度来欣赏这座太湖石,可以迪人的心灵,调动人的想象,使之情感入禅,清心脱俗,增德添寿。白居易与姚合的奇石不就是“烟翠三秋色,波涛万古痕”、“晓雾常纷罗,碧光入四邻”么?这些诗句都道出了湖石的“奇美”所在。

灵壁石

四大名石中的灵壁石是久负盛名的石种,更是御花园中不可缺少的观赏品。灵壁石早在战国时期就作为贡品。宋代诗人赞美灵壁石“灵壁一石天下奇,声如青铜,色碧玉,秀润四时岚岚翠,宝落世间何巍巍”。乾隆皇帝称其为“天下第一奇石”。

对灵壁石如此高的赞美,实在是不无道理。该石种产于安微灵壁县,开发和利用历史较早并引起许多历代名人的喜爱。石质结构致密的碳酸盐岩石,风化而形成。大者高数丈,可置于园林庭院作为石峰;小者尺许或盈寸,可置于文房几案。视之山岱五岳,百仞一拳,千里一瞬鉴目,得之、思之,犹如置身于大自然之中。扣之金声,大有“此声只应磬石有,人间地石几回闻”之妙。

它美在自然,美在含蓄,特别是美在独特的石肤美,即嶙峋折皱的石纹美。灵壁石肤巉岩嶙峋,沟壑交错,窦穴参差,粗犷雄浑,气韵苍古,石皮表面常见的纹理有胡桃纹、鸡爪纹、树皮裂、黾纹、裙折、水道以及通孔半穴,交错缠结,孔洞委宛,既有原始风霜味,又有音乐韵律感。一块石头上的纹理有山有峰有穴有峭壁,更因色彩搭配巧妙构成一幅幅生动鲜明的图案。有像桃花盛开者,花满枝头春常在。有像荷花的高雅气度,有人物,有鸟兽跃然石上,温润细腻,滑如凝脂,充分体现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化之美。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故宫畅音阁历史介绍、建筑设计介绍、有哪些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畅音阁确切的位置是故宫养性殿东侧,宁寿宫内后区东路南端,坐南面北。是清朝宫廷内最大的戏台,由大戏台和阅是楼组成。畅音阁最为知名的是有一座高20.71米,被称作福禄寿三台的三层大戏台。该大戏台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始建,乾隆四十一年建成。嘉庆七年(1802年)曾维修,嘉庆二十二年于阁后(南)接盖

  • 故宫著名景点推荐:绛雪轩、颐和轩、乐寿堂......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绛雪轩位于御花园东南,后依宫墙,座东面西,面阔5间,黄琉璃瓦硬山式顶,前接歇山卷棚顶抱厦3间,平面为“凸”字形。明间开门,次间、梢间为槛窗,上为福寿万字支窗,下为大玻璃方窗。门窗为楠木本色不加油饰,柱、框、梁、枋饰斑竹纹彩画,朴实淡雅。轩前一座琉璃花坛制做得极为精细,体量、造型恰到好处,下部为五彩琉

  • 顺治皇帝是怎么死的,有哪些秘密?顺治遗诏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顺治十八年,正月初六,夜里子时,深宫传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年仅24岁的顺治皇帝在养心殿驾崩。就在顺治驾崩后的第三天,不满8岁的康熙登上了紫禁城金銮殿的宝座。皇宫中很快恢复了平静,但是让人们迷惑的是,24岁的顺治皇帝,一向身体强健,从未听说有什么疾病缠身,为什么会突然不治而亡?对于顺治皇帝的死亡,

  • 揭露顺治皇帝死亡的秘密:是被人谋杀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顺治朝的翰林院学士王熙的《自撰年谱》,找到了关于遗诏撰拟的记载,没有想到,在书中还意外的发现了关于顺治死因的线索。书中写道,在王熙应召进入养心殿以后,病榻上的顺治帝对他说:朕得了痘症,恐怕是好不了了。所谓的痘就是天花,顺治皇帝从患病到驾崩,只有五天的时间。他的病症与天花病极为相似。那么顺治皇帝会不

  • 揭露同治皇帝死亡的原因:同治是死于天花还是梅毒?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1875年1月12日),故宫爆出惊人消息:慈禧太后的独生子,不到二十岁的同治皇帝驾崩养心殿。少年皇帝的死因,引起了朝野种种议论与猜测。猜测基本上分为两种说法,其一说同治皇帝是死于梅毒或疥疮,比如印鸾章在《清鉴》中就认为同治“终岁独宿乾清宫,内侍有阴导帝以微行者,起居多不律,因以

  • 香妃真实画像:香妃吉服像,香妃戎装像,香妃洋装像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香妃,这个传说中美丽神秘的女子,自清朝覆亡以后,忽然火了起来,就像一阵旋风,刮遍了大江南北、东海北疆,被编成了故事,写进了小说,登上了舞台,进入了荧屏。为什么香妃之风久刮不衰?为什么香妃之名越叫越响?其实就在于她是一个扑朔迷离的人物,在她身上有许多难解之谜,如名称之谜、画像之谜、葬地之谜、婚姻之谜、

  • 沈阳故宫建筑设计介绍,沈阳故宫景点推荐!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沈阳故宫依其自然分布,分为东路、中路、西路三大部分。东路是故宫最早的建筑。以大政殿为主体,东西两侧“八”字排开有十王亭和奏乐亭,其后是“一”字形銮驾库。大政殿与十王亭建筑格局浑然一体,形成“帐殿式”建筑风格,是国内外绝无仅有的独具特色的建筑。清仁宗嘉庆帝有诗赞曰:大政据当阳,十亭两翼张。八旗皆世胄,

  • 沈阳故宫景点推荐之大政殿:大政殿建筑设计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到过北京故宫的人,都知道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沈阳故宫的“午门”则是大清门。当然,它的建筑体量要比午门小得多,并没有高大雄伟的门楼,而只是一座五间硬山顶的屋宇式大门,中间三间为门,南北都设有台阶,两梢间有槛墙木窗,为警卫区值班之处。紧贴两侧房山又各有一四柱式小门,分别称为东翼门和西翼门。大清门建于清太

  • 沈阳故宫大政殿历史背景介绍,大政殿的作用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大政殿正式命名之前俗称“大殿”,因为早期满语中并没有与“殿”相应的词,而是用汉文中音译的“衙门”一词来形容它,所以把“大殿”称为“大衙门”。其实“衙门”这个词,正好能比较贴切地表达大政殿在清人管理下的主要使用功能。在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国之前,满族社会基本处于氏族制时期,当时的每个聚居的氏族或部落,都要

  • 沈阳故宫十王亭历史背景介绍,十王亭的作用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大政殿前左右两侧,各排列着五座方亭。东侧由北向南依次是左翼王亭、镶黄旗亭、正白旗亭、镶白旗亭、正蓝旗亭,西侧则相应为右翼王亭、正黄旗亭、正红旗亭、镶红旗亭、镶蓝旗亭,俗称“十王亭”或“八旗亭”。这些亭子的来历,应从满族独特的社会组织——八旗制度说起。满族人原有一种狩猎组织“牛录”(汉语意为“大箭”